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_分节阅读_第30节
小说作者:参娃   内容大小:1.66 MB  下载: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3-05 21:43: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6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人参作为珍贵药材,价格昂贵,除了少部分留在国内各大药厂之外,大部分都出口了。

  作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执行的也是统购统销政策,由各县市的特产局和参茸公司负责收购。

  各个公社、大队的参场,将人参加工干燥后,会统一送到县里定级、出售。

  扣除一部分任务额之外,其余的归各个公社、大队所有,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东江沿大队由于环境和人口限制,人参种植面积不大,即便如此,也比很多公社和大队挣钱多了。

  所以赵大海对人参产业相当重视,今天他没跟着去山上,就是在家里安排接下来的加工事宜。

  人参运到货屋子,先过秤,然后倒出几麻袋,直接泡进大缸里。

  土里长的东西,就算抖落的再干净,还是有很多泥土,为了刷洗容易都是提前泡一部分。

  等全部的人参都过了秤,记好账,小院落锁,大队民兵扛着枪,守在院外。

  除了守夜巡逻的民兵,其余人不得靠近院落。

  这些跟许世彦都没啥关系了,他只负责上山起参,到了村子后续有人接手,便带着工具回家。

  一进门,就见到苏安英在厨房里忙活着,两个来月的身孕还看不出变化,身形依旧纤瘦灵活。

  见到许世彦进门,苏安瑛笑了。“饭菜马上就好,你先去洗洗手,喝口水歇着。”

  一边说,一边从灶坑前拎起水壶,倒进脸盆里,又要转身去舀凉水。

  许世彦快走两步,接过了媳妇手里的水瓢。

  “这些我自己来就行,我长着手呢,又不是小娃,哪能啥都让你伺候?

  你怀着孩子呢,尽量歇着吧。”媳妇体贴能干,会照顾人,可许世彦不想她太累。

  “瞧你说的,就是舀一瓢水的事儿,还能累着我不成?”苏安瑛笑的眉眼弯弯。

  “我又不是泥捏纸糊的,没那么娇贵。

  老人都说了,怀孕了更要多活动,生的时候容易。”

  许世彦舀了一瓢水倒进盆里,捧起水洗脸,抬头时,苏安瑛已经递过来毛巾。

  “那是怀孕后期,多走动,你这刚怀上没多久,还是得小心点儿。”

  许世彦接过毛巾擦干脸,不放心的叮嘱媳妇。

  “平常我忙,不在家,你自己当心,别干重活。挑水劈柴的事,留着我回来。”

  他家这个小媳妇太能干,也太要强,许世彦真的不放心。

  所以每天早晨他都把家里水缸装满水,外头柴禾也劈一大垛,临出门也是再三叮嘱。

  苏安瑛知道丈夫是为了她好,也不辩驳,只笑着敞开了锅盖。

  锅里是豆角炖土豆,锅边贴着饼子,看那豆角油汪汪的样子,就知道这是搁黑瞎子油炖的。

  上次从山上带回来两罐头瓶黑瞎子油,留给了许家那头一瓶。

  许世彦就跟媳妇说,不用顾惜,该用就用。

  苏安瑛嘴上答应着,平日里却很少动用,估计这是心疼许世彦上山干活累,这才弄了点炖豆角。

  油汪汪的豆角炖土豆,暄腾热乎的贴饼子,再配上几棵大葱,一碟子酱,就是一顿很不错的晚饭。

  小两口过日子,也没那么多规矩,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对了,今天赵婶子过来,让我明天去货屋子干活。”苏安瑛吃着饭,忽然想起来这事儿。

  “货屋子的活都有啥?我应该能干吧?”大营这些年已经不怎么种人参了,苏安瑛对这个不太懂。

  “就是把棒槌刷干净了,装进笼屉,然后上锅蒸。

  蒸熟了凉透捡出来,摆在叉子上弄外面晒干。赶上阴天的时候就送烘干室。”

  许世彦对这一套流程最清楚不过,少不得给苏安瑛讲一下。

  “你要是在家实在待不住,那就过去干活吧,货屋子的活不累,工分高。”

  许世彦知道媳妇是个闲不住的人,让她整天无所事事呆在家里,她受不了,所以没限制苏安瑛。

  果然,一听说可以去干活,而且工分还高,苏安瑛高兴起来。

  “那我明天就去干活,放心,不会耽误你吃饭。”

第四十五章 传授经验

  还没等晚饭吃完呢,赵大海急匆匆过来。

  “三儿,我听我们家建设说,你有能让棒槌增产的办法?”赵大海一进门就嚷嚷道。

  不用猜,肯定是赵建设回家去,把许世彦在山上的话学给了老爹听。

  赵大海是什么人?能当大队书记这些年,可不白给。

  一听赵建设那些话,就知道这事情可行。

  但具体咋回事,赵建设有点儿讲不明白,所以赵大海连饭都没吃消停,急急忙忙就过来了。

  “叔,吃饭了没有?快坐下一起吃点儿。瑛子,给咱叔拿副碗筷来。”许世彦笑着招呼赵大海坐下。

  赵大海哪有心情吃饭?他现在只想知道这人参施肥的事情。

  “侄媳妇别忙活了,我在家吃了饭过来的。三儿,你快跟我说说,这玩意儿怎么整?”

  许世彦扯着赵大海坐下,给他倒了杯水,这才详细讲起来人参施肥的事情。

  豆饼粉碎了,加水和敌百虫拌匀,堆在一起发酵。

  发酵到一定程度,拿到外面摊平晒干。

  等到秋季栽参之前,将发酵好的豆饼粉,再拌上一些敌百虫等杀虫剂,当做底肥。

  栽参时要挖小垄沟,可以将底肥撒在垄沟里,上面覆盖一层土,再栽上人参,覆土即可。

  追肥的豆饼水就更简单了,豆饼粉倒进大缸或者池子里,加水发酵沤肥,期间记得杀虫。

  在打冻的人参薅过二遍草之后,在每一行人参中间耧小沟,浇上豆饼水,再覆土即可。

  “其实吧,鹿粪也是挺好的肥料,发酵了当底肥也行。可惜咱这儿没有鹿场,弄不来。”

  许世彦也不藏着掖着,把他知道的都跟赵大海说了。

  “底肥加追肥,一丈增产六七斤跟玩儿似的,要是赶上土好,一丈参土起二十五六斤很正常。”

  前世许世彦侍弄参地的时候,一丈起三十五六斤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下的栽子够大,土壤好能立住苗,肥水供的足,管理跟上去,高产还是可能的。

  当然,那时候科学技术发达,一些病害都能防治。

  不像现在,全指着老天爷赏饭,完全比不了。

  “哎呀,你说你有这么好的招儿,咋以前不说呢?”赵大海听了,直拍大腿。

  要是早几年东江沿大队就用上这办法,大家伙儿的日子不是更好么?

  “叔,这事儿也是我前些天去通化的时候,火车上听人说的。”许世彦随便找了个借口。

  “就在我们隔壁座儿,有俩人不知道是哪个参场的技术员,俩人在车上议论这事儿,我听了这么一耳朵。”

  许世彦总不能说,这些都是我上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吧?

  赵大海恍然,“难怪,我就说你这孩子不是那藏着掖着的个性,有好事儿还能不跟我说?”

  原来也是听别人说的,这就对了。

  “今年肯定不赶趟儿了,来年,咱就弄点儿实验地,照你说的那样儿试试。”

  赵大海做事谨慎,自然不肯冒险,打算弄个几十丈当实验地,真要是有成效再说。

  “到时候就让你当技术员,我看你小子行。”赵大海拍了拍许世彦肩膀,满心期许的说道。

  许世彦笑笑,“那倒不用,我也是队里的人,再说就是个听来的办法。”

  技术员什么的,许世彦倒不在意。

  毕竟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搬走,明年能不能留在东江沿都不知道呢,不贪图什么技术员。

  赵大海在这边坐了一会儿,天色就不早了,于是告辞离开。

  等赵大海走了,苏安瑛满脸疑惑,“咱们去通化的时候,旁边有人聊这些么?我怎么不记得了?”

  许世彦抬手,揉了下媳妇脸蛋,“你上车没多久,就睡的跟小猪一样,你知道什么?”

  苏安瑛因为妊娠反应原本就没精神,加上坐火车时间长了太枯燥,所以在车上睡了很久。没想到这时候却被丈夫拿来取笑,登时又羞又恼,抬手就要去掐许世彦。

  “好啊,你敢笑话我?”

  “没,没笑话你,在我眼里,你就算是小猪,也是最美的那个。”

  许世彦笑着握住了媳的手,一用力,将人搂在了怀里,两人都笑了起来。

  东江沿大队今年起参做货的五百多丈,第一天也就起回来两百多丈,所以接下来还要再去几天。

  依旧是那四十个小伙子上山起棒槌,另外再选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货屋子干活,主要是抬蒸笼,烧火、看火候等。

  村里干活比较好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被挑选了去货屋子干活。

  一棵棵人参被刷洗的白白净净,就跟一个个小娃娃似的,特别稀罕人。

  刷洗好的人参整整齐齐的摆在大笼屉里面,可以摆好几层,然后几个力气大的小伙子将笼屉抬到那口十二印的大锅上。

  笼屉盖好,找来一块几张牛皮拼起来的大皮子盖住,下面捆扎结实,以免漏气。

  锅底烧旺火,开锅后两个钟头才停火,再焖一个钟头,解开绳子,揭去牛皮,打开笼屉盖子。

  一股子蒸制人参特有的香气,就顺着热气飘了出来。

  刚蒸好的人参呈微微的黄色,等着晒干,会变成一种透着黄的红色,所以被称为红参。

  笼屉敞开,带热气散了,几个小伙子再一层一层抬到旁边去。

  等人参彻底凉透,有一群小媳妇轻轻捡起,摆在叉子上。

  这个叉子,可不是吃饭的叉子,而是一种类似筛子的工具。

  长一米四五,宽不到一米的木框,底面整齐的绑着一层蒿子秆儿。

  通风又透气,又不会像铁丝网那样容易生锈,用来晾晒人参,最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7页  当前第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6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