梁慧心有喜对于许家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只是有眼色的人看到许清元似乎不是很开心的样子,都不敢表现得太过。
私下奴仆们谈论起来,不少人猜疑大小姐是害怕家产都留给弟弟弟媳一脉所以才那般模样,这个说法也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认同。
许长海听到闲话后命梅香狠狠惩处了几个挑事的,并特意找许清元聊了这件事,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父女两人又闹得不欢而散。
今年这个时节,皇宫中更换了一批内官、宫女,新进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要被分到各处去,其中最好的去处当然是皇上身边,但这样的机会却少之又少。
王镇现如今在御前做事,身份不同往日。以前他见了人要叫爷爷,现在比他岁数大的内官见了自己都要认义父。今天他应承田德明的吩咐来挑几个机灵的领去德阳宫伺候,或许是来之前这边管事的提点过,自打他一进这个门,地下站的一排排愣头青个个儿站直了身子,那眼睛亮的都能放光,差点把他闪一个好歹。
“王内官来了,小林子上茶。”管事的凑上来赔笑道,“这回您是要挑多少?”
“德阳宫本不缺人,只是我新到没多久,手下没有几个人可以使唤,田爷爷才让我来挑挑。”王内官坐在椅子上,招呼道,“李管事也坐。”
那管事坐了半边屁股,将新茶捧给王镇,又指着刚刚上茶后站在他旁边的那个小林子道:“原来如此,那您可得好好挑选。对了,他姓林,在这些人里算是很不错的,人又稳重,我便让他帮忙照管。他对新人比我还熟,王内官要是拿不准主意,可以让他帮忙参详参详。”
“多谢李管事。”王镇点点头,把这些新人仔细看过几轮,点了几个人出来,但最后只肯收下两个。
两人都是大高个儿,长得俊秀讨喜,从他进来后也一直很规矩,算是这批人里拔尖儿的。
临走的时候,王镇又把那个小林子给带了去。李管事笑得谄媚,看来跟小林子确实关系匪浅。
刚将人带回德阳宫,便有小内官喊他去见田德明。王镇急匆匆赶去却是一件小事,赶着办了往回走,路上又见到梁统领正在树底下训骂副手白鸿朗,他瞥了几眼,但未做停留。
作者有话说:
第161章
最近许清元没事的时候总是在京城中到处乱走, 几乎把内城的上百个坊逛了个遍,车夫迟疑问道:“大人, 天都快黑了, 还要去怀杏坊吗?”
“去。”许清元肯定地说。
怀杏坊是郢都内城最靠近皇城的坊之一,住在这里的人光有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身份必须压的住。许清元来转了一圈, 一路上见的府邸不是勋爵家就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家,曾经的黄尚书和如今的宁中书大宅都在此处。
按照这里的地价,许清元现在大概只能买得起一间狭小的一进四合院。她砸着嘴摇摇头, 看来无论古今,地产都是赚钱的买卖。
车夫拉着她回到许府, 府中众人正准备用晚膳。许清元就坐,从饭桌上夹了口春卷刚要递进口中, 许菘之旁边的梁慧心突然发出一阵反胃恶心的声音, 一家人见了便着急忙慌地叫去请郎中。
许清元默默将春卷放在自己面前的碟子里,看着眼前所有人操心梁慧心的模样, 她忍了空肚子许久实在有些烦躁, 出言道:“先吃饭吧, 等弟媳什么时候缓过来再让厨房另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可能其他人并没有觉得这句话如何,但梁慧心的反应却更大了。
许久后,缓过劲来的梁慧心拿手帕擦擦嘴角,歉意道:“媳妇实在身体不适, 耽误了大家用饭。大姐多吃点,弟妹先回去休息片刻。”
在场所有人都感觉出了不对劲, 梅香看看大女儿, 又看看起身离开的梁慧心, 心中暗骂她以前装的好,自己竟没看出来她是个得势张狂的小人。
厅内寂静无声,梅香出声张罗大家继续用膳。许清元板着脸放下筷子起身离开,剩下的人面面相觑,看来这顿饭是彻底没法吃了。
之后有仆妇背后议论,说看见大小姐和二少夫人见面时说不了两句话声音就变了调。梅香知道后看不过去斥责过梁慧心几次,倒致使两人之间的关系闹得更僵了。
事后,梅香气得跟贴身丫鬟发牢骚:“也不想想当初是谁提携她进的翰林院,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竟然养出个白眼狼来。她以为怀了孕许家的家私就都是她的,想跟我女儿争,她想得美!”
许清元每天忙公务累的不行,实在受不了回到家还要忍受如此紧张的氛围,便主动要求出去开府另住,许长海两边劝了半天不管用,却还是不吐口。
作为许家名义上的大家长,只要许长海一天在世,子女主张分家便是大不孝。他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当然不会将这样的话柄递到女儿的政敌手中。再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样的事传出去太不好听,说不准他们家三个官都要挨参奏。
见父亲不肯,许清元再三保证道:“不是分家,就是去外面住一阵子,等弟媳生完就回来。不然家里鸡飞狗跳,对她身子和婴儿都不好。”
搬出家中第三代后,许长海才十分不情愿地点了头。
将手头的银钱凑了凑,许清元总算将之前看好的怀杏坊一间民居买了下来。
卖家话里透出意思说有好几个主顾本来准备出手,但许清元身份在这里,其他人知道后便主动放弃了,要不然价格还要更高。
既然搬了地方,总得知会亲友一声。许清元请来倪慧凝帮忙张罗出一桌乔迁宴,宴后她征询过倪慧凝的意见后将其留下来充任自己身边的总管事。
房子的卖家在办理好地契手续后找到曾经的一位买家小聚,两人私下是多年好友,言谈无忌。
卖家呷了一杯酒,问好友:“她虽然是内阁学士,但你好歹是四品的中书侍郎,竟也如此怕她?”
本来坐相端正的谢侍郎一听此言立刻不屑地撇头哼笑:“一个小毛丫头,我怕她?”
“那你把房子让给她?”卖家继续调侃。
“不是让,”谢侍郎眼神中含着轻蔑,“你等着看吧,她很快就会栽跟头了。”
“你还记恨她上书摊丁入亩那桩事呢?”卖家摇头叹气,“也是,你府上地多,自然吃亏。”
谢侍郎将酒一饮而尽,恶狠狠道:“吃亏的又岂止是我一个,这是她自找的。”
——
虽然皇帝还在坚持上朝,但此外的大部分国事已交由公主插手负责。在这段时间内,公主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历练,无论是政治素养还是政治手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内阁七人逐渐习惯向她禀报政事,而许清元和公主的关系却没有丝毫改善。
两人见面之时总是不尴不尬的,公主三不五时会有意地弹压许清元。许清元能不被同僚下属们落井下石大概要归功到她平时与人为善上面。
只是女官们感到有些左右为难,最终还是晋晴波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们。
“与公主相争的又不是许学士,有什么好为难的。”
女官们不再纠结,专心扶助公主理政。
或许是放权后感受到声色犬马也是生活的一大趣味,皇帝享乐之心渐盛,不但起意要修缮皇陵,甚至之前被女官们拦下来的选秀一事也重新提上议程。
皇帝铁了心要办成这两件事,无论大臣们怎么上书都无用。宁中书还是老一套,宁愿窝在家侍弄花草也不愿意出来劝谏皇帝,反而是公主站出来辞严意正地阻止皇帝。
被女儿不留情面地规劝过后,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狠狠斥责公主,说她不孝不敬。公主不但没有因此声望受损,反而赢得了百官的盛赞。
但此时圣旨已下,皇帝不可能收回成命。公主据理力争到最后一步,皇帝终于妥协将修缮皇陵一事交由公主把控,而选秀相比起前者来重要性锐减。在将选秀范围缩小到郢都及陪都两地后,官员们偃旗息鼓,没有再就此事上书。
今年已经五十有七的皇帝突然开始惦记小姑娘,最接受不了的人是深宫中的皇后。她气怒交加之下骤然病倒,太医说需好好修养,公主向皇帝请旨将母后送去陪都温泉行宫调养,可能是老妻在不能尽情享乐的缘故,皇帝痛快地答应了公主的请求。
作者有话说:
榜单更满,明天休息一天。
第162章
方歌坐在报亭窗口, 眼睛望着远处发呆。
一道人影从巷口转过来,方歌的目光锁定到来人身上。那人慢悠悠地逛着街, 几次进入白马街两旁的店面中, 等他走到报亭之时手中已经拎了不少东西。
他走过报亭又退回来,腾出一只手来翻动面前的报纸,几息之后从荷包里抠出几个铜板码到台面上:“来一份最新的《郢都杂报》。”
“不好意思客人, 报纸卖光了。”方歌看着铜板歉意道。
那人又道:“以往的也可。”
“您要以前哪一期的?”
客人压低了声音:“要今年二月三十的。”
两人眼神对上,方歌确认道:“您说笑。”
“那天是我的生辰,怎么会是在说笑?”
“您稍等。”方歌见暗号全部对上, 才去存放往期报纸的柜子中拿出一份夹着信封的报纸转交给对方。
客人牢牢地攥紧报纸,哼着小调走进了不远处的巷子里。他左绕右转, 溜达到天黑才来到公主府后门,确认没人跟踪后闪身进了府中。
将报纸交给公主, 这普通百姓打扮的探子告退离开。
公主打开丢开报纸, 展开传信,从头认真读到尾, 脸色逐渐轻松。
信上许清元对于公主最近的表现大加赞赏, 称她演的很完美, 接下来如果有人对许清元落井下石,公主需继续表现出两人不和的表象,且一定要抓住机会打压自己,不要留情面。
她们之所以要靠此种方式秘密交流,是因为在皇帝还没有大病一场之前的一件小事及两人的一次交谈。
某天公主突然被召进到宫中, 皇帝向女儿传授了许多为君之道,而他着重强调的一点便是要学会御下之术。公主越听越狐疑, 又不敢确定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 只能将皇帝说的话尽可能地记在脑子里, 回去照样学给许清元听。
结合之前皇帝对公主和张闻庭处处透着矛盾的安排,以及在御花园中对自己的警告,许清元在仔细考虑过后,猜测皇帝微妙态度的背后是其至今仍对继位者犹豫不定。
一旦这个想法成型,许清元越想越觉得最近皇帝的所作所为简直就像是在考验两人一般。所以她在最后一次与公主私下见面时慎重地建议她按照皇帝的教导去做,自己可以配合公主演戏,只要能骗过众人得到皇帝的信任,公主的胜算就会大大增加。
看来申国公给皇帝带来的心理阴影实在不小,他饱尝过一个皇帝被权臣压一头的痛苦,不但不愿意自己再受制约,也不愿看到储君再走一遍同样的道路。而偏偏事情就是那么不巧,张闻庭背后有宁中书,公主离不开许清元的扶持,两个继位人选都玩不过自己的支持者。
皇帝的掌控欲远远超出了许清元的想象,他没有局限于自己短短的一生,甚至希望给后代也选择一条他认为正确的道路,让张家可以永永远远地做真正的天下之主,而不是受制于权臣的傀儡。
接下来皇帝病倒及痊愈后的一系列操作更加让许清元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公主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皇帝给她选择的登位之路是最正统的道路。天子血脉,辅国理政,登基为帝。如果公主能看透这一点,他便会成为公主最大的后台,而条件则是公主必须学会对自己一直仰赖的许清元进行打压,慢慢学着如何将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而张闻庭的情况则与公主完全不同。他名不正言不顺,无法轻易越过公主成为皇储。更重要的是宁中书实质上是在操控张闻庭去代替自己争权,如果张闻庭要想打破目前的所有困境,武力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皇帝才会先后让他在禁军和京兆府任职,看来是寄希望于他能把握好机会掌握兵权,以绝对的武力登上帝位。
许清元将以上猜测没有丝毫保留地同公主讲明,公主毫不怀疑地问她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许清元道:“皇上想掌控一切,那就让事情按照他的设计去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您可能会较为轻易地获取以往很难的得到的权力,这样对我们不是很好吗?”
“难道我真的要打压你吗?”公主紧张地问,“我害怕自己做不好,一旦暴露的话我们的计划会不会雪上加霜?”
“嗯,黑脸你会吗?”许清元问。
“这样吗?”公主努力整肃自己的表情,虽然眉眼之间还是透出温柔,但比方才的模样好得多。
“没错,眼神再冷酷一点。”许清元点头,“打压别人的时候就摆出这副表情即可,久而久之便可熟能生巧,不用太担心。”
“好。”清珑认真地点了点头。
光这样似乎还不够。许清元抬眼认真思考片刻,又道:“自今日起你我不要再私下见面了,如果确有必要联系,就在白马街览文亭接头。”
随后她们继续推敲确定下了联系的其他具体细节。两人此次交谈后没几天皇帝随即病倒,公主被叫入宫中侍疾,趁着见不着面,两人都做好了演戏的准备。
清珑将信纸放到手边的烛火上,她想到侍疾时父皇对自己的教导和关怀,有些微失神。
自从她有记忆以来,父皇从来都没有对自己那般重视过,或者说以前的那种重视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是恩宠,如今却是倚重。
病期父皇几乎可以说是在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君主,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得公主在心中有过一瞬间的动摇。如果她真心按照父皇所说去做,自己将来便会成为一个坐拥无上权力的一国之君,除了生老病死,几乎再也不用担心其他的任何事。而自己的女儿及其后代会长长久久地统治这片土地。
但这样的意动仅仅只是一闪而过,很快她便想到许清元一直教她的话——世上唯一不会变的就是变化。用永恒不变的方法去治理国家,如同刻舟求剑,最后真正吃亏的还是不肯接受现实变化的一方。
尤其是随着见识的增长,公主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现在她有时候看着父皇牢牢握紧权力不肯松手的样子甚至有些替他感到悲哀。公主在心中告诉自己绝对不可以做父皇那样专权的人,她清楚地明白自己有很多不足,既然如此便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一个仁君,汇集众人的力量去治理好国家。
跳动的火焰舔上信纸,公主看着它一点点燃烧殆尽,眼神越发坚定。
次日公主穿戴整齐去上朝,她站在百官最前面,仔细聆听着官员们的上书,并努力去思考他们藏在话语里的真实目的。
朝上到一半,都察院的一名监察御史站出来要出言弹劾,百官无不心中祈求今天的倒霉蛋千万不要轮到自己身上。
公主认出那监察御史平日素与宁家亲近,她眼皮微跳,总觉得这人是冲她们来的。
“臣风闻文渊阁大学士许清元豪掷万金于怀杏坊置一豪宅,穷奢极欲不说,许郎中尚且在世,许学士有父别居,是为大不孝。微臣乞求皇上,听臣之言,问许以正朝风。”监察御史执笏禀道。
御座上的皇帝沉声问:“果有此事?”
微信公众号:【玫瑰收藏家呀】推荐免费小说安利! 面对监察御史的弹劾和皇帝的询问,许清元不急不缓地上前一步,回道:“御史一派胡言,请皇上容臣禀明情由。”
“讲。”
“臣搬出府实为让家中怀有身孕的弟媳静心生产,乃应急之策。且此事早已提前得到臣父允准,并非臣不愿尽孝。再则,臣现在怀杏坊的居所不过一民居,价银只千两之数,何来万金豪宅?”许清元看向那名监察御史,“御史大人,若宅子不够万金之数,大人要治我奢靡浪费之罪,还得劳烦您先把下缺的九千两补上再说。”
监察御史吃的就是这碗饭,怎么会被许清元轻易驳倒,他抖擞精神正准备大干一场,却被皇帝的发问声打断,只得闭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