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对答案?”金顺问。
“对对。”
三个人一起对了答案,金顺明显地错了两题目,不过他还算满意,闻夏裴景帆好像又是一模一样的答案,两个人互看了一眼,回山湾子生产队的路上,裴景帆又问一句:“闻夏,你想报哪所大学?”这个年代北州市高考录取的流程是先估分,报院校,然后再录取。
闻夏略略思考。
裴景帆停下自行车,回头看闻夏问:“你想去首都上大学吗?”尽管分数还没有下来,但是他相信闻夏上首都大学不是问题。
闻夏说:“我考虑一下。”
“你是不是顾虑奶奶和明明?”裴景帆问。
“我去问一下他们。”闻夏说,活了两辈子了,她特别看重家人。
“好。”
闻夏回到家里,闻老太太闻明还没有回来,她思考了一下,其实能够去首都大学,自然是好的,如果她真的去了首都大学,回来一次要一天的火车,奶奶和明明在这儿她还不太放心。
可是不是去首都大学的话,她又怕自己会后悔,她突然之间有些纠结了,纠结着纠结着闻老太太闻明回来了,她询问了一下闻老太太闻明,闻老太太闻明一直说:“当然是首都大学了!”
闻夏惊讶,这祖孙二人这么爽快!
“报首都大学!当官!”闻老太太对首都有一种认识,考进首都大学了,就肯定可以当官了,说:“奶奶还没有去过首都,听说首都有主席的遗体,奶奶想去磕个头,谢谢他给咱们好日子。”
“我也想去首都看□□,爬长城!”闻明激动地说。
“我去首都了,你们怎么办?”闻夏问。
“我继续挣工分。”闻老太太说。
闻明说:“我好好上学,也考首都大学。”
“对!”经过闻夏高考一事,闻老太太觉得高考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以后孙子也得考!
“可是,你们在家我不放心。”
“不放心什么?又不会有人欺负我们!”闻老太太说:“这是新社会了,而且你去首都上大学,多么光荣的事儿,以后说不定就能当官了,他们不但不会欺负我和明明,他们还会巴结我们呢!”
闻老太太说的斩钉截铁。
闻夏想了想,闻老太太说的确实符合人之常情,不看僧面看佛面,假如她混得好,其他人只会巴结奶奶和明明,这么一想,她去首都大学是挺好的,她问:“你们真愿意让我去首都?”
“嗯。”闻老太太闻明一起支持。
闻夏和裴景帆说了,裴景帆很是激动,拉着闻夏去填写高考志愿,他们都不是在校学生了,就没有去学校填写,是到公社里面填写高考志愿。
由于大家都不了解高考志愿,闻夏裴景帆去公社办公室的时候,看到有人高考志愿填写的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闹的办公室的人哈哈大笑,公社人员特意给解释了一番,大家才明白志愿怎么填写,免得撞车,录取不上。
闻夏裴景帆二人填写了首都大学。
刚刚填好,旁边走过来徐汉平,徐汉平看到闻夏裴景帆写的是首都大学,从鼻间发出不屑的嗤笑,显然,他不相信闻夏裴景帆能考上首都大学,而他很笃定地填了首都大学。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事儿,就这一更。
第69章 采访
从公社办公室出来,社员和知青们热谈着高考志愿的事儿,听说徐汉平报考的是首都大学,一个个都羡慕不已,徐汉平很受用这种羡慕,骑着自行车得意地回到了山湾子生产队。
闻夏不解地问:“徐知青考的很好吗?”
“哪个徐知青?”刚刚来填志愿的有不少姓徐的。
“徐汉平。”闻夏说。
裴景帆回答:“不知道。”
想着刚刚徐汉平一副已经拿到首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样子,忍不住问:“那他这么得意干什么?”
“你那么关注他干什么?”裴景帆反问一句。
“嗯?”闻夏听出了裴景帆话语里面的不对劲儿,她转头看向裴景帆,裴景帆面上有些不自然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吃饭了。”
闻夏点点头。
今天许多社员知青骑着自行车来公社办公室填志愿,许多社员知青共骑一辆自行车,山湾子生产队的自行车也早早被借走了,闻夏再一次坐上裴景帆的自行车后座,她开口说:“我也没有关注徐知青。”
裴景帆没有说话。
闻夏又加上一句:“主要是他在办公室的时候太嘚瑟了,看着烦。”说完闻夏坐正了身体,正巧这时候自行车碾过一颗石子,颠簸了一下,闻夏赶紧抓住了裴景帆的衣摆,慌张之间,手触到了裴景帆的腰部。
裴景帆穿的是棉服,根本不可能感觉到闻夏手上的温度,可是他腰部好像是有一团火一样。
察觉到闻夏一直紧紧地抓着他的衣摆,他心里莫名地觉得亲近舒坦,至于闻夏关注徐汉平这事儿,他也觉得是徐汉平的问题,和闻夏没什么关系,他也不想提徐汉平,转而问:“饿了没有?”
“还好,一会儿去我家吃饭吗?”闻夏问。
“好。”裴景帆答应的爽快。
回到家后,闻老太太已经做好了饭,闻夏裴景帆吃过饭之后,差不多也开始上工了,高考的热度并没有随着高考的结束而有所下降,它像是一颗石子一样,投进每个年青的社员和知青心中,虽然大家都认真地干着生产队里的活儿。
但是每个人都从报纸、收音机等各个不同的渠道了解关于高考的各种事情,恨不得马上就得知高考分数,立刻就去上大学,不过,高考阅卷是个耗时间的活儿,在高考分数还没有下来的日子,每天报纸上都关于高考的消息。
比如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五百多万。
比如各个省高考的情况。
突然有一天报纸上出现了《高考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介绍,说是由两个教授一个老师编写而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数理化的知识,深得考生们的喜欢,销售了几十万册,报纸上赞扬了两个教授一个老师。
这一个老师就是李金华。
随着上头会议的展开,全国各地的教授、老师、工程师和医生等等都得到了平反,山湾子生产队里隐藏的一些工程师,已经回了城,贫苦艰难了十年的李金华重新受邀当老师。
这个消息令金顺振奋不已,赶紧跑过来和闻夏裴景帆说叨,说上头恢复了他爹娘的身份,他和他娘当晚抱头痛哭,本来他娘很热爱教书事业的,但是受到这方面的伤害太大了,一时半会儿没有缓过来,先在家里编书,暂时不回学校。
闻夏裴景帆听后点点头。
金顺开心的不得了,小声说:“我感觉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了。”
“那当然!”闻夏笑着说。
“那我们的小生意还做不做?”虽然金顺和闻夏在一起赚了不少钱,裴景帆这次因为《高考数理化自学丛书》一书给了李金华一笔钱,金顺家暂时都不缺钱了,但他是穷怕了,太喜欢赚钱的感觉了,说:“我昨天去了黑市,好多人都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卖猪下水,他们都馋好久了。”
“猪下水暂时还是不能做,上次张玉勤搞事儿,我们得吸取教训。”
“做猪肉酱也行啊。”
“行,那明天我们开始做猪肉酱。”
“好!”金顺一下来精神了,说:“我一会儿回去就是进瓶子,明天早上去买猪肉蘑菇干等着你。”
“我陪你一起去。”裴景帆看向闻夏说。
闻夏点点头。
这次裴景帆去金顺家,不是找李金华编书,而是真的帮助闻夏做猪肉酱,帮着洗葱剥蒜的,洗闻夏打趣说:“裴知青,让你做这样的小事儿,会不会大材小用啊?”
“哪里大材小用了?”裴景帆反问。
“你可是有能力组织编写《高考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人,随便一个想法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闻夏笑着说:“做这些事情有点屈才。”
裴景帆很淡定地说:“我赚再多不都是你的?”
闻夏瞬间说不出话。
“加上我之前倒卖烟酒……”
“等等,你还倒卖过烟酒?”闻夏问。
“不然我怎么会出现在黑市?”
“我以为你是做些小本生意。”
“烟酒也是小本生意。”
“……你胆子真大。”
“彼此彼此,我们都是活跃市场,把一些东西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裴景帆笑着说完,见金顺正抻着脑袋在锅洞边烧火,他忍不住伸手捏了一下闻夏的鼻子。
闻夏本来觉得这是一种情趣,正高兴着,忽然感觉到鼻子上辣辣的,这才看见裴景帆手里拿着一头大蒜,裴景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好他口袋用个手帕,沾了水就给闻夏擦鼻子,擦着擦着两个人笑起来。
闻夏气不过地掐了裴景帆一下。
裴景帆悄悄握了闻夏的手。
“闻夏,锅热了。”金顺喊一声。
闻夏赶紧钻进厨房。
裴景帆跟着进厨房,心情大好。
做好了猪肉酱,裴景帆就载着闻夏回山湾子生产队,两个选择的路线都比较偏僻,山湾子生产队的社员和知青们都没有发现他们的异常,他们隔三差五地就会去一次金顺家。
有时候是早上,有时候是中午,有时候是晚上,剩下的时间是在生产队干干活,看看书,日子过的惬意,闻夏和裴景帆两个人的关系也在一趟趟的县城路上而越来越亲密。
有时候一起淋雨,有时候一起披星戴月的,有时候又顶着大太阳的,闻夏也都没想到自己可以和裴景帆相处的那么融洽。
没有什么激情澎湃,都是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儿,时常会让他小鹿乱撞,偶尔偷窥裴景帆一眼,还可以看到裴景景帆双耳通红。
比如此刻,路面上不知哪家顽皮孩子给洒了一层小石头,自行车一颠簸,闻夏一个没注意,靠到了裴景帆的身上,感受到裴景帆身子一僵的同时,一抬眼看见裴景帆耳根都红了。
她抓紧裴景帆的衣摆,伸着脑袋向前看裴景帆的脸颊。
裴景帆似乎察觉到了,将脸偏向左侧。
闻夏立刻向左看。
裴景帆将脸偏向右侧。
闻夏又看右侧看。
“你、你坐好,小心别摔着了。”裴景帆提醒。
闻夏没有见过这样的裴景帆,感觉特别的好玩,故意将脸贴到裴景帆的后背上,隔着厚厚的衣服,她也听到了裴景帆有力的心跳。
砰砰砰的,很快。
闻夏坐正了身体,望着裴景帆后背,发现自己的心跳也是砰砰砰,正在骑自行车的裴景帆察觉到闻夏的行为,整个人像是掉进了蜜罐子里,哪哪儿都是甜的,不由得眉眼舒展。
甜蜜在二人之间弥漫开来。
“裴知青!”
“闻会计!”
两个呼喊声同时传过来,闻夏裴景帆同时一怔,看向看向前方的山湾子生产队大路口,大路口上站了许多人。
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