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厨_分节阅读_第1187节
小说作者:二子从周   内容大小:4.68 MB  下载:苏厨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1-07-10 06:15: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7/12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自己曾经旁敲侧击地说想将自己的部队也这样武装起来,扁罐笑说连机铳与速射炮没了弹药那就是些死铁疙瘩,但是这个弹药制作技术难度极高,不是如今的辽东能够自产的,如果从大宋采购的话,价格极其高昂。

  新军之所以犀利,那是因为打的都是钱,光一次战役每名战士配发的三个弹夹,那就是二十四粒子弹。

  看着那一颗颗黄橙橙的子弹,耶律余绪只能闭上了嘴巴。

  一路行军,扁罐也在帮助耶律余绪整编训练五万辽军,耶律余绪这才发现大宋不光新式战法独特犀利,对传统骑军战法一样颇为精通。

  辽国也有自己的铁林重骑,但是在对抗鞑靼人的白驼沟战役当中,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全军覆没。

  因为白驼沟是山地,重骑在山地除非占有地利,只使用一次,否则是要被轻骑克制的。

  鞑靼人如今那种轻骑重骑车骑混编,配套组合的战法,才是骑军战法的巅峰之作,既然已经出现,那辽国就不妨虚心学习和借鉴。

  这些家国情仇,剪不断理还乱,这套战法,是那个叫做李夔的宋人发明的,鞑靼人两次大战,以之打得辽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让辽国分崩离析。

  现在另一个宋人扁罐又拿来传授给耶律余绪,帮助辽国重新站稳脚跟,保住辽东一道。

  耶律余绪觉得感情这种东西,对如今的自己来说太奢侈了,只将目光放到利益二字上面,一切就开朗明晰得多。

  大宋,无疑就是文妃晋王和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必须牢牢把握住。

  而且从大宋目前的态度看来,似乎真是在努力维护他们在辽东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占为己有。

  想太多了,一步步走着瞧吧。

  戊戌,大军收服容州、韩州、止步于通州城外。

  高永昌之乱,不弥月而夺辽东二十几州,如今扁罐和耶律余绪出兵,同样不弥月而收复。

  高永昌退到通州,使其臣挞不野、杓合奉币求救于阿骨打,且曰:“愿并力以取辽。”怂恿他和自己各自建国,然后渤海国和女直国联手,平分辽朝天下。

  阿骨打非但不假辞色,还整军南下威胁通州北面。

  高永昌无法,又遣使飞报辽国北廷的信州太守,说自己愿意归顺北廷,且言阿骨打大军聚集,恐怕别有企图。

  信州在通州北面,长春洲南面,与通州一起,是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现在叫混同江平原更合适——两个平原间狭窄的连接之处,兵家必争之地。

  信州过去就是威州,长春洲大粮仓南大门。

  信州城守萧乙薛是萧奉先的人,根本就不信高永昌这个叛贼的话,且完颜女直在长春洲的北面,离自己还隔着宁江州、祥州、黄龙府,怎么都轮不到自己这里来。

  高永昌这是胡言乱语,死到临头了想要自己搭救。萧乙薛当然义正辞严地痛斥高永昌的使臣,将之赶了回去。

  高永昌坐困愁城,干脆发起了皇帝梦,建国大元,自称大渤海皇帝,搜刮城中女子作为自己后宫,大封官职,完全是一副末日来临前迷梦疯狂的表现。

  扁罐本来对高永昌是持同情态度的,招安文书都已经写好了,结果高永昌闹了这么一出,这就是自掘坟墓。

  耶律余绪切齿痛恨,大军立即开始攻击。

  扁罐刚刚命炮兵轰开城门,耶律余绪便率领大军杀入通州城内。

  乙卯,耶律余绪入通州,屠之。

  高永昌自焚于州衙。

  耶律余绪的行为让扁罐侧目,一边入城戒严,维护秩序,一边急奏文妃。

  文妃下文切责了耶律余绪,命其戴罪立功,镇守通州门户。

  同时宣布大赦天下,诸路盗匪愿投顺者,尽释前过。

  扁罐则带着通州城里残余的渤海人离开,随新军南下,准备将他们安置到辽阳铁厂。

  壬申,辽东全境克平。

  辽东平原南面门户锦州,北面门户通州,现在都有了强军驻守,而西面是马人望镇守的中京道,那是东京道的重要统战对象,双方关系融洽。

  东面是鸭绿江,更不用担心。

  到此,辽东道算是彻底保全。

  覆卵之危弥月而解,文妃大喜过望,遣使报宋,乞赠扁罐仁威节度使,溥佑少保,晋王傅。

  收到快报的赵煦笑得前仰后合,辽朝给扁罐的封号,是正统官府给羁縻州统治者的封号,现在被文妃用来封赏外臣。

  不过文妃饱读汉家诗书,仁威、溥佑,遣词倒是颇为贴切。

  这个主意其实是孟皇后给文妃出的,同为杰出女性,文妃遣使赴宋的时候搞了个骚操作,给皇后带了一封私信,陈说自己一路所见辽国百姓的艰难苦楚,说自己面临的大难,说辽东的危急局面,说自己一个妇人带着四岁的孩子,初临大政,惶然无措,希望得到宋国皇后妹妹的指点。

  应该说这种“手帕外交”取得的效果比朝堂上正面来往还要好,孟皇后给文妃回了信,信中也只以姐妹相称,告诉她就算为了孩子,也得坚强,还告诉她宋国不会坐视不管。

  然后提醒文妃,陛下派遣到辽东的扁罐,那是大宋司徒长子,若非司徒高风亮节让他转了右班,扁罐参加科举的话,其成就断不会在弟弟漏勺之下。

  性格沉毅,博学多才,军政皆通,这是夫君给姐姐你配置的大帮手,万万不可以普通将领视之。

  但是扁罐哥性子又随他爹,善守为臣静默之道。

  对于其职责之外的事情,除非朝廷处置会有大隐患,否则他就算知道,往往也不会说出来,无济于事还招惹非议。

  因此你不妨授其隆重然不影响贵朝朝堂格局的官职,比如侍读、侍讲之类的职务,然后以为晋王解惑的名义,垂询国事,这样他就能知无不言了。

  文妃也是女中丈夫,既然大宋皇后都如此推许,那给个侍读侍讲就不是笼络大才的格局,直接给扁罐上到节度使、少保、王傅的级别。

  赵煦当然乐见其成,如此一来大宋对辽东的影响将会更大,命扁罐从之。

  果然,扁罐得到任命之后,文妃再有咨询,扁罐就不在专注军事,开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寿昌更化

  首先就是安定渤海人和辽阳铁厂,扁罐从耶律余绪手里救下了大量的渤海人,将他们带回婆娑岭,渤海人对扁罐感恩戴德,又将朝廷对渤海人的态度带回给了婆娑岭的渤海人,辽阳铁厂相互提防的紧张“干群关系”,立刻就缓解了。

  紧跟着扁罐调整了婆娑岭铁厂的供给,请求文妃解除了渤海人的奴隶身份,全部转化为产业工人,与工厂签订契约,按照贡献获取报酬。

  大力引进宋人的工厂管理体系,任命宋人石冲为铁厂经理,将工部尚书室恭解放出来,管理打造辽东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小五金,兴办盐场,引进生产大宋的农用机械。

  石冲到任之后,立即宣布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婆娑岭铁厂的局面立刻就从清锅冷灶变得热火朝天。

  室恭这个唯技术论者都被渤海人爆发的生产热情给吓着了,你们早这么干,陛下还会败给鞑靼人?

  搞定婆娑岭,辽东内部忧患解除了大半,扁罐又跟文妃建议,调整辽东土地政策。

  辽东南部诸州暂时不用动,但是高永昌之乱导致辽东北部各州的土地沦为无主之地,其归属一时难以分明。

  不如命官府分配给回乡难民,今年地上的收成都归他们所有,来年也许他们栽种,如果三年之内田地的主人回来,田地归主人,当年收成归栽种者,之后重新给栽种者分配土地。

  如果三年之内田地主人都没回来,那么田地归栽种者,之后田地主人回来,由朝廷另行分配土地。

  辽河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有大大小小数十条支流,开发潜力巨大。

  之前的辽河水利工程没有形成持续性开发,资源利用十分之一都不到。

  其实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至于南部,扁罐的意见,是利用此次高永昌之乱,将矛头引到佛寺上去。

  辽朝的佛寺,是辽国的沉重负担,因为辽东富庶,所以大量免税的寺庙、寺产,都分布在辽东。

  这次事件,其本因是崇圣寺和尚在辽东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还不顾民情,催逼债券造成的,因此他们应当为此次事件负责。

  当然方法和手段很多,转嫁矛盾的办法也很多。

  比如东京道可以首先颁布一条法令,熟耕土地不能荒废。

  在如今辽东亟待恢复的时候,这条法令,无疑是符合辽东上下的一致要求的。

  然后大开工矿,手工业,大量吸纳无产的佃户,将之转化为工人和手工业者。

  加上朝廷主导的土地开发,可以将大量的佃户转化为自耕农,这样就会造成佃户的短缺和大地主土地的闲置。

  有之前的法令,就可以将大地主闲置的土地通过合法的手段收回,达到打击豪强的目的。

  拿稳大义后,是赎买还是强征,就只是手段问题了。

  佛教本身是没错的,错在当政者对待佛教的态度上。

  大宋的佛教就没有这个问题,大相国寺如今就已经成功完成了转型。

  其实只要能够让寺主们手上的资金投入到辽东的经济发展中来,辽东这场经济危机甚至都或许不会发生。

  这就必须让辽东上下看到这个问题,同仇敌忾,从外部和内部同时瓦解这个集团。

  内部来说,娘娘可以延请大宋的高僧前来讲学,传播新型佛学,让佛教徒对待宗教的态度,从斋僧舍产,转化为心贡心传,从物质上的供奉转化为心灵上的皈依。

  这个“法”的转变,必须依赖宋国佛学更加深湛的僧团才可以完成。

  外部来说,要调查和公布辽国僧寺的财产、土地,将问题明明白白摆到所有人的眼前,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矛头引到僧团阶层对民众的残酷压榨上来。

  之后就是解决问题,温和的办法,就是明确僧众是人不是佛,除非他们能褪去躯壳,否则人员和寺产皆需要被国家管理,且缴纳赋税。

  严酷的办法,就是在天下舆论皆指向僧团之后,没收寺产分配给佃户,勒令其上报寺产。

  同时成立辽东发展银行,所有大笔商贸借贷资金,必须通过银行出入,以实施监督。

  在此基础上,再宣布任何高利贷都不受法律保护,任何利息超过三成的民间借贷,苦主若被逼索,可以向官府告发。

  文妃得到扁罐密奏之后,方才知道此君的厉害,辽东的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经济矛盾,经过如此缓释、转嫁、化解之后,竟然将自己和晋王、南院群臣该背的锅,完美地丢出去了!

  这个思路文妃是认可的,当即召集王经、牛温舒等高层商议。

  经过半个月的秘密会议之后,以“维新更化”的名义,正式出台。

  辽东道,将全方位地效仿宋朝,引进其先进的政治制度;

  大力引进人才、资金、技术;

  大力发展农业、水利、工矿,商贸;

  开放国土,欢迎大宋的士人、商贾、医生、工匠、僧道这几种身份的人士,携带文化、宗教、资金与技术,前来帮助辽东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口,率先在辽河北岸废除奴隶制度和头下军州制度;

  发行报纸,广建学校,开广民智,提升人口素质;

  派遣赴宋留学生,参加科举,效仿高丽,让大宋帮助辽东选拔本土人才;

  对辽东进行全方位的普查,包括人口、田亩、山林、工矿、居所、商铺,为下一步发展举措做好准备。

  成立辽东发展银行。

  因为今年是辽国的寿昌元年,所以这次发生在辽东的巨大变革,史称“寿昌更化”!

  所有举措都得到辽东士庶的大力拥护,其中最难的一条,不过就是废除奴隶制。

  但是辽东有个好处,就是头下军州和军州下的农奴,其实绝大多数是归于北院的勋贵和群臣们的。

  现在辽东都已经自治,且拥有了强大的自卫力量,因此对北方不再忌惮。

  说白了这就是一次抢蛋糕行动,以前辽东这块肥肉,大部分利益都通过这样的方式输送到了北方,现在扁罐童鞋给他们指出,这蛋糕,咱从今往后,可以关起门来自己吃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2页  当前第11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7/12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苏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