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十来年,周冀能够好手好脚的活到现在,就是因为他从来不会在不该好奇的时候好奇的,素来都是刘子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周冀摆了摆手,拍着胸口保证道:“你们放心,回头我就去买口箱子,这些东西我肯定会原模原样的送到我家公子手里。”
周冀计划着,等他回府城筹银子的时候,就让府城邮局的兄弟把东西给少将军寄回去。
是的,邮局,因为辛家人一直住在常县,所以不知道,天华国也有邮局。
邮局的老板就是刘子真,之前也说了,戌边军足有四十万人,每年从前线退下来的伤兵残将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为良帝一直视戌边军为威胁,对于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朝廷给的抚恤金一直很低,那些在战场上被敌人砍断了手脚的士兵,解甲归田的时候,最多也只能得到一百两抚恤金,那些战死沙场的,朝廷拨下来的抚恤金进过各地官员的盘剥,最后能落到亡者家属手里的抚恤金就更少了,
往年刘荣作为戌边军的主帅,会自掏腰包补贴一部分钱,别看一个伤者他只补贴十来两银子,戌边军里,每年因伤退下来的士兵多达上万人,一人补贴十两银子,总得算下来,就是一大笔银子了。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刘子真虽然有着少将军的名头,其实并没有享受到多少身为官二代的乐趣,反倒是一到年关刘荣的脾气就很暴躁,因为府里的账目年年都是赤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刘家的人员构成了,刘荣作为大将军,府里的人员却十分的简单,他和发妻胡氏少年夫妻,感情身后,胡氏虽然是名门贵女,和刘荣成亲后,也抛下了昌都繁华安逸的生活,一直陪着丈夫常驻边关。
胡氏育有两子,长子刘子行,次子刘子真,府里的老人都知道,刘子真不是足月出生的,胡氏怀孕七个半月的时候,府里混入了戎狄的刺客,对方目标明确,就是想要刘荣的命。
那会儿的刘荣和现在刘子真一样,因为有着极其出色的军事天赋,被天华国的百姓称为战神,戎狄大军三次进犯,都被他给打退了,当时才二十几岁的他,带着手下的五万大军,在戎狄的长刀下,一次又一次的护住了边关的百姓。
那不是刘荣第一次遇到刺杀,却是胡氏第一次遇到刺杀,在刺客暴起的时候,她拖着自己笨重的身子,毅然决然的挡在了丈夫面前。
刺客的刀砍下来的时候,刘荣及时的拉了妻子一把,所以刺客的刀没有砍下胡氏脑袋,只砍伤了她的肩膀。
这次的刺杀,伤了胡氏的肩膀,也吓坏了她,当天夜里,因为受到惊吓而动了胎气的胡氏提前一个多月,生下了刘子真。
生产之后,胡氏的身体一直就没好过,这个满心满眼都是丈夫和儿子的女人,终究没有活到小儿子周岁的时候。
胡氏去世后,刘荣一直没有续弦,这么多年,他身边只有一个通房,是胡氏的陪嫁丫鬟,胡氏走后,她一直十分尽兴的照顾着两个小主子,就算是后面做了刘荣的房里人,也没做过什么妖。
将军府里缺了正经的女主人,家里的三个男人又都不是什么精打细算的人,加上刘荣和刘子真是不是地就要补贴手下的士兵,所以在刘子真穿越过来之前,将军府里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余粮。
这也的亏是刘子真会点现代的经商手段,他先是召集回乡的退伍士兵办一家叫做‘邮局’实则为物流公司的连锁铺子,又开几十家粮铺、药铺、杂货铺后,将军府里才逐渐有存银,不然良帝过寿的时候,刘荣哪里来的钱买酒买珊瑚?
那都是刘子真打下来的江山!
刘子真办的这个物流公司,既解决了一大批伤残士兵的就业问题,每年还能挣一大笔钱,这都得益于古代交通不便,帮人送包裹、送信件都不算什么,帮着那些富商送一趟货品,就能赚一大笔银子。
周冀决定让邮局的兄弟们走个加急,辛家的这个包裹,要不了几天就能送到少将军手里,要是事情顺利的话,要不了多久,他那即将给出去的一万两银子,邮局的兄弟也能送到他手里。
一下子就拿下了二十瓶酒,按照少将军的性格,给他的好处也不会少。
辛芷不明白周冀好好的为什么突然笑了起来,东西送到后,他们也不想在客栈多待,必须得赶在在宵禁之前回自家的宅子。
从悦来客栈出来后,辛勇回头看了客栈一眼,心里不怎么有底的问道:“这样就行了?”
只送了刘子真一件可乐,然后给他写一封信,这样就能把这件事情和平解决了?
是的,辛芷送了一件可乐给刘子真,足足二十四瓶。
至于为什么送可乐,纯粹是这东西辛家的库房里面多。
现代人都知道碳酸饮料喝多了不好,穿越之前,辛芷也只会在实在馋的不行的时候和两口,这种整瓶的可乐她不敢喝,每次都是喝的拉罐装的那种。
辛家的其他人更是不喜欢喝可乐了,这玩意儿腐蚀牙齿,家里的牙膏眼见着就要用完了,他们得在有限的条件下好好的保护自己的牙齿,不然以后得少吃好多好吃的。
瓶装可乐的保质期就九个月,眼见着离过期就只剩几个月了,辛家人自己不喜欢喝,放到过期又是浪费,此时拿来送给刘子真,多合适啊。
毕竟刘子真也是穿越者,据他在心里说的,年纪也不大,现代的年轻人,有谁能够抗拒得了碳酸饮料的诱惑呢?尤其是在这个调味料少的可怜的天华国,他的舌头肯定很怀念二氧化碳气体在舌尖炸开的感觉!
第50章 第五十章、 荤素搭配?不存在的!……
辛家人把东西交给周冀后, 他们今天下山这一趟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不过这次辛勇他们并不准备立即回山里,而是准备在县里多待几天。
他们下山一趟不容易,之前他们一家人几次下山,都是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的, 对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不够了解。
穿越这么久了, 辛家人明显还没能融入这个世界, 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次下山, 辛家人本就准备在山下多待一段时间。
下山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提前和田冬秀她们打过招呼了,说他们这次下山会多待一段时间,不过他们肯定会在半个月之后回去。
眼下家里只有红薯地和家里的那些个牲畜需要田冬秀她们照顾, 所以辛勇他们就算不在山上,也没什么关系。
再说了,这几天山下的事情也多,远的不说,育苗的事情辛勇还得时不时地过去看一看。
这次他们拿出来的种子都是这个世界没有的,田冬秀和郑清芬是小心谨慎惯了的人,这次也没让辛勇他们把所有的种子都拿走, 而是每一样种子都留下了一些。
这也是为了保险,毕竟辛家的这些个种子,要是糟蹋了, 那就真的是再也找不到了, 现在这个节气本来也不是最适合种玉米、辣椒和南瓜的节气。
加上山下又刚发过洪水, 万一这些东西种到地里后出了什么差错,再来个颗粒无收,那就糟糕了。
他们损失点租金倒也没什么, 横竖就几千两银子,几瓶酒的钱罢了,可是要是把玉米和辣椒这些东西给搞绝种了,那就是会让辛家人懊悔到捶胸顿足的事情了。
每样种子留下一些,就是山下的那些地除了什么事情,明年开春他们也有种子能够继续播种。
山下的地这么多,自家留点种子也不耽搁什么,所以辛勇也就让田冬秀每样种子都留下了一把,主要是为了安她老人家的心,以及能让她少念叨几句。
那些种子对于眼下的辛家人来说,是真的金贵,毕竟现在不比以前了,想要什么种子,去趟农资店,就能够买到。
尤其是那些玉米,只是他们从地里收上来的,也没有像后世那些种子公司那样,还得从一大堆种子种选出最优质的出来,种子选出来后,还得杀菌消毒。
古代没有肥料,这玉米的产量肯定要打个折扣,不过辛勇报产量的时候本来就可以的往低了报的,这要这一拨玉米的玉米棒子不是全都长得稀稀拉拉的,一亩玉米出个八百斤玉米终归是稳妥的。
在现代,种玉米的地都不是什么好地,辛勇这次还是挑得中等地和上等地种的玉米,一亩地八百斤的目标,还没有现代正常情况下一亩地一半的产量,这也算是很保险的预估值了。
接下来的几天,辛勇他们就住在县里,这两次下山,他们虽然没往县里的宅子里添太多的东西,但是各种零零散散的东西每次他们下山的时候还是会带一些的,比如各种调料,再比如一些瓶瓶罐罐和碗碟之类的。
山上餐具多,考虑到以后时不时的还是要在山下住一段时间,所以陈曼收拾了两套餐具带下山。
农家乐的餐具都是陈曼之前去批发市场买的,一整套餐具除了十二个装菜的盘子、汤碗外,还有十二套碗碟勺子。
当时陈曼想着餐具就是农家乐的脸面,所以她也没在这上面省钱,这么一套餐具批发价都要好几百块钱呢。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这餐具确实不错,青花瓷式样的厚瓷餐具,除了有常规形状的盘子外,还有鱼形的异形盘,元宝形状的大汤碗,贝壳形状的果盘,这些餐具放在现代确实不算什么,稍微像样点的餐馆可能都有,不过放在古代,像这样一整套的餐具,就很是稀罕了。
除了这些碗碟外,陈曼还拿了八个水晶碗。
说是水晶碗,其实也是玻璃碗,之前天气刚热的时候,辛勇每天都会做一盘冰粉,作为免费的甜品送给农家乐的客人吃。
那水晶碗就是陈曼专门去买了装冰粉用的,巴掌那么大的碗,碗底有三个小小的螺纹支脚,这样的水晶碗,依照古代人对玻璃的稀罕程度,估计它的市场价也不会低。
毕竟这玻璃碗上还有很多的欧式花纹,就是在现代的批发市场,这样一个玻璃碗也要十块钱,比他们之前送给李和豫的小酒杯可要精致得多。
不管是餐具还是玻璃碗,辛家就这么几个人,怎么都用不了这么多,多出来的是陈曼为以后自家待客准备的。
在古代的这段时间,他们一共就去过三户人家里,其中林老爹和林远志家里用的都是粗陶餐具,李和豫家里用的倒是不是粗陶餐具,而是素白色的瓷器,之前刘氏用来装点心的就是一个白色的瓷碟,不过那碟子一点样式都没有,就是普普通的白色瓷碟。
要是放在现代,那样的碟子,倒是会受一些喜欢极简风的人追捧。
家里的各种东西都置办好了后,辛勇就琢磨着要正式的请李和豫吃一顿饭,主要是粮食的事情让李和豫失望了,就想着请他吃顿饭作为赔罪。
玉米和辣椒的事情,辛芷在给刘子真的信里已经写明了,她知道,在天华国,不管是玉米还是辣椒,那都是稀罕的东西,她在信里也写了,那些东西要是刘子真又兴趣,等玉米和辣椒收上来后,他们可以把东西给他。
这也是辛芷对刘子真的示好,说实话,大家连面都还没有见过,自家却要这样向对方示好,这让辛芷心里十分的抵触。
到底是在现代生活了二十几年的人,在现代她家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也是好好的突然自家就低人一等了,他们一家人都得仰人鼻息生活了。
身家性命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让辛芷既愤怒又无奈,只希望刘子真能看在自家又是送酒,又是送可乐,又是送粮食的份上,能够做个人,别坑他们。
虽然对方还没有收到信,但是辛芷笃定,对方肯定拒绝不了玉米和辣椒,所以地里的那些产出,李和豫肯定没戏了。
辛芷倒是在信里特意提了,他们之所以能够租地种粮食,常县的县令李和豫对他们帮扶良多,她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个了,毕竟以她的了解,以李和豫的家世,对上刘子真,也是不够看的,而且李和豫自己也没想过要和刘子真对上。
如今辛芷只希望,刘子真收到自己的信后,能够看着她在信里提了李和豫的份上,回头他有好处拿的时候,能从手指缝里漏一点给李和豫。
要是能让他们能够在谁也不得罪的情况下,把玉米和辣椒的事情顺利的给解决了,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第二天辛勇就回了一趟东山村,守着林老爹他们把种子撒在地里,又够了浇足够的水后,他才准备动身回县里,准备明天宴客的食材。
这要是在以前,需要什么,辛勇拉张单子,陈曼就能全都给他买回来,然而现在他需要的东西市场不一定有,相比于让陈曼去市场上乱转,还是他自己去市场上采购更加节省时间。
眼见着到手的粮食被刘子真给截胡了,李和豫说不气是假的,不过他也心里再气也没办法,对方是刘子真,他真是敢怒不敢言啊。
辛勇到县衙邀请李和豫明天晚上去家里做客的时候,李和豫心里也是别扭过的,不过他觉得这件事情也怪不到辛家人,毕竟那可是刘子真,他都发话了,辛家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为了自己去开罪他。
加上李和豫确实也挺喜欢和辛勇相处的,所以他心里别扭过后,还是答应了辛勇的邀请,并在第二天傍晚带着妻子刘氏登了辛家的门。
刘氏是个周到的人,上辛家也没空着手,而是在点心铺子里攒了一盒点心。
洪灾已经过了这么久了,县里的铺子已经陆陆续续的重新支了起来,点心铺子也不例外,刘氏现在手里不缺钱,所以对辛家也没小气,直接买了点心铺子里最贵的礼盒,盒子里一共有六样,二十四块点心,桃花糕、山药糕、枣泥糕,金丝酥、栗子酥、蟹黄酥,六样点心满满当当的挤在盒子里,看起来十分的是样子。
这么一盒点心好几两银子,在常县,算是一份不错的礼物了。
刘氏觉得自己准备的这份礼物已经算是很好了,然而等她到了辛家后,才真正的知道了自己到底还是见识浅薄了。
在天华国,一般人宴客,有鱼有肉就算是不错的席面了,像李和豫这种稍微讲究的人家,除了食材外,对菜色也有一定的要求。
不过天华国的烹饪方式简单,就是蒸、煮,连炒这种烹饪方法,都是这几年才从绥州那边兴起的,就算是这样,要知道,在天华国,可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铁锅能够炒菜的,一口小一点的铁锅都要好几两银子,对于庄户人家来说,算是顶顶值钱的家伙什了。
前些年边关一直打仗,产出的铁都送到锻造厂做成铁甲了,也是这几年天华国的边关稍微稳定了一些,打仗的时候少了,市面上流通的铁器才多了一些,就算如此,之前辛勇买那口铁锅的时候,也是在铁匠铺子登了记,挂了名的,朝廷对铁器把控得特别的严,就算是农具,只要是铁做的,就不是你掏钱就能买到的。
辛家有铁锅,这次的席面,辛勇那真是拿出来压箱底的手艺,准备了四个凉菜,八个热菜,外加一个果盘。
按照现代的标准,八个菜就算是最差的那等席面了,其实辛勇也想撸起袖子做他个十几二十个菜,好好的让李和豫他们这些古代人开开眼,奈何市场的食材实在是太少了,他之前预先拟定的那一长串菜单,有一大半的菜都因为食材不足而不得不作罢。
最后辛勇整治出来的席面一共就十二个菜,凉拌肚丝、凉拌猪耳朵、凉拌木耳(之前田冬秀她们山上摘了晒干的)以及一盘手撕鸡。
八个热菜就更加简单了,夹沙肉、烧白、清蒸鲈鱼、红烧蹄髈、山菇原汁鸡汤、红烧鸭,干锅排骨、孜然小羊排。
为了席面好看,辛勇连时蔬都没炒,按照另一个客人林远志说的,请人吃饭,最能表示自己心意的就是得多准备肉。
荤素搭配?不存在的!就得多准备肉,肉越多心意越足!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宴客、
辛勇准备的这些菜都是在现代席面上很常用的菜。
其实像今天的这个场合, 他们是该准备点海鲜的,然而常县离海还远着呢,辛勇在市场上来回逛了好几圈,拢共就见到了两样海鲜——海带和干虾。
这两样东西辛勇都买了, 不过没派上用场, 原本他还想多准备一到凉拌海带丝的, 不过陈曼一直在旁边念叨着, 菜不能做的太多。
已经有十二个菜了,今天他们请的客人又不多, 拢共就只有李和豫家两口子和一个林远志,菜品已经足够多了。
现在天气热,山下又没有冰箱, 就算是晚上傍晚做好的饭菜,放一晚上大概率也会变质。
像李和豫他们这样的人家,家里是有冰块用的,冬天把冰块堆在冰窖里存起来,夏天的时候用来消暑正好,炎热的夏季,来一碗冰酪, 那才真叫个快活似神仙。
不过冰块这种东西,那是家里有钱的人才会准备的,辛家人虽然有钱, 但也舍不得拿好几两银子去买一大块冰块回家。
对于他们来说, 冰块从来就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随便弄点凉白开倒进冰格里,等上几个小时就能得到冰块了,花银子去买?不可能的!
市面上的冰块死贵死贵的不说, 偏偏还供不应求,据说好些个冰都是冬天大家直接从河里起上来的,只有极其讲究的人家才会用山泉水或者井水制冰,河水做成的冰块,辛家人也没办法克服心里的障碍,把那不知道冻着多少微生物和细菌的冰块往嘴里放。
现在不比在现代,陈曼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浪费粮食了,尤其是现在常县上下,还有好多人都吃不饱饭,他们就更加不可能骄奢淫逸的准备二、三十个菜,最后吃不完,再把剩下大半食物都倒掉。
陈曼和辛勇在饭店待了二十几年,要说起来,他们也早就习惯了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