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张宏杰   内容大小:317 KB  下载: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7-08-04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我们仅举一个例子。第二次西征的太平军出发后,洪秀全没有去研究具体的军事安排和战略指挥,而是在天王府里睡下,到梦中去探探吉凶。一觉醒来,十分高兴,连续发布了两次天榜,来描述他的两个“吉梦”。

  第一个梦是梦见收取大批城池土地:

  九月初六早五更,蒙爷降梦兆以成,朕见无数天兵将,进贡圣物宝纵横,在朕面前虔摆列,朕时含笑欢无声。今天十三早五更,蒙爷降兆收得城,朕喊天下无弃土,亲降诏旨天将听。

  《天王收得城池地土梦兆诏》有记载,洪秀全在这段文字下面又自己加注说:“九月初六早五更,朕见无数天将进贡爷哥朕,虔将一概进贡宝物摆列朕面前,朕含笑欢喜。梦兆如此,今天十三早五更,朕见天将天使奏朕收得城池地土。朕命他作多营盘,又大喊这天将曰:‘天下无弃土,普天下大通是爷哥朕土,通要收复取回。’天将奏曰:‘遵旨。’梦兆如此,甥胞们欢喜顶江山,命史官记诏也。钦此。”

  通过这道诏书,他鼓励天国军民,此次西征一定会胜利,大家要努力“欢喜顶江山”。

  另一个梦是梦见自己打死六只猛兽。《天王打死六兽梦兆诏》载:今早五更得梦兆,蒙爷差朕诛虎妖,该死四虎二乌狗,普天欢喜扶天朝。爷哥显圣蛇兽绝,普天臣民谢天劳。天地安息太平日,爷哥下凡神迹昭。爷哥朕幼安息王,朕今诚实诏臣僚。

  下面的注解说:

  今早五更蒙爷恩降梦兆,朕偕二妇人同行一路,见前路有四只黄色虎甚大,企身向往。朕那时见二妇人惊惧,朕心以为若向这路去,恐虎或伤二妇人,于是带二妇人回头。讵知妖虎该灭。四虎赶来,朕用手打,虎忽变人形,未甚分明之时,猝然遽醒。朕思此梦兆关系非小,又欠分明,故求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再降梦指明。朕时心念二首诗。其一诗云:今有四虎尽杀开,普天臣民奏凯回,天堂路通妖虎灭,一统乾坤天排来。其二诗云:一句圣旨杀四虎,普天臣民脱永苦,有爷有哥住头上,凭据权能天作主。念皆复睡,蒙爷恩降梦兆指明。朕寻方才打虎之处,逐一寻看,寻到一处,见有四黄虎二乌狗同摊在这处,见四虎俱死,单二乌狗一条已死,有一条番生。朕用手擒住复打,狗作人声喊曰:‘我恐。’朕曰:‘朕要诛死你。’又被朕打死。朕用手指算明,共打死四虎二乌狗,共六兽。梦兆如此,甥胞们欢喜打江山,放胆灭残妖,命史官记诏,以记爷哥下凡带朕幼作主坐天国,天朝江山万万年也。钦此。

  这道诏书意义不是特别明确,不过大致意思应该是,预兆天国军队会诛灭几个重量级的“清妖”,也就是预示着大胜。

  五

  太平天国后期,内外交困,危机重重:安庆告急,中央对地方指挥不灵,朝内贪污腐败盛行,粮食紧张。这些,洪秀全一律不管,毫不操心。李秀成回忆说,你根本没法和他对话:“天王之事,俱是那天话责人。我等为其臣,不敢与驳,任其称也。”可知即使臣下当面奏事,洪秀全也仍然大说其“天话”。

  甚至到了命运末日,已经在温柔乡中习惯于不动大脑的他还是一味靠天,长期的享乐生活严重削弱了他的意志,损坏了他的智力,而欲望的极致放纵也使他觉得生活索然乏味,颓废消沉。当局势越来越恶化,天京人心无主,大家请他做出决策时,他却没心力励精图治,面对现实,只是用一些谁也听不懂的“天话”来搪塞大家。

  天京指日可破,李秀成劝他率众突围,他却已经丧失了生活的兴趣,完全被惰性所控制。李秀成和他之间,曾有过一次著名的谈话。

  李秀成问:“清军围困,天京眼看守不住了,怎么办?”

  洪秀全说:“朕承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做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李秀成问:“天京城内兵微将少,怎么办?”

  洪秀全答:“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

  李秀成问:“城内已经没有粮草,饿死了很多人,怎么办?”

  洪秀全答:“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

  所谓甜露,就是野草煮水充饥。

  李秀成说:“这种东西吃不得!”

  洪秀全说:“取来做好,朕先食之!”

  ……

  不久之后,洪秀全就因为吃这种“甜露”,很快得病。李秀成在自述中说:“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天王之病因食甜露而起,又不肯吃药方故而死。”

  其实,最后食甜露而死,应该被看作一种自杀的方式。虽然表面上振振有词,但内心深处,洪秀全并没有完全昏聩,他已经知道,一死不可避免。与其死于清军之手,不如体面地病死。至于死后洪水滔天,由他去吧!

  天生龙种幼天王

  攻占永安之后,洪秀全封自己四岁大的儿子洪天贵为“幼主”,臣下须称幼主为“万岁”。这个几个月前还在山沟里流着鼻涕,磕磕绊绊,满地找石头、树枝玩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太平军中第二尊贵的人物。后来,洪秀全又别出心裁,在幼主的名字上加了一个“福”字,叫洪天贵福。虽然不符合中国人起名的惯例,然而天王做事一贯莫名其妙,所以就这么叫下来了。

  从五岁起,这个太平天国中最尊贵的孩子就住进了金龙城,开始和爸爸一起享受天国最高待遇。然而,他受到的教育十分差劲。老童生洪秀全用官禄布村农民洪镜扬当初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这个天国未来的继承人,从小娇生惯养,以致这个孩子贪玩任性,一点儿也不懂事。连杨秀清都看不过眼,为此专门替“天父”下了一回凡,教导洪秀全要好好管教孩子:即今幼主,我天父降生,虽性本善,然亦要及时教导,方不致性相近而为习相远也。切不可任其率性而为。

  怕洪秀全听不明白,杨秀清又举例说:

  譬如天父降雨之时,幼主意欲出去游玩,若任其意游玩,是必雨淋身湿。即此一事,就要节制,使其天晴之时方可游玩。

  两天之后,杨秀清见到洪秀全,又提起此事,说:(幼主经常把东西弄烂,不知珍惜)今将天父所赐景物戏弄破坏则可,至若既知人性,将来天父赐来宝物甚多,若是任其心性,把来故意戏弄破烂则不可。

  从惊动“天父”千里迢迢下凡来看,这个孩子的教育确实是成问题了。

  后来,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就没有了下文。不过,太平天国城破之后,幼天王出奔被捕,清廷曾详加审问,留下一份供词,颇有可读之处。

  被捕时的洪天贵福已经十六岁,在回忆自己的教育时,他说:老天王叫我读天主教的书,不准看古书。

  又说:

  读过《十全大吉书》《三字经》《幼学书》《千字诏》《醒世文》《太平救世诰》《太平救世诏》《颂行诏书》。前几年,老子(天王)写票令要古书,干王乃在杭州献有古书万余卷。老子不准我看,老子自己看毕,总用火焚。

  洪天贵福被允许读的书,都是太平天国自己印的书,内容均是宣扬洪秀全的奇遇以及洪秀全的教导之类。洪天贵福说:“老天王还作有‘十救诗’给我,都是说这男女别开,不准见面的道理,我还记得几首。”

  这“十救诗”的内容是宣扬男女有别,要求男孩从四岁起,就不许和姐姐有皮肤接触(弟大四岁姊别起),七岁后与姐姐最少要保持一丈远的距离(弟大七岁别一丈),九岁起永远不许见面(弟大九岁永别清),妹妹五岁后不许皮肤接触(妹大五岁手莫摸),九岁后永远不许见面(妹大九岁永别清)。

  所读都是这类内容,除此之外的书不许看,这位幼天王所得到的知识当然十分有限。

  幼天王“从来没有出过城门”,生活知识十分缺乏。“九岁时(老天王)就给我四个妻子,就不准我与母亲姊妹见面。我想着母亲姊妹,都是乘老天王有事坐朝时偷去看他。”他几乎与世隔绝,所以审问之时,能回忆起来的事非常有限,郑重其事地在供十二、十三中两次交代:天朝内有一青鹦鹉,所住是银笼,他会讲话。鹦鹉唱云:“亚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阔阔扶崽坐。”

  写这些话,正像一位历史学者所说,“不大可能是此时他还不忘江山归‘崽’坐”,只能说明他头脑中可供回忆的东西太少了。

  然而,幼天王似乎很好地学到了洪秀全装神弄鬼的本领。在供词中,他编造自己有未卜先知等特异功能,以此证明自己不是凡人,有上天保佑,希望清朝不要杀他。他说:(被清军追击之时)那日到杨家牌,我就说官兵今夜会来打仗,干王们都说官兵追不到了。三更时候,(果然追到)四面围住。

  又说:

  我与身边十几个人都挤下坑去,官兵下坑来,把他们全数都拿去了,不知何故,单瞧不见我。我等官兵往前追去,独自一人躲入山里,藏了四天,饿得实在难过,要自寻死。忽然有个极高大的人,浑身雪白,把一个饼给我。我想跟他去,他便不见了。

  这个极高大的人,也许就是那个上帝“爷火华”吧。按理,那是洪天贵福的亲爷爷呢。

  虽然洪天贵福装神弄鬼得心应手,但是应对世事毕竟太缺少常识。清朝官员骗他交代了就放他一条生路,他居然信以为真,还满怀希望地谈到了自己的未来:“我有四个老婆。现在我不要妻,二十岁再要。”又说:“广东地方不好,我也不愿回去了,我只愿跟唐老爷(审问他的一个清朝官员)到湖南读书,想进秀才的是实。”

  这一对奇父子,做了天朝的一首一尾,真是恰到好处。不但一样的不知世事,一样的善于编谎,而且,都与秀才这样有缘。前一个是想做秀才不成,起来造反;后一个是造反失败,又想去做秀才。

  清王朝当然没让他做秀才。把他肚子那点不多的东西掏净了之后,就三千六百刀,把十六岁的他活活剐死了。

  

  第四章

  

  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

  患者:朱元璋

  性别:男

  年龄:老年

  职业:皇帝

  文化程度:幼时读过两个月私塾,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后通过自学,达到中等文化程度。

  患者自诉症状

  自从四十一岁做皇帝,于今已三十年了。心里这桩苦楚啊,从未对人讲过。你每(方言,“你们”之意)都以为做皇上是享大福,谁晓得我这三十年里,竟如那囚徒一般,活得战战兢兢!

  就是怕人和我抢皇位哩!因为这个缘故,成日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颗心像在油锅里煎熬哩!

  你晓得那人心有多少是坏的,见别人有好东西,谁不羡慕?譬如乡里一个大户,田地广一些,房宅大一些,衣着鲜明些,便有多少人嫉恨他、算计他、诬告他,又弄局儿来诈他,必要把他的田产房屋占了,方才心足。我是乡下出身,这些经历得多了。算是自己有胆量,有算计,运气又好,九死一生过来,居然做了皇帝,得了九州山河这样大一份产业,不晓得有多少豪杰盯着哩!当初汉高祖刘邦见了始皇帝车驾,说道:“大丈夫当如此也。”那项羽干脆就说道:“彼可取而代也。”后来果然是这两人把始皇帝的天下坏了。天下人岂尽是庸碌的?英雄豪杰多得很,不然何以有二十二史,乱臣贼子无世无之!

  你知道我是个心细的,做事讲究滴水不漏。自从做了皇帝那一天就开始睡不好觉,总是担心哪一天被人颠覆了,这紫禁城宫殿不是归别人所有,便是被一把火烧了,子孙妻妾不是被杀个精光,就是被掠去为奴做婢,我当然更不得好死了,剥皮抽筋,都有可能。要知道,当初张士诚就是被我活活鞭死、挫骨扬灰的。一想到这儿,我就浑身出冷汗。你晓得,那徐达、常遇春、蓝玉、胡惟庸,在朝的这些公侯员外,哪一个不是心狠手辣?礼义纲常谁不知道是假的?能唬住庸人,可唬不住他们。想当初郭子兴对我可谓恩重如山,我有今天全靠他的栽培,可我后来还不是杀了他儿子?起兵之后,一直奉韩林儿当小明王,用不着了还不是淹死了事?普天之下,谁说过我不仁不义?大家心里清楚。再说,这天下也不是那么容易治理,经常有些灾害,加上官吏盘剥,百姓吃不上饭,动不动就要起来造反。又有些奸民,弄些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教会,聚众烧香,夜聚晓散,时间长了,便要弄些祸患出来。越是照顾不到的穷乡僻壤,这样的事就越多。这样一想,便觉得自己是坐在刀尖上哩。

  安定天下,首先是要让百姓温饱。想当初,我如果能吃上一口饱饭,绝不会起来造反。所以我劝农桑,轻徭役,休养生息,发展水利。我还狠狠惩治贪污,但凡贪污铢两,被我发现,也定斩不留。百姓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加上老天爷帮忙,年年风调雨顺,个个都能吃饱。天下算日渐安稳了。

  可我还是不能放心。我南征北战二十年,知道越是安稳的时候越容易出事。所以我殚精竭虑,考察古今政治制度。你知道我自小没怎么读过书,这点知识全靠自学,可我还算聪明。翻了翻历朝历代的史书,我看出来最危险的是权臣作乱。于是我干脆废了丞相制,省得有人大权独揽。我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有敢奏设立者,文武官员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我又设了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让他们分头管事,相互牵制,没我的同意,什么事也做不出。我又规定科举考试只能作八股文,士子们只准用“四书”的口气说话,不许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就省得不安分的士子弄出异端邪说来,扰乱人们的思想。

  为了怕子孙不争气,我又写了《皇明祖训》,定了《大明律》,作了《大诰》,把规矩做得铁桶般,让他们世世相守。连老百姓各行各业穿什么衣服、什么鞋,住多大的房子,我都规定得明明白白。我规定老百姓没事时只能在本乡待着,不许四处走动,离乡百里就要到县里申请,为的是怕他们结伙作乱。

  谁不守我的规矩,我就狠狠地惩罚。为什么我的军队最有战斗力?就是因为我执法最严厉。老百姓但凡不安分的,就被我抓来作筏子,杀一儆百。安阳王富安,因为走失一头驴,当街骂大明朝治安不好,被人告发,拿来我这里,割了舌头,剁去四肢示众。军人姚晏保,不守纪律,违纪踢球玩,被卸了右脚,全家发配云南。卢善传白莲教,自称法师,被我捉来,剥光衣服,缚在铁床上,用开水浇了,浇一层,用铁刷子刷去一层皮肉,直到刷死。这些事,我都写到《大诰》里,叫全国的村子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在土地庙集会,学习《大诰》。我规定,每个乡都要置办一个木铎,派一个年高有德的老人,五天一次走乡串村,沿途敲喊:“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按理说,我做得够周密了,可还是不放心。法度再严,也系不住人心呀!尽是那些心窍多得难收弄。自己年纪一天天大了,太子又死了,太孙年幼,我死了之后,这些豪杰谁人压服得住?即便我在时,法度如此严密,尚且终日不安生哩!汤和日日嗜酒妄杀,又夺人产业;廖永忠派人和太监打通关节,打听我的心思;曹兴擅自杀死朝廷命官;蓝玉衣带上镶用金龙。桩桩件件,逃不过我的耳目。想来想去,我没有办法,只好狠狠心,弄了几个大案,说他们都谋反,分着一批批杀掉了——借“胡惟庸案”杀了三万多人,杀了六个公爵、十六个侯爵;“蓝玉案”杀了一万五千余人,一公、十三侯、二伯;剩下几个公侯,这两年也零星弄死了。说起来,当初随我起兵的老乡们都已经杀光了。

  豪杰杀光了,可心还是放不下。成天到晚,心仍是悬着。总担心自己定的办法有什么疏漏的地方,我只好坐下来把定下的法度一遍遍从头细捋,看看有什么不安稳的。这可真耗心血呀!捋了一遍又一遍,挑不出毛病,可还是不管用。看见宫女太监偷偷溜我一眼,我就觉得是在盘算我、诅咒我;看见文武百官在殿上说话吞吞吐吐,我就以为是要欺瞒我,是怕我刻薄狠毒,盼着我早死哩!尤其是天黑下来,一个人坐在紫禁城里,便揣想别人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官员们有没有私下里交通,是不是有人正在灯下密谋造反,乡里有没有人聚众拜佛烧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没有一刻不担心,弄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只有杀人时心里还好受点。杀一个人心里就放宽一些,毕竟这个人不能再琢磨我、怨恨我了。而且我愿意看人不得好死,越是血肉横飞,我心里越是舒服。没事我便廷杖官员,按在殿上活活打死。如果一天不杀个把人,不见点人血,这一天简直没法过。弄得官员们每天上朝前都和家人诀别,平安回家都得摆酒庆贺。

  我这才觉出自己病了,心里有病啊!杀人也没法治,总不能把天下人都杀光吧。所以请先生来给看看。

  初诊意见

  此患者疑是伴有情感焦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并有攻击性施虐倾向。

  诊断依据

  据《英国克氏医学全书》,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1.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和歧视自己。对常见的记号或事件会误解出隐含贬低或威胁性意义。

  2.无端怀疑别人在搞阴谋,要伤害自己,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3.过分自尊,不择手段追求权力,有强烈的出人头地愿望。自我评价太高,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事业上一般比较成功。

  4.嫉妒心强,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成功,比自己幸福。

  5.对挫折和遭人拒绝过于敏感,对极小的侮辱、伤害不宽恕,耿耿于怀。对他人的过错不予宽容,为人固执。

  施虐倾向的诊断标准:

  1.缺乏同情心和道德感,对人极度冷漠、极端自私。

  2.有强烈的控制他人、指挥他人的欲望。

  3.具有强烈的攻击欲望,并难以抑制。

  4.喜欢看到受攻击者的痛苦,喜欢施行残酷行为,并从中获得成瘾性快感。

  诊断过程

  我们通过阅读患者病历,并结合调查走访,进一步确认了诊断结果。我们发现,患者的症状非常典型,几乎是学术意义上的样板。一般来说,以上所列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五条诊断标准中,只要有三条符合即可确诊,患者五条均符合。施虐倾向的四条标准也基本符合。兹叙述如下:1.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和歧视自己。对常见的记号或事件会误解出隐含贬低或威胁性意义。

  这在患者自诉中已有所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还有许多事例。患者早年家境贫寒,曾做过游方和尚,参加农民叛乱,被人称为“贼”、“盗”。患者经常担心别人因他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因而过于敏感。称帝后,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同下文提到的《贺万寿表》、《正旦贺表》等,均为礼仪性公文),文中有“作则垂宪”一语,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贺万寿表》中有“垂子孙向作则”一语,福州府学训导林伯景为按察使作《贺冬至表》中有“仪则天下”一语,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二使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一语,因淮河方言中“则”、“贼”同音,患者认为这是在骂自己做过“贼”。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知”语,患者认为“生”是代指“僧”,讽刺自己做过和尚;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语,被误解为“帝非”;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语,“取法”被误解为“去发”。以上诸人,都被患者处死,有的还全家被杀。陈州州学训导周冕为本州作《万寿表》中有“寿域千秋”一语,虽然念不出什么,但患者觉得别扭,怀疑含有讽刺意思,此人亦被杀。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因此类文字忌读被杀者有三十二人。

  其实,按正常思维,以患者地位之尊,绝不会有官员在贺表中胆敢寓含讽刺,更何况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前仆后继地以生命作为代价讽刺他。这些事例典型地表现了患者的心态失衡,部分丧失了正常思维能力。在接二连三发生类似事件之后,礼部官员只好建议全国各地的贺表都用统一的格式,用固定的文字,患者也同意了这个建议,可见患者有时也知道是自己多疑。但问题是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无法控制自己,只有杀人才能放心。

  类似的事例还有,著名诗人高启作《题宫女图》诗,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患者以为是在讥刺他,鉴于高启名气之大,当时没有发作,但心不能平,几年后终于借细故把高启腰斩于市。

  还有一次,患者微服私访,在街道上听到一老年妇女和人说话,提到他时,不称“皇上”而称“老头儿”。患者认为这是不满自己统治的表现,回宫后令五城兵马司把老妇居住的街区都杀光了,并且说:“张士诚占据东南,当地人如今还叫他‘张王’,我做了皇帝,百姓居然叫我‘老头儿’,真叫人活活气煞。”这些事例反映出患者怀疑自己的统治能力,怀疑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其实,当时的百姓对他的统治还是满意的,这些做法,完全是患者自己过于自卑所致,因为古往今来,只有他这个皇帝出身赤贫。虽然患者在诏书中经常提到自己是“起自布衣”,好像毫不忌讳,但这其实是患者内心的一大块不能揭开的疮疤,自己喊“起自布衣”可以,别人要是因此而稍有些不敬,则会遭到最强烈的报复。

  以上这些事实,包括患者自述中对功臣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充分表明患者的极端自私、极度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道德感。

  2.无端怀疑别人在搞阴谋,要伤害自己,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患者此症状表现得十分明显。患者称帝后,便时常怀疑别人要陷害自己,倾覆自己的帝位,因此经常无端猜疑。患者信奉曹操的哲学,即“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即位后,他热衷于用特务手段来监视下属,并且明目张胆,毫无顾忌。早在做农民军领袖的时候,他派卫士何必到江西袁州侦察敌情,何必回来向他汇报后,他不相信,问:“汝到袁州有何为记?”何必答:“平章门有二石狮,吾断其尾尖。”后来攻占袁州后,他还专门检查此事,检查属实后才放心。他起用一些心腹,称为“检校”,专门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南京各部的小吏原来都戴漆巾,门口挂牌额,“检校”发现礼部小吏有人白天睡觉,兵部门口不设巡警,就把睡觉者的头巾和兵部门牌偷走,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因此规定,礼部小吏从此不许戴漆巾,兵部不许挂牌额,以为惩戒,从此成了明朝制度。

  患者还特别喜欢侦察别人的私生活,怕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国初事迹》载,老儒钱宰嫌政务太烦,作诗说:“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特务侦知报告。第二天,患者在朝廷上召见钱宰,说:“昨日好诗,然何尝嫌汝,何不用‘忧’字?”遂遣钱宰回籍,说:“朕今放汝去,好放心熟睡。”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独坐生气,特务偷偷给他画了一张像,第二天患者拿给宋讷看,询问他为什么生气。“检校”专门告人隐私,人人惧怕,患者却十分欣赏,说:“有此数人,譬如恶犬,人则怕。”

  虽然这样监视,但是患者还是不能消除被害妄想,最终还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五年(1382年)、十八年(1385年)、二十六年(1393年),制造了所谓“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前后诛杀了十一二万人,将他认为能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开国将领、文武官员和地方大户全部杀光。其中绝大部分经事后核实,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纯属误杀。

  3.过分自尊,不择手段追求权力,有强烈的出人头地愿望。自我评价太高,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事业上一般比较成功。

  患者智商很高,反应敏捷,为人精明,思维周密,精力充沛。因从小经历挫折较多,所以耐挫能力较常人强。患者有着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心理上有一种以事业成功来弥补卑贱出身并报复早年所受伤害的潜意识,故对事业异常投入、执着,对其他事物,如娱乐、友情、家庭生活均无强烈兴趣,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十四个小时以上。他以铁汉自诩,把自己的残忍、无情当成超人的品质。为了事业,他多次背信弃义,比如杀害岳父郭子兴的儿子郭天爵,杀害自己的大批战友,甚至杀害自己的结发妻子李淑妃。

  李淑妃是太子朱标的生母,为人明敏,据《西园见闻录》、《明史·李淑妃传》载,此人“事上有礼,抚下有恩,遇事有断,内政悉委之”,可谓是患者的“贤内助”,在马皇后去世后代理皇后职责。患者四子朱棣为谋帝位,曾拉拢利诱她,她委婉谢绝:“妾备位嫔妃,所任者,浣濯庖厨之责也,储位大事,非妾所知。”此事被朝中传为佳话。

  洪武三十年(1397年),患者得了一场大病,以为自己将去世,因担心历史上母后临朝的事重演,把李淑妃的哥哥叫来,叫兄妹相见,说:“你跟随我几十年,朝夕在左右尽心尽力,所以叫你们兄妹相见,尽尽骨肉之情吧。”李淑妃明白这是赐自己死,遂上吊自杀。患者抚尸而哭,对其兄说:“朕不是不知道你妹贤惠,只是人心难测,担心她日后会演武后之祸,只得强抑自己的感情这样做,以为朕寡恩薄德,此为天下也。”

  在他看来,任何亲人、朋友,都不过是事业的工具。他为自己能战胜儿女私情,实行铁血手腕而十分自豪,认为这是自己不同于平庸的常人的地方。

  由于天赋较高,又极为投入,患者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助长了其自大的倾向。

  实际上,在他的举动中,有许多明显的矛盾之处,他自己意识不到,别人也不敢指出来。这反映出他的一贯正确意识不可挑战。比如他制定的《大诰》,一篇之中,对同一种犯罪的处罚往往前后不一。如《大诰续编》第十二条规定:“非朝廷立法,闲民擅当干办名色,官民皆枭于市。”就是说,基层政府擅自任用普通百姓为官吏,任用者与被任用者皆斩。第十六条又规定:“滥设无籍之徒当干办人,并有司官吏,族诛。”同一罪状,又上升为族诛。第六十二条则规定:“私下擅称名色,与不才官吏同恶相济虐害吾民者,族诛……有司凌迟处死。”又不同于前。有些规定,则任性而为,几乎无法执行。如,为了革除官吏扰民,禁止官吏下乡,规定凡有“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许民间年高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处以极刑”。而官吏如不下乡,许多政事则根本无法办理,下情不能上达。对此,解缙上书说:“国初至今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可谓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心里话。总而言之,错全在他人,对总在自己。这就是患者的自我认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