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辛家人说不给自己粮食的时候,李和豫心里是有气的,现在听说自己给辛家人惹了这么大的麻烦,他心里就只剩下愧疚了,粮食的事情,他这会儿也想不起来,见辛勇这个样子,他一脸愧疚的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安慰之情溢于言表。
这边两个大男人无语凝噎,那边陈曼往辛芷身边挪了挪,确定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丈夫那边后,她凑到女儿耳边小声感叹道:“没想到啊,没想到,你爸的演技竟然这么好,你都不知道,我刚才还一直担心他把戏演崩了,结果他倒是超常发挥了,我这心啊,总算是落到实处了。”
陈曼说完,辛芷也深有同感的连连点头,谁说不是呢,之前她只以为自己的老爸憨厚、老实,今天她才发现,老辛同志还是很有演戏天分得嘛,看他把李和豫演得一愣一愣的样子,这妥妥的最佳男演员了吧!
再看那边,被辛勇演了一波的李和豫浑然不觉异常,还在不停的宽慰他:“辛兄你先别急,情况可能也没你想的那么糟糕,我们再盘算盘算,或许事情还有转机?”
李和豫也不是什么天真派,深知昌都那些望族平常行事有多随心所欲,那刘子真作为大将军府的公子,而辛兄一家都是普通人,他要真想对付辛家人,辛家人也确实是招架不住他的那些个手段。
尤其事情还是因为自己引起的,李和豫是真心的在替辛家人想办法,他甚至考虑着要不要给岳丈写封信,让他去找大将军从中说和一下,虽然岳丈只是刘家的远亲,但是自从上次献(卖)酒之后,岳丈家和大将军府的走动就变得频繁了起来。
当时刘氏收到家书后,还拉着李和豫感叹过,他们那瓶酒可真是卖对了,不但得了一大笔银子,还和大将军府攀上了关系,真真是划算得紧。
不过李和豫心里也没底,岳家刚和大将军府攀上关系,会不会为了辛家人浪费这层关系暂且不说,就说那大将军,也不一定会看在和远房族弟的这点关系,插手儿子的事情。
毕竟就昌都的那些流言看看,这位戌边军的少将军,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辛家人既然已经被他盯上了,十有八九也不是别人说两句就能打消他心里的念头的。
显然辛勇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李和豫一说完,他就丧里丧气的说了:“还有什么转机呢,我们家里就那个情况,您就是我们认识的最有身份的人了,对方家大势大的,还能怎么办呢,他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呗,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李和豫想继续安慰辛勇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确定李和豫确实没有因为粮食的事情追究自家责任的意思后,辛家人今天的目的就达到了。
见他那样,他们也不好意思坑老实人,辛芷准备在给刘子真的回信上提一提李和豫,看等地里的粮食收上来了以后,能不能让他也得点好处。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第一更、
李和豫确实是个好官, 哪怕现在他已经知道这地里种出来的粮食他不一定能够分到功劳了,等安慰过辛勇后,眼见着时间也不早了,他还是连忙招呼着几个村子的村长们和辛勇商谈起了租地种粮食的事情。
因为辛勇之前说过, 自己手里也没有多少种子, 所以林远志的父亲林向荣只通知了东山村附近的六个村子, 再远的村子就没有通知了。
对于这件事情, 林向荣自己是没有私心的,主要就是考虑着租离东山村近的村子, 方便辛家人管理的查看情况。
为此林向荣的妻子还给他闹过一场,因为他岳家就在离东山村十里地外的村子,他的妻子觉得这么好的事情, 自家男人都不惦记着他的岳家,就为了辛家好管理,十足的就是个榆木脑袋。
租地的事情辛勇最先找得东山村,所以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的时候,林向荣最先站出来。
“辛老爷要租地种粮食,我们私下商量过了,大家都愿意把空地租出去, 不过等明年开春的时候,我们就得把地收回来种粮食。”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粮食就是命根子, 辛家人要租地, 大家都是愿意的, 不过他们又担心会耽搁明年的春耕,所以大家都想尽快确定辛家人说的租地到底是要租到什么时候。
林向荣这话一出,其他村子都连忙附和道:“对呀, 春耕对我们来说可是大事,耽搁不得。”
“还是得有个确切的日子。”
听大家说完,辛勇连忙站起来说道:“大家放心,我们租地肯定不会耽搁大家春耕,这地我们就只租到今年年底。”
玉米和辣椒的种植周期都在三个月左右,现在刚八月初,这还是以阳历算的,天华国算的是农历,现在刚七月中旬,就算玉米和辣椒的涨势差一点,那十月份的时候怎么也该成熟了。
十月也算深秋了,就算常县这边的气候温暖一些,那时候的地里除了能种些萝卜白菜外也种不了其他的了,种萝卜白菜辛家又没有那么多种子,所以认真说起来,等到十月份玉米和辣椒收上来后,那些地就腾空了。
辛勇把租期定在年底,纯粹是为了租地半年的这个条件,不然他只租三、四个月就行了吗,要知道租三、四个月和租半年的租金还是有些差别的。
得了辛勇的保证后,村长们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七嘴八舌的问他一亩地准备给多少银子。
租金这个问题辛家人早就商量好了,所以辛勇也没犹豫,直接说道:“按照我的想法,上等地一亩地半年的租金二两银子,中等地一两半,下等地一两银子,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对于辛勇来说,这都是有商有量的事情,他只是提出自己的预估价,他们要是对价格不满意的话,他往上加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辛勇低估了自己开出的价格,这个价格一出,村长们哪里还有会有意见,一个个的举着手赞同。
他们担心辛勇会反悔,更是催着辛勇签契约。
也是辛勇知道几个村子的地加起来就只有六七百亩,有些人的地里还种上了粮食,早就说了,大家有多少地要出租,他就租多少地,不然这个几个村长肯定得先打一架,才能继续往下谈租地的详细事宜。
然而契约也不是说签就能签的,虽然李和豫帮辛家人从钱庄兑出了两大箱碎银子和铜钱,但是村长们还不确定自己村里的那些人到底有多少地要租出去。
其实昨天他们就已经大概的统计过了,对村里要租出去的地的数量也有了数,不过当时是大家不知道辛勇租地到底给多少钱,有不少人好留了一些地准备自己种点东西。
现在辛勇给出了一亩地二两银子的高价,还是只租半年,这么好的事情平常可遇不到,能有这么多银子,他们还把地留着干嘛,辛辛苦苦侍弄几个月,最后还赚不到这么多银子,所以他们还得赶紧回去问问,看村民们出租的地还有没有变动。
再三和辛勇确认过再多的地他都租后,几个村子急急忙忙的回去统计村里要出租的地了。
辛勇现在就在东山村,所以林向荣倒是省事了,让人出去吆喝几声,村里的人都守在他门口等着签租地的契约了。
林老爹是第一个签契约的,他家里的地不多,上等地有两亩半,下等地有四亩,另外还有一亩中等地,不过已经种上粟米了。
其实辛家人租地给出了这么高的价格,大部分人都准备把家里所有的地都租出去,就是那地里已经种上了粮食的,也准备回头就拔掉的,然而这种事情林老爹做不出来,地里的粟米都有两指高了,让他拔他可舍不得,那不是糟蹋东西嘛。
林老爹家里的地不算少,不过他家里的人也多,大大小小十来口人,往常家里这七八亩地的产出,也只是堪堪够一家老小平常的嚼用罢了,一年到头省吃俭用的,到了年底能够存下几个大钱他们就已经很是满足了。
林老爹家里的这个情况,是天华国千千万万普通农户的常态,其实他们这已经算是不错了,还有大半的人家,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日子过得还不如他们呢。
辛家租地并不是只个租地的钱,除了土地原本的租金外,每亩地他们还额外给一百文的管理费,大家收了这一百文,地里的事情他们都不管了,由土地的主人帮着打理,包括但不仅限于除草、浇水,施肥后续等等的一系列事情。
当然了,辛家人也不是冤大头,契书里也写明了,他们租了地,地的主人就得把地里的粮食打理后,收了他们的银子,却不是用心打理地,让地里杂草丛生的事情是坚决禁止的。
李和豫也敲打了,让各村的村长回去后都管束着自己的村民,光拿钱,不办事的事情是绝不不能存在的。
辛芷说了,奖罚制度是必须的,所有租了地给辛家的人,等到收粮食的时候,同意称量,亩产最高的人,有五两银子的奖励,种得最好的那个一个村,以后他们肯定会经常租他们的地,那些糊弄他们的人,银子已经给了,他们虽然拿他们没有办法,但是再有租地的这种事情,他们肯定是不会考虑那个人,甚至于那个村子了。
这样一来,种地就从一家人的事情变成了一个村子的事情,辛家租地开出的条件这么好,但凡是长了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件有赚头的事情,到时候谁想偷懒,不好好侍弄地里的庄稼,不用辛家人出面,他自己村里的人就容不下他。
而且还有五两银子的奖赏,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五两银子都够娶个媳妇了,这么大一笔钱,谁不想争取一下?
对于辛家人来说,五两银子不多,但是这就是一根引诱着骡子一直往前走的胡萝卜,吊在这些村民面前,激励着他们专心的侍弄地里的粮食。
本来辛勇租的就给了大价钱了,听他说还要额外给什么管理费,林老爹连忙摆手:“不用,不用管理费,你租地是帮我们呢,我们也不是那没良心的人,那地里的粮食我指定好好地给你照看着。”
现在别人喊辛勇都喊的辛老爷,这样的称呼林老爹喊不出口,觉得别扭,不过他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知道辛勇在这个节骨眼租大家的地,是做好事呢。
昨天村里的林麻子想要把女儿卖掉换银子,就因为有了辛家人要租地这件事情,在林老爹和林向荣的劝说下,林麻子才暂时打消了卖女儿的心思,辛家人租了大家的地,让好多已经过不下去的人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他们有地,但是没有粮种,那些地空着也填不饱肚子,眼见着又要饿死人了,空着的地竟然能够换成粮食了,但凡是有良心的人,都把辛家人当做大恩人,所以林老爹这话一出,得到了大部分的人的符合,大家都说不用给管理费,他们肯定好好侍弄地里的粮食。
当然了,也有人舍不得这笔管理费,毕竟一亩地一百文呢,能买好多东西了,不过眼下大家都在表态,他们就算是不满意,也没跳出来说什么,管理费虽然多,但是还是比不上租地的银子,要是他们这会儿跳了出来,让辛家人以为他们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不租他们的地了,那他们才是因小失大了。
辛勇没理林老爹的反对,从装银子的箱子里数了十两银子递给他,道:“您的心意我领了,不过这管理费你无论如何都得收着,大家都有管理费,您却不收,这算个什么事,我又不杀熟,我们的关系好事一回事,但是这事情该怎么办,还是得怎么办,这钱您老拿回去给孩子们买点糖甜甜嘴,孩子们也高兴不是。”
要辛勇说,林老爹人虽然好,但是也实在是太较真了,他费了好多口舌才让他收下了管理费,他又犟着非要找他四百五十个大钱,他一共就只租了六亩半地,用不了一两银子的管理费。
林老爹想得清楚,辛勇要租那么多人家里的地,很多人家里的地都是是成亩成亩的,有很多小一点的地只有两、三分大,他是第一个领银子的人,就得先拿出个态度来。
不然后面的人有样学样了,辛勇得多给出多少银子。
他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林老爹坚持让儿子回去取了足够的铜板回来。
林老爹不知道的是,就因为他的坚持,让辛芷觉得他是一个为人正直有原则的人,后来他还为此得到了一个极好的机遇。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第一更!
当天下午, 周围几个村子有地要出租的村民都在各自村长的带领下带着自家的地契来东山村签契书了。
在天华国,除了私自开垦的荒地,其他的土地都是有地契的,地契上注明了土地的大小, 位置, 名称, 一般情况下, 没有人会在地契上作假,因为天华国的法规明文规定了, 伪造银票及官府契书者一律处死,首告者还有十两银子的赏银。
辛家要租几百亩地,自然是没有功夫一亩地一亩地的去现场核实, 所以村民们的地契,就是他们租地的凭证。
将近两百户人家,要一一登记造册,这就是一件极其花时间的事情。
两百户人家,地最少的是一个姓王的年轻寡妇,她家情况艰难,她男人在之前的洪灾中丢了命, 家里就靠她一个人养活一双儿女和公婆。
王寡妇家里原来有七八亩地,不过洪灾过后,她的公婆因为痛失独子, 相继生了一场大病, 为了给公婆治病, 家里的田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如今就只剩下两亩地,一亩半租给了辛家人, 剩下半亩种了一些自家要吃的蔬菜。
辛家人之所以这么了解王寡妇家的情况,就是因为她的村长担心辛家人看她是个妇人,不放心租她的地,所以先把她家里的情况说了一遍。
其实这个村子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虽然因为王寡妇是今天唯一一个出面签约契约的妇人,所以陈曼她们对她的关注确实是多了一些,但是她们只是心里好奇罢了,毕竟自从她们一家穿越过来之后,可能是大部分时间都和村子里的人打交道的原因,这还是她们第一次看到有女人出面签订契书。
所以没忍住就多看了两眼,绝对没有因为王寡妇是女人就看轻她的意思。
王寡妇家里的情况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她家里留下的是两亩上田,租一亩半给辛家,也得了三两银子的租金,接过银子之后,她拉着一双儿女,感恩戴德地跪下给陈曼和辛勇连磕了三个头。
辛勇和陈曼哪里经历过这个,当时就直接吓得从坐着的椅子上蹦了起来。
被陈曼拉起来后,王寡妇顾忌着后面还排着不少的人,也没有多耽搁辛勇他们的时间,再次牵着儿女道过谢以后就走了。
王寡妇前脚刚走,后脚辛芷跟了上去,见她去了,陈曼就收回了自己迈出去的脚。
租地给辛家人的村民中,像王寡妇这样的人不少,但是也有些条件不错的人家,东山村后面清河村里就有一家姓齐的富户,一口气就租了五十亩地给辛家。
二十亩上等田,三十亩中等田,一亩下等田都没有,听林老爹说,这位齐姓的富户会酿醋,在县里专门有个卖醋的铺子,家里的地不止五十亩,只是其他的地不在这次辛家人租地的几个村子里,不然光他一家人,就有一百多亩地能出租。
之前辛家也说了,多少地都收,所以自然也没有看齐家地多就不他家地的道理,所以光是齐家,就是近一百两银子。
李和豫帮辛家人兑了三千两的碎银子,这已经是钱庄里大部分的现银了,担心银子不够发,所以辛勇给齐家的大部分都是银票。
现在辛家人手里银票很多,现银却很稀缺,之前陈曼就一直盘算着去钱庄换点现银,不过最后总是因为各种事情给耽搁了。
一直忙到傍晚,最后一位村民才签好契书领了银子离开。
李和豫县衙还有公务,所以半下午他就带着大部分衙役离开了,只留下了两个衙役帮辛勇维持秩序。
现在辛家人对李和豫的感观很好,之前因为他的身份,他们和他相处的时候不是担心这个,就是害怕那个的,一直也没和他交心,经过今天的事情,辛勇他们一改往日对他的成见,决定和对方正常的往来。
林村长留辛勇他们到自家用饭休息,辛家人想着周冀还在悦来客栈等着,也没敢耽搁,放下粮种就走了。
辛家人租地就只种辣椒、玉米、南瓜、冬瓜。
然而这些作物都是需要提前育苗的,并不是直接把种植撒地里就行了,得育出苗再移栽成活率才高。
育苗的办法陈曼和辛勇早就已经仔仔细细的交过林老爹他们,育苗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放心交给别人,就决定在林老爹和林村长两家的地里育苗,两家一共有近九亩的上等地,足够育苗用了。
至于其他的村民,在移栽幼苗之前,只用把自家的地翻整出来,再撒上一层草木灰灭杀泥土里的成虫和幼卵就行了。
辛家人给这么多银子租地,并不是只租他们的地就行了,那些租出去的地,平常他们自家是怎么打理的,租出去后还是得一样的打理。
为了这些地,下山的时候田冬秀和郑清芬已经把菜园子里成熟的南瓜和冬瓜全都摘下来了,南瓜和冬瓜他们吃不了,除了昨天晚上炸了一大锅南瓜饼以外,剩下的南瓜和冬瓜全都便宜了家里的这几只牲口了。
辛家菜园里成熟的的南瓜大大小小的有十来个,取了两斤多南瓜籽,冬瓜没有南瓜这么多,也有近半斤种子。
这些种子昨天用清水洗干净阴了一晚上,其实就已经干得差不多了,今天再晾上一晚,明天育种正合适。
要是出苗率可观的话,就这南瓜和冬瓜,就能种一、两百亩的下等地了。
这两样东西都好养活,在什么犄角旮旯都能活,种在下等地里也不会太影响产量,那玉米和辣椒却不行,所以上等地种辣椒,中等地种玉米,下等地种南瓜和冬瓜,简直完美!
种子给了,地也租了,辛家人以后只用每隔十天半个月下山看一次就行了,也不用太费心力。
一家三口牵着牲口走在进县城的路上,现在已经下午六点了,路上已经看不到什么人了,一家人总算是不用顾忌着别人,能够稍微松松神了。
陈曼问女儿:“你给了王寡妇多少银子?”
王寡妇家里的情况不好,自己瘦骨嶙峋不说,两个孩子也是瘦的一阵风就能吹跑的样子,听她村里的村长说,她家里还有患病的公婆,每天都要吃汤药,现在县城里除了粮食,就属药铺里的药材贵了,所以就算王寡妇今天得了这三两银子,怕是也坚持不了几天。
当时王寡妇走的时候,陈曼就想跟上去给她一点银子,不过她看女儿跟上去了,她就没去了。
陈曼了解自己的女儿,穿越后,虽然她天天念叨她们,让他们在外面走动的时候不要瞎好心,不要当烂好人,他们一家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陈曼也知道,她生的女儿,虽然做事理智,但也像他们一样,是个内心柔软、善良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