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靠吃火遍全网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暮七七   内容大小:487 KB  下载:我靠吃火遍全网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2-04-02 22:01: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中午,在公司午休的时候,姚思婕妈妈打开中央台在线播放网站,找到班主任说的那部纪录片,开始看了起来。

  公司的午休时间,有一个半小时,刚好足够她将第一集 看完。

  以往,她都是点一杯咖啡,一份轻食到办公室,充当午餐,今日却觉得食欲很好,刚开始看没多久,就找到家公司附近的徽菜,给自己点了一份老家特色的培乳肉,又点了一碗份量扎实的格拉条。

  最后就着纪录片享用,将整整一大碗格拉条都吃干净了,培乳肉也吃掉了大半。

  去外面吃饭的同事回来,见状惊讶,“经理,你今天胃口这么好?”

  “是啊。”

  姚思婕妈妈含笑点头,指指屏幕上还在播放的视频,“都是拖这部纪录片的福。”

  …

  职业影评人乔舒亚,也在第一时间观看了“食在华夏”。

  她是宋熙和的铁粉,一向很欣赏宋熙和的拍片风格,这次哪怕是纪录片,也不例外。

  看完后,她便洋洋洒洒写下一篇长评。

  从人文、历史、美学等多个方面,点评了这部纪录片。

  长评一经发布,便被许多网友点赞转发。

  还引起了一小股为“食在华夏”写长评的热潮。

  短短一周内,竟然多出好几千条,字数在四百字以上的长评。

  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情况。

  不单网友们感到惊讶,就连丁灵和宋熙和,以及工作室里的小伙伴们,都没有想到。

  要知道当初,宋熙和的《兄长》刚刚上映那一周,可都没收到过这么多长评。

  卢檬檬统计了一下网友评论,忽然道:“啊,我知道为什么突然多出那么多长评了!”

  “为什么?”其余人好奇朝她看去。

  她一脸震惊的讲出刚刚看到的内容:“好多中小学校的老师,都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写食在华夏的观后感!”

  丁灵听后先是惊讶,接着恍然。

  难怪,她看到许多长评的文笔都很稚嫩,却又处处透着浅显直白的真情流露。

  就在“食在华夏”的热度,继续在网络和现实中发酵的时候,丁灵一行再次离开京市,踏上了拍摄之旅。

第二部 分拍摄地点,他们选在了美丽的湘省。

  第一站,就来到湘省省会。

  这里是近些年的旅游热门城市,这次拍摄,他们主要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一条线是传统美食,另一条线则是现在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当地网红美食。

  两条线剪辑之后,交杂在一起,体现出这座城市既时尚又传统的双面。

  结束在湘省的拍摄,已是一个多月后,丁灵抽空回学校领了毕业证、拍了毕业合照,之后再次踏上旅途。

第三部 分拍的是闽菜。

  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菜系,以烹饪山珍海味著称,海鲜和汤食都是闽菜里不容忽视的部分。

  鼎鼎有名的佛跳墙,就属于闽菜。

  除了名头响亮的老字号大馆子,闽省许多以家族宗祠为单位举行的宴席也值得一拍。

  光是各种宴席,他们就拍了近两个月时间,整个闽省这部分拍完,竟然用去的时间,比前两部分加起来还多。

  这中间,丁灵给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放过一两回假,但她和宋熙和却一次也没有离开过。

  再坐上回京市的航班时,随身行李里已经放上了厚外套。

  一下飞机,果然感受到了京市与南方的温差。

  在上飞机前,他们还穿着短袖、单裤。

  下飞机后,卢檬檬和小祝率先打了个哆嗦,赶紧将行李里带着的薄羽绒服套上。

  宋熙和接过丁灵手里的背包,让她腾出手来穿衣服。

  丁灵将一件浅栗色的薄绒外套穿上,接着又从登机箱里扯出一件大上几码的外套递给宋熙和。

  这是两人在闽省时买的,宋熙和选的是黑色,两人同款不同色,但站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是情侣装。

  这次丁兴海没来机场接,倒不是他不想来,而是丁灵从舅爷爷那听说了,他最近非常忙碌,已经连续熬了好几个晚上,严肃拒绝了他来机场接自己的提议。

  一行人先回了工作室。

  简短的开了一个工作总结会后,大家各自回家休息。

  丁灵和宋熙和,则没急着回家,两人直接来到位于老胡同北边,一片新修建的商业区。

  隔着十字路口望向对面,二层楼高的商铺已经装修完毕,风格定位很准,带着些古典韵味,却又很接地气,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

  中式木门、大红灯笼,再配上门口伫立的一座拿着锅铲的铜人雕像,哪怕隔着马路看去,也十分引人瞩目。

  门上的大牌匾,现在还遮着红布,但丁灵知道这红布之下,是丁兴海特意请了京市书法协会会长写下的“老丁家常菜”。

  还没进店,宋熙和就已经先肯定道:“丁叔这里装修得不错,很有自己的风格,如果以后开连锁店,统一按照这种风格装修,别人远远一看就能认出。”

  两人正打算过马路,丁灵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正是丁兴海打过来的。

  “到哪儿了?要不还是爸去接你吧,我这边忙的差不多了。”

  “您还在店里吧?”丁灵问。

  “在呢,这不再过两天就要开业了,我这几天都在这边。今儿又让厨师试了一遍菜,你有没有啥想吃的,我直接打包给你带回去?”

  丁兴海那一开始背景有点嘈杂,应该是在后厨,后来又变得安静,看来是为了打电话,特意走出来了。

  丁灵说:“爸,您往外看。”

  “嗯?”丁兴海疑惑了一声,举着手机从大厅里走出来,看向店门外。

  穿着同款外套的丁灵和宋熙和,正从斑马线另一头朝这边走来。

  丁兴海很是惊喜,但嘴里却说:“哎呀,你们忙了那么久,好不容易回来,不赶紧回家歇着,还跑来这儿干嘛?”

  “来看看您这嘛,装修好了,我还没来看过呢。”丁灵说。

  “赶紧进来,正好爸给你露一手,提前试试我这儿的招牌菜。”

  丁兴海接着看向宋熙和,他认出了两人身上的外套是情侣款,但现在已经没有一开始那种女儿被拐跑的酸涩感了。

  哪怕这几个月,现实里没有见到,但平时在视频和电话里,丁兴海还是经常能了解到这对小情侣的情况。

  就冲宋熙和平时对自己闺女那股热乎劲儿,真要是拐跑,也绝不是他拐跑闺女,而是被闺女拐跑!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丁兴海自己本身就是又当爹又当妈的把丁灵拉扯大。要是以后丁灵和宋熙和真走到结婚那一步,他不光是老丈人,也是半个丈母娘。

  这会儿就已经带上点“丈母娘”的滤镜了,朝宋熙和和善地笑笑,开口道:“小宋啊,你不急着回家吧?进来坐,和灵灵一起试试菜,我最近又琢磨了几道新菜,打算开业的时候一起当作店里的招牌菜推出。”

  丁灵和宋熙和走进店里,左手边就是收银台,正对面是一块木质屏风,绕过屏风就是通往二楼的楼梯。

  店里的装修风格和外面一样,看上去都是古色古香的,却不会显得过于“高大上”,而是那种古典中透着朴实的感觉。

  一楼大厅几乎都是两人桌和四人桌,二楼有一半是大厅,摆的圆桌,另外一半则单独设了几个包间。

  餐厅还没开业,店里只有厨师和服务员。

  丁兴海就领着丁灵和宋熙和,坐到距离后厨最近的一张四人桌旁。

  “你们稍等一下。”说完又转身进了后厨。

  不一会儿,亲自端出两盘凉菜。

  一道是乾隆白菜,一道是素什锦,都是很地道的京市风味。

  丁灵尝了一筷子乾隆白菜,这菜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用调好的麻酱拌大白菜,但说复杂,也挺复杂的,想要把味道调和的恰到好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京菜馆子不是做的太酸,就是做的太甜,要不就是选的白菜品质不好,平白砸自己招牌。

  丁兴海这乾隆白菜,则没那么多问题,白菜用的是新鲜的黄心白菜,清甜脆嫩。麻酱也调得恰到好处,里面加了醋、白糖和蜂蜜,吃着清爽开胃。酱汁的浓稠度也很好,不会过于厚重,也不会太稀,刚好完美的挂在每一片菜叶上。

  丁灵又夹了一片,不太确定问:“您是不是还加了一点芥末?”

  “你这舌头挺灵的。”丁兴海点头。

  其实传统的乾隆白菜,是不加芥末的,总有人说加了芥末不正宗,那就不是乾隆白菜,该是芥末墩儿了。

  但丁兴海在设计菜单的时候发现,店里还是少几款清口的小凉菜,在麻酱里加少许芥末,可以让这道菜更加爽口解腻,也和整体菜单更加搭配。

  “挺好的。”丁灵觉得这样改良可以,还安抚丁兴海一句:“您也不用太紧张,毕竟您这也不是传统京菜馆,老丁家常菜嘛,吃的就是老丁自己的口味。”

  “说的对。”丁兴海指指旁边那道素什锦,“你们再尝尝这个。”

  其实还没尝,丁灵就发现了不同,这里面没有面筋,而是用了口感更蓬松的豆腐泡,味道也比平时吃到的素什锦更淡一点,略微有一点点偏甜。

  算是京市素什锦和海市烤麸的融合版本。

  接下来的热菜,丁兴海就没去自己端,店里的服务员从后厨送过来,介绍了一下菜名后,就退到一旁。

  这里的服务员统一穿着白底红纹的工作服,看着清爽又利落,服务的时候表情亲切,却不会过度热情,距离感把握的刚好。

  先上来的是醉坛子、宝塔扣肉、荷塘月色。

  醉坛子只要按照制作步骤严格执行,出品的味道几乎都一样,丁灵尝着这一坛和过去丁兴海在家里做的没什么不同。

  宝塔扣肉刀工不错,能看出来丁兴海请的厨师水平不低,还原度在九成以上。

  至于那道荷塘月色,就是清炒荷兰豆、藕片,还加了一点西芹、百合和黑木耳。炒菜的火候把握的挺好,完全熟了,却还保留着脆嫩的口感。

  接下来就要上这顿饭的重头戏了,装在大砂锅里的“独占鳌头”一上桌,就占据C位。

  紧接着还上来另一只砂锅,这锅装的是一整只鸭子,鸭肚塞得鼓鼓囊囊,用服务员送上来的小餐刀轻轻一划,就能看到,里面是混着青豆、咸肉和菌菇丁的糯米饭。

  丁灵仔细分辨了一下,这里用的菌菇竟然是先前在东北菜馆吃到的榛蘑。

  “这是不是您上次做榛蘑饭找着的灵感?”

  丁灵问:“您给这菜起名字了吗?”

  “起了。”

  丁兴海有点尴尬地轻咳了一下,接着报出这道菜有些浮夸的名字。

  “老丁神仙鸭……”

  丁灵回忆了一下上次吃榛蘑饭的感觉,那种将菌香完全融合进米里的口感,确实是神仙来了也不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靠吃火遍全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