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容言功无一不出色,的确是秀女中的拔尖。”掌事姑姑笑道,“待人接物都很大方,丝毫没有小家子气,听说掌家更是一把好手,娘娘见了定会喜欢。”
“本宫喜欢又有什么用?”宜妃想到胤禟就愁,不由说出了真心话,“我倒宁愿选个厉害媳妇,好好管一管他,泼辣些也无妨。别以为办好差事就高枕无忧了!那董鄂格格出了名的温柔贤淑……”
不是说温柔不好,老九脑袋缺根弦儿,又娶了个温柔媳妇,岂不更要无法无天?下回作死做到皇上面前,那她可真是罪过大了。
掌事姑姑回忆起这些天来,董鄂格格的一举一动,犹豫几瞬,终究没把猜测说出口。
这也是一桩怪事,董鄂氏偶尔显露的满洲姑奶奶的气度,甚至和娘娘有些相似。
贤淑或许是真,温柔恐怕有待商榷,娘娘的心愿指不定能成……呢?
那厢,宜妃越想越是叹息,正逢当晚皇上前来用膳,心一横说出顾虑。皇上放下汤盅,面对容貌仍旧明艳的宠妃,语气温和:“你说的不无道理。”
思及今早听见的种种,老九播种都播不好,还惧怕水田!太医虽没有诊出,怕是脑疾潜伏得深,皇上当机立断道:“你再遣人瞧瞧,秀女之中,有更加心仪的便告诉朕。”
她说的话堪称逾矩,皇上却没有怪罪,反而赐下天大的恩典,宜妃眼眶一红,内心喜悦之至,“谢皇上。”
但能管住男人的贵女,又岂是那么好挑的?厉害这个词儿,放在普通人家都要遭忌讳,何况是皇家。
宜妃看花眼却一无所获,愈发欣赏起表现上佳的董鄂氏,犹豫着改主意的时候,九爷不知从哪听来的风声,和大侄子请了半天假,火急火燎从皇庄赶进了宫。
“不是定好的董鄂格格,怎的又要换了?”九爷急切道。温柔娴静又好看,全然符合他媳妇要求的从哪找去?!
宜妃震惊地看他,九爷赶忙解释:“儿子同董鄂格格没见过面,是十弟打探后告诉的我。”
胤禟铁了心地不换人,就差当场哭诉,那委屈的俊脸看得宜妃眼睛疼,半晌揉了揉眉心,“你……”
胤禟当场剖明心迹:“额娘,家世倒是其次。儿子喜欢董鄂氏的性子,儿子非娶她不可!”
宜妃:“……”
宜妃太阳穴一抽一抽的疼,片刻站起身来,缓缓抽出屏风后的马鞭。
九爷大惊失色,一溜烟地跑远,“《种田手册》还需要儿子的样本,儿子告退。”
——
半月后便是复选,众位阿哥一边挥洒汗水,一边听总指挥的话。
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下,《种田手册》取得初阶段的喜人成果,成果摆在御书房案头,总算消了皇上的气。虽说九爷十爷没能归来,拴婚圣旨总算下达,赐董鄂氏为九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为十福晋,一个八月,一个年底成婚。
八月成婚称得上赶,传闻是九阿哥强烈请求,董鄂七十却是毫无异议,接完圣旨后激动地和夫人说:“族中盘下的店铺少,算来算去就是那些。九阿哥院里才适合明秀发挥,听说有不下三种的大生意,还铺到了蒙古各部!”
“果真?”明秀的额娘长长呼出一口气,眼角眉梢满是喜悦,“再迟一些,温婉娴静的名儿怕是兜不住了。咱闺女还是早嫁早好,我得清点嫁妆去!”
……
九爷沉浸在即将成亲的喜悦里,再也没有下地打滑的现象,技术突飞猛进,种田都卖力了许多。
弘晏欣慰地想,婚姻使人幸福,而不是爱情的坟墓,九叔给他上了极有意义的一堂课。
等到适配小麦的肥料研制成功,弘晏把注意力移到水稻以及各种水田作物上,还有福广一带常见,尚未流行全国的番薯、土豆,玉米。
番薯宫中就有,却不常吃,玉米也是一样,弘晏向内务府收集了两大袋种子,尝试更科学的方式种植。水果蔬菜绕不开大棚,大棚又绕不开适宜温度,他琢磨着去往南方一趟,来个实地调查。
然后就被无情按压了下来:“南巡没多久,又想出远门?”
太子的神色难以言喻:“爱新觉罗元宝,你还要读书。”
弘晏绝不承认他读书读多了,极为想念江南好风景。他据理力争:“我这是为了种田大业,阿玛也可以多陪陪我。”
这是发出同行邀请的意思,太子完全不理会他的撒娇,意味深长地一笑:“阿玛依旧在忙保成纺纱机,元宝不如多陪陪我?”
弘晏闭上了嘴。
太子冷酷道:“大字加十张,孤盯着你写,不写完不许睡觉。”
弘晏:“……”
不用鸡毛掸子,改用作业攻击了吗?
第二日,他忧愁地和伴读感叹:“我阿玛好像不以保成纺纱机为豪。”
善恒小声道:“从前乌库玛法听说这事,高兴了一整天,说要买整整一院子的纺纱机支持太子爷呢。”
灵川想了想,说:“听多了就习惯了,”
杨柏毛遂自荐,“小爷是否需要属下写推广诗?”
弘晏拍拍他的肩,万分欣赏地点头:“很好,毓庆宫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一个人掰成几瓣花。从太子到八爷,他们上衙办差,下衙种田,成日不得空闲,于是四爷放缓了买药计划,心道熊宝可以迟些见到弟弟妹妹,不急。
可就在这日,四爷正有条不紊、精心照料着禾苗,正院管事迫不及待前来报信:“爷,爷!福晋有喜了!”
当着众位兄弟的面,四爷猛然起身,“你说什么?”
“福晋晌午忽觉反胃,便请来大夫瞧了瞧,结果诊出喜脉,说是快两个月了。”管事忙照着大夫的话说,“脉象康健得很!”
四爷放下水壶,在地里来回走动,“好,好。”
瞧见他眼中的激动,十爷暗暗咋舌,看不出来,老四和福晋感情真是好啊。
当下弘晏正在读书,“父承子业”的成了太子,太子笑道:“四弟今儿早些回府,农田有孤照看,如斯喜事可不能缺席。”
四爷即刻拱手谢过,话间含着暖意:“有劳二哥了。”
就在他转身的时候,正院管事迟疑一瞬,附到主子耳旁说了几句话。四爷脚步一顿,回首低声道:“二哥可有听过大街小巷流传的诗?”
诗?什么诗?
其余皇子包括三爷,全都放下手中活计,高高竖起耳朵听着,就见四爷动了动唇,艰难地道:“……赞美保成纺纱机的诗。”
胤禛给自己做好心里建设,方才念完整首诗。
诗句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皇上,天下不会如此海晏河清;如果没有太子,纺纱行业将会黯然失色,每个纺纱人都该记得保成的名字。今天你纺纱了吗?
遣词很有水平,造句很有风骨,恍若名家大作,简直不像在吹彩虹屁。
众阿哥:“……”
太子:“…………”
太子从中闻出熟悉的味道,笑容停滞一秒。四处一片安静,众阿哥散的散,拿农具的拿农具,装作没听见的模样,因为种田拉近很多的兄弟情忽而变得更为亲切。
大清储君,原来不是那么好当的。二哥身为太子,非但与他们同甘共苦,竟也要经受这些。
扭头看了看耕地,谁都不容易……
——
弘晏做不成实地调查,只得延后计划,助力保成纺纱机传播得更广之后,骤然在毓庆宫用膳的时候发现转机。
在福建任满的外祖父即将回京述职,跟随的有外祖母,还有他的两个姨姨。得知回京时间在下月,弘晏眼睛骤然一亮,“额娘,儿子能给郭罗玛法递封信么?”
太子妃温柔道:“是为了种子的事?”
弘晏毫不意外太子会同她提起,闻言笑眯眯地点头,太子妃也笑,揉揉他的圆脸蛋:“你写便是,郭罗玛法高兴还来不及。”
又说:“光拿种子不够,得去南边瞧一瞧,毕竟橘生南北大不相同,元宝可有法子?”
弘晏觉得额娘说得很对,想了想道:“明儿下了学,我去请汗玛法拿主意。”顺道敬献自家皇庄种的白菜,纯天然无污染,一点一滴浸满叔叔们勤劳的汗,合该给汗玛法尝尝!
正说着话,外头响起给太子爷请安的声音。太子面色略显黑沉,凤眼盯着无辜回望的弘晏,又挪向一旁坐着的福晋,好言好语让她前往暖阁哄元曦,意图来个父子单独教育。
弘晏对于大街小巷流传的彩虹屁心知肚明,正准备先声夺人,哪想太子忽而提起另一件事:“你认老大做了知己?”
弘晏一愣。
太子盯着他,缓缓念出上报的字条,“大贝勒巡视河道,一晚饮酒醉言,定要带知己领略一番永定河的风采。官吏遂问:知己者谁?”
弘晏:“……”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
迎着太子似笑非笑的目光,他强自镇定:“阿玛,你听我解释。”
太子:“孤,不听。”
第148章 龟宝 二更(修)
面前俨然要上演一出我不听我不听的戏码,弘晏陷入苦恼之中。
他往后退到安全距离,怀揣丝丝愧疚之心,试探着问:“阿玛是要打儿子呢,还是要加罚大字十张?”
又信誓旦旦地说:“我与大伯之间,绝对不是您想的那样!”
何柱儿深深地垂下头,太子半个字也没信。
想到儿子和他从前水火不容的‘大敌’暗渡陈仓,竟还瞒着他这个阿玛,心里慢慢烧起一把火,有种和胤禔对线的冲动。
定然是老大哄骗的元宝,等他回京……
不知过了多久,太子终于收起盯人的视线,诡异地平静下来,和颜悦色道:“明儿有骑射课,屁股难免颠簸,孤如何会打你。”
弘晏忽然有些心惊胆战,下一刻,就听他爹说出魔鬼之言:“大字一百张,何时写完何时出宫,你九叔十叔婚期已定,种田手册不着急。”
一百张??
弘晏震惊了,十张要费半个时辰,加上白天上学,七天都写不完,对他稚嫩小手是何等的摧残。
“你应是不应?”
弘晏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上回他在书房外,偷听太子同幕僚含蓄地炫耀他,哪想他爹人前人后两个样,幕僚们知道吗?汗玛法知道吗?
他忍辱负重地说:“我写。”
翌日,乾清宫。
皇上稀奇地看着面前水灵灵的蔬菜,用手指捻了捻,叶片肥厚,叶尖鲜嫩,不难想象烹制的口感。弘晏在一旁指指点点:“这是三叔种的,这是四叔种的,这是七叔种的,让御膳房炒了给您尝尝。”
皇上满意颔首,吩咐李德全端去御膳房,“胤祉胤禛府上可有?”
“都有,乾西五所也有。”李德全笑道,“好几箩筐呢,如再多种些,日后怕是不必再遣人采买。”
忆起弘晏方才的请求,有关于南边的农作物,皇上若有所思起来。惩戒终有时日,他更舍不得累着乖孙,种田这一块,还有日后手册的发行,到底得拨专人照管。
再过几年,加上老五养的猪牛羊,宫中菜品都能包圆了,岂不正正好?
思及此,皇上不由琢磨起来谁最合适,片刻慈爱地揉揉弘晏的脑袋瓜,问他心中可有人选。
弘晏一数,叔伯们个个身负重任,好像没有多少只羊可以薅,于是乖巧地道:“谁能有空闲,全赖汗玛法做主。”
说起空闲,放在从前,皇上头一个想起老五老七。
一个养在太后膝下,一个生有足疾,不论谁做了新皇,都有安稳日子过,不必去争去抢,自然而然成了闲人。如今老五忙于养猪,只剩一个老七……皇上越想越觉得合适,种田诸事不涉朝堂,倒是胤祐最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