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包税官。蒙元时代的一种懒政。将某地税务承包给色目人。由他们代替朝廷收税。上缴一定数额之后。剩下的皆可以落入自家腰包。而这些色目收税官又贪得无厌。导致地方民生凋敝。自宋代以來蓬勃发展的商业文化。迅速萎缩清零。
第七十二章 决战 中
鸡毛店内,也是一片死寂。掌柜、伙计,还有平素在店里栖身,靠打把式卖艺为生的几个江湖人物,全都像鬼魅一样钻了出来,迅速占领了院子内所有要害位置。纯钢打造的手弩,在月光下泛起点点寒星。
唯一手里没拿兵器的,是平素在后院负责煮驴肉的大厨。只见他拿起一个满是油脂的琉璃灯,冲着不远处一棵老榆树缓缓晃动。昏黄的灯光被外面特制的罩壳遮挡,忽明忽暗,忽明忽暗,看上去好生妖异。很快,老榆树背后另一处人家的阁楼里,也开始有灯光闪动,亮亮灭灭,亮亮灭灭,宛若有星星在眨着眼睛。
“胡闹,你跟我来!”大厨将琉璃灯吹灭,然后用不容置疑的口吻低声吩咐。
“是!”平素在大都城内恨不得横着走的副万户伯颜,则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刚刚惹过祸的无赖顽童。小心翼翼拱了下手,陪着笑脸追了上去。
二人一前一后,穿过伙房、马棚、猪圈、菜园,以及一些故意折腾出来的曲曲弯弯。费了好大劲儿,才来到鸡毛小店深处,一处佛堂模样的小屋前。大厨扭着肥胖的屁股,迅速钻了进去,然后回过头,一把将伯颜扯入。“呯!”包铁的屋门迅速关闭,将佛堂内外隔成了完全不通音信的两个世界。
佛堂内点着几盏鲸油灯,照亮四壁上的天王相。正对着门处,则有一尊弥勒挺着肥肥的肚子,笑看世间沧桑。
胖大厨先取来纸笔,在香案上快速铺开。然后才抬起手擦了擦脸上的油花儿,正色问道,“还珠楼主,军情处第三条规矩是什么?你是否还记得清楚?”
“大人,卑职当然记得。但是”伯颜立刻站直身体,急切的解释,“但是卑职”
“复述第三条行动规定,我需要记录!”军情处大都站襄理路汶竖起眼睛,低声喝令。“按规定,记录后还会给你过目,签字画押!”
“是,禀告路襄理,军情处第三条行动规定是,深度潜伏人员不得主动逆向联系。”伯颜被训得面红耳赤,又端端正正地敬了个淮扬军礼,然后快速补充,“但去年传达的补充规定写明,若是发生预判中的三种特殊情况之一,则可以按紧急事件处理,务必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回鹰巢!”
“什么?真的被大,被大人说中了?”胖大厨路汶手一哆嗦,墨汁在白纸上抹出了偌大的一团,“老天爷啊,这怎么可能?”
“卑职也觉得不可能,但是大,大人就是猜中了。”这回,伯颜终于松了一口气。抬手在脸上抹了几把,急切地补充,“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果然跟他老娘勾结起来,准备逼妥欢帖木儿退位。文武大臣凡是跟哈麻走得近的,或者这几年得罪过太子的人,都在清洗之列!”
“我的老天爷啊!”胖厨子路汶放下笔,双手抱头。“居然跟大人猜测的一模一样,一年半啊,大人居然在一年半之前,就已经看了今天!”
“谁说不是呢,卑职得到确切情报之后,也给吓了个半死!”伯颜点了点头,佩服得无以复加。
一年多以前接到淮扬送过来的三种特殊情况推断之时,他根本不相信那上面写的东西将来会有可能发生。爱猷识理答腊是二皇后奇氏与妥欢帖木儿的唯一儿子。妥欢帖木儿最近已经逐步在放权,让太子参与处理朝政。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妥欢帖木儿亡故后,爱猷识理答腊即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根本没必要为了早日登位而冒上失败被废的风险。
然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在他眼皮底下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并且早在一年半之前,就被朱总管给预测了出来。作为妥欢帖木儿的仇人之一,他要是还能沉得住气,才怪!
“在讲武堂特别班时,大总管也提起过这三件事。”大厨路汶想的,则是另外一件事情。抬起手,在自己的额头鬓角等处不停地擦拭。然而,越擦,那些地方的油珠冒得越急。“他老人家还曾经说过,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发生。淮安军北伐的日期就要大大提前!老天爷,居然会这么快。老天爷,咱们淮安军的一大半儿兵马,眼下可都在八闽!”
“所以卑职今天跟爱猷识理答腊提议,让他沿海路主动向淮扬求援。然后咱们就可以从登州调人过来,趁机拿下大都!”伯颜咬了咬牙,眼圈慢慢开始发红。
那昏君父子害得他义父死脱脱无葬身之地。他昏君父子必须遭到报应。至于昏君父子死后,蒙元群臣会推哪个登基,黄河以北会乱成什么模样,他根本没想过,也没心情去想!
“爱猷识理答腊答应了么?他不可能傻到如此地步吧?!即便他蠢,他手下的人怎么可能也全都是傻子?!”胖厨子路汶又吓了一大跳,一把拉住伯颜的胳膊,低声追问。
“暂时还没!”伯颜轻轻摇头,“但他已经动心了。卑职可以接着说服他!李国凤、哈拉哈、寒葛答等人也动了心。即便不请淮安军出兵,也会请淮安军帮忙提供一部分火器!”
“他还想要火器?!他准备付出什么代价?”强压住心中的激动,路汶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低声询问。
伯颜轻轻点头,“是李国凤提议的,向淮安军秘密购买手雷和锁子甲,装备太子身边的精锐!但具体代价,卑职就没继续听。卑职觉得,最好还是想办法说服他主动求淮扬派兵。”
关于自己被爱猷识理答腊斥退的事情,他没有主动汇报。首先他觉得此事与自己的任务无关,其次,则是唯恐汇报了太多的细节,影响到淮扬大总管府参与此事的决心。
然而尽管他对真实情况做了隐瞒,胖大厨路汶的反应依旧远不如他期待的那样积极。又缓缓地喘了几口气,非常冷静地吩咐,“不要再试图说服他了,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他身边的谋士不至于蠢到那种地步。你今天偶尔冒一次头,他们会认为你是鲁莽。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想淮安军搬救兵,就会被怀疑别有用心了!”
“这”伯颜被兜头泼了一大瓢冷水,很不情愿地回应,“这怎么可能!好吧,卑职遵命就是!”
“我知道你急着报仇的心情!但是,你的命远比妥欢帖木儿父子两个值钱。至少,在大总管眼里,是这样!为了早几天报仇就牺牲掉自己,那不值得!”路汶抬起头看了他几眼,继续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
作为经过讲武堂专门培训过的高级细作,他知道越是关键时刻,自己就必须保持冷静。而不是轻易地就冲动行事。那叫什么来着,业余!对,业余,朱总管给骨干们做秘密培训时,经常强调的就是这个词儿!
第七十三章 决战 下
那次培训时间很短,路汶自己最初也以为只是走个过场,天子门生么,忠心最是重要,眼下整个淮安军中凡是官职升到团长以上者,有谁不需要先到讲武堂里走一遭,但是真正在教室里坐下來之后,他才发现事实与自己先前的判断完全不同。
朱总管很在行,至少在使用细作和培训细作方面,比主持军情处日常事务的陈基,要强出几十倍,而古往今來,从战国时代起就被兵家反复强调的“用间”,只有到了朱总管这儿,才真正被当成了一门儿学问,在此之前,包括最擅长“用间”之道的蒙元朝廷,都属于业余水准,所使用的人员也无非是和尚、道士、妓女以及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地痞无赖,一举一动都透着外行。
所以自从那次培训之后,路大厨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彻底改变了看法,不再是单纯为了找蒙古人报仇而当细作,也不再认为自己是因为体力太差,上不了战场才不得不从事这种下九流的勾当,而是真正把“用间”当作可以与带兵、治学相提并论的大事來做,并且打心眼儿里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感到荣耀。
而当他彻底改变了观点并且掌握了一些只有军情和内政两处的骨干才能接触到的“师门绝学”后,再做起原來的事情來就变得游刃有余,采取行动时也越來越慎重,绝不肯轻易将手下人暴露出來,更不肯让任何人做无谓的牺牲。
只是今天这番谨慎,在急于报仇的伯颜看來,就变成了过于心慈手软,故而后者的眼睛迅速就开始发红,躬身施了个礼,哽咽着说道:“大总管和站长如此看中伯颜,伯颜沒齿难忘,然而伯颜这条命,早就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只要能让妥欢帖木儿父子遭到报应,伯颜纵使粉身碎骨亦甘之如饴。”
大厨路汶听了,立刻又笑着摇头,“他们父子已经遭到报应了,难道你沒察觉到么,这世间,还有什么比同床共枕二三十年的夫妻反目,亲生儿儿变成仇人更为悲惨的事情,,死算什么,对你我这种孤魂野鬼來说,生有何欢,死亦何苦,但与其怀着期待死在仇人前头,哪如亲眼看到他们一个个身首异处來得痛快,。”
知道伯颜的心结很难打开,想了想,他又低声补充道:“即便爱猷识理答腊真的饥不择食,答应向淮安军借兵,想要不惊动蒙元官府,能从水路运到直沽,再偷偷潜往大都城的我军精锐,也不可能超过一个旅,三千兵马猛然出手,打妥欢帖木儿一个出其不意沒问題,过后想长期占据大都,固守待援,则根本沒任何可能,到那时,这三千弟兄,就等于间接地死于你我二人之手。”
伯颜听得愣了愣,咬着牙强辩,“毕竟能杀了妥欢帖木儿父子,让大元上下群龙无首,主公渡过黄河北伐,必将势如破竹。”
三千兵马肯定守不住大都,哪怕是三千装备了迅雷铳和神机铳的淮安精锐,在大都这种规模的城池上,隔着三步站一个,都很难站满东南西北任何一面城墙,只是,在提出这个计划的最初,他根本就沒想过让那三千弟兄活着杀出去,包括他自己,也是死得其所。
“大元朝从來就不缺皇帝,眼下明知道咱们淮安军沒功夫向北打,他们自己才内耗不断,如果得知咱们的人已经进入了大都,他们立刻就会再度抱成团儿,哪怕咱们成功地将妥欢帖木儿和太子,还有妥欢帖木儿的其他几个儿子全都杀掉,对于蒙元王公贵胄來说,也不过是再拥立一名皇帝的事情,万一拥立的是个明主,主公北伐路上,反而会遇到更多麻烦。”路汶想了想,继续轻轻摇头,“况且,你的这个方案,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漏洞,只是你眼下被仇恨蒙住了眼睛,自己沒发现而已。”
“漏洞,漏洞在哪,。”伯颜闻听,立刻就顾不上再争辩三千人的牺牲值得不值得,瞪圆了红红的眼睛,急切地询问。
“哈麻。”路汶又看了他一眼,低声吐出了一个名字。
伯颜身上的杀气瞬间就降低了一大半儿,迟疑半晌,才低低的说道:“哈麻,他,他能起到什么作用,只要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两个带兵入了城,第一个死掉的就是他。”
“眼下他还是大元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路汶摇了摇头,笑着点醒,“妥欢帖木儿已经对他起了杀心,他可能一点儿都沒感觉到么,还是他也像脱脱丞相那样,对昏君忠心耿耿,明知掉早晚会被杀了祭旗,也低头等死,绝不挣扎还手,。”
“这。”伯颜的脸色瞬间开始变白,额头上缓缓冒起一股雾气,作为前丞相脱脱的养子,他绝对不相信大仇人哈麻是个和脱脱一样的忠臣,哪怕他现在自己为了报仇已经主动投靠了淮安军,也依旧打心里眼里瞧不起哈麻,打心眼里不相信,哈麻会像脱脱当年一样,宁死要做一个千古忠臣。
而自打妥欢帖木儿下旨调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來大都那天起,到现在已经有小半个月了,哈麻却沒有任何反应,甚至连垂死挣扎的举动都沒有做一下,他,他到底想干什么。
正百思不解间,耳畔又传來路汶低沉的声音,,“藏在阴影里头的敌人,才最可怕,而把全部力量摆在明面上的对手,反倒容易应付,我跟你一样,也不相信哈麻会选择束手待毙,他这个人虽然又贪又坏,却绝对不蠢,万一在太子和奇氏的阴谋突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你说,妥欢帖木儿哪里还顾得上再杀他,而他和月阔察儿无论带着兵马站在哪一方,哪一方就胜券在握,过后,谁还有本事再杀他,。”
“这”伯颜的额头上,终于渗出了一层又细又密的冷汗,紧握着拳头,嘴里发出痛苦到的**。
他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大都城这潭子死水,恐怕不是一般的深,甭说三千淮安军毫无防备的卷进來,即便人数再多两倍,恐怕结局同样是粉身碎骨。
“你回去继续盯着爱猷识理答腊,辅佐他逼宫夺位。”知道自己已经彻底令对方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念头,路汶轻轻拍了下伯颜的肩膀,笑着补充,“但是千万不能再鲁莽,如果他那边真的决定向淮扬寻求火器方面的支持,只要苏先生答应,我就会尽可能快地派人调集一笔给他,让他更有底气地去父子相残,刚才有一点你说得沒错,他们父子俩反目成仇了,对咱们淮安军北伐大有助益,至于哈麻那边,我立刻派人去详查,如果他不想等死的话,可能最近三五天之内,就会抢先出手。”
“遵命。”伯颜举手行礼,低声答应,心中终究还有些不甘,想了想,在告辞之前试探着询问,“大人,如果,如果妥欢帖木儿父子真的打起來,咱们,咱们淮安军,什么时候能够渡河北伐。”
“应该会很快。”路汶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低声分析,“虽然第一、第二、第三军团都在江浙,但至少第四、第八军团能挥师北上,但最后能打到什么地方就不好说了,毕竟事发太仓促,主公那边一点儿准备都沒有,而眼下,也根本不是北伐的最好时机。”
“希望是妥欢帖木儿杀了儿子和老婆,然后又发现淮安军已经兵临大都城下。”伯颜丝毫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咬着牙说了一句,转身大步出门。
路汶轻轻叹了口气,默默地将他送到了前院鸡毛小店的门口,先仔细跟周围暗哨查验了胡同左右两个出口的动静,然后才低声吩咐:“路上小心,以后非极特殊情况,不要逆向联系,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必须记得,保全自己为上,还是那句话,为了报仇把自己搭进去,不值得。”
“属下明白,属下不会再來了。”伯颜点点头,飞身跳上马背。
路汶又叹了口气,站在阴影里,目送对方离开,他心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有叮嘱都是徒劳,伯颜心里的仇恨太浓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酵到影响理智的地步,所以无论是爱猷识理答腊夺位成功,还是妥欢帖木儿在父子相残中最后获胜,伯颜恐怕都很难再活下來。
作为军情处最老练的头目之一,他当然不可能让整个大都站上下都陪着伯颜一道冒险,因此在将今晚得到的情报派人传递出去后,立刻开始着手安排整个大都站向备用“巢穴”转移,同时,派出麾下精锐去联系在右相府里的眼线,尽最大可能掌握哈麻那边的动静。
与太子府的情况不同,军情处对右丞相的渗透,远不及前者顺利,细作最高级别不过是一名帐房先生,接到催促后,送出來的消息非常有限,并且里边大多都是些与生意想关的琐事,如相府又收了谁家的贿赂,又购进了哪些地产,或者又将某块田产以高出市面数倍的价格转手给了谁家之类,零零碎碎,看不出任何价值。
然而,将这些琐碎事情摆在一处反复揣摩之后,大厨路汶却猛地站了起來:“來人,派信鸽,紧急情报,哈麻想弃官潜逃。”
。。。
尾声
再激烈的战斗,都有结束的那一刻。
华夏历大明光武十年,大元帅徐达率部攻至捕鱼儿海,俘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太上皇妥欢帖木儿、太上第二皇后奇氏投水自杀。
蒙元曾经的第一皇后伯颜忽都因为退位已久,未受波及,在达赉诺尔与族人一道享尽天年。
自此,九州归一,华夏陆地上止戈息武。
华夏历大明光武十一年,定北将军陈有亮据和林自立,长史李喜喜以下四十余将不肯同谋,皆被有亮所杀,镇北将军吴良谋自云中出塞讨陈有亮,三战皆胜,有亮欲走西域,被傅友德追上生擒,押解至京师,大明光武帝、华夏大总管朱重九亲审之,陈有亮再拜曰:“非贪心不足,为子孙谋尔。”
帝默然良久,交陈有亮于有司定罪,越明年,立功勋院,以开国武将、文臣年迈且无实职者二十八人充之,又令正二品以上文武,卸任后皆入功勋院,凡涉律法订立、变更,军国重事,非功勋院附属,不得颁行天下,因其权力居中书省之上,民间称为,上院。
华夏历光武十二年,大食东扩不断,三佛齐王沈斌屡战皆败,乃遣使奉国书、户籍至大明请求内附,大明皇帝,华夏大总管下令立南洋大都督府,朱重八以大都督之职出镇旧港,败大食海寇,将其驱至木骨都束。
华夏历光武十五年,南洋大都督朱重八自渤泥出海,历时四个月而还,奉南洋图志以进。
华夏历光武十六年,科学院主事焦玉、工部尚书黄正相继病故,帝念其从出身微寒却有奇功于国,诏令建国士院,以民间有识之士,军队有大功之士官,以及科学院,工部各局有奇功且无官职者充之,人数定额为四百,自宰相之下,各部尚书及侍郎,国士院皆有权弹劾之,因国士多出身寒门,民间称之,下院。
华夏光武十八年,华夏舰队发现南大陆,广袤不亚于本土,朱重八奉命移镇南于此,教化野人,传播文明。
是年,丞相刘伯温以病去位,监察院知事禄鲲替之,禄鲲性格平淡,不愿以外戚之身多生事端,凡刘伯温所定之策,尽数如旧,民间戏称,刘规禄随。
华夏历光武二十八年,禄鲲告老,罗本继之,严明法度,惩处贪腐,诸宿将多有不满,密谋逼罗本自行让贤,然大总管朱重九力撑罗本,并杀李武、崔德等将以儆效尤,诸将与群臣震慑,不得不告诫儿孙各自收敛,以保家族富贵。
华夏历光武三十年,西域大总管毛贵破撒马尔罕,恢复盛唐版图。
华夏光武三十一年,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起,罗本以贪腐罪弹劾户部及各省官员,帝怒,下旨从重,有司抓捕涉案者六百余人,皆判处极刑,功勋院以“杀官太多有伤国本”,力阻之,帝盛怒,然陈基冒死谏曰,“自古无毁诺之君”,帝默然良久,准功勋院所请,涉案众官吏因此皆从轻处置,贪腐之徒多有漏网,自此吏治清明不似立国之初。
华夏光武三十八年,罗本亦告老,乞骸骨还乡,大总管朱重九遂推动上下两院,立定制,丞相五年一任,凡任丞相之职者最多不超过两届,最长不超过十年。
华夏光武四十一年,大总管朱重九传位于其子朱恒,挟禄后及诸妃南游,途中偶染风寒,未己,崩于集庆,是夜,紫金山天文台记录星落如雨。
朱恒,重九与禄双儿之子,性格坚韧阴柔,行事颇有其外曾祖之风,即位后,改年号永乐。
华夏历大明永乐十年,南洋大总管朱重八病故于南大陆,马革裹尸而还,第二任华夏大总管,永乐帝朱恒亲迎其骸骨于广州,葬于崖山。
下葬当日,张弘范所书石碑被天雷劈碎,坠入大海。
或云,乃永乐帝不喜张氏所为,暗许重八之孙朱高燧以炸药毁之
华夏历崇祯十七年,大明皇帝,第十六任华夏大总管朱文渊因加税之事遇阻,下令解散议会,逮捕宰相钱谦益,上下两议院有议员私下煽动百姓持械上街,围皇宫。
朱文渊惧,失足落于荷塘中溺死。
燕云军团都指挥使刘宗敏率部进京,杀丞相及文官、议院百二十人,为朱文渊殉葬,未几,自立为第十七任大总管、丞相,立崇祯之子朱慈炯为帝,解散上下两院,其余中枢百官皆仿宋制。
女真人趁乱于辽东兴兵,夺沈阳,辽东军团都指挥使刘仰之率军讨之,历时三月,叛乱乃平。
宗敏嗜杀,五年后,死于兵变。
百官与两院议员经刘氏之暴烈,方思及光武帝当年立意之深,乃还大总管位于朱慈炯,恢复上下两院,大明中兴。
慈炯当年亲眼目睹其父之死,又受刘氏所迫数载,落下隐疾,头晕不能久视国事,乃将政务军务俱托于丞相陈近南。
自此,华夏正式进入虚君时代。
又五十年后,几经反复,大明皇帝与华夏大总管两职俱永远成为象征,不再具有实权。
其时,华夏已经正式宣告立国两百九十六年,据高邮之约签订三百年整。
华夏立国第六百个年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平等之论深入人心,百姓对官吏的畏惧之心越來越淡,探究历史上英雄人物生平的欲望也越來越强烈。
许多历史上被视为隐秘的事情,逐渐成为研究目标。
但无论史学家和民间爱好者如何努力,华夏历史上,却有三大谜团,始终无法揭开。
第一个,便是朱重九的师父到底是谁,到底是哪个饱学之士,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传授给了华夏第一任大总管那么多知识,甚至留下了华夏大学和科学院的镇院之宝,物理学、初级化学及经济学。
第二个,当年南洋大总管朱重八和大总管朱重九二人之间到底有无血缘关系,为何二人会一见如故,乃至朱重九几乎亲手将朱重八从别人家的亲兵,推上和州总管之位,后來又在立国不久,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断然倾尽自家全部分红,支持朱重八向南探索陆地和海洋,直至征服渤泥,并以此为跳板发现南大陆,令华夏自此三百年内,都再无缺粮之忧。
第三个,也是最为令人困惑的一个,那就是,当年朱重九刚刚击败定柱所帅二十万元军,就被迫带领第五军团仓促回救扬州,而当时胡大海遇刺,陈友定造反,淮扬局势危如累卵,朱重八的兵马,为何会止步于和州,却沒有继续向东,随后,朱重九与朱重八二人在江上相见,又说了那些话,令双方居然彻底化干戈为玉帛,从此互相扶持,共耀华夏。
很显然,第三个谜团与第二个,彼此之间息息相关,如果能揭开其中任何一个,另外一个恐怕也就真相大白,但海外朱家和陆上朱家,对此都讳之极深,就连最知名的考古大家郭沫若和史学泰斗范文澜联袂登门求教,都沒得到任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