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她原本写这个计划的初衷就是为了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连讲什么她都想好了,就把这段时间大家问她的问题汇总起来,再拓展一下重新讲一遍,正好那些问题是大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
至于这个计划会不会让大家有怨言,她根本没想过,换做二十年后,她要是提这么一个计划,肯定会被同事被吐槽死,因为会议实在太多了,大家都不喜欢开会。
但在这时候,能有一个学习的机会,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听到有学习的机会,所有人都只会高兴,而不会埋怨。
“行,那就陆瑾先讲,等时间定了你们再告诉我,我让其他部门也来听一听。”徐局说道,“地方就定在大礼堂好了,那里地方大坐得下,要是效果不错的话以后就定在那了。”
陆瑾点点头,跟着唐主任回到部门办公室就宣布了这一消息,果然同事们都很高兴,觉得陆瑾肯定是为了他们能更好的学习才想出了这一计划的。
徐局也很快将局里要开业务学习讲座的消息通知了其他部门,这段时间虽然陆瑾跟他们部门的人混的很熟了,但在其他部门名声还不怎么响,毕竟这段时间他们部门太忙了,也没什么机会打交道。
这会儿听见陆瑾提出了一个什么业务学习讲座的计划,有些好奇地问道:“陆瑾?是楼下线路区那个新来的小姑娘吗?”
“应该就是她了,楼下不都是一帮大老爷们,只有一个女的,就是前段时间新来的那个,我见过几回,看着瘦瘦小小的,年纪瞧着不大,咱们领导怎么会招这么小的一个姑娘去那个部门?人家小姑娘哪干得了那个?”
“我倒是听楼下那帮大老爷们儿天天夸她,看来人家只是看着弱,其实干的很不错呢!你看这什么业务学习讲座人家来了才几天就能提出这么好的学习计划,还这么快就被采用了,看来领导很重视她呢!”
“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听说当初领导破例招她进来,就是因为她很有本事,那些大老爷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一下子就能解决了,当场就把所有人给镇住了。”
“这么厉害?我还没见过呢,我去瞧瞧!”
有一个人带头,其他好奇的人便都跟着去了。
陆瑾原本在办公室写学习讲座的大纲提要,因为这次徐局还让其他部门也一起来听了,所以有些地方他就不能讲到太过专业了,得讲得更加易懂一些,也得更加风趣幽默一些,这才能吸引住人。
她只觉得门口突然吵闹了许多,不停的有人的脚步声从门口走过,原本她还没放在心上,等她不经意用余光瞥见有几个人已经来回在门口走了两三遍了,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
她的目光一移过去,就见那些人朝她尴尬地笑了笑,便又噔噔噔的跑了。
陆瑾:?
她不知道的是那些人跑了之后,又讨论了她很久,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她真的像那些人说的那么厉害?
这个疑惑在两天后的学习讲座后,就再也没有人有疑问了。
虽然是在供电局工作,但文职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懂这方面的东西,被领导喊来一起听课的时候,也只是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但没想到这么一听,他们便沉浸进去了。
整个讲座从头到尾的笑声就没有停过,一个很枯燥的案例都能让陆瑾讲得十分有趣,她好像学识特别丰富,各方面都了解一些,无论是俗语俚语,还是名人典故,一堂简单的答疑解惑科普讲座生生被她讲成了欢乐会,等陆瑾说结束的时候,下面的人还意犹未尽。
看到反响很热烈,陆瑾也松了口气,对于这次的讲座她还是准备了很多的,这会终于结束了,她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准备走了,刚站起来就听下面有人喊道:“陆同志,你讲的真好,下次还是你讲吗?”
她笑了笑,先是感谢了一下大家的支持,然后说道:“以后的讲座大家都可以轮流来讲,也把你们的工作经验跟我们分享一下嘛!”
其实听完她的讲座后,倒也有些人的确有些跃跃欲试地也想自己上去讲一讲,只是有了珠玉在前自己上去想总有些不自信,陆瑾又鼓励了几句,在众人的讨论和称赞声中离开了。
这一次成功的讲座之后,整座大楼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了她,每天过来上下班,陆瑾都要一路打招呼过去,真是有心人她还不是很能对得上号。
这天,她刚来上班,就被门卫拦住了:“你是那个陆瑾吧?”
门卫张大爷也是个退休老兵,还参加过抗战和解放战争,在战场上丢了一条腿和一只手,回到家乡经由政府把他安排到了供电局,这里所有人都听说过他以前光辉的履历,所以看见他都很尊重。
陆瑾听见他叫她,立马停住了脚步走了过去,说道:“对,我是陆瑾,张大爷,有什么事吗?”
“这里有你一封信,是昨天到的,从省城寄过来的。”张大爷从一堆信封中抽出一张递给她说道。
信?
谁会给她写信?
陆瑾看了看邮戳和地址,的确是省城寄来的,而且还是省城税务局寄来的,难道是谢逸?
他怎么会给她写信?
“谢谢张大爷了。”陆瑾有些疑惑的相信放进了包里,对张大爷说了一声,便去上班了。
到了办公室,她给自己打了一壶水,然后才坐在桌边用小刀慢慢地拆开信封,抽出信纸看了起来。
信果然是谢逸寄来的。
一张信纸上写的满满当当,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每个字都整整齐齐,一手漂亮的正楷字有序地排列这,就算写的这么满望过去依然一目了然。
信上倒是也没写什么特别的,只是写了一些他去省城后发生的一些琐碎事,无论是工作、同事还是生活上,都写了一些,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熟悉,还写了一些自己心里的想法,在最后,还关心了一下她的工作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习不习惯等等。
陆瑾花了十分钟才读完他的这封信,以前怎么没发现他是这么絮叨的一个人?
看着结尾处盼回信那三个字,她想了想,也从抽屉里抽出一张信纸,抚了抚,写了起来,不过下笔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像她也没什么好说的,她拿着钢笔踌躇了一会儿,最后只简单地写了几句话,譬如“嗯,我挺好的,挺习惯的...”
“陆瑾,你在写信呐?给谁写的?”有同事进来看见她,寒暄地问道。
“是我同村的一个人,他前段时间去省城工作了,给我寄了信,我给他回一封。”陆瑾抬起头回了一句。
那人也看到了桌上被拆开的那封信,点了点头,随口说了一句:“能去省城工作,那她挺厉害的,你们关系不错啊,刚去工作就给你写信了。”
“还...行?”陆瑾看了眼身前的信纸,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可随后又想起停在院子里的自行车,还有谢逸的热情的脸,又加了一句,“主要他人比较好,很乐于助人。”
“是吗?有个知心的朋友不容易呢!”同事跟着应和了一句。
再说省城,谢逸虽然是新来的,但一来他学历高,二来他脑子活,所以适应的还算很好,没几天就跟同事打成一片了,领导也很重视他,毕竟他们这虽然是省城,但清大毕业也不多。
他们门房那里信是专门有人帮忙管的,平日里无论寄信还是收信都只要把它放在门房那里就行了。
同事都知道谢逸是外地的,所以看到他去寄信也没太奇怪,都以为他是想家了,可一看他手里拿着两封信就觉得有点奇怪了,难道他还给他爸他妈分开写信,更奇怪的是,他从寄了信之后就天天去门房那里问今天有没有他的信。
“谢逸,你说实话,前两天你给谁写信了?是不是女孩子?”坐在他对面的同事看他又从门房那里回来,朝他挤了挤眼,问道。
“没有,不要胡说。”谢逸嘴很紧,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回道。
“行了吧,就你这幅样子,还想骗我?不是女孩子你干嘛天天去门房那里?”同事一脸不信地说道。
“我去看看我爸给我回信没有。”他懒懒地回了一句。
“你爸给你回信,你这么积极?他要给你寄钱啊?”
“那倒不是,我就是做了一件事,他估计会骂我。”之前说了要把自行车留给他的,他找不到了估计会写信过来问。
他这么说,同事也不好再问了,转过头就干活去了。
谢逸干活的时候却总是有些走神,不知道她看了信没有?要是看了,怎么没给他回信?
要知道他当时怕她不回,还特意叮嘱了让她回信呢,她不会没看到吧?
难道是他在信里写的太平淡了,她没啥兴趣?
那下次要不要再诉诉苦呢?谢逸转着手上的钢笔想道。
第18章
陆瑾是写了回信的,只是没有及时给他寄回去而已,本来她是打算那天下班后去寄的,但是后来出了一点事便把这事给忘了。
原来是县医院的又跳闸了,这次线路倒是没烧坏,医院的人自己便搞好了,只是这样终归不是个事儿,医院派了人过来请他们改造一下电路。
这事儿也不急,自然不用陆瑾去,随便去两个人就可以了。
但陆瑾关注的却是另外一件事,上次从县医院回来后,她就有意地关注了一下临时发电机的事,发现那种大型发电机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他们县城太小,离大城市又有点远,所以消息没有那么流通而已。
正好这次要给谢逸回信,她便顺带在信里问了一下省城这方面的情况,拜托他打听一下。
大概她寄出去后一个礼拜,谢逸的回信就到了,果然省城很多大型单位都已经配备了大型发电机,但那种大功率的发电机厂目前只有上海北京广东那边大城市才有,省城虽然也有发电机厂,但生产的都是小功率的。
如果要买的话,那就只能去一趟大城市了。
陆瑾将自己整理好的资料带上,跟唐主任说了一声,去找了徐局,这事儿还真得直接跟徐局谈才行。
唐主任也不在意,挥了挥手就让她去了。
徐局正在看医院的改造线路图和之后他们的用电量评估,看见陆瑾进来,伸了伸手让她坐下了。
她直接说明了来意,将自己准备的资料递了过去,说道:“我觉得这件事其实不光和县医院有关,对我们全县来说都是必做的,如今全县都拉了电线,在未来几年内,用电量会越来越高,跳闸和线路烧坏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我们作为全县倡导用电的领头单位,应该给大家排除一下后顾之忧,而且还能提高一下我们在其他单位那里的公信力。”
“你考虑的很到位,这事的确早几年就应该做了,只是那时候用电人也不多,也没想到这方面去,大城市的话我们这稍微近一些的还是上海,我回头问问采购部的同事,可惜采购部主任退休了,下面几个小的还不能独当一面,就耽搁了。”徐局看完之后有些自责地说道,这事其实应该是他的责任,他应该早点提出来的,不过他本身不是学这个出身,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考虑的不到位。
陆瑾听到徐局的话,却是心中一动,盘算了一番,毛遂自荐道:“领导,我主动申请完成这个任务!”
“你?”徐局抬头看了一脸坚定又带着些跃跃欲试的陆瑾,惊讶地问道。
“我是有理由的,采购部的同事毕竟不是专业出身,对于这方面可能不是很了解,大城市生产的厂子肯定也很多,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很难分辨它的机器质量好不好,所以我申请由我完成这个任务。”陆瑾的确很想去,大城市谁不想去见识一下呢?但她提出的问题也是她经过考虑的,不是胡乱说的。
徐局没考虑太久就答应了下来,主要还是因为采购部的几个还没锻炼出来,既然都是菜鸟,那让有专业知识的陆瑾去显然更合适,起码不会花了钱却买一批残次品回来。
“不过你现在这么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正好之前说的编制下来了,过两天我就先帮你把转正手续办了。”徐局有些轻描淡写地说道。
转正?
虽然陆瑾经历过这么多了,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挺高兴的,在这呆的越久,她的所思所想好像就跟这里的人越来越接近,如今她恍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人了,上辈子的事好像离她越来越远了。
“谢谢领导!”陆瑾高兴地喊了一声。
“这也是你应得的。”看她高兴,徐局也高兴了起来,总归不枉他特意跑一趟去要了个名额。
原本陆瑾以为今天好事已经够多了,没想到还有一件好事,原来今天发工资了!
她一出徐局办公室的门,就见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在谈论今天发了多少,还有好几个女同事在串着部门,找相熟的朋友商量下班了去逛街,
她回到办公室后,就见唐主任把她喊了过去,递给她一个信封,信封上还写着她的名字,联想到刚刚听到的话,她知道这里面就是自己这一个月的工资了。
“不知不觉你也来了一个月了,以后好好干!”唐主任勉励了她一句。
“谢谢主任。”陆瑾高兴地接过信封说道。
难得她回去的时候发现她们部门的同事竟然也都在,看来都是接到了通知来拿工资的。
陆瑾坐回了自己的桌子边,打开信封数了数,一共二十七块六毛,还有一张二十斤的粮票和一张五斤的油票。
现在虽然取消了大部分的票证,但是粮油票却还保留着,可以凭这个去粮站油站提东西。
怪不得大家都说政府部门是好工作,她这才上一个月班,就将近三十块了,工厂女工一个月也才二十块左右。
“这个月东西又少了,才这么点,我们家五口人呢,哪里够吃?之前还有水果呢,现在都没了。”耳边传来同事们的抱怨声。
“听上面人说是国家不让乱发东西了,以后指不定东西会越来越少,不过工资倒是一直在涨。”另一人安慰道。
“每年就涨个几块钱的,物价涨得更快好不好!”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其他人的讨论,纷纷抱怨了起来。
“对了,陆瑾你发了多少啊?你是临时工,是会少一点的,等以后转正了就好了。”徐国华见她坐在那不说话,以为她是因为钱太少才心情不好,还安慰了她一句。
“没事,我已经满足了,现在能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陆瑾将钱塞回信封,放了起来,说道。
“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已经比那些厂里上班的好多了,我小时候同村一个人,在厂里搬东西,一个月才十五块,比我少了一半呢!不过你也是运气不好,要是前几年,咱们这福利不知道多好,现在不行了,比不了前几年了。”徐国华叹了一句。
一半,那他们就是三十块左右?
不过他们的工龄摆在那,多干了十几年就比她多几块,也怨不得他们会抱怨了。
陆瑾随意应和了两句,并没有把自己发了多少说出来,她隐约知道自己的工资怕是不符合流程的,估计她这种临时工应该只有十几块。
也幸好他们也没有追问下去,因为这时候苗志国正好从外面走进来,大声喊了一句:“旁边公告栏贴了公告,从下个月起陆瑾你就转正啦!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一个月就能转正呢!恭喜你啊!”
这么快就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