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酸儒穿到七零年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参果宝   内容大小:353 KB  下载:酸儒穿到七零年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0-05-08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郭敏和白艳红这边已经对吴晓梅给他们的越来越大的订单量给震惊到无以复加了!原本上次的订单郭敏赚了近300块钱,他们以为后面就不会有这么多订单了,但是已经心满意足,至少今年他爸吃药的钱是稳了!

  谁知道,这才几天,又要下1000条订单的量!

  郭敏脑子里转了一圈,觉得好像这次能赚个700块,想了一下又觉得不可能,自己心里默默地算了好几遍,才把这巨大的利润额给消化了下去!

  “上次你说你六叔在丝巾厂那边挺有人脉的,小郭,你今天去找你六叔,看看能不能叫他们厂里的制版师傅帮忙改进一下我们的花版,以前你做的版到底是粗糙了,我已经让我家先生重新画了梅兰竹菊四个花版,画稿我已经带过来了。”

  当吴晓梅展开那四幅梅兰竹菊的画稿的时候,郭敏看着那四幅画稿,久久不敢出声——相比于季恒画的这些,他的画稿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产物!想到吴晓梅还跟他说,之前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丝巾都是季恒帮着一起包装,自己的画作是进过季先生的眼时,郭敏都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了!

  吴晓梅没有注意到郭敏发红的脸色,继续自己的产品计划:“现在明哥那边的意思,咱们在我老家那边的市场上还是有些对手的,最近市场更加活跃了,投机倒把也没人抓了,有人看到明哥卖丝巾挣了钱,好像也有对家在悄悄地弄,只是人脉没我们广,出的货还没我们的多和好,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一直能领先下去。想要把客户抓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要主动求变!”

  郭敏听了连连点头:“对对,没错!晓梅姐,我们现在这个图更好看了,肯定能卖的更好!”

  吴晓梅听了摇摇头:“这样还不够!我们的货之前都是杂货、散货,现在想做就要做专做精,图案更好看了是一方面,只是图案的精细程度只有喜欢这个丝巾想要仔细研究的人才会发现有所不同,我们要做的是第一眼就要让人发现我们的丝巾是与众不同的!”

  郭敏听了头上冒了两个大大的问好,不知道如何第一眼就让人发现不同,不就是一个丝巾吗?

  吴晓梅展开一条丝巾给郭敏看:“你现在的红色是带点玫红的红色,但是在我们乡镇,大家更喜欢的是大红色的色调,因为很多人是在结婚那天戴的,充满了喜气,所以我们需要首先颜色方面进行改进。”

  这个颜色是郭敏自己照着方子调出来的,现在有六叔的全面帮忙,他相信让他从厂里找人帮着一起调大红色不是问题,只不过是要给点好处、送点礼,但是和产出比,现在这点小钱郭敏也是舍得花的。

  郭敏将这条记录在自己的手本上,准备一会儿就去弄这个事,别遗忘了。吴晓梅见状点点头,只觉得郭敏这孩子能带出来,虽然市场敏锐度不够,但是做事仔细、踏实耐心。

  吴晓梅将丝巾叠成了四方块,放在手心里:“以前我们就这样散卖,就看着很低端,最近我去王府井那边的几个百货大楼看了,人家高档的丝巾,都是礼盒装的,我们可以联系礼盒厂,看看能不能帮着我们定制一批礼盒,也不用特别高档,就做一个红色的礼盒装,外面画上一个丝巾的花样,四四方方巴掌大就行,然后再买一批塑封袋,买一个电熨斗,将丝巾烫直,叠好放进透明塑封袋里面,再放进小礼盒中,这样一来,这个丝巾就显得高档了!”

  吴晓梅展示了季恒画的礼盒草图,简单的几笔勾勒,水红色的颜色配上梅兰竹菊的花样以及下面用毛笔写就的“梅兰竹菊”四个字,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高雅。

  郭敏这回有些皱眉了:“可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成本就上去了,这…….不划算啊!”郭敏现在跟着吴晓梅也开始有了点经济头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成本上去了,大家赚的钱就下来了。

  而且就是六叔丝巾厂那边,他们其实也就做一些丝巾面料,简单的印刷印染,也没啥包装的,毕竟他们做的丝巾也都是批发到乡镇的多,不是走高端路线的,不是什么真丝面料。

  人家百货大楼里包装精美的,好些是舶来品或者是真丝面料,这种都是手工缝制、刺绣,一条丝巾要二十几块钱,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

  再讲,还要通关系找纸盒厂做这个小礼盒,他们没有人脉,就要砸钱通关系,而且听说那些厂里的大机器,一次性都要做好多才给做,做个几百个小礼盒肯定是不做的,有起订量的。那到时候屯这些纸盒又是一笔钱。

  吴晓梅赞同郭敏的话:“没错,成本肯定是上升的,但是我们的售价也要涨!我们现在卖这个丝巾分两块,一块还是以前的模式卖,就是颜色和图案进行改进。还有一块就是我刚刚说的,第一我们丝巾布的原材料要比之前的高一个档次,其次我们的颜色要素雅一些,先就做一款白色丝巾,这样不用染,但是梅兰竹菊的图案要按照梅兰竹菊的颜色去印刷,就是色调要重新再弄一下,搞的雅致一些,包装也要更加精美,然后给终端的售价的话,卖10块钱一条。”

  “10块?!”郭敏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会不会有些太宰人了!!

  晓梅姐是个人精,现在对丝巾的成本控制了解的透透的,自然也知道如果增加她所说的那些改进,老的那个只是重新做版,重新调色而已,是人情费,花不了多少;新的这块,就算是这么多要求,成本上也就最多涨1块钱顶了天了,可是销售价格却是要翻了一个倍!

  “没有利润,哪里来的动力!反正先把1000条的老货我们先改进一下,这个是急单,我们赶紧弄完赶紧出,还有我们这里可能还要找个靠的过的人帮一下忙一起做丝巾,毕竟后面我们还要包装什么的,活更多了,但是我马上就要开学了,忙起来就帮不了忙了。这个你有人选吗?”

  郭敏这个倒是马上应了下来:“没问题的晓梅姐,这个我有靠谱的人,保证不露了我们的事情,而且也是勤快能干的!”

  吴晓梅现在手头太多事情要忙,只能选择相信郭敏的能力:“这些事都要你去忙,干活的人你要培养好,关键的东西不能假手于人,像怎么做花版、怎么调色、怎么印染,这些都要保密,其他的事情你可以交给外人去做,毕竟你现在的时间也很值钱,不要浪费在干活上。”

  郭敏连忙点头,只觉得跟着吴晓梅的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吴晓梅交代了一大堆的事情,看着郭敏都能理解了,才放心地离开。

  后天就是她和季恒开学的日子了,她还得把精力放在学校上。

第六十六章 :开学首日

  这是十年高考断层后, 第一届大学生回归校园,而这次的大学生也是历史上最与众不同的一届, 年纪相差很大,小的只有十七八岁,大的要三十多岁;人员构成也复杂,有工人, 有知青, 有农民,也有部队出来的。

  北大和北师大两所大学开学时间恰好是同一天,所以季恒先送吴晓梅去了他们学校, 然后又转头坐公交到了自己学校。

  当季恒来到学校报到的时候, 校园里的道路上已经满是人了,很多来报名的人都是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地过来, 当然也有年纪比较小,父母陪着过来的, 更有奇观是自己领着自己家的小孩,前来报到的,总之感觉什么样的人都有一些。

  季恒在门口的时候就领到了一本入学指南, 里面详细介绍了北大的情况以及各科系上课所在的区域范围, 住宿申请等。

  因为季恒和吴晓梅在外面有了自己的房子,所以都不用住宿,省了住宿费,就是自己平时在路上来回辛苦一些。不过季恒之前每天上下班全靠步行,现在还有公交车可以搭乘, 实在算不得什么。

  按照入学指南上的指示,季恒到了中文系所在的教室,里面已经坐了三十几个人,季恒也默默地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之前录取通知书上说是9点报到集合,季恒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钟,差不多8点40了,估计他们中文系也就这么多人了。

  季恒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集体读书的模式,看到很快就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几个长袖善舞的人,自己知道自己没这个本事,就默默地坐在中后排,看手里头样书。

  样书是《斩江湖》的样本,印刷厂试印了几本,林孟茜寄了一本给季恒,让他看一下是否有错漏或者不合适的地方。

  封面上印着一个光头的俊美男子,双手抱胸,手中握着一把长剑,双眉紧簇,目光凝视前方,带着忧虑和沉思,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被这个封面吸引了进去,想解开这个男子眼中的秘密。

  男子身后是水墨画成的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一个女子窈窕的身影隐藏于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更添一分神秘之感。

  没错,这个封面画作也是季恒亲手所绘,而这本书也在上个月季恒寄出了大结局手稿。

  大结局中所有的江湖秘密依次解开,前面环环相扣的局也有了合理的解释,原来这一场屠杀关系着朝堂和江湖的一场势力纷争,朝堂上想要将江湖势力化为几用,想要用几个武林世家的传世神功作为诱饵,朝堂勾结了江湖的某些势力,准备来一次大清洗,在大势力的裹挟之下,沈家只是其中最无关紧要的开端和牺牲品,沈千鸣和沈千清兄妹两个,更是最大的悲剧。

  沈千鸣练成了天下第一,武功盖世,可是还是没有能护住妹妹,最后沈千清为了保护她哥哥而死,朝堂没有完成对江湖势力的围剿,暂且恢复了平静,只是这种平静下面依旧充满了诡谲的危机。沈千鸣最终带着花娘子落寞而归,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只是时不时江湖上会留下他们两个的传说。

  故事的结尾让许多人沧然泪下,有一种被命运摆弄的无力感,看着沈千鸣从一开始对真相的执着,以为自己拥有强大的力量就可以保护自己在乎的人;再到后来他的落寞和孤寂,仿佛一把刀,插进了读者的心间。

  这个时候的读者,很多都是有着一定的文人情怀的,不像后世大家看小说就是为了看一个爽字。大家从季恒的小说里,读出了个人和命运和强大势力对抗时候的无力,再多的江湖豪情、再得意的武功成就都没办法掩盖这一点的沧桑。

  都说一千个读者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季恒的小说让很多人读完之后都有所感,但是更多的一些感性的人都不满意这样悲伤的结局,尤其是将沈千清那样一个灵动、聪慧过人的女子写死,更是让广大男同胞们难受不已。

  要知道这本书的受众大部分都是男同志,大家看江湖快意恩仇的时候,各色女子也是入了他们的眼。比起花娘子美艳中带着狡诈,显然如同云端小仙女一般纯洁剔透又聪慧的沈千清更受大家的亲睐,成为众多男孩心中的梦中情人。

  这些人中有很多人都在看完结局后,写信到了《小说世界》编辑部,要求改写沈千清的结局,只是季恒看完了这些来信后,也只是笑笑,没有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

  这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虽然在他自己看来还有不足,但是里面的完成度是很高的,贸然的改动,只会让这本书变得不伦不类。

  虽然是一篇小说,但是里面也倾注了他的所思所想,他的人生阅历,我手写我心,是一点不错的。

  所以结局定了之后,那就只能是这样一个结局。

  后来有人评论说季独行的第一本小说是充满着对这个社会的绝望的,就如同他经历过的十年浩劫一样,有着一种对社会、对一些势力无力对抗的悲哀。季恒自己看了那些报道,是觉得有些过分解读了,但是也不能全说不对,虽然他没有切实经历过那文化浩劫,但是在他自己的年代里,那些黑暗和龌龊,只多不少。

  所以那时候季恒的书里面,带出这种意味和倾向再正常不过。

  不过即使结尾让许多读者扼腕、或者不满吧,但是不阻碍这本小说成了传阅度最广的一本小说,毕竟里面的绝世武功、阴谋阳谋、江湖比武等都一遍遍地刷新了人们对武侠小说的认知,尤其这本小说又正好踩在文化更新释放的节点上,到了后来,几乎就来七八岁的小孩子,也能抱拳对着同伴来一句:“在下少林寺沈千鸣,敢问阁下有何贵干?”。

  而这个时候,十分具有商业眼光的林孟茜谈下来了季恒的版权,要将季恒这本小说集结成册出版,定价是五块八一本,首次印刷五千本,回馈给《小说世界》的新老用户。

  这个广告是打在季恒《斩江湖》最后一章的结尾,众多书迷翘首以盼,而王怡柔就是其中一员。

  此刻王怡柔坐在季恒旁边,初开始,她选择坐在这位长相英俊出色的男同学身边,纯粹是偶然。不小心的一瞥眼,才发现身边的男同学身板挺直、气度不凡,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好几个同班女同学都在悄悄的往这边看。

  王怡柔在偷偷观察季恒的同时,也留意到了季恒手上拿着的书,看到标题之后,忍不住惊呼:“《斩江湖》已经出版了吗?我怎么没有在书店里看到过?我可是天天去看有没有到货的呢!”

  王怡柔看着人娇娇小小的,但是声音倒是不小,一下子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

  大家都是考上北大中文系的,看的书都多都杂,这里面看过季恒这本小说的人不少,听过的更不少。

  季恒被他们的眼光看的有些尴尬,也是因为今天去学校的路上正好路过邮局,才拿了样书,这个时候无聊就校对了起来,想着校对完了,今天晚上陪着吴晓梅一起去郭敏那边帮忙。早知道这样,就不这个时候校对了,谁能想到这姑娘的眼睛这么尖!

  王怡柔见季恒眉心皱起,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冒失了,连忙解释一番:“这位同学,我也是这个小说的忠实读者,你能告诉我这本小说在哪里买到的吗?我也想买。”

  这书出都没出呢,哪里可以买?可是季恒又不想说自己就是这本小说的作者,总觉得被扒了马甲有些怪怪的难以启齿的感觉,只能半真半假道:“我有个编辑部的朋友,她托关系弄到的,我就手里这一本。不过听说马上就要面市了。”

  “同学,你可以啊!这都有关系能弄上!可以借我看看吗?”有个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男同学直接就问季恒借了起来,他也喜欢看这本《斩江湖》,要是能先睹为快成书,那就再好不过了。

  季恒有些为难,毕竟里面还有很多没有完善的地方,这个时候借出去不太好吧?

  还没等季恒想好怎么说,另外一个脸上长满粉刺的一个二十岁样子的男青年冷笑了两声:“大家都是考上北大中文系的人,有必要去看这种不堪入目的书吗?世界名著都读完了吗?去读这种下三流?”

  这人叫做袁成钢,刚刚他靠着自己的见多识广很快成了同学间的焦点,但是还没等他享受一番这种被人瞩目的感觉,就被季恒彻底抢了风头,现在大家都围在了季恒身边,没人再去关注他了。

  这种失落感,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便也对“始作俑者”季恒有些厌恶了。

  王怡柔生气了,指着袁成钢大声道:“你看过这部小说吗,你就这样评价?什么叫下三流?这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武侠世界你懂吗?”

  “我不懂?呵呵,你看过金老先生的武侠小说吗?季独行的这本里面有多少是借鉴金老先生的想法的?这就是一本抄袭之作!”

  “什么抄袭,你以为就你读过书还是怎么的?金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我自然也拜读过,《斩江湖》虽然有所借鉴,但也只是武功和门派的借鉴,故事完全原创好不好!而且两个人是两种风格,叫我说,季先生在文史功底上的造诣,还要更甚一筹!”

  袁成钢还想和王怡柔辩,却听到教师门口传来了一个和蔼的男声:“同学们还没开始学习,辩论倒是已经先展开了,我们的读书氛围很好么!”

  好几个认识这位老先生的同学连忙站了起来:“陈教授好。”

  陈教授满场看了一眼,然后指着坐在中后排的季恒点名道:“我看大家都挺喜欢《斩江湖》这部小说的,正好我最近也在读,要么这位同学也来点评一下?”

第六十七章 :自我点评

  季恒被点名后只能站了起来, 原本还有些吵闹的教室突然静了下来,毕竟这年代的人还是对老师有着天然的畏惧、尊敬之心的, 更何况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刚刚就在教室里和其他同学说过,这次他们的系主任也就是他们的任课老师陈文凯在过去可也是在北大老师中响当当的人物,很早就被评为教授级别,也是在北大开园后学校最先请回来的老师之一。

  之前关注或者没关注季恒的人现在都盯着季恒去看, 全场鸦雀无声, 季恒还是头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不禁有些紧张,但是更多的是尴尬——这自己给自己的小说点评, 好像怎么着都不合适吧?

  但是师父有命, 弟子怎敢不从?从小深受天地君亲师思想影响的季恒,只能听从。

  略微思考了一下, 季恒才缓缓开口:“可以看出来,写这本《斩江湖》的作者肯定是受过金庸老先生的熏陶的,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已经算是独创了一个门派和一个世界,其中各式武功之玄妙、各路门派之划分,深入人心, 《斩江湖》在这方面肯定是有所借鉴的, 否则写不出那些如此精彩绝伦的打斗场面、那么多江湖门派的势力纷争。”

  袁成刚不屑地悄悄撇撇嘴,心中暗道:说白了不就是抄么,还说什么借鉴,用词倒是雅,不过就是一本抄袭之作, 还在那边点评什么点评,浪费时间。

  想到这里,袁成刚还偷偷翻了个白眼,正好被王怡柔看到了,气的想要捶桌,也有点生起了季恒的气:明明自己也在看这本小说,还特意托关系弄来了成书,居然没有大肆吹捧一下,这个同学看来也有点虚伪,不敢在陈教授面前表达自己的喜欢,哼!

  季恒停顿了一下,见陈教授和蔼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季恒才接下去道:“借鉴和抄袭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借鉴是为了将自己的文章有更好的故事体系,能升华自己的思想,是对金庸老先生的追随,而抄袭,则是将别人的故事照搬照抄,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是无法接受的。《斩江湖》这本书有借鉴,但无抄袭,故事完全是原创的,人物、情节、布局都出自季独行自己之手,也有他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说成抄袭,我觉得是不恰当的。其实莫说《斩江湖》这本小说了,古人也有很多在文章诗歌中借鉴的行为,最后流传下来也是广为人知的不朽佳篇。”

  陈教授来了兴致:“哦?那这位同学不如举几个例子来听听看。”

  季恒饱读诗书这么多年,各路名家典籍早就铭记于心,这点小考验自然不在话下:“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经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其实就有借鉴杨广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意思: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的意思。”

  季恒举了这个例子,底下很多的同学都有不赞同之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如此脍炙人口的绝世之作,杨广那个暴君所作的诗歌怎么又可比性?可是稍微有点文学常识的人也知道,杨广这首诗确实在张若虚之前,而且读起来的时候,确实有那么点借鉴杨广前作的意味。

  “如果说这首诗还不够直观的话,在温庭筠的《更漏子》里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等到了李清照的《声声慢》里面,就变成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里,就有陶公依依墟里烟的影子,这些其实都有着借鉴的影子在,也正是有了这些借鉴,才将我们中华的文化艺术一代代地拔高、一篇篇的传世之作得以流传下来。”

  季恒的话音落下,教室里众多的学子都已经完全被镇住了,就连袁成刚都有些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毕竟能像季恒这样论古道今,如此自由从容的人,那是有多少的文化积淀在里面啊?

  他们是高考恢复后第一届的北大中文系的学生,肯定是全国学子中的佼佼者,但是到底那十年中文化断层的厉害,即使他们刻苦勤奋、有着过人的天赋,但是在很多文化积累上、学识深度上,还是有很多欠缺的。

  而季恒,给他们展现了一种真正的文人风骨,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陈教授对季恒的回答非常的满意,忍不住询问了名字。

  “我叫季恒。”季恒回答完毕之后,就坐了下来,没有看到陈教授脸上一闪而过的神色。

  原来他就是季恒!

  陈教授心里头喃喃道,他是拿到了他们中文系班上所有学生的综合分数的,一共三十七个人,最高分就是叫季恒的学生,看来能考到最高分,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陈教授走上了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做起了自我介绍:“我叫陈文凯,你们可以叫我陈教授,老陈,陈老师都行,在我这里,我们既是师徒又是朋友,毕竟孔子都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能你们也得教我一些年轻人会的东西呢!譬如刚刚,我听了季同学一番发言,也是有所获有所得呢!大家说是不是?”

  很多人都暗暗点头,忍不住又朝季恒看过去,尤其是班上好几个女生,已经偷偷看了季恒好几回了,毕竟季恒长得斯文英俊,又那么有才华,还真是符合众人对“才子”的想象。

  然后陈教授又让大家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季恒发现这个班上其实还是以北京的同学居多,光北京本地的人就有十六个,剩下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些人可能连普通话都说的不是那么标准,引来了北京本地几个人的嗤笑。

  这些都落在陈教授的眼底,不过他笑而不语。

  让季恒比较有印象的,除了刚刚和他讲过话的王怡柔和说他抄袭的袁成刚,还有一个长相不俗的男生,大概和季恒差不多大,印象深刻的原因是这人在自我介绍中说道:“我叫周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大家有任何关于北京不熟的问题和情况都可以来问我。我喜欢唱歌看书,会书法也爱写作,组织能力强,如果大家要选班长的话,可以考虑我一下!”

  季恒倒是觉得他们的兴趣爱好差不多,可能可以多交流一下。不过关于什么选班长,季恒还是第一次听说——原来他们一个班,还得有个带头的?

  周贺看上去非常的开朗,也多才多艺,一说完就收到了热烈的掌声,周贺下去时朝着季恒的方向抬了抬眉毛,显得自信非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酸儒穿到七零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