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白雨涵   内容大小:1.48MB  下载: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0-10-28 16: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第274章 脉冲星计时阵

一时间兴起留下墨宝的杜恪,并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在梁家源的日记中出现。

陪同领导视察完夜光基地之后,他就离开了这里,前往了首都天文台,见到了射电望远镜协会的会长康博士,咨询外星人的事宜。

康博士既是射协会长,也是前首都天文台台长、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FAST结构系统总指挥。

“康会长,你藏得太深了!”杜恪与康博士自然是认识的,探讨太空计划时,两个人还一起单独吃过饭喝过酒,但是杜恪第一次知道对方是射协会长,“不是领导告诉我,我还不知道你竟然是研究外星人的专家。”

“哎哟!我这算什么研究外星人的专家,射协成立快四十年了,狗屁的外星人都没发现,倒是关于外星人的见解接触记录资料放了一个仓库。前几年整理纸质文件到资料库的时候,看到以前收集的什么外星人资料,自己都觉得想笑。”康博士摇头苦笑。

他的学术经历并不丰富,反而是行政职位比较高,属于那种技术官僚类型,目前还不是院士,也没什么功绩参评院士。

航天领域这个大系统,每届也就出两位院士而已,当初主持建造FAST的南院士,可谓是家喻户晓,也是在FAST建成后才有资格参评院士。可惜FAST在16年才落地,17年院士还没选出结果他就去世了,导致南院士的院士头衔只能是民间荣誉,十分之可惜。

“真的没有外星人吗?”杜恪问道。

“目前来看,外星生命的存在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别说太阳系之外,就是太阳系内部都有可能存在生命。金星的大气层中有磷化氢存在,这是生命活动的强力证据;火星地下有大型湖泊,那么这个湖泊是不是有生命?还有土卫二、土卫六、木卫二,都有生命存在可能性。”

康博士说的是外星生命,有生命不代表有人,准确说杜恪想问的是外星智慧生物。

“那么你们射协是与国际对接的单位,在其它国家,有发现过地外智慧生命的线索吗,或者外星人造访地球的证据?”

“没有。事实上我是坚信外星人一定存在的,只是我们就像是生活在原始森林偏远角落的蚂蚁,我们想要遇到森林宜居带的外星人,难度很大很大。”

“那太可惜了,不过我和康台长你一样,我也坚信外星人一定存在,而且我认为我们迟早会遇到外星人。”杜恪信誓旦旦的说道。

事实上也不是迟早,而是已经,杜恪自己就天天遇到外星人。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FAST,这台射电望远镜主要用来寻找脉冲星,最直接的科研成果,就是研发脉冲星计时器:“杜院士,脉冲星计时阵这个项目,最近刚刚入选了华夏前进计划。”

“嗯,我知道,我当时也投了赞成票,还游说了几位委员。”杜恪说道。

他是华夏前进计划筹备委员会的主干成员,凡是对太空计划有力的项目,他基本都投了赞成票,而脉冲星计时阵是未来星际旅行的时间、导航保障。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时间又涉及到方方面面,就拿导航来说,之所以可以通过卫星来定位地球上的任何地点,就是因为卫星信号通过这个地方返回后,到达的时间有误差,从而可以精确测量出具体位置。而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时间,时间必须精准。

当年华夏北斗差点就没能上天,因为国外反悔,不卖原子钟技术给华夏。

还是华夏的科学家们日以继夜攻关,终于钻研出原子钟技术,利用铯原子钟,建立了精确地时间坐标,从而让北斗服务于千万家——凡是华夏的手机都集成了北斗导航系统,为大家提供精确地导航数据。

铯原子钟目前最精确的误差,是2000万年误差1秒钟。

但是铯原子钟上了太空之后,虽然依然可以准确提供时间,但却没办法进行导航了。所以这时候就要用到另一种精确地时间工具——脉冲星,脉冲星是一旋转的中子星,不断发出脉冲信号,大约300万年才误差1秒钟,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器和最精确的原子钟计时器差不多。

而宇宙中有很多脉冲星,观测这些脉冲星积累数据,等深孔旅行、星际航行时,就能利用这些脉冲星组成脉冲星计时阵来导航了。

“我现在忽然想去FAST看一看。”

“杜院士,你这是准备进军天文学了?”

“或许吧,我对天文一直很感兴趣,或者说我最感兴趣的学科就是天文学,只是我自己更擅长物理学。”杜恪这是实话实说,他好几次演讲都提到过自己对天文的热爱,探索宇宙深空是他一以贯之的兴趣,从很小时候就喜欢仰望星空,想要与外星人对话。

与康博士告辞之后,杜恪准备回庐州市一趟,处理点实验室的工作。

飞机飞在万里高空,他的思绪还在外星人身上,目前已经熄灭了对地球上有外星人的幻想,但是他知道总有一天人类会遇到外星人。毕竟就目前来说,他已经知道了两个外星世界,一个是奇幻世界,再一个是已经灭亡的心灵神族。而且通过传记忆,他知道心灵神族还发现了很多文明。

只是这些文明并没有被它们选为可以迁徙的目标而已。

所以这个宇宙中的外星文明肯定比想象中要多,目前人类还在小池塘里嬉戏,尚未接触到大江大湖的风浪与险恶,但一旦走出太阳系,迎接人类的必然是行迹暴露。

届时。

如果遭遇的是黑暗森林法则,那么地球文明如何应对?

“也许,我要提前布局,为人类指导一条可以有效规避外星人的太空方案……或者可以等我心灵力量达到6级后,完全解锁心灵战甲,得到心灵神族的所有传承资料,了解了诸多文明之后,再来着手进行。”杜恪躺在座椅上,边上就是窗户,可以看到厚厚云层。

“算了,不想这些了,连月球都没征服,谈什么太阳系之外。”

“飞机呀飞机,再过一段时间,是不是就该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反重力飞行器了?”

“我改变这个世界太多太多!”

------------

第275章 高能版

除了处理实验室的工作,杜恪还抽空完成了订婚仪式,宴会比较简单,就是两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没有广邀亲朋好友。

订完婚之后,杜恪就跟水静去领了结婚证。

婚期定在国庆节。

而现在每次有空闲,杜恪就会陪水静去新家里谋划如何装修,这座盖了几十亿的大别墅终于在8月底完工了。主体只是一栋三层别墅,但地下面积远超地上面积,杜恪亲自审核所有的设备安装,确保地下的实验室都是最先进、高质量的仪器,并且还要兼具舒适性。

至于地面三层,基本都是按照水静的计划来装修,不过总体还是延续了中式合院的风格,特别是三楼阳台的玻璃茶室,杜恪特别喜欢。

休息的时候在这里泡泡茶,看看不远处的蜀山湖风景,那是相当的惬意。

“你这次出差要几天时间?”温存之后,水静问道。

“十天半月吧。”

“怎么那么多工作要忙呀。”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没有在庐州市待多久,杜恪就匆忙出差了,夜光基地需要他负责,华夏前进计划也要他支援。这一次是去黄岸基地,二期聚变反应堆已经调试完毕,准备试通车了。

就在他和一众领导抵达黄岸基地的时候,好消息已经传来,在前一晚的安全测试中,在大型球状光笼约束器中成功运行了可控核聚变,并在规定时间里进行了关停。也就是说,可控核聚变已经于昨晚成功,2025年8月26日晚8点15分,人类攻克可控核聚变。

而今天试通车仪式,更像是启动仪式,让黄岸基地的聚变核电站正式运行。

“杜院士!”从大巴车上下来,就有专人过来接待。

等到所有人都到场之后,在布置好的观景台上,远远就能看到大型光笼约束器正在运行之中。随即操控室中各项数据汇报传来,证明了整个反应堆和约束器的一切性能良好。在项目总指挥的一声令下,工作人员推动了负责填料和点火的电闸,那一刻,燃料注入光笼约束器中。

没有什么铺天盖地的声响,甚至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光笼约束器也还是那个闪光灯不断闪烁的样子。

唯独观景台的大屏幕上,给出了反应曲线图,然后宣布试通车成功,聚变核反应正在有序的进行之中。这个时候,杜恪与一众领导、专家们,便齐刷刷的鼓起了掌。

大领导登台,发表了一番高屋建瓴的祝贺。

随后杜恪也受邀上台发言,他早有准备,掏出稿纸就念了起来:“首先我要恭喜黄岸基地全体工作人员,可控核聚变这一项伟大的事业,在大家的手中得以实现,这是关乎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总结这一次经验,然后当你们离开这里之后,能让可控核聚变在华夏大地开花结果……”

黄岸基地与智慧空城一样,都是验证项目。

这里的工作人员经历过这一次成功,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播出去,为国家建造一座又一座的聚变核电站。

而另外一批科研人员,则会继续钻研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十米球、五米球,直至一米球。而且一米球依然不是终点,未来也许可以做到类似手表大小的可控核聚变,那时候也许一枚小小的手表,就能提供一艘星际飞船的能源消耗——当然,技术真到了这种程度,也许人类已经不需要可控核聚变提供能源。

“可控核聚变实现了,我也该着手将高能版壁垒结构公布,继续提升能源模块的能量上限了。”

目前他所公布的中能版壁垒结构,已经足够重型机械设备使用,包括飞机都能使用。而高能版壁垒结构,足以让空天母舰上天,让反重力大楼持久工作,配合十米球的话,那就是源源不断的动力体系。

“杜院士,这个版本的壁垒结构实在太完美了!”

当杜恪将高能版壁垒结构提交后,兵工集团负责生产雷霆系列电池的专家,顿时为杜恪送上一波666式的惊叹,每一次壁垒结构的优化,都会刷新这些专家们的三观。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天才思维,碾压一群天才的思维,兵工集团的许多专家钻研壁垒结构那么就,也没有改良出什么结果。

结果杜恪是刷刷刷的接二连三优化,每一次优化都有质的飞跃。

“杜院士,这款电池做出来,应该给它起什么代号,还是继续沿用雷霆吗?”一名专家询问道,“感觉雷霆已经很难匹配了,这个壁垒结构做出来,承载能源的上限已经是传统电池的指数级倍数了,跟前几代的雷霆相比,也是十倍以上的代差,太强了。”

杜恪很想说,干脆就叫“长毛电池”好了。

但他是不会起这么艳俗的名字,于是想了想说道:“天尊吧,就叫天尊能源模块,以后都不要再叫电池了,就叫能源模块。”

“好的。”

另一位专家忽然问道:“杜院士,这个天尊,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你们不知道吗?雷部的最高神,坐镇神霄玉清府,执掌雷霆,手下九天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总兵使者……闪电也好,雷霆也好,都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玩物而已,所以这个能源模块就叫天尊。”

“原来如此,杜院士真博学!”专家继续拍马屁。

杜恪挥挥手:“一般一般。”

把高能版壁垒机构提交之后,他手里就只剩下最后一款超级版壁垒结构,不过这一款他暂时不打算发布,既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也是因为高能版足够使用。超级版壁垒结构,在未来可以应用于太空旅行所使用的,而不是在地球范围内使用,那属于大材小用。

自他开挂之后,带来了太多黑科技,固然提升了国家实力,但也造成了科技之间的失衡,在某些领域已经可以上太空了,其它领域依然局限于地球。

这一次智慧空城项目,就是要找出薄弱科技环节,然后集结国家力量进行提升。

“老板,电子流实验室打来电话,有重要科研成果需要向你汇报。”就在杜恪接受兵工集团专家们的吹捧时,田澜走过来,向他汇报了一个消息。

------------

第276章 恪基芯片

杜恪给电子流实验室打了回去。

然后意外也不意外的知道了这一次科研成果是什么——恪基芯片。

“老板,恪基芯片的性能将全面超越目前的硅基芯片,也比尚未量产的碳基芯片更强,根据我们课题组的实验,60nm制程的恪基芯片,就相当于14纳米的硅基芯片,并且在造价上面仅仅是普通硅基芯片的三四倍而已,等锻造工艺改良,可能降低至两倍价格而已。”

半导体的重要性无需多赘述,而人类半导体历史发展至今,已经被硅基芯片充斥市场。

主流市场已经是5nm硅基芯片,国外公司入ASML已经掌握了3nm制程技术,甚至开始向1nm进行研发。而理论上可以研发到0.5nm制程的硅基芯片,因为硅原子的直径约0.3-0.4nm,只要能克服量子隧穿效应,0.5nm的硅基芯片才算是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

但目前还克服不了量子隧穿效应,所以1nm大概就是硅基芯片的极限。

故此很多人已经把目光投向碳基芯片,也就是用碳纳米管来代替半导体硅,碳纳米管的性能卓绝,可以让晶体管运行速度提升5至10倍,同时功耗降低十分之一。

然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碳纳米管太贵,只能从实验室里制备,并且碳纳米管一旦掺杂杂质,会严重影响它的属性。

这也是碳基芯片迟迟无法面世的原因,很多大企业都准备放弃了。

华夏这几年在碳基芯片上投资不小,因为光刻机技术一直受到限制,所以才想要避开这个技术封锁,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只不过目前尚未有成效。

“你们确定,这个硅金半导体有这样好的效果?”杜恪惊讶。

“是的,我们采用全新技术工艺生产的硅金半导体,是另一种杜恪晶阵的表达结构,依然以金原子作为主导,但是硅原子的排列组合发生了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半导体效果。”

“很好,我大概两天后赶回去,老陈,现在实验室要高度戒备。”

“我明白。”

“另外……恪基芯片这什么破名字,改了改了,别用我的名字了。”杜恪吐槽,你要说杜恪芯片之类他说不定还能接受,但是恪基芯片,听上去就怪怪的,总让人想到什么小短腿的柯基犬。

“额,老板,我们命名方式的全称是‘杜恪晶阵结构硅金半导体芯片’,所以简称是‘恪基芯片’……”

“那也改掉。”

“那么晶阵芯片呢?”

“这个可以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