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族无名_分节阅读_第351节
小说作者:王不过霸   内容大小:1.85 MB  下载:庶族无名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1-09-07 14:15: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1/3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但就眼下而言,贾诩所说的计策,却是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先定个基调,等天下真的太平的时候,就可以着手布置了。

  事实上,陈默的这个想法是有些超前的,但却是结合大汉兴衰从中悟出来的,每到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来削减人口,以往最大削减的方式就是战争,但未必没有其他方式,所以陈默哪怕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很难甚至不可能,也想尝试一下,哪怕解决不了,但至少能给后世有识之士提供一个思路,或许将来可以解决呢。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

  汉授十六年,越来越多的世家开办书院,基本上,不管大小于否,每郡基本都有书院开设,有些是世家自己开的,也有一些却是郡上豪族牵头,请出一些归隐名士,以名士的名义来建立书院,一般越是士族林立的地方,这种格局的书院越多。

  “眼下书院虽多,但也不过初立,成果如何,暂时还不好说。”看着前来与自己商议的祢衡,陈默笑道:“但有一点,正平当早作准备。”

  “请王上明示。”祢衡躬身道。

  “这些书院虽多,但朝廷取士乃自太学中取,这些书院却是没这个资格,如今还没出现问题,盖因这些书院尚未推举入仕者,但三五年后,恐怕这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陈默笑道。

  “主公准备收这些书院弟子?”祢衡疑惑道。

  “不错,这个你早些准备,等到三五年后,前来求入太学名额的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再准备就晚了,所以现在需先整理一下太学的架构。”陈默点点头,这是必然的问题。

  祢衡皱眉道:“如此一来,于三学弟子而言,岂非不公?”

  三学弟子,如今主要以军功将士子弟、一些寒门、庶族为主,一般在经过十年苦读之后,再去太学学上两年,基本可以安排入仕,但如果把这些各郡书院都算上的话,别说两年,等十年都未必会有机会。

  “所以得提前布局啊。”陈默点头笑道:“眼下能够想到的也只有给他们设些门槛。”

  “王上是说……考核?”祢衡问道,三学之间升学就是通过考核来升学的,但世家子弟在这方面并不差。

  “择优而录,一直以来也是太学的准则,最近这些年收到的三学弟子,多少有些良莠不济,加些困难和压力,对他们也是好事,就算难成学问,也可学学其他东西,这天下要的不止是官,像马钧、刘毅这般的大匠,擅长布局的统帅,擅长术算之人,这天下需要的更多,不能把入仕作为唯一的标准。”陈默笑道。

  士农工商……有时候陈默会觉得若真按这个标准来衡量地位的话,这天下会变得畸形,因为其他行业也需要人才,除了工匠之外,专门研究医术的医匠,研究造船和航海的人才,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太学院人多吗?多,很多,整个天下也不过一千多县,需要的官员加起来也绝不超过十万人,但每年太学院中进来的弟子就有数千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逐年上升,以后天下一统了,数量恐怕会更多,如果都投入到官场之中,陈默觉得有些浪费人才,而且对天下的发展其实也起不到什么用处。

  这些年,陈默懂得的越多,越觉得儒家所谓的正道并不那么正,不过是巩固皇权的东西,想要天下太平在人口饱和之前是有用的,但如果想把这天下变得更大、更强……儒家做不到,它不能使粮食增收,也不能让百姓穿暖吃饱,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

  诸子百家中,儒家能成为最终的胜者并非儒家比其他学说优秀,只是因为它更有利于稳固,算是一门中庸之学,事实上,百家各有所长,完全否定一门学说那本就是一种错。

  陈默想要趁此乱世,将这格局变一变,他觉得农最重要,毕竟人若是吃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其他?其次则是士,国家社稷需要秩序,而这秩序的维护者,便是士,再次便是工、商,但还是有些不对,他觉得以此来给天下分层,还是有些问题,若按照理想来分,士负责管理天下,农负责食,工负责衣住行,商负责流通,以一个比例来形成一个高效和谐的政体。

  但现实却是,这种政体不可能存在,这人心不是随便你怎么捏就能怎么捏的,它像水,或许能够引导,但却不能真的抓在手中控制器形状大小,而引导的工具,一为道德,二者为律法,这两者无分先后。

  祢衡闻言摇了摇头:“主公所虑衡也能明白,但想做到却无可能。”

  如今的祢衡,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敢裸衣击鼓骂曹操的,岁月会磨去人的棱角,尤其是当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很多事情上都学会向现实低头的时候,他考虑的东西也会更多,他知道陈默的想法是很好的,但要做到是不可能的,人心这东西很复杂,说白了,就是利己的,除非天下人都变成圣人,否则不可能。

  “有了方向,尽量靠近便是,至于能不能成,你我已经尽力,无憾便是。”陈默笑道。

  “臣明白。”祢衡点点头,起身告辞。

  陈默看着祢衡离去的背影,或许,此人将来的成就,会是盖过蔡邕、郑玄这些已故大儒的人物,但也可能会遗臭万年,谁知道呢,人活在当世,做事问心无愧便可,至于后人如何评述,那不管他们的事。

  汉授十六年,对整个天下来说算是很平静的一年,平静到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发生,然而很多事情却在这平静中开始酝酿起来,比如书院大兴,读书从这一年开始,真的不再是某个特定阶层的特权,普通百姓只要愿意,也可以选择读书,当然也可以不读,毕竟这年月的粮产还没大到可以让一个寻常农家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的地步,没些家底最多也就认认字就够了。

  除此之外,余昇和刘毅攻占三韩的事情,并未掀起任何波澜,一来朝廷这边刻意将这个消息压下来了,二来吗,就算知道,三韩这种地方,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已经不能说是偏僻荒芜了,甚至不如匈奴、鲜卑这些塞外民族。

  朝廷这边也只是在这里设了一郡,名曰韩郡,派人前去教化、治理,县城加起来斗不过二十座,而且多半还是那种小土城。

  但这对于陈默来说,却意义重大,根据余昇送来的战报,三韩之战,前后不过一月,三韩水军在大汉战舰面前,几乎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便被尽数击溃,城池更是轻易被弩砲摧毁,大汉将士攻城,都不走城门的,直接轰开城墙往里冲,虽然贫瘠,但三韩部落联盟贵族中获得的财富却让陈默吃惊,这些三韩王室、贵族手中获得的财富,完全可以供养十万水师五年!

  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如今大汉哪怕是中原州郡,除了南阳、汝南这种大郡之外,也很少有一郡之地能够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供养这么多军队的郡。

  虽然韩郡本身每年税收哪怕发展起来,都未必能够供养一支万人精锐,但王室的物资却让陈默尝到了甜头,或许海上掠夺,是个更快的致富方式。

  陈默封了刘毅做韩郡太守,余昇任横海中郎将,一边扩大水师,一边以韩郡为根基,探寻四周是否还有像三韩这样的岛国,用来训练水师的同时,也同样拿来补贴军用,减少一些朝廷的负担。

  除了水军之外,中原之地的发展也让陈默比较舒心,随着地盘逐渐稳固,广陵、九江这边囤积重兵之后,中原在安邑环境下,发展起来可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尤其是江淮一带的地方,不说年年能够收成两次,但就算单收,粮产也比其他地方更高。

  到了汉授十七年的时候,粮食已经不再是困扰百姓的问题,民间开始大量出现一些烧陶、纺纱的小型作坊,之前因为战乱经济衰退,出现以物易物的局面,如今却是渐渐返回来了,五铢钱开始正常流通,也在这一年,陈默正式宣布重启丝绸之路,开始鼓励商贩经商西域,西域都护府开始真正进驻西域,敦煌、张掖、酒泉等地先后被收回,西域诸国陆续开始重新向朝廷称臣。

  不过有句古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颔首十七年虽然好事连连,但到了颔首十八年开始,不好的消息却是接二连三的传来。

  二月,李儒病死在了天牢之中,终年八十三岁,李儒之死,让陈默心痛万分,这位从长安开始就跟随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谋士,最终竟然是死在狱中!这让陈默很难受,亲自将李儒接出牢狱,并追封为平侯,由其长子李煜继承其爵位。

  而李儒的死仿佛是个信号,徐荣在征战车师的路上病死,终年七十八岁,而紧随其后的则是华雄,在攻破车师前部之后,也病死在交河城,终年六十五岁。

  一年的时间里,陈默最为倚重的三位文武先后故去,对陈默来说,打击不可为不大,尤其是徐荣和华雄先后离世,让原本还算安静的西域重新不安分起来。

  陈默以徐荣之子徐恺,华雄之子华戎接替其父官爵,继续镇守西域,此二人的本事,陈默见过,镇守西域却是足够了,然而事情可不只是这般,汉授十八年秋,荆州细作带来的情报让陈默心生警惕……

第四百四十章 聚将

  “参见王上!”贾诩、荀攸、徐庶、司马懿、杨修快步进来,对着陈默一礼。

  “坐!”陈默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

  “王上深夜召见,不知所为何事?”贾诩跪坐在陈默下手处,疑惑的看向陈默。

  “此乃荆州细作送回的情报,诸位且看看吧。”陈默挥了挥手,侍立在侧的侍卫连忙将早已誊抄好的书信放到五人桌案之上。

  贾诩默默地看着书信,眉头轻皱,信中的内容倒也不多,陈默在江东、荆州以及蜀地暗探自然不能轻易探查到他们的机密动向,但这些年也有一套自己探查情报的流程,通过各地粮草运输的方向、多少大致能够判断出对方兵力的多寡和位置,自当年南阳之战以后,刘备就开始休养生息,勤练兵甲,如今荆州兵马,约在十万左右,主要分布的位置,便是南郡,以襄阳为最。

  而粮草的配给,每月都是恒定的,但从年初开始,细作发现问题,粮草的运送方向出错了,荆州一带并未出现大举调动兵马的迹象,但粮草运送的变化是不会骗人的,分布在荆州的细作觉得有异,便将情报送到陈默这里来了。

  “主公,不知江东可有异动?”徐庶看完情报之后,突然抬头问道,如今孙刘两家联盟,如果刘备和江东都出现异像的话,那就代表两家可能针对陈默要有动作了。

  “未曾出现。”陈默摇了摇头,江东跟荆州的侦查方式差不多,主要不是查兵马,而是查对方粮草流向,兵力调动可以迷惑人,但粮草的流动才是最真实的。

  “若是如此,刘备的目标恐怕不是我军,或是西川,或是江东。”徐庶躬身道。

  “江东可能性不高,刘备非短智之人,此时对江东发难,只会让我军坐收渔利。”荀攸摇头道:“臣以为,刘备恐怕是要向西川动兵了。”

  早在几年前,陈默与众人就推测过江东、刘备将来可能动兵的方向,拿下西川,绝对是刘备和孙权唯一对抗陈默的机会,曹操当年留下的遗言,也是建议陈默先拿蜀地,拿下蜀地,刘备跟孙权将不足为虑。

  当然,当初曹操显然没料到刘备能把荆州给吞了,但蜀地确实关键。

  如果让刘备拿下蜀地,跟江东一东一西,又有地利之便,陈默觉得真到了那时候,可能刘备会比孙权都要难对付。

  “主公,不管刘备是否已经向西川动兵,臣以为,如今我军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兵戈已足,粮草丰富,是时候南征了。”徐庶肃容道。

  陈默点点头,水军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余昇和刘毅在三韩训练的有声有色,东海到三韩再到辽东的海寇已经消灭的差不多了,而辽东也在水军的进攻范围之内,公孙度更是数次表明诚意,愿意交出兵权,来洛阳述职,只是因为公孙氏也是镇守辽东的大族,陈默没有同意,让公孙氏继续镇守辽东。

  如今陈默背后已经没有外患,内部朝廷已经理顺,如今南征的条件已经具备。

  “传我军令,令武义、马超、庞德、张绣、徐晃、张郃、于禁、毛玠、高览、牵召、崔耿、魏延众将尽快前来洛阳商议南征之事,不得有误!”陈默点点头,这次南征他十分看重,若有可能,陈默希望能够一战而定天下,如今的陈默也有了这个资格和能力。

  “喏!”五人齐声领命。

  “诸位且去休息吧,元直,你负责各地粮草调动。”陈默起身道。

  “喏!”徐庶起身躬身道。

  众人各自离去,陈默回到后院之后,看着夜色下的院落,径直去了蔡琰房间里。

  貂蝉正在帮蔡琰铺床,见到陈默进来,连忙见礼。

  “今夜不是该去宓妹那里么?”蔡琰疑惑的看向陈默,作为王妃,王府大妇,有些事情,纵然不愿,蔡琰也要把一碗水端平。

  “明日再去,今夜为夫想跟夫人说说话。”陈默摇了摇头道。

  “夫君可是又要出征了?”蔡琰沉默片刻后,询问道,夫妻多年,相互之间的想法大多能够猜到。

  “尚未定下,不过应该差不多。”陈默点了点头。

  “那更不该冷落了宓妹才是。”蔡琰嗔怪的打掉陈默作怪的手掌。

  “也是。”陈默点头,随后看向貂蝉道:“蝉儿,你去将甄妃叫来这边,今夜我们四人一起挤挤。”

  “喏~”貂蝉有些脸红,纵然已经习惯了和蔡琰一起服侍陈默,但三人一起服侍还是有些……

  “啐~”蔡琰闻言不禁轻啐一口道:“夫君当以身体为重。”

  “为夫的身体如何,夫人难道不知?”陈默趁着没人,将蔡琰一把搂住。

  “夫君这次要走多久?”蔡琰也没挣扎,只是担忧道。

  “尚未定下,而且此番征战,若能胜之,则天下可定,可能便是最后一仗了,少则一年半载,多的话,可能得三五年。”陈默摇了摇头,这事情真没个定数,荆州不比中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荆州险要之地颇多,还有汉水阻隔,要再往南打的话,还有长江阻隔。

  陈默现在不缺粮,也不缺兵,所以他才敢打这一仗。

  “夫君切记小心。”蔡琰低声道。

  “为夫征战半生,从不以身犯险,夫人放心便是。”陈默笑着安抚道。

  “嗯。”蔡琰低低应了一声,不一会儿,甄宓来了,这一夜,陈默很忙……

  各方将领分散在各地,如今陈默召见,赶赴洛阳自然非一日可到,足足等了五日,众将方才齐至,这五日期间,陈默跟贾诩、徐庶、荀攸等人商议了此番南征之事。

  “此番召集诸将前来,是商议南征。”陈默跪坐下来,看着众将沉声道。

  “主公,您就说该如何打便是,末将已经收揽了西羌三十六部精锐,随时可以出战!”马超第一个站起来朗声道。

  中原之战后,马腾被陈默召回洛阳,马超则去往西凉收服诸羌,配合各郡太守归化羌族,挑选精壮进行训练,如今看来颇有成效。

  “西凉羌族,不能全动,至少有一万要填入西域都护府。”陈默摇了摇头,扭头看向身旁的徐庶。

  徐庶点点头,起身走到地图前道:“如今我军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国富民丰,兵马充足,如今除了西凉三万羌胡兵之外,西域三万精兵需镇守西域,并州乌丸精锐,分布在弹汗山、河套、平襄等地镇压鲜卑,此外幽州有赵云、太史慈二位将军各领两万需镇压乌丸、鲜卑各部亦不可轻动,剩下的有河间新军五万、关中兰池新军五万、官渡新军四万、南阳新军三万以及河洛新军三万,共计二十万大军,再加上孟起的两万羌胡兵,有二十二万之众,如今调集到前线的粮草,足矣支撑二十万大军三年用度。”

  众将闻言双目发亮,谁都没想到短短几年,就有这么多兵马,这还不算各地维持地方治安的兵马。

  最重要的是……粮草管够,这么多兵马加上充足的粮草,平定天下足够了。

  “此外还有韩郡这几年训练的十万水军。”陈默补充了一句,水军也该派上用场了,就算不敌江东水军,也足够牵制了吧。

  徐庶点点头:“如此算来,便是三十万大军,加上每年粮税,不扰民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支撑我军五年征战。”

  众将闻言一个个兴奋莫名,张绣笑道:“这般一算,足矣支撑我军平定天下了。”

  徐庶摇了摇头道:“据我军这些年获得的情报,光是荆州,刘备这些年也是不断扩军,一个荆州,便有兵马八万,江东水陆大军便有十二万之众,此外还有蜀地,蜀地这些年未受战火波及,但亦有十万之兵,更何况,此番我军乃攻伐,兵力上并不占据优势。”

  “那先生之意是……?”张郃皱眉道。

  “打自然是要打的,不过需分先后,虽无确实证据,但刘备如今多半已经入蜀,汉中需得先取,占取先机,最好能将葭萌关夺下,汉中张鲁这些年来与我军亲善,当可说降,我等需取一军镇守汉中,随时入川。”徐庶微笑道。

  “也就是说,蜀地之战,并非主攻?”马超顿时没了兴趣。

  “此番主攻之地,乃是荆州,荆州若下,则可隔开江东与蜀地,此后无论攻江东还是伐蜀都会容易许多。”徐庶点点头道。

  “先生,不知这汉中由何人镇守?”张郃询问道。

  “崇高,汉中由你镇守,他日伐蜀,以你为主帅。”陈默看向武义,沉声道。

  “末将领命!”武义站起身来躬身道。

  “除武义将军之外,臣已为,还需几员副将协助。”徐庶看向众将,却见众将自然地避开他的目光,毕竟此战主要是攻荆州而非伐蜀,没仗打。

  “高览、崔耿、毛玠、于禁!”陈默笑了笑,看向众人道。

  “末将在!”四将无奈,只得起身应命。

  “你四人随武义领兰池兵马三万,羌胡骑兵一万去汉中,记住,不可慢待张鲁。”陈默笑道:“只需收掉张鲁兵权,张鲁若愿留在汉中便让他继续领汉中太守,若不愿,可入洛阳述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2页  当前第3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1/3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族无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