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_分节阅读_第161节
小说作者:彦王爷   内容大小:783 KB  下载: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9-08 11:01: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1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运输工具他也知道一些,但是这个要难一点,他自己弄不出来,不过他找了相关的技术人才咨询,对方说如果有草图再研究研究应该不难。

  有这几样打底,后面再找几个老师傅研究研究,给个鼓励机制,以这片土地上这些百姓的勤劳聪慧,不愁造不出来好东西,也不愁作坊办不下去。

  “这第二个作坊是纺织厂”钱有福已经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纺织机的改进原理跟几个这方面的老师傅说了,如果老师傅能研究出来。那这个纺织厂立马就能上马。

  届时不仅能给女子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也能让百姓们穿上更便宜的衣服。

  “这第三个作坊是用鸭绒、鹅绒来做羽绒服、羽绒被的制衣作坊……”鸭绒、鹅绒收集困难,这个时代背景下,想要摊子铺太大不太现实,所以钱有福准备走精品路线,这个可以用来赚那些有钱人的钱。

  “还有……”纲要写完,钱有福先拿过来给秦慕歌看,然后询问秦慕歌的意见。

  秦慕歌摇头,“我没意见,夫君这些想法,每个都很好。”全都很新奇,她看了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钱从哪儿来呢?”

  钱有福上面说的这些,有一个算一个,想要启动,全部都需要钱,要的还都不少。

  “大钱当然是跟皇上要。”钱有福理所当然,那是大老板,也是最大的投资人,项目启动需要资金,不跟他要跟谁要。“小钱可以从衙门的账上支取。”

  他一个代行巡抚,这点子自主权还是有的。

  “那可以。那夫君接下来准备从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开始着手?”

  “就从这四个吧。”钱有福伸手翻开‘纲要’,稍微犹豫后,在玉米红薯、义学、修桥铺路及机械几处点了点。

  秦慕歌点头,想着钱有福忙着好几

  件事,肯定很辛苦,主动提出帮忙,“义学的事就由我跟安安来吧。”这个他们之前在京城办过,流程她都知道,由她们出面,招收更多的女孩子,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唯一的问题,“女孩子还是只教识字、算账、炒菜、针线这些吗?”

  碍于社会风气,他们之前在京城办的职业培训,针对性是很强的,女孩子男孩子教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可是办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秦慕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人分男女,可是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其实是不分的。就拿最常见的刺绣来说,大家想来,这绝对是女孩子该干的事情,可是就有一些男孩子,他们跟女孩子一样心灵手巧,有的做刺绣甚至比绝大部分女孩子做的还好。

  绝对分开,其实对于一些天赋点的不太大众的孩子来说其实不太公平。

  钱有福摇头,“第一年还是只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算账,然后给他们半年的时间从中选三种来学习,半年后再最终决定,他们要选哪一种。随便选,这次不分,所有的课他们想选什么都行。”

  秦慕歌眼睛晶亮的笑着点头。

  然后就在钱有福这边忙着每天带人往乡下跑,查看红薯、玉米这一季收货情况,贴出告示敬告全省百姓,培育高产作物衙门赏纹银十两的时候,秦慕歌带着安安也不声不响的在江宁府城郊一处离官道不远的地方,敲定了义学的地址,并建起了房子。

  说来也巧,房子竣工那天时间刚好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大家三五成群按着风俗约着出门登高,知道这边江南义学建好了,很多消息灵通的都特意拐过来看了一眼。

  “钱大人这看来是来真的啊?!这义学瞧着就建的很用心。”虽然只是土房子,却规划的很好,里面不仅有学生上课的地方,还特意建的有工作学习区,饭堂,“后面竟然还有可以住的地方。”

  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不知道这义学都教什么,教的怎么样,要是教的好,我都想让我家孩子过来了。”

  一起的人就笑,“你家孩子?你可得了吧?这地方你家孩子可来不了。人家义学只收贫苦人家孩子。”何为贫苦,巡抚大人之前特意出公告说了。“家无恒产亦或者家里田地及其他收入不足以供应孩子读书的人家孩子。而且这个义学听说是钱夫人在管,所以偏向收女娃娃。”

第282章

  “收女娃娃?真的假的?”旁边一个人家里正好有个适龄的小闺女, 家里情况也符合条件的汉子闻言抹了把脸上的汗,忙插话问道。

  “真的,咋?老哥, 你还准备把家里孩子送去啊?男孩子送去学学也就罢了,女孩子, 要我说还是算了吧?就算学了又能干啥啊?学完了回来不还照样嫁人?还不如在家带带弟弟妹妹, 帮着家里做点活。”

  “话也不是这么说吧?”汉子用挂在脖子上的帕子擦了擦脸,憨憨道,“咱们贫苦人家, 自己出不起银钱给孩子上学,现在既然有机会, 也不用家里花银钱,那肯定是要送孩子去的”反正他得送两个闺女去, “能读书识字,学点手艺, 哪怕只是点皮毛呢,也是好的。”将来就算嫁人, 这读过书识字跟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的, 那还是不一样的。

  “说的也是哈,这么一想,应该很多人家都会送孩子去吧?这义学收多少人啊?”不会他家孩子报不上名吧?

  “能收多少?看这校舍的数量顶多也就一两百人吧?”用来上课的地方也就只有四间而已。“诶, 你们怎么都走了?”

  还能因为啥,当然是给自家孩子报名去了。

  憨厚汉子跑的最快,跑在最前面, 看到个义学的人, 便焦急上前跟人家说自家孩子要报名进义学读书。

  后面几个人见憨厚汉子拉住了一个人,以为这人是义学管事的, 立马就把人围住了,几个人七嘴八舌的,那被拉住的人压根插不进去话。

  半晌,等几个人声音略小一些了,那人才无语道,“我也只是在义学这边做活的,报名可不归我管,而且今天校舍才完工,报名要三天后才开始呢。”

  “三天后?几时啊?”

  “辰时,不过到时候估计人不会少,我们第一批只招一百人,你们要想报名,最好早点过来。”

  只招一百个?!竟然比他们之前想的还要少一半?

  那可真得早点过来了,不早点来,恐怕真报不上,憨厚汉子心道。到了报名的那一天,外面天都还没亮,憨厚汉子就摸黑带着两个闺女过来等着了。

  原以为他们来的早,这边应该没人,到了义学这边之后才发现,在他们前面已经有不少人来了,而且已经在义学的人的组织下排起了队。

  “爹,我们能报上吗?”憨厚汉子的两个闺女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在这个世代都已经是懂事知道好坏的年纪了。

  从昨天她们爹回去跟她们说了这事后,姐妹俩就都一心盼着,畅想着自己也跟村里的男孩子们一样坐到宽敞的教室里读书的情况,可是这会儿看到前面那么多人,拉着憨厚汉子的大手,姐妹俩都有些怯了。这里这么多人,他们是不是读不上书了。

  “不会,能报上,肯定报上,招一百个呢,前面只有十多个人。”

  “真的吗?”

  憨厚汉子连连点头。姐妹俩这才松了一口气,一边默默观察旁边人,一边安静的跟她们爹一起等着。

  后面的队伍排的越来越长,等到辰时报名正式开始的时候,一点不夸张的说,过来报名排队的人已经派出去两里地了。

  “这人数绝对超一百了。”

  “一百?!五百都有了吧?”

  憨厚汉子疑惑,“不是说只招一百个吗?那些明知报不上干啥还在后面排?”

  “你不知道啊?前面有人没报上。”

  “为啥啊?除了年龄,家庭情况,还有啥其他要求吗?”

  “还得能坚持,真心愿意学。一旦报上了,至少要学一年,如果中途不愿意学了,或者迟到早退,在学里不听话,浪费了名额,是要赔钱的。赔这个数,所以前面有几家一听这个直接就拉着孩子走了。”

  离开的时候还骂骂咧咧的,说是义学要求高,如果不是看他们不要钱才不来什么的。反正说的很难听,后面原先还在排队的,听说还有可能赔钱,也已经有人走了。

  “爹,我们还报吗?”三两银子卖了她恐怕都不够。姐妹里的姐姐荷花,得知有可能要陪三两银子有些怕。

  憨厚汉子肯定点头,“报,人家只说是读书不用心,在义学里不听夫子话,或者直接不来了,才要赔钱。荷花、梅花乖只要好好听课好好学,肯定不会赔钱的。是吧?夫子?”

  “是。”因为针线手艺不错,被秦慕歌特意请来教义学的孩子们刺绣的王氏,笑着点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听夫子的话,义学是不会让你们赔钱的。夫人说不好好学要赔钱,也只是想把这一百个难得的名额都用在真正想学的人身上。”

  毕竟,这个义学,大人跟夫人投入了不少,自然也希望能有些成效。

  “夫子,我们进了学都能学什么?”

  “可以学的很多啊,除了读书识字,学算账,还可以学刺绣,裁衣,做菜,木工,石匠,竹编这些,好些了呢。等开学之后你进来读书就知道了。”

  王氏简单给姐妹俩介绍了几句,她们的名也报好了。

  王氏给了姐妹俩一人一块代表被义学录取的牌子,告诉他们三日后开始过来上课,便示意父母三人离开开始招呼后面人了。

  荷花、梅花却还在旁边兴奋的看着她们手里做工精致的牌子。

  姐妹俩有一种感觉,有了这个牌子,她们的命运以后都会不同了。

  而那些今天明明已经过来了,却因为一点困难就又放弃离开的人,多年后肯定会后悔。

  可事实上,这些人后悔的比姐妹俩预想的还要早的多。

  只翻年三月,这些人就毁的肠子都青了。

  盖因年前钱有福让人按着他的种植方法好生伺候的几亩实验田里的冬红薯,在经历五个多月的生长期后,获得了大丰收。

  在红薯结果期追了草木灰的红薯亩产直接从之前老百姓种的亩产八、九百斤翻到了最少亩产一千二出头最多亩产达到一千八百多斤。

  把跟着钱有福过来看热闹的巡抚衙门刘主事等人,之前按察使司的王大人,杨武他们几个都惊呆了。

  就连被钱有福高薪请过来,亲手把这些红薯种出来的经年老农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想相信眼前收获的重量是他们收上来的。

  可事实就是事实,钱有福让他们载种的几亩实验田收上来的红薯就摆在那,想说弄错了都不可能。

  “大,大人,这红薯种我们能种吗?”好不好吃先不说,就以这个红薯,一亩地收千把斤的产量,这一般老百姓只要一年家里种上那么一亩,这吃饱饭也不成问题啊。

  “自然,不过这一波红薯难得,我准备窖藏,之后让人育种卖秧苗”免得直接让人把红薯拿回去,不会操作回头再把难得的红薯种子浪费了。“对了,为了以资鼓励,义学今年考前十的孩子

  ,每个人奖励两把红薯秧苗。”

第283章

  “我们能得红薯苗?”

  钱有福种的那几亩红薯, 亩产实在惊人,数据出来的第二天,就在江宁府百姓之间传的人尽皆知了。

  在义学学习的荷花、梅花姐妹自然也从夫子们口中听说了这事。

  可以说现在所有人, 只要是知道有这么回事的,全都想要种上一些亩产能到一千多斤, 在他们眼里算是天文数字的红薯。

  可大家也都知道, 这东西亩产那么高,又那么稀少绝对很珍贵。

  她们爹昨儿还说,可惜他们普通老百姓没门路, 要不然怎么的也得想法子弄点红薯苗回来种上一两分地,这样明年他们种红薯就不用再到处去买种、买苗了。

  谁能想到今天馅饼就砸她们身上了呢。因为珍惜读书机会, 愿意下苦功加上脑瓜子不笨,姐妹俩自打进义学, 每次月考都是前几,前十绝对有她们一份。

  荷花得知这消息, 跟妹妹对视一眼,姐妹俩眼睛亮的惊人。

  通知他们这个好消息的夫子, 笑着点头, 完了还不忘叮嘱,“这东西精贵,一颗苗种好了, 到了秋天那就是几斤粮食,现在好些人到处找法子想要弄些苗还弄不到呢,你们可千万要好好种, 不能浪费了。”

  “不浪费, 不浪费,绝对不浪费。”包括荷花、梅花姐妹在内, 得了红薯苗奖励的十个孩子,那小脑袋一个个摇的哐哐的,就差赌咒发誓了。

  其他因为各种原因有幸被奖励了红薯苗的也差不多,接下来几个月大家全都一颗心扑在这些红薯苗上。

  就连京里的皇上在知道钱有福这边创造了红薯高产神话之后,也很是兴奋。

  钱有福送进京的哪些红薯,全都被他交代人小心翼翼送到皇庄按着钱有福跟着一起送过来的红薯种植注意事项上的交代,尝试种植。

  其他地方得知红薯竟然能产量这么高,也都开始研究,一时间整个大周都刮起了一股红薯研究热。

  彼时,掀起这一估热潮的钱有福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他的另外两个发展计划:器械作坊和利用鹅绒、鸭绒做棉服棉被。

  几个月过去,用鹅绒、鸭绒做棉服棉被的法子,钱有福找来的人已经研究透了,鹅绒、鸭绒也积攒下了一些,现在作坊已经弄好了,就等着找了人来就可以开工了。

  器械作坊那边比这边进度还更快些,钱有福让人找来的木匠,铁匠做出来的农具,已经开始在铺子里向外出售了。生意不错,用过的都觉得很好用,省时省力。

  还有不少商人得知消息,老远跑过来进货。

  “器械作坊那边做出来的东西,压根不够卖。既然成衣作坊那边既然要招人,器械作坊就也一块招一些吧?”

  钱五点头,招人这事是大人指派他负责的,他这就去安排。

  只是“大人,成衣作坊那边招女工好招,器械作坊那边招人恐怕不好招。”成衣作坊这边给的月例高,消息刚刚散出去,来衙门这边询问的就不知道多少了。而器械作坊那边之前已经招过一次了,附近手艺达标的,上回就已经招的差不多了,这次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招到足够的人。

  钱有福蹙眉,器械作坊那边的困难他也知道,但是短期内这种技术方面的问题,他还真没办法,毕竟就算他现在去培养,技术人才也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只能说,“先招招看吧,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可以到附近县甚至附近府宣传宣传。”他们器械作坊给出的月例很优渥,应该有人愿意为了生计过来。

  钱五点头,正要下去,却是边上的秦慕歌给两人出了个主意。“族学里不是早些年就开始教各种技能吗?也许有你们需要的人,他们又愿意过来,要不送封信回去问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0页  当前第1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1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