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第120章 (一更)
宋北灵在庄子上寻个经事的老嬷嬷, 让她教顾熙儿出嫁之后的事情。怎么敬茶,认亲要注意的问题。做了人家媳妇就要守人家的规矩, 晨昏定省尤其要记得, 另外的就是伺候好夫君。要贤良淑德,恭敬温顺。
临了,老嬷嬷还拿了一本半旧的《素女经》给顾熙儿看, 偶尔还给讲解两句。
顾熙儿白皙小脸通红,又不得拒绝,连头都抬不起来了。杜鹃和孙桂花不好意思听, 就躲去了外间。茉莉倒是一脸无所谓, 表情都没有变化。
宋北灵瞧着顾熙儿的反应就想笑。
她上前一步,去拉顾熙儿的手, “好姑娘, 不要害臊。好好学一学,对你是有好处的。”
宋北灵是过来人,当年嫁人时也是看过《素女经》的, 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姨娘……”顾熙儿别过脸去, 羞的都要捏不住书页了。
宋北灵伸手摸了摸顾熙儿的头发, 哄她:“好了,姨娘不逗你了。”
她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对羊脂白玉镯子递给顾熙儿,“熙姐儿, 这是姨娘给你的添箱礼。姨娘手里贫, 比不上顾家,你可别嫌弃。”
“姨娘, 您别这样说。我对您只有感激的。”顾熙儿说道:“等过了年我和长兄一起去房山看您。咱们都是亲戚, 以后要常来常往才好。”
宋北灵笑着应了“好”。
要论燕京城里的显贵人物, 现如今除了顾家, 也没有别人了……如果顾家肯稍微拉拔一下他们,那光景和当下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她想到这里,看顾熙儿的眼神更热切了几分。若说她之前只是为帮忙堂姐,这会儿倒有十成十的真心了。
腊月二十八到了,天还没有大亮。宋北灵和金大娘就过来顾熙儿的内室了。
宋北灵嘴角含笑,身穿深紫色云纹斜襟长褙子。头发挽个坠马髻,戴个莲头赤金镶南珠簪子。很是端庄。
金大娘打扮的很是喜庆,崭新的老红色对襟小袄,簪个银钗。和蔼可亲的。
过了一会儿,金大娘的几个儿媳妇领着孙荷花、孙杏花、孙梅花等人也过来了。
她们是第一次过来顾熙儿这里,见什么都是好的……紫檀木梳妆台,摆在首饰盒里的各种赤金簪子和玉镯子等等,直看的眼花缭乱。
彼此之间相处交谈寒暄,也是热闹的很。
杜鹃服侍顾熙儿洗漱,又换上大红嫁衣。
金大娘过来给顾熙儿梳头。她双亲虽然年岁大了,却都健在。儿女又双全。丈夫对她也是言听计从的。实打实是个有福气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宋北灵才特意请了金大娘给顾熙儿做全福人。虽然延平庄子上都是粗人,懂规矩的也不多,但她一直惦记着堂姐所托,尽量的把事情给办的周全一些。女孩子嫁人是件大事,尽量不要留遗憾才好。
金大娘拿了把木梳子,爱惜的从上至下给顾熙儿梳发,还念念有词:“一梳从头梳到尾,夫妻恩爱又齐眉。二梳从头梳到尾,无病无忧又顺遂。三梳从头梳到尾,儿孙满堂享富贵。”
她拉着顾熙儿的手,另外又说了好几句吉祥话。
金大娘也是个手巧的。
她给顾熙儿挽好发髻,又绑了发结,接过杜鹃手里的一柄赤金镶红宝石簪子给顾熙儿戴上。
杜鹃素日里就负责给顾熙儿上妆,最明白自家主子在什么场合适合什么妆容。
杜鹃手拿黛笔给顾熙儿描眉。
宋北灵在旁边看着,还交待杜鹃:“今儿是个喜庆的好日子,你给熙姐儿化的尽可能明艳些,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的那种。”
新嫁娘当天就是负责艳压群芳的,自然是怎么出众显眼就怎么来。
杜鹃笑着应“是”。
辰时刚到,太阳就出来了。亮堂堂的,灿烂无比的照射着大地。前两日下的雪已经化的差不多了,只有屋檐处或者背光的屋顶还在滴滴答答的往下落水。
霹雳吧啦的鞭炮声响起,迎亲的队伍到了庄子上。
宋北灵作为顾熙儿的唯一长辈,她带了丫鬟、婆子等人去了前院堂屋。
金大娘并几个儿媳妇、孙女在内室里陪着顾熙儿说话。
迎亲的锣鼓喧天,离老远都能听到喧哗吵闹声,很是喜庆。
等顾慎到了顾熙儿住的宅院门前,又一挂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了。
金大娘的丈夫和几个儿子急忙迎了上去,大漆挂红绸的大门缓缓打开。
顾慎身穿一袭大红补色为飞鱼的袍服,系以鸾带。他身材高大挺拔,桃花眼潋滟,端端一副风流婉转的好相貌。
顾慎下了马,缓步往前走。身后跟着顾怀、顾恒、顾忆、顾愉兄弟四人。
孙老头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辈子也没有过什么见识。他现下一看顾慎等人,只觉得眼晕。
顾慎当年可是名满天下的状元郎,而今又做了官。瞧那一身的官服。孙老头看着都害怕,他觉得自己头晕。
从来都是百姓怕见官,无论是谁。一见到,膝盖就软了,若不是今儿情况特殊。孙老头怕是已经给顾慎跪下了。
孙老头害怕,他的几个儿子更害怕。战战兢兢的迎了顾慎进屋去。额头上都出了一层薄汗。
顾慎给坐在堂屋主位上的宋北灵磕头,唤:“姨娘。”他给宋北灵奉上茶水。
宋北灵递给顾慎一个封红,让他起来,“顾慎,以后熙姐儿交予你了。你要对她好。”
她是见过顾慎的,对他还比较熟悉。
“您放心。”顾慎承诺道:“熙儿嫁了我,只有享福的,绝不会让她吃苦受罪。”
宋北灵点了头,低头喝了一口茶水。
顾怀、顾恒、顾忆、顾愉也随后进来,拱手给宋北灵行礼。
后院的宴席摆上来,宋北灵打发小厮领了顾慎等人去吃饭喝酒。
顾熙儿也喝了一碗银耳汤,水煮蛋也吃半个。
金大娘开口劝顾熙儿多吃一些,“小姐,您要一直等到晚上才吃东西的。吃的太少了怕是一天难捱过去。”
顾熙儿刚带上花鸟鱼虫金满冠,头重的很,感觉脖子都要被压断了。
她摆摆手,“我早上起来胃满,一贯都是吃不了多少。再者……这满头的首饰都压的我喘不过气了……实在是没心思吃。”
金大娘和众人都笑起来。
金大娘还安慰顾熙儿:“新嫁娘当天都是极累的,等过去就好了。”
顾慎草草吃了早饭,偶然有人给他敬酒他也喝了。
顾忆是成婚过的,对这一套流程很是熟悉。
他和顾慎说道:“长兄,你现在要多吃饭,少喝酒。晚上闹洞房时还会有好多人敬你酒的……可要悠着点。”
顾忆的话一说完,顾恒就笑起来了。
他说道:“怕什么?有咱们兄弟们在,难不成还不能替长兄挡两杯酒吗?按我的意思是长兄随便喝,不行还有我们呢。”
顾忆也笑,和顾恒说道:“三哥说得是。”
顾慎、顾怀几兄弟是坐在一桌的,原本还安排了孙老头他们和顾慎坐在一起。
但是孙老头死活不肯,他领着儿子们坐去了邻桌。席间,也就金老头双手发抖的给顾慎敬了两杯酒,多余的话一个字都不敢吭。
爆竹声响了三次,顾熙儿的花轿就抬出了门。一路浩浩荡荡的,十里红妆,气派极了。
花轿走的很稳,沿途放铳,每过一个路口还会放一挂炮仗,大红灯笼开路,吹吹打打的热闹非凡。
延平到通州的路程还是相当远的。如果快马加鞭的话,基本上大早晨出发,到正午勉强能到。但是像娶亲这样慢慢悠悠的走着,基本上是要走一天的时间。
顾熙儿大概是起的太早了,而花轿又晃晃悠悠,她就困倦的很,坐着竟然也睡了过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顾熙儿再次醒来时,发觉还在路上。她伸手揉了揉酸痛的脖颈儿,第一次觉得延平到通州真的好远……
顾熙儿很想撩开轿帘往外看看,但是又不能。杜鹃、茉莉和小桂花就算跟在轿侧,此时开口问问她们好像也不大好。
她想来想去,认命的叹口气,只能耐心等着了。
锣鼓的生意一直在响,没有停歇。
顾熙儿实在是没事做,发呆了好一会儿,又睡着了。
等到外头放鞭炮的声音响起来,顾熙儿才睁开双眼。杜鹃也隔着轿帘和她说道:“姐儿,到琉璃胡同了。”
顾熙儿愣了下,前所未有的紧张感袭来。她怀里抱着粉彩宝瓶,后背挺的笔直。
很快,花轿停了下来。唱礼的声音响起。有婆子挎篮子专门撒谷子、大豆、草等等,用意是辟邪祈福。
下轿的时辰到了,顾熙儿的花轿再次被抬起,直至中堂大厅被放下。
顾慎拱手对着轿门行礼。随后跟随而来的金大娘掀开了轿帘,杜鹃和茉莉搀着顾熙儿下了花轿。
通往中堂大厅的红毡已经铺好了。顾熙儿姗姗而行,脚踩红毡走了过去。
顾慎就走在顾熙儿前方。
顾熙儿低头能看到顾慎穿的藏青色靴子,他步伐很稳,但走的也慢,似乎是借此告诉顾熙儿让她不要慌张。
再往前走,就是跨马鞍,走火盆了。顾慎干脆打横抱起顾熙儿,两人一起过了这些礼节。
顾老夫人,顾程明和宋氏,顾程敏和郑氏,以及顾家的亲友们都聚在了中堂大厅。
宋氏看着长子和顾熙儿之间的牵红,眼眶子湿了。真是不容易啊。千盼万盼的,终于是成亲了。
在众人的注目和善意起哄下。顾慎和顾熙儿拜了堂。顾熙儿被顾慎搀扶着送进了新房。
顾熙儿坐在了床上,虽然盖头蒙着脸的,但她听到许多的说话声。还是能感受到新房里也挤满了人的。
作者有话说:
来了来了,还有一更哦。
爱你们,今天是顾慎和熙姐儿成婚的大好日子。来吧,咱们本章评论随机选20条评论掉落红包(更新至24小时的评论)。以此贺喜他们白头到老。
第121章 (二更)
顾慎被人指使着也坐在床上。称之为坐帐, 也是坐福的意思。他的左衣襟还被顾家请的全福人压在顾熙儿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在压女人一头的同时,也要照顾好女人, 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随后就是撒帐。全福人抓了几把花生, 大枣,莲子,桂圆象征性的撒向顾慎和顾熙儿。
她还吟诵撒帐歌:“撒帐撒向东, 撒向黄山十八峰,峰峰都有珍和宝,不出黄连出甘草。撒帐撒过场, 夫妻心欢畅, 夫妻恩爱同到老,子子孙孙坐满堂。”
两颗花生砸到了顾熙儿的身上, 她愣了下, 下意识回头去看顾慎,却发现他衣襟上也落了一颗莲子。
顾熙儿杏眼弯弯,笑了。
然后全福人又道:“新郎倌, 快挑盖头吧。让我们也瞧瞧新娘子的美貌。”
人群里哄然笑了, 一众人跟着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