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说过了要去山上寻摸些吃的来补贴,知青院的知青也没有含糊,匆匆吃过了午饭背背篓的背背篓,挎篮子的挎篮子,把院门一锁一行人就上山去了。
老知青们不仅认识很多野菜蘑菇,还知道榆钱槐花山药葛根,新来没见过的知青上到山上就抓瞎,除了知道野菜蘑菇别的都不太懂。
这时候进山的除了知青之外还有队里的队员,知青和队员泾渭分明哪怕是找蘑菇挖野菜都不会在同一处。
但也有例外。
知青院的老知青们看着走向他们的中年妇女齐齐往后退了一些,连姜越和余红英也不例外。只见让他们如临大敌的中年妇女一脸热情的走了过来伸手就要握黎秋的手。
黎秋:“……???”这什么情况?
好在她虽然懵着,但还是条件反射的把两只手都握住篮子的提手让她扑了个空。中年妇女的笑险些僵在脸上,不过很快她又重整旗鼓,似乎知道黎秋不想自己握她的手,她马上改变了策略站在黎秋身前不到三步的距离,看着黎秋的目光好似再看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拖着长长的声音一脸姨母笑:“大侄女。”
身后的知青齐齐打了个哆嗦。
黎秋摁住了衣服下倒竖的汗毛问道:“您是?”
“我是你桂花婶子呀。”桂花婶子一脸“嗨你这孩子怎么不认人呢,虽然你不认识我但是我不跟你计较”的表情看着她:“大侄女不愧是首都来的姑娘,跟我们这种乡下人就是不一样,你看这衣服,婶子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衣服。”
说着她伸手就要来摸,黎秋敏捷的避了过去后退了几步,她看着桂花婶子一脸正经的说:“我家三代单传。”
话音刚落身后就传来笑喷了的声音,桂花婶子的脸又僵了一下,黎秋离得近看见她脸上的皱纹都跳了跳。她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自己的目的,无意与人结仇,当然也不会让人觉得自己是软柿子好捏,像桂花婶子这样看自己的目光看大肥羊一样的黎秋本能的就觉得不喜。
“看大侄女这话说的,你来到我们大队就是我们的亲人,婶子是把你当亲侄女看待的。”或许是桂花婶子脸皮厚,或许是她真的有什么需要黎秋的,所以她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没有发作:“我看大侄女年级也不小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对象了?要是没有的话,你看看婶子家大柱怎么样?我家大柱长得俊孝顺也是个文化人。”
她笑容满面的说着也不等黎秋回答又自顾自的接了下去:“我看大侄女一个人从首都来到我们这里也没个亲戚照应,还不如早早的结个婚找个贴心的人,往后啊就在家里带带孩子,家务有我操持,大柱也能挣工分养你,到时候你也有人照顾不怕别人欺负你,大侄女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黎秋嘴角微笑目光却微冷:“婶子,我有未婚夫了,他是个军˙人,破坏军婚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哎哟,大侄女的对象还是个军˙人啊,那将来你可就要享福了。”桂花婶子像是一点也不介意一样继续笑呵呵的,看着她的眼神也不变依旧是跟看待宰的大肥羊一样:“是不是昨天来你们知青院的那个男˙军˙人。那个军˙人同志长得也好,一看就有精神,和大侄女也相配。”
黎秋脸上微笑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桂花婶子表演。
“不过婶子看昨天来的还有一个女˙军˙官吧,我看着她年级不算小了,她结婚了没有?我看她虽然年级大了些但和我们家大柱也配的,要不你给……。”
“婶子,那个是我表姐,我已经有表姐夫了。”
桂花婶子登时就跟掐住了脖子的鸡似的噎住了,脸一瞬间铁青,但她还是强撑着笑:“怎么会呢,昨天可没见着她男人,不会是那个年级比较大的那个吧,哎,现在的姑娘跟我们那时候可不一样了,虽然嫁得好是不错可要婶子说啊,找个和自己年级相仿的更有话说……”
“婶子!”黎秋厉声喝道,吓了桂花婶子一跳:“咋的啦咋的啦,我就说说都不行吗?”
“婶子,我表姐可不是你说的那样,昨天的来的男干部也只是我对象和我表姐的老战友。您这嘴皮子一碰就给我表姐扣了那么大一个锅,就不怕破坏我表姐和我表姐夫的感情吗?况且造谣可是犯法的,更何况是编排女˙军˙官,您也不想去牢里吃牢饭吧。”黎秋一双眸子彻底冷了下来:“您这样喜欢自我猜测别人的夫妻感情,还喜欢胡说八道,我都不知道队里桂兰嫂子的婚姻是不是被你这样的人破坏的。”
桂花婶子没想到她会突然发作,脸都白了一瞬,她强撑着骂道:“放屁,你个小丫头片子胡说啥,我跟你说你可别给老娘扣帽子,老娘可不怕你。”
“您不怕我没关系,您只要怕派出所的公安就行了。”
桂花婶子一个哆嗦再也撑不下去,忙不迭的转身就跑了。看着她的背影黎秋才冷笑一声:“还真当自己的儿子是个宝贝了,不知所谓。”
都说乡下人淳朴黎秋信,可一但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达成目的从而变得恶劣。后世还说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呢,末世的时候黎秋曾经路过一个村子,他们不出去打丧尸收集物资,反而靠坑蒙拐骗打劫为生。
所以说,社会是单纯的,复杂的是人。
在团结大队黎秋遇到过好的队员,像是石妮儿,大队长,大队书记,也见过奇葩的,比如这个桂花婶子。
“黎知青,你得罪了她,怕是队里要传你的闲话了。”一直在身后假装挖野菜采蘑菇的知青走了过来,张园园看了眼远去的桂花婶子又看了看黎秋叹到。
这个桂花婶子可是队里嘴巴最多最喜欢造谣的人了,凡是被她沾上的基本都讨不着好,有一句话黎秋盲狙的没错,桂兰嫂子的婚姻确实是桂花婶子破坏的。
这事儿他们来的久的知青还真知道,当年桂兰嫂子在河边洗衣裳落水被人救了,桂花婶子就大肆宣传说桂兰嫂子被人搂了抱了亲了不干净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连就桂兰婶子的人穿什么衣裳她都给说了,一时间村里一些长舌妇天天在桂兰嫂子和她丈夫,婆婆跟前说闲话。
而桂兰嫂子当时因为落水晕了过去根本不知道救自己的是男是女想解释都无门,她婆婆接受不了自己有个“不干净”的儿媳妇儿要儿子休了她,她丈夫也因为她婆婆以及桂花婶子的话最终跟桂兰嫂子离了婚。休是不可能休的,新社会了也就只有桂兰嫂子前婆婆那种迂腐的老太太才张口闭口休了的。
这事儿闹得挺大的,后来救桂兰嫂子的人再度出现了,不是什么男人,而是一个回家探亲的女人,只不过因为离得太远被“老眼昏花”的桂花婶子误认成了男人。那人当初会救桂兰嫂子也不过是刚好因为从他们大队路过而已,因为当时赶着回家见自己老娘最后一面把人捞上来了也没进行急救就离开了,等她老娘下葬了她才有心思回来看一看,没想到因为自己救了人还害的人家离了婚,她一时间也无比内疚。
虽然最后弄清楚了,但是桂兰嫂子的婚也是因此离了婚,桂兰嫂子还让那个救她的人无用内疚,因为她已经看清楚了自己的前夫和前婆婆的真面目,在农村虽然离异可能很遭人非议,但是她却不再怕了,因为她问心无愧。反而她很感激对方救了她,是她给了自己新生。
此后桂兰嫂子一个人生活,她前夫倒是来求了原谅,只不过她也不稀罕了。
在知青们眼里,不管当时救桂兰嫂子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桂花婶子没有造谣没有大肆宣扬桂兰嫂子就不会离婚。现在桂兰嫂子离了婚,桂花婶子就是罪魁祸首。
经此一时队里的人都知道桂花婶子喜欢造谣说闲话,哪怕当时大队长对桂花婶子进行了处置,也架不住这处置对桂花婶子来说无关痛痒,因为她脸皮厚。而且队里的长舌妇不少,又有人喜欢道听途说,所以团结大队这种风气并没有因为桂兰嫂子的离婚而得到改变。
黎秋笑了笑,动作麻利的把野菜挖了扔进篮子里:“那就要看看她怕不怕吃牢饭了。”
这种明显把自己自私自利的目的写在自己脸上又要打出一副“我是替你着想”的模样的人黎秋是厌恶的,喜欢造谣传谣的人黎秋也是不喜欢的,偏偏桂花婶子两样都占了。
而且她有种感觉,桂花婶子从一开始就是冲着上官表姐来的,她应该知道陆战是自己的未婚夫,提到自己只是为了把上官表姐扯出来而已。也不知道她对自己儿子有多自信,才觉得她儿子能配得上一个一个前途大好的女˙军˙官。
黎秋冷笑了一番,问女知青里对大队里的人最了解的卫抗美和余红英:“她儿子是什么来头。”
卫抗美嗤笑了一番:“能有什么来头,二十多岁了从不下地干活还靠自己爹妈养着,人家几岁的小孩子都能自己挣工分了他还躺在炕上混吃等死,一个不顺心了还会打骂自己爹妈。之前桂花婶子也不是想托人给他说个对象,但是媒人一听是要说给他的纷纷都摇头不干,直道虽然不能坑人家姑娘。”
余红英也一脸不屑:“还文化人呢,呸,他儿子就上了三天的小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生一个这样的儿子还不如生块馍呢,好歹馍还能饱肚子”这样的都是文化人了那他们这些知青是啥?
就这样的还说是文化人,真不要脸。
黎秋:“……。”
作者有话要说: 桂花婶子一家后面还有戏暂时不会领盒饭,算是一家子推进剧情的人物了。
第18章
其实队员和知青的矛盾一开始就存在,大多数知青嫌弃队员们不讲卫生,没多少文化,说话粗鲁喜欢胡搅蛮缠。而队员们觉得知青干活不行吃的挺多,讲究,矫情,用鼻子看人。等后来住在一个大队久了,反而双方都会被带着慢慢改变,也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了相处的也跟愉快。队员们更讲卫生了,说话更斯文了,甚至队里还有个小学。知青们更能干了,也基本不会看不上队员了,当然该看不上的依旧还是看不上,该远离的还是得远离,比如说桂花婶子和她的儿子大柱,比如说石大川家的姑娘石晓莲。
不过这也没关系,只要远着些他们就行,至少团结大队的知青们和别的队员们相处的还是挺愉快的。
卫抗美和余红英给新来的知青们恶补了一番队里比较难缠最好不要去招惹的人,然后才说道:“其实桂花婶子她丈夫石头叔人还挺好的,干活卖力和桂花婶子,大柱不一样,他不喜欢惹是生非,教我们干活教的很认真,平时队里人有什么要帮忙的他也会主动搭把手。”说着余红英又一叹:“可惜就是性子软不硬气,不然也不会把桂花婶子纵容成这样,大柱也不会被养废了。”
她是个性子爽利的人,哪怕觉得石头叔是个好人对他的性子也不能苟同,但凡石头叔能做主一些他们家在队里的风评都不会是这样。
其他的知青纷纷附和,黎秋等新来的知青听得嘴角直抽抽,被塞了一脑袋的各种官司,好在手上的活儿没有落下来,没多久就采了不少的蘑菇摘了不少的野菜,男知青还摘了榆钱和槐花。这时候榆钱已经有些老了,不过没关系,对缺粮的人来说有的吃就不错了。
黎秋没吃过榆钱和槐花,后世的时候这些东西城里基本见不到,就算见得到她那个爱体面爱讲究的父亲也不会让它们上桌。
被黎秋蠢蠢欲动的目光盯着,席然的脸都红了,他把背篓往黎秋身边送了送声音跟蚊子似的:“你要试一下吗?”
“我想试试。”黎秋点头,然后伸手拿了一片塞进嘴巴里嚼了两下,感觉味道还不错,甜甜黏黏的还有些滑,老不老她也不知道,毕竟第一次吃。她又拿了一片吃了就不再动了,这是要拿回知青院做粮食的可不能让她当零食吃了。
看着她这副模样刘美玲就笑话她:“是不是觉得这些东西也别有风味?吃惯了大米饭白面膜偶尔吃吃这个也行吧。”
“各有千秋。”黎秋知道她没有恶意,也很认真的回答她:“你也可以试试,味道还真的不错。”
“我早就吃过了。”刘美玲摆摆手:“以前缺粮的时候口粮也要省下来给要上班的爸爸妈妈哥哥,我和弟弟上学就喝稀粥就着这些。”
说着她颇为羡慕的看了黎秋一眼:“我还是挺羡慕你的,长得好看家里条件也好,连对象都是军˙人同志。”这时候的人对军˙人有着天然的好感,刘美玲也不例外。
这时候家里出了个当兵的,一家子的兄弟姐妹说对象都有了个加分项。
“你也不差。”黎秋并没有谦虚,而是刘美玲的条件确实是不差。人长得好看,脾气大但是有眼力见儿,虽然下了乡可家里有补贴。她算是知青里面家里条件很不错的了,哪怕哥哥有了媳妇儿也没有和她生分,甚至她嫂子还经常给她寄东西过来,关系挺不错的。
刘美玲笑了笑,脸上带着些得意:“我没下乡之前跟我嫂子关系就不错,平时买什么的时候顺带给她带一份,在我妈和我嫂子之前调和调和关系,我嫂子自然承我的情。”谁的感情不是处出来的,她虽然脾气不好但是知道好歹,对她来说嫂子只是嫁进来的陌生人没有血缘关系可不会惯着她,想要自己在家里能生活得好除了和父母兄弟关系要处的好之外还得跟嫂子弟媳关系好。
父母会老自己将来也会嫁出去,哥哥弟弟就是给她撑腰的底气。哪怕一开始可能是自己跟哥哥弟弟感情更好,但是时间久了他们肯定会更在乎自己的妻子孩子自己的小家,到那个时候自己就要退一层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把关系打好将来也不会让自己处在劣势。
黎秋看了刘美玲一眼,觉得她活的挺自在挺通透的,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下山的时候知青们带去的篮子和背篓都已经装满了,男知青空余的手上还拿着一些。黎秋扛了一根长了小蘑菇的木头带着一块下山,准备试试看能不能人工养殖。
后世蘑菇是可以人工养殖的,有些人买上一包菌丝把它塞到准备好的木头上放到阴湿的地方就能长出蘑菇来,也有种在地上的蘑菇,不过黎秋都没亲眼见过,只在网上看到过图片和新闻。
“黎知青,你带着这根木头干啥。”给她榆钱的席然一脸好奇的问她。
“这根是长过蘑菇的木头,我想带回去看看能不能继续长。”
姜越也走了过来,他到没有对黎秋想要养蘑菇的做法提出什么意见,只是问道:“蘑菇应该要长在阴湿的地方才能长吧,你是准备放到哪里?”
“就我们院里靠近厨房的那个角落,我看那里挺合适的。”那个角角一天内能晒到太阳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因为离大水缸近那里总是湿漉漉的,要认真算起来那里大概是知青院里最合适放蘑菇的地方了。
姜越点点头:“可以试一试,万一不够湿润我们也可以每天淋一些水,再到墙头上放些干草挡一挡太阳。要是真的能养成我们都多弄一些,以后也能多个菜。”
“那敢情好,以后能经常有蘑菇吃,有的多还能晒起来留到冬天呢。”冬天蔬菜少,有一把干蘑菇不管炖什么都香。
“还是黎知青厉害,能想到养蘑菇的法子来。”一群知青纷纷夸黎秋,她十分谦虚:“我也是听人说的,成不成还得看情况呢。”
“能成更好,不成也没有关系,你不要有心理压力。”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反而冲淡了赵晓晓被带走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
晚上吃的就是今年山上弄下来的这些,蘑菇和野菜可以多放一两天暂时不碍事,别洗干净收到了一边,榆钱和槐花当晚就给做了。
榆钱用清水泡个大半个小时再洗上两三遍接着在烧开的锅里加盐把榆钱倒进去焯水,滚个一两分钟捞出来控干水分加一些面进去搅拌均匀就上锅蒸,知青们的存粮里已经没有好的面粉,直接把加了玉米芯和玉米杆的玉米粉再加一些玉米磨了磨加了进去,虽然不是很细腻但是也凑合,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
槐花也是蒸,洗干净控干水之后把蒸榆钱剩下的玉米粉加了进去,卫抗美边搅拌还边说:“本来应该要先加油拌一拌的,然后出锅了再拌上香油更香,不过我们没这条件就算了,用大蒜汁儿也行。”
黎秋帮忙在一边捣蒜,刘美玲在灶前烧火,闻言两人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黎秋把蒜捣成泥让卫抗美调汁儿,她自己又把真汉子辣椒从厨房的柜子上抱下来捞了小半碗辣椒。辣椒切成碎,大蒜叶切成小小的段分别放在一边,然后进自己的房间把自己做香菇肉丁辣酱剩下的一些辣椒油拿了过来,往碗里挖了两勺辣椒油再把辣椒碎和大蒜叶加进去拌匀。
卫抗美看着她的动作抿着嘴不说话,倒是刘美玲趁着黎秋回房去送辣椒油的时候跟了出来:“你又何必做这个好人,真是惯的她,只会盯着别的东西。”知青们虽然挺团结的,不过刘美玲还是把每个人的小心思都看得明明白白的,包括虽然对谁都挺有礼貌和谁都处的不错但对谁都不信任的黎秋。
“我第一次吃,想吃的好吃一些留个好印象。”她也不缺这些,平时不想送东西到厨房加餐是不愿意养成知青们的依赖心理,现在她第一回 吃为了她自己的肚子自己的嘴她也不会吝啬两勺辣椒油,现在愿意给是想要让从来没吃过的自己吃到最好的味道。
毕竟嘴巴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黎秋把小盆子放到饭桌上,顺手抓了一把糖给她:“喏,这是你昨天帮我忙的谢礼。”
刘美玲一脸别扭的拒绝:“我不要,要不是我找你买粮你也摊不上这种事儿,说到底还是因为我的关系你才会被赵晓晓举报。”
因为她的关系才会被赵晓晓举报吗?这可未必。
黎秋眼睑垂了一下把糖塞给她:“你拿着吃吧,我还有。”说着她侧了侧身让刘美玲看到自己桌上的菜碗那么大的藤条果篮里放着的那一果篮各种各样的糖。
刘美玲:“……。”也对,她这个每个月都靠家里接济的穷光蛋竟然还担心一个每个月能领几十斤粮几十块钱的“小财主”,她也是饿的昏了头。
想通了之后她也不再拒绝了,她今天要吃大户,顶多到时候她家里邮了补贴过来她给她拿一个罐头好了,她可不是什么爱占便宜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4-25 22:05:00~2020-04-26 22:53: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宝藏耶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章
晚上知青院吃的就是蒸槐花和蒸榆钱,新鲜的榆钱和槐花蒸出来很香,一群人吃的极其满足,连比较挑食的黎秋端着饭盒把属于自己的份吃光了,饭盒底部剩下一些被她抖下来的大块玉米芯玉米杆。
她洗干净饭盒跟其他知青说了一声才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进门的时候还拎了一桶水进去做样子。今天都上了山肯定是要洗洗的,她基本都是进空间里去洗澡,但是还是要提水进去做样子的,没有拎水别人都以为你没洗澡是个邋遢鬼。
好在知青们都是比较讲卫生的,平时都要擦一擦洗澡也洗的勤快,衣裳也常换洗。每天都要洗澡的黎秋混在一众知青中也不显眼,黎秋也庆幸自己分配到的大队还不错,不是那种缺水的地方,队员虽然有小心思但本性都不坏,知青之间也还算是友好团结。
要是遇到的队员和知青都跟赵晓晓一样那才是倒霉。
团结大队作为一个极其团结向上,行动力,凝聚力强的大队,很大原因是因为团结大队的前身石湾村是一个宗族村,大队长威望高,大队书记辈分高,一个村子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沾亲带故的轻易不会撕破脸,所以每天上面有什么命令执行起来效率也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黎秋穿过来之后还会继续选择到团结大队下乡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当然是原文男女主了,她可是要替原身亲眼看着原文男女主跌到泥地里爬都爬不起来,不然怎么对得起枉死的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