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祭都在前一年最后一日晚上。等到第二日早晨就是新的一年了。
新年初一,楚大山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去拜见大舅。明大舅也不是每年年祭的时候都在家。碰上今年这种正巧在家的时候,楚大山就带着妻儿过来。
亲亲热热的吃了一顿大餐,楚大山又带着妻儿从明大舅居住的老齐庄返回了老楚庄。
楚大山深深的感觉自家自从修建了葫芦谷里的大院子后,气运大好。
不过几个月时间,他就从一个负翁变成了坐拥三万余两的乡野土豪了。话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闪闪亮亮的银子。
如今银子都存在自家地窖里,这就是他能够挺直腰杆子的底气!
放眼整个老楚庄,七百多户,五千多口人,比他现在家资更加雄厚的估计也没几人了。
简直不敢想象,有种家业飞一般的崛起的感觉!
卖完了果酒,他在家里独自调节了三天心情,才又带着大郎他们冲进了长阳城。他家还有别的东西打算卖呢。
首先就是三万斤腌鱼,腊鱼,各种干虾,干贝,干鱼等湖鲜。
长阳附近淡水资源丰富,拥有俩座大湖,其中一个就是西凤山下的西凤湖,另外一个就是雄山脚下的碧波湖。
老楚庄背后的大山,就是雄山的一脉。
由于湖多,河多,所以湖鲜鱼虾在长阳城内其实卖不上价。
可是每年年祭前后,周边各城,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有城池组建大大小小的商队过来贸易。他们长阳卖不上价的湖货转卖外来的大商队,只要数量多,还是能赚上一笔不菲的银钱的。
长阳城内的鲜鱼,如今才两个铜子一斤。这还是因为年祭即将到来的缘故。不过一改成腌鱼,立即变成了八个铜子一斤。毕竟腌鱼可是用精贵的盐腌制的。
腊鱼也是如此,因为咸,所以六个铜子一斤。干鱼价格偏弱,只有三个铜子一斤,不过当初收的时候价格更便宜,一百斤鲜鱼才是二十个铜子,所以怎么算都是赚。
再加上干虾,干贝等物,三万多斤的鱼虾湖鲜一共卖出一百六十两。
当初收的时候加上用盐和杂料,成本才用了四十五两,这笔湖鲜净赚了一百一十五两。
接着又是各种炒货,干货批发出去后又净赚了二十五两。
各种杂酱也净赚了三十五两。
最赚的是各种腌肉,腊肉,虽然收价高,可是赚的也多,六千多斤的肉净赚了三百二十两。
果然鱼虾还是卖不上价!
不过靠着碧波湖,湖里的鱼虾实在是多,秋天的时候,大家随便弄条船下湖去捞捞,一天都能弄上几百上千斤鱼虾回来。
所以卖不上价也是理所当然。
光用地窖存储这些冬货还是不行,楚大山都打算好了,明年把葫芦谷外谷的地库都给启动起来。
楚大山根据今年的情况总结了一下,今年冬货收制的少,其实还跟人手紧缺有很大的关系。
今年他家给了全村最高价,也才雇佣到了二十个短工。
他家一边收东西,一边还需要制作各种价格成高的成品冬货,各处都需要人,大冬天的除开村子里的人,其他村子的人也不爱来打短工啊。
所以他家今年无论是收货,还是制货都收到了限制,自家的新院子的地窖和地库都还没有开启呢,还没有扩张到收货和制货的极限。
他家今年光是冬货,就赚了将近五百两。加上果酒,刨除交出去的重商税,那也是七千两银子。
明年不把人手的问题解决,估计他想利用冬货多赚钱银子的计划就会变成泡影了。
还有楚齐氏特意让桃花和青梅赶制出来一些暗花素锦,凑到一起十匹,一匹卖了六十两,十匹就是六百两。
年祭前,家里的所有囤货都清空了,七千多两银子也都下了新院的地窖。
加上原来的存银三万多两,家中存银一下子就要过四万两了。
楚大山算清了账之后,神情都一时间恍惚了。
“对了,今天你前脚出门去对账支付最后的那点杂料钱。爹就带着老五来了,一开口的就要五十两说是年祭前该给养老钱。
他要的急,你也不在。我就给他了。”
楚齐氏坐在他身边,一边给他缝补外衣,一边随口说道。
楚大山顿时无奈的吐槽“你干啥给他那么多钱,完了,你看开春之后,他要银子又得更上台阶了。以后一年一百两都打不住了,至少得一百五十两才能满足他。”
楚齐氏无语的白了自家郎君一眼。
自家郎君跟公爹那点事儿,她都无力吐槽了。
晚饭后没多久,就有族人来召唤,说是老村长让他去一趟。
他到了一看,十来个人,老少爷们都有。
大家都默默的找个地方一坐,静等着老村长发话。
老村长用眼神把屋里的人点了一边,才开口道“小河村你们都知道吧?那也是我们楚氏分支的村子。他们村子如今地少人口多,所以想往我们老楚庄迁一批人口过来。
你们怎么看?”
“小河村守着溋水,水田颇多,他们人口还没有我们村子多,怎么就地少人多了?”开口发言的是村里的酿酒人家,按辈分算是楚大山的族伯,楚常峰。
“小河村那边水田是多,可是也被嫡支的三房四爷那个不着调的混人给看上了。今年四爷在小河村强占五千亩上等水田。一分银子都没给。
小河村那边失了水田生活困难的人家足有上百户。七百多口子人。
没的办法,只能分散迁到周围的分支族人聚居的村落过活。他们明年一开春就迁过来。”
农户人家的生存还是以地为主的,他们失去了水田,小河村的其他水田又在其他的族人手里,人家平白无故哪里会把自家的命根子卖给他人?同族也不成啊!
所以离开小河村就成了必然了。
要不就去给那个四爷当佃户?!
这谁乐意?!
------------
第018章 百草阁的郭掌柜
“小河村附近三个村子,我们老楚庄,隔壁土梁庄还有官道附近的大柳树庄。我们一村分了三十来户,一俩百的人口。
你们这些被我叫来的人,都是近年来需要各种短工多的人家。
新族人来了,光靠自己可没法活下去,我的意思是你们明年开春以后多多雇佣他们当长短工几年,让他们先有点收入,这样也不至于全家饿死。”
“那他们住哪里?”楚大山问。
“就在你们家后面那片平整地,那里地下石头多,不适合当耕地用,用来盖房子还是比较合适的。”
楚大山心想我猜也是那里,也就那个地方不大不小差不多够来人用的,而且适合修房子。
老楚庄的农户院子都是绕着碧波湖修的。成不规则的长条形,一头是山,一头是湖。他们的村落就坐落在夹在山和湖之间的狭长小平原上。
当初选择在这里修庄的楚家先辈,据说特意找人看过此地风水,说是这里的山水有巨蟒吞天之势,是仅次于西凤山祖祠那块风云龙腾的风水宝地。
“那行吧,正好我家明年打算找几个长工。”楚大山首先表态。
他一开口,其他人家也纷纷开口,说了开春以后要雇佣短工,长工之类的。
老村长暗中算了算,差不多能把新来的青壮给收拢过去。这就可以了。
楚大山被老村长给留到最后。“你家明年多雇佣几个长工,葫芦谷不小,无论是开荒还是种田,你家都需要不少青壮。”
“嗯,我打算明年雇佣十个长工。”
“二十个吧,少给工钱,包吃住一年给一两银子就行。”
楚大山一听吃惊的长大了嘴“会不会太少,我听说周围村子请长工一年给二两银子呢。咱们村子里长工更是没有少于一年三两的。”
“哼,听他们瞎张扬!周围那些村子里的长工,不包吃住的一年二两。包吃住的一年才给一两。咱们村子那是特殊情况,周围的村子可给不起这个长工价。
再说周围的村子请短工一天才给八个十个铜子,咱们村是什么价格,一天三十个铜子,不给不来。”
楚大山汗颜,他现在找短工都给到三十五个铜子一天了。
“你要是再给弄两套厚实的麻衣,半两银子他们都争抢干。”
楚大山牙疼“村长大伯,两套厚实的麻衣不止半两银子!”
“你还差那几十个铜子?”老村长斜眼鄙视他。
楚大山哑然。
“行了,你走吧,别赖在我这里碍眼了。”
楚大山:先前把我留下的也是你!
虽然农户人家种地是关键,可是先前的果酒实在太卖钱了。楚大山觉得自己不能放弃它,明年还得多弄点。
所以他私下里跟娘子一起合计:“酒太赚了,明年咱们还像今年这样干,偷偷的卖给外地的大商队。”
楚齐氏点头,这是一个安全赚钱的好办法。
“那明年不如果子不卖了,咱们直接自己找人自己多多酿果酒,那样口感更好,估计能卖更多的钱,而且也不用花费银钱买底酒了。”
现在家里是自己酿果酒,会酿酒的就只有她一个人,能够酿造多少果酒?!还是请人来酿吧,这样量大品质还有保证。
“可以的,葫芦谷的平整地大概能够开出来八百亩左右。到时候外谷先种上三百亩的紫香草充做伺料。剩余五百亩都种上谷子。
等到谷子成熟,上等的正好用来酿上等白酒,中等咱家自己吃,差点的干脆给牲畜们当精饲料。
反正我都跟六叔家说好了,开春就到山谷里去给咱们家养家畜。他家自己也要养一些。我同意了。”楚大山说道。
前年去年家里招了不少短工,外加上一家八口人,前俩年留存的陈粮,几乎都吃光了。
今年不种粮食的话,明后年吃啥?就今年,开春后也还得去大舅那里拉些口粮回来!
幸亏大舅每年种的粮食都多。
“没问题,帮着咱家养蚕的几家不都各自还养了自己的蚕,到是我们收丝的时候可以收到更多的好蚕丝了。养家畜也是同理,养的多,咱们家就可以自制各种腌肉上市了。”
听了娘子的话,楚大山直接笑道“腌肉,腊肉都可以做。”
年祭家家忙,大祭的时候庄重肃穆,族人们祈祷祖先的庇护,除了各村各家祭祀外,村里还要委派代表带着贡品跑去西凤山祖祠那边参加祭祀。
听从祖祠回来的族人们说,今年他们又受到了嫡支那边的刁难,而且找茬的比往年还要严重。
他们这次都睡到了祖祠外的野地里了,大冬天睡野地,这简直就是熬人!
老村长的脸色也阴沉了好几天,他得到的消息更多,楚子非给他传了更惊人消息过来。
嫡支那边打算把他们这些分支都给分宗出去。
一旦分宗,大家就不算是一个宗族的人了。
也不知道嫡支的那些人脑袋里都装了什么?一旦分宗,偌大一个宗族就分崩离析了。没有宗族最关键的人口资源,嫡支那些家伙还能像以前那样的在人前作威作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