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哥是要把这两位弄活了吗???
这怎么会亮??
这电线非常非常简单,是直接接在了大罐上的,而这灯确实亮了!
震撼中,陆令也过去看了看罐体里,赫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电动车电瓶!
第23章 快递
“你这玩意原理是啥?”陆令问道。
“知道避雷针吗?这个是引雷舱!雷电会自动进来,凭空产生电!大自然的雷电自动收集,你想啊,雷电有前兆吗?没有!雷电都是突然产生的!”男子非常兴奋。
“你这不就是电瓶带动灯亮吗?”曲增敏都看不下去了。
“你不懂!这个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雷电发电也是需要启动能量的!你们知道原子弹不?就是原子弹那个核聚变,现在国家都在搞这个实验!托卡马克!你们知道吗?”男子解释了几句:“托卡马克,都是需要先输入大量的电,制造高温高压的环境,才能开始核聚变!你们知道核聚变研究了多少年了吗?很多很多年了!投入了大量的钱!我这个前期也需要投入!这里面先放电,然后才能吸引雷电,同性相吸!”
“那……”妇女都要张口反驳了。
“你不懂”,男子打断了妇女:“现在主要是有第二个问题!就是我需要支持,需要更大的启动能量,需要去高林水库那里搞个实验!我看那边的山就很好!”
陆令这回算是明白妇女报警的原因了,感情这男的还真的提到过原子弹和高林水库。
就连陆令都明白,这个老旧的电动车电瓶电压不够,也就能点亮这个小灯泡,其他的电子设备根本带不动,所以只有灯泡亮了。而且陆令真的很想告诉他原子弹是核裂变不是核聚变,但是如果告诉他,可能要聊上一个小时。
而对于妇女来说,这样报警也真的不怪她。
“你先等等”,陆令已经确定这个男子确实有问题了,没有继续和他互相解释,而是准备和妇女好好聊聊。
苏亮臣也明白和这个男的交流没有意义,让这个男的先在屋子里研究一下,然后带着妇女出来了。
交流中,陆令得知,这个男子本身是个地方企业的工程师,曾经也是很受人尊重的人,但前些年下岗了,就过得很压抑。当年和这个男的一起的同学,有的进了事业编,三四十年前待遇远不如他,但现在人家铁饭碗很稳定,他却下岗了,心里很不平衡。
他本来是县城有房子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了,非要回乡下的房子搞研究,老婆也只能由着他。
这一搞就是好几年,直到现在这个情况。
这……
警察怎么管?
管不了。
陆令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这玩意能有啥社会危害性,就是以后注意点,这边别闹火灾了就行。
只能继续随他研究去……
“这没办法吗?”妇女还是不服:“他这样,我嫂子就不要他了!”
“那能有什么办法?你哥这状态你看不出来吗?”曲增敏道。
“我哥没啥事,你们得管管!不管的话,闹离婚了就!”妇女再次强调。
这直接把曲增敏整火了:“管什么管!这怎么管!他自己现在这个样子,是这几年形成的,谁有办法!我们警察还有这个办法?怎么可能!再说了,他这个状态,你嫂子离婚,不很正常吗!你脑子里就只有你哥,你嫂子人家不过自己的日子了?你怎么这么自私?你要是真的顾你哥,就找个懂科学的,起码拿出几个月的时间,一点点地给他做工作!要不,直接花钱把他送到医院去看看!不过和你说了也是白扯,你又不懂!”
不得不说,这妇女绝对的吃硬不吃软,曲增敏说了这些,妇女不说话了。
她不懂那么多理,但是也知道曲增敏是对的。她哥这就属于精神病了,只是人家警察没说罢了。
这边的百姓还是比较淳朴,妇女低着头不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苏亮臣咳嗽了一声,他该站出来唱红脸了:“你这个事,真的不能这么解决。你哥啊,当了一辈子工程师,下岗了没有地方发泄精力,现在搞成了这个样子,要我说,你们亲属都或多或少有点责任。我刚刚检查过了,也不是啥危害性比较大的东西,但是呢,也得注意安全,这东西倒了砸到人也是很危险的。你作为家属,如果想改变他,得付出很多。”
妇女其实压根没听懂,但是频频点头。她是真的啥也不懂,但是她知道,她哥搞的这个东西,不会爆炸。
苏亮臣也没有多说,这就带着人打道回府,这警情也就这样了。
回到派出所,前台就梁材华自己,看到陆令就说道:“你的快递给你送过来了。”
“这么好?”陆令还挺高兴:“不是都得去快递站取吗?”
“估计看到你这个是派出所的,就送过来了吧。”
“嗯,谢谢。”
苏亮臣和曲增敏走了,陆令直接打开了自己的几个快递。
他买了几个车载充电头,准备给两辆警车都安上。
一共买了三个,另一个他打算留着自己用。来这边他已经发现没有车是万万不行的,最近就打算买辆车代步,这个是为自己准备的。
除了充电头,还有一些日常用品、家里寄来的东西和一箱酒精蜡。
他感觉去林区警务站引火太麻烦了,就买了100个20克左右的酒精蜡,才花了20块钱。100个可以引火100次,能用20个周,这冬天差不多也就过去了。
他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这个东西是最方便的,每次只需要拆一个,放在木头下面,随便打火机点一下,就不用管了。
收拾着东西,也就快到下午上班的时间了,李静静也卡着时间过来了。
“买的这是啥?”李静静看着那一箱白色的东西,有些好奇。
“酒精蜡,引火用的”,陆令道。
“引火?”李静静更疑惑了。
“嗯,林区警务站那边每次都得用报纸引火,太麻烦了,买一箱搁在那边,谁引火点一块就行。”陆令拿起一个扬了扬。
“你这还私人给公家买东西啊?”李静静有些不解。
“主要是没多少钱,也方便了自己呗,这种东西单位肯定不会给买的”,陆令指着车载充电器:“给警车安上,以后出警也方便。”
“咱们不是只有两辆警车吗?”
“看你也有车,这个送你”,陆令见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不知道你车上有没有这个。”
“啊?”李静静有些不好意思:“你……这是给我买的?”
“你车上有吗?”陆令问道。
“没,我从来不跑长途,最多也就是开一个多小时。”
“那就送你了。”陆令随手把一个车载充电口放在了李静静的桌上,然后抱着其他东西,告了个别,就准备往外走。
“你这人还挺细心”,因为这个东西不是很贵重,李静静就收下了:“谢啦。”
“客气啦。”
“对了,你周末……”
“怎么了?”陆令问道。
“额,没啥事,你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可以找我。”
“好,没问题。”
第24章 交谈
从李静静这边出来,陆令先在院子里把车载充电器安装好,然后把酒精蜡的箱子放在了空旷的自行车棚下面。
这季节是没人骑自行车,放这里也安全。这玩意易燃,不适合放在室内,陆令估计这玩意应该不怕冻,放室外应该没问题。
车载充电器送给李静静了,陆令倒也无所谓,他觉得自己去买车的话,找销售要个这个应该不难,他打算买辆二手车代步。
说起来,陆令不是很穷,但也就只有几万元存款。他大学和研究生都是研究心理学,也跟着学长做过心理咨询师,他能考的证件也都有。
近些年,这类似的证件层出不穷,网上到处都是广告,说考个什么心理证、消防证,然后就能轻松年入15万,这自然都是忽悠人的。
心理咨询师看似动不动就能一小时三五百,但是普通人做压根没有客户,而且能力根本就不行。
现代人压力这么大,心理医生就能敢保证给舒缓?这活真的不好干。
陆令有个学长在行业内从业多年,也刚刚打拼了自己的工作室,陆令和他关系不错,就去做过兼职。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目前来说,全国能保证赚大钱的,一个地级市可能都不见得有几个,就这么夸张。行业的资深人物,一小时几千块还需要预约;底层免费去给人咨询都找不到人。
学长曾经和陆令说过,他如果在这个行业干几年,绝对是个人物,或许会成为导师那样的水平,但……
陆令想到这里,看了看北方,轻轻叹了口气,自己这多么俗套的故事啊……
……
要买车,那现在肯定是买二手车更合适,但是人生地不熟,自己又是外地人,太容易挨坑。想了想,陆令决定这个事找王所。
王所这会儿在办公室,陆令敲门进去,直接就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是好事啊,行,没问题”,王所听到是这种事,他倒是很热心,主要也是喜欢这个新来的,说着话,就拿起了电话,准备拨某个号码。
这时候,王所停顿了一下:“没问你,要个什么样的?什么价位的?”
“没什么钱,能代步、质量皮实一点就行……嗯,燃油车。”陆令想了想:“五万?”
“那行,五万买二手车最合适了”,王所点了点头,拨通了一个电话。
这种事找王所,那真是找对人了,他以前在县局也是个小领导,在这种县城,没人愿意骗警察,更别说骗领导了。
王所一个电话,就把陆令的需求搞定了,那边直接说这种车有的是,直接去看车,保证不会坑。
电话只打了30秒,王所就挂了电话,接着拿出一张A4纸,刷刷刷地在上面写了个电话和地址,递给陆令:“你们今天值班,你明后天去都行,我都说好了,你去了提我的名字就可以。”
“谢谢王所,我就知道这种事找您准没错。”陆令这说的可是心里话。
要是来派出所第一天就找王所,估计王所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但是现在王所很重视陆令,这点忙自然不算什么。
“关心同志们的生活情况和一些私事,其实也是我们当领导的应该做的事”,王所摆了摆手:“我看你今天一上午都在前台坐着啊,是看之前的命案?”
“嗯,昨天去东坡村了一趟,总感觉那边的人都怪怪的,这个案子涉及三个人,当然是感兴趣。”和王所说话就自然可以说心里话,毕竟人家是一把手,气度是有的。
“你觉得这三个人,是一个案子,对吗?”王所问道。
“我看了看咱们镇,最近五年,命案也只有四起,从概率上来说,一个村子同一时间发生三起不相关的案子的概率太低了。”陆令解释道。
“这个思路也正常。”王所点了点头。
“嗯,没事的时间我就看看这个案子。”
“过几天,新新就被借调走了,县局最近搞了个反电诈的专班,人手不够,他估计能去三个月到半年,除了他过去,可能还会去一个辅警。不过,也因为这个专班抽调人手,重案那边也缺人,他们那边的游队长和我关系不错,你想去试试吗?”王所笑道。
王所这么一说,陆令倒是真的有些惊讶。他看得出来,王所是真的对他有些重视。
看着王所的表情,陆令大概明白了什么。
之前听曲增敏也说过,王所以前是县局的,现在在苏营镇当所长,但这也算是怀才不遇。所以,看到陆令是块材料,学历还这么高,知道陆令为啥来了派出所的王兴江,就觉得这确实不公平。
“王所”,陆令认真地说道:“今天上午出了个警,非常神奇,报警人说哥哥在家研究原子弹,我第一时间非常震惊,而实际上,李静静听说这个,就立刻说这是精神病。这说明什么问题?李静静在派出所一年,都对这些事了如指掌,而我就没有反应过来。东坡村的案子不是突发案件,我年轻人,没见过这种大案子,肯定是好奇,也感兴趣,但是我觉得我真的应该在派出所长长见识,接触一下百姓。不仅如此,在咱们这里这个案子我也照样可以看。”
“你……”王兴江愣了一下,叹了口气,他当年要是有陆令这种心态,最开始扎根基层,也许这次就不用来苏营派出所了。
他提拔的时候,就因为基层工作时间不够,才没有争过别人,也是当初太心急,如今陆令这么一说,反倒是被教育了一课。
“好”,王兴江点了点头:“你搞吧,咱们这几个月不算忙,这案子你需要啥,我给你提供。你要是真的能把这个案子破了,我们派出所都跟着你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