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们知道吗?第十大队的知青闹起来了。”
“怎么闹起来了?”林春很是配合的问道。
杨红目光在众人面前扫过一遍,看到大家都看向她,顿时站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我听说,那边有个知青想要回家过年,他们大队长不批,那群人就闹起来了。”
“回家不批?是不是家离得远?”知青过年是可以回家的,但是必须是离家里近的大队长才给批条子。
“反正不近,是我们隔壁省的。”
“那么远,来回也来不及啊,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吗?”丁美华皱着眉头问道。
“哪里有什么事,是今天和我们同一批下来的,就是想家呗,真是一点儿思想觉悟都没有。咱们知青就是下乡来建设农村的,主席同志都说了,知识青年严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赵霞,韩峰,有人找你们。”徐平在外头喊了一声。
两个人对视一眼,起身走了出去。
过了好一会儿,两个人才满脸复杂的看着大家,“是第十大队的两个知青组长。”
“他们过来做什么?”
“让我们同他们一起去公社那里讨个说法。”赵霞顿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除了今年新来的知青,其他老知青面色都有些不情愿。
讨说法,那是明面上的话,实际上就是去公社那边闹事儿。
“你们答应了?”林春问道。
“没有。”赵霞摇了摇头,她怎么可能答应呢,她是第一批下来的知青,自然知道,这样去闹,是没什么好结果的,到最后,还会与社员交恶。
他们的户口全都落在了大队里,和社员作对,到最后还不是任由大队长拿捏。
“他们还说,陈书记手里有几个回城名额,讨不了说法,也要弄个回城名额。”韩峰又说了一句。
听到有回城名额,其他人就开始有了想法。
“回城名额?这都要过年了,哪来的消息说有回城名额?别不是为了框你们和他们一起去公社闹事瞎编的吧。”林春是彻底死了心了,啥回城名额的,一个公社也才几个名额,轮到谁还不一定呢。
之前也不是没有过的,一群知青为了回城名额,直接就打了起来了,当场见了血不说,还跑到公社去闹事。
结果最后气得手里有回城名额的几个大队长直接把名额还了回去,之后就是有,他们也不要。
也有知青因为这个原因跑去闹过,被各种理由给搪塞回来了。
“我说你们那几个新来的,可千万别傻乎乎的跟着别人跑去闹事儿,要不是周悦弄出来的这点信任,可全都要没了。”林春别的不怕,就怕今年过来的几个新人会过去。
其实大多知青知道回不了城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干活儿的,不会就跟着社员后面学。
可就是有那么几个刺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意见不统一,就吵着要去公社告,要么就是找这个找那个的,一点儿也不让人安心。
也是因为这么几个,社员们直接就避开他们了,不管是不是,都不乐意同他们接触了。
“要我说啊,就算真有回城名额,咱们这大队长也不会要的。”
韩峰说了一句,其他人也赞同。
知青把大队长惹急了,你越表现的想要回城,人家就越不给你盖章,看你能怎么办?
有了老知青的话,新来的知青都老老实实的上工去了。
说起来第九大队的条件还是不错的,有了养猪场,有了小学,他们这些知青的待遇也比比的大队好。
这条件都是对比出来的,这么一比,他们心里头也舒坦。
第十大队的见说不动他们,又去找了十一大队的人,好说歹说的,说服了一半人,十几个知青坐在公社门口,举着牌子在那里。
他们这样,气得陈书记直接打电话让第十大队把人给领回去,无论用什么办法。
陈书记现在看到那边人就恼火,原本心情还是很愉悦的,甚至哼起了歌来。
就在今天早上,他接到了刘县长的电话,他之前把那批一级猪给报上去了,这通电话打过来,就是表扬他的。
被领导表扬,代表他在领导面前刷了脸了,那就是有很大的机会往上升。
之前他搞养猪场不就是为了出业绩,让领导看到他的努力,结果呢,养得猪大半死了不说,剩下还在养的,也就那么几个大队。
好在第九大队争气,对了,还有那个知青。
想到周悦,陈书记又从办公室里寻摸了一阵,最后只找到一个崭新的搪瓷杯子,上头印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样。
他觉得这个不够,又出去找了两块肥皂过来。
刚准备把东西送到第九大队,顺便问问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结果一转头就看到了坐在门口的那十几个知青。
这心情也是大起大落的。
第十大队的大队长急匆匆的赶过来,说了几句,那些知青根本不为所动。
他心里也是气得要死,他们第十大队也养猪了,可是这次交猪,不合格的也有十几头了,他们没有多的粮食,只能带回来再养养。
之前陈书记透露过,要是第九大队这次养成功了,让他们还养猪的大队都去学学,现在这些人闹事,万一陈书记不让他们大队去学,那些猪不是又要砸手里了。
但是答应知青的要求,那是不可能的,这个口子不能开,一旦开了,就收不回来了。
这个时候,是真的想脱了鞋往这些人身上招呼。
“行,你们愿意待就待着吧。”第十大队的大队长直接不管了,自己往陈书记办公室走去了。
知青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进去,等了半天两个人也没有出来。
“他们在里面说了什么?怎么这么久?”
“管他说什么呢?不让我们回家,还不给回城名额,今天必须拿到一样,拿不到我们就一直坐在这里。”
“可是我们还没吃饭。”
“就是这样才能显示我们的决心,让他们知道,我们绝对不会妥协的。”
被他们期盼着的陈书记,早就和第十大队的大队长一块从别的地方出去了,直接去了第九大队。
见到陈书记过来,乔卫国自然是高兴的,只是好奇第十大队的大队长怎么一起过来了。
“老高,咋的,这么有空过来啊?”
“别笑话我了,我都要头疼死了,那群兔崽子跑到公社大门口坐着去了。我去找他们,说不动,就跟着陈书记一块过来了。”
乔卫国只笑着拍了拍老高的肩膀,周知青没来之前,他也烦那些知青,看见他们一眼就烦。
自打周知青来了之后,那一切都不一样了,他看哪里都觉得顺眼了,尤其是那些知青,似乎终于找到了他们能发挥用处的地方。
说到底,这都得感谢周知青。
第22章 分猪肉
乔卫国听到陈书记是来给周悦送奖励的,连忙把周悦叫了过来。
“周知青,快快快,快过来,陈书记给你送奖励来了。”
周悦一脸懵的走过来,接了奖励。
“周知青,我听说乔大大队把养猪场场长的位置让给了你,接下来你是怎么打算的?”陈书记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呢,上头领导也向他询问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了。
“增加猪的数量是必要的,第九大队一百多户人家,按照每户一猪的规定,也有一百多头猪了,我打算把猪增加到两百头。”
陈书记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不放心,“两百头,都能向交上去的猪那样都是一级标准吗?”
“我不敢保证。”周悦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满,毕竟她也不知道到时候周守民能给她弄来多少草种。
听到她这话,乔卫国心都悬起来了,他已经看到陈书记眉头皱起来了。
凑凑挪了两步,用手肘捅咕了一下周悦的胳膊。
“不敢保证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多。”周悦直视着陈书记的目光,“相信大队长已经同你说过了,为了保证猪能吃饱,准备开垦荒地种植牧草。”
“这个我知道。”
“光是种植牧草是不够的,养猪还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之前猪养得那么壮,也不是偶然,猪圈每天都要打扰,还要时刻记录着猪的变化,一个不好,猪就会得病,就像之前的猪瘟一样,照顾的不好,自然就生病了,后果也无法挽回。”
第十大队的大队长听得连连点头,是的,猪生病了是一件很闹心的事情,要是治不好,就是要命的事了。
几个人边走边说,不一会儿就到了养猪场,为了让养猪场看起来正规一下,还简单了围了一下,挂了个牌匾,上面写着第九大队养猪场几个字样。
见陈书记一直看着,乔卫国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也就是随便写一下意思意思。”
陈书记随便点了点头,也没在意这些东西,径直走了进去,同他上次过来不一样的是,猪圈里就剩下几头猪了。
这些猪是专门留下来的,给大家伙过年分的。
第十大队的大队长高长贵看得眼睛都直了,“这是你们大队养出来的猪?咋长得这么肥的?老乔,这回,你可一定得帮帮我们啊。”
他也没那么贪心,哪怕就养出十来头这样的猪,他做梦都能笑醒了。
“老高,这事儿呢,肯定会帮的,不过我们得等到开春后才能帮啊,现在猪崽还没买呢。”
“行,等开春了,我老高就跟着你们走,你们干啥我就干啥。”高长贵拍着胸脯,打定主意要跟着第九大队后面干了。
陈书记转了一圈,遇到什么问题就转头问周悦,看到他们开垦了一半的荒地时,眉头皱了起来,他想起来一个问题来,既然要开地种草,那么草从哪里来?
在知道周悦的爸爸在农业局工作的时候,勉强放下心来,不过为了自己的业绩,他也得在里头刷刷脸。
“行,我回头向刘县长打报告,看看咱们这边的农业局能不能弄到点草种来,能多一点是一点。”
“陈书记,真是太感谢您了,您真是为咱们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呐。”乔卫国走过去,一脸感动的握住陈书记的手。
高长贵觉得这一幕十分的伤眼睛,不知道这乔卫国最近咋回事,脸皮咋厚了这么多,以前也没有这样的。
周悦看看天看看地,就是不看那两个人,她也觉得这两个人太辣眼睛了。
“行了行了,你们把养猪场搞好,让老百姓过得好,比什么都好。”陈书记嫌弃的抽回了自己的手。
又去了大队的田埂上走了一圈,眼下要入冬了,也没什么好看的,逛了一圈又回去了,临走的时候,又叮嘱他们,顾好养猪场的同时,也要把庄稼顾好了。
粮食才是老百姓的根。
乔卫国连连保证,等陈书记走了,周悦也拿着自己的奖励回去了。
高长贵一直跟在乔卫国身后,走到哪儿跟到哪儿。
“你跟着我干啥?”
“老乔,这养猪的事儿……”
“不是说了嘛,开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