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蘅听见姐姐清清润润的嗓音,一下子彻底醒了,糟糕!下意识就叫了老公的诨号,卫蘅揉揉眼,赶紧解释着说:“哎!姐,原来是你叫我呀?刚才我做梦呢,梦见我有一个叫老柳的朋友……额……反正梦里乱七八糟的,记不得啦。”
“哦~”卫菡没去深想,说:“快点儿起来,我们可能要迟了。”
这回,要去的是泉山集市,距离有点远呢,如果去的晚了,可能找不到摆摊的位置,耽误卖菜不说,这些新鲜的蔬菜拖久了,也会变得没卖相。
卫蘅一骨碌坐起来,匆匆给自己套衣服、裤子,她连头发都懒得梳,一溜烟儿的跑去刷牙洗脸,一通弄下来,没过五分钟。
“姐,我搞定了。”蓬头的卫蘅,还催促起来:“我们走吧。”
卫菡:“你过来,我给你梳梳头发。”
女孩子家的,怎么能不注意形象呢?
卫蘅心里急呀,说:“别梳了,路上随便扎一个马尾就行了。”
关于这事儿,卫菡很坚持:“不行。”
无法,卫蘅只好走过去,坐在姐姐腿边的小板凳上,卫菡当即拿起梳子,给妹妹梳理头发,她的手指不断翻飞着……
一会儿的功夫,就给卫蘅梳了一个漂亮的双马尾,还一边一个,别了两个粉色的蝴蝶结发夹。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卫蘅:“……”
卫菡笑眯眯的说:“可爱,好看。”
卫蘅:“……”
妹妹的脸蛋白白的,嫩嫩的,仿佛一颗白嫩的丸子,看着就想叫人咬一口,她的睫毛纤长浓密,仿佛两把小刷子,眼睛大而有神,两只琥珀色的眼珠总是亮晶晶的,仿佛两颗闪烁的星星,轻轻一笑,就好似有太阳光簌簌洒落下来,给人一股温暖又舒适的感觉……
认真做完头发,将厚厚的刘海扎起来,露出光洁额头的她,稚气中透着一股青春的活泼……
卫菡看了又看,忍不住由衷感叹道:“……妹啊~你扎两个辫子,真的好可爱。”
卫蘅面无表情,吐出两字:“幼稚。”
卫菡笑得不行,说:“真的更可爱了。”
卫蘅抬手就要拆头发,卫菡忙拦住她,说:“就这样嘛,这样真的好看。”
既然姐姐开心,只好随她了。卫蘅无奈摊手,道:“好……好吧。”
因妈妈常年不在身边,小时候卫蘅的头发,都是姐姐帮忙扎的,羊角辫、马尾辫、麻花辫、丸子头……各种发型,姐姐都帮卫蘅弄过。卫蘅记得很清楚,姐姐似乎特别乐于给她梳头发,每次,都把卫蘅像个洋娃娃似的,摆弄很久,很久……
卫蘅内心是个糙汉子,姐姐偏偏要把她打扮成小公举,对此,她内心是不乐意的。
没料到——
重来一回,这些还要经历一次啊。
唉~
这点,可以列入重生后遗症之一了。
折腾一番,终于到了出发时候。
卫菡年纪大,踩三轮车更合适些,因此由她先骑车,卫蘅就舒舒服服地坐在车斗中,此时天色黑漆漆的,伸手几乎看不见五指。
这些蔬菜,装了满满一车,装车前,黄翠香女士很严谨的过了一回称,一共是七十八斤。
去往泉山乡的公路,上面铺着一层细沙与碎石,并不怎么平坦,卫菡骑着三轮车,载着这么重的货物,还是有点儿吃力的。
突然——
“哐当——”
车身猛地一晃。
卫蘅赶紧道:“姐,怎么了?”
卫菡将车停下,小声道:“应该是压到大石头了。天太黑了,没看清。”顿了顿,她接着说:“阿蘅,你先下来推一下,这个大石头卡着车轮了,我骑不动。”
卫蘅忙跳下车,双手推着车厢,咬牙使力——
轰——
经过姐妹俩的努力,三轮车总算顺利通行。
卫蘅关心问:“姐,你累不累啊?换我来踩一下,我真的会踩三轮车。”
自己骑起来,都已经这样吃力了,妹妹才12岁,胳膊、腿脚都比自己短,力气也没自己大,换妹妹来,妹妹怎么可能骑得动啊?
卫蘅轻笑一声,摇头拒绝,说:“我不累,你快坐回去。”
卫蘅道:“姐,你让我试试。”
卫菡不肯,说:“阿蘅,现在天黑,你自己骑车不安全,还是姐姐来吧。你就安心坐在车斗里好了。”
卫蘅无法,又重新坐回去。
一路上,磕磕碰碰的,待两人抵达集市时,天色刚蒙蒙亮,路上的行人,只有零星的一两个,大多还是准备摆摊的摊贩。
看着街道上的陌生人,卫菡突然有点儿害怕,三轮车停在路中间,她茫然的四下张望了一会儿,有点儿不知所措。
“姐?”
听见妹妹的声音时,卫菡才蓦地回神:“阿蘅,我……我们去哪儿摆?”
与安山集市不同,泉山这边是全然陌生的,人在面对全然陌生的事物时,内心始终会存留一丝的慌张与无措……
卫菡便是如此。
下意识的,卫菡就把妹妹当做了主心骨。
卫蘅跳下车斗,就笑道:“姐,这里肯定也设置了临时摊位,我们去找找就知道了。”
卫菡一想,也对。
卫蘅说:“姐,你等等,我去找个人问问。”
说完,她就从跑到就近的早餐店打听,店主是个和善的妇人,听了后,很爽快的告知了两人。
卫蘅跑回来,对卫菡笑,说:“姐,我知道了,我们从这里走,拐个弯儿,看到一个卖鱼的档口,就是了。”她说完,直接在前面领路。
卫菡当即踩着三轮车,跟上妹妹。
很快,到达了临时摊位。这条街道约莫有三米宽,左边是卖鱼的,右边是卖蔬菜的,往后一点是卖各类杂货的……
商品很杂。
两人来得早,空余的位置还很多,卫蘅琢磨了一下,说:“姐,不然我们就摆在这家卖鱼档口的对面,我觉得曝光率会高很多。”
安山、泉山等地都是山区,鱼虾较为稀少,卫家姐妹更是一年到头,只能吃几回鱼的,主要的原因是养鱼虾的人少,专门去河里打鱼为生的人更稀少……这也造就了卖鱼的人稀少……
鱼少,但不代表老百姓不喜欢吃鱼。
事实上,整个金安县的人都挺喜欢吃鱼,卫蘅记得小时候家里煮鱼,吃完了鱼肉,鱼汤都舍不得扔,留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变成了鱼冻。这鱼冻不仅鲜美,还滑嫩Q弹,入口就化……别提多好吃了。
所以,卖鱼的地方,总是会引来很多顾客光顾的,卫蘅姐妹将菜摊摆在鱼摊对面,也就大大提高了菜摊的曝光率。
不过,跟鱼摊比邻,优点有,但缺点也有。
其一,腥臭味重,有些人受不了这腥臭味,都会远远的避开。
其二,地面湿哒哒的,因为鱼需要水才能存活,卖鱼地方的地面基本不会有干燥的时候,摊主卖了鱼、帮着宰杀后,还经常要舀水冲洗一遍鱼,这也就让地面更湿了。
卫蘅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说出来,问:“姐,你觉得如何?”
卫菡道:“就在这里吧。忍一忍也就好了。”
卫蘅也是这个意思:“嗯。”
选好位置,两人立马就开始将自己的蔬菜一一摆出来,每个品类,都摆放一点,剩下的蔬菜,就放在三轮车里面。
刚摆好,对面就有人来问鱼的价格了。
“草鱼多少钱?”
“三块五一斤。”
“这么贵?三块行不行?”
“……行吧。”
很快,对面就成交了一单。
看得卫菡与卫蘅姐妹俩羡慕不已,卫蘅说:“姐,我就说嘛,鱼是真的好卖。”整个集市上,卖鱼的摊位只有三家,竞争力可谓极小。
而,卖蔬菜的呢?
卖蔬菜的至少有几十个摊位……
第13章 收废品吗?
“但,鱼好贵。”卫菡说,最普通、最常见的草鱼一斤都要三块五,一条鱼一般有三、四斤,那就是十块五毛钱啊。
是真的贵。
一般人家,哪里舍得天天吃鱼呢?
卫蘅点点头,说:“嗯,是好贵,不过他们卖鱼的,一天卖出去十几条,也就够了。卖不出去的鱼,还可以放回池塘、或者水池里暂时养起来,下个集市继续卖……”所以,整个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要有那么十几家的人愿意买与吃,他们的生意就不会亏本。
这只是卫蘅、卫菡两个没接触过卖鱼这门生意的粗略想法,至于到底是不是,还有待考证。
两人嘀嘀咕咕时,对面的鱼摊,又卖出去一条鱼。
眼看着摊主收了十几块钱,卫蘅睁圆眼:“!!!”
卫菡语带羡慕:“刚才那个人买的是一条四斤半的鱼呢。”
正说着,那提着一条胖草鱼的年轻男人突然掉转头,朝卫蘅姐妹走来,他身形高大、魁梧,一靠近,就让人感觉到一股压力。
卫菡瞬间闭嘴,心弦绷紧。
卫蘅也有点儿紧张。
随后。
只听对方问:“小葱怎么卖?”
呀~
是来生意了。
卫蘅的脸蛋霎时绽放出一朵花来:“大哥哥,你要买葱呀?这个葱你要是买一斤的话,是一块五钱一斤,你要是用不了这么多,可以买这么一小把,这里五毛钱一把。”
这葱是黄翠香种的香葱,葱香味十分浓郁,可以搭配着肉、鱼、虾、蟹……一起炒,或者作为点缀。
葱的价格,比辣椒、茄子、苦瓜等都要高,是因为葱很轻,一斤就非常多了,而且它只是调料,搭配着用,一般人都不会一次性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