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霓也笑了,道:“没什么,本宫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心里有些开心罢了。”
就要见到晴幽了,她自然开心,上辈子她在这皇宫里最在乎的三个人,一是她一手带大的楚劭,二便是碧棠与晴幽了。
待见宫人引着一名宫婢进来,苏青霓索性放下了筷子,望向地上跪着的人,放柔声音道:“你便是晴幽?抬起头来。”
晴幽便慢慢地依言抬起头,对上了新后的那双眼睛,明眸若秋水,清亮动人,她微微一怔,不知为何,心中竟然生出了一种奇特的感觉,犹如多年不见的故人,欢欣不已。
苏青霓笑吟吟地看着她,眼神温柔,道:“本宫看你很合眼缘,不知是否愿意留在坤宁宫做事?”
晴幽愣了愣,才答道:“回娘娘的话,奴婢愿意。”
第13章
冬至过后,天气愈发寒冷了,走过庭院的地砖,甚至能听见脚下有嚓嚓作响,那是昨晚凝结的霜冰。
碧棠领着几个宫婢进了东暖阁,她鼻尖冻得通红,摇手示意那几个宫婢在外间等候,自己才轻手轻脚地进了内殿,低声问那屏风旁守着的宫婢道:“晴幽,娘娘起了么?”
晴幽摇头,道:“还在睡呢。”
碧棠朝里面望了一眼,床幔垂落下来,安安静静的,里面的人显然仍在酣睡。
她没敢去打搅,两人就一起守着,直到一刻钟后,床上终于有了动静,碧棠连忙迎上去:“娘娘。”
苏青霓打了一个呵欠,道:“几时了?”
晴幽答道:“已是卯时三刻了,奴婢去叫人进来。”
苏青霓点点头,碧棠又道:“娘娘,尚食已经在候着了。”
“哦,对,”苏青霓想了起来,道:“今日还要去慈宁宫向太后进膳。”
这是帝后大婚的最后一项仪式,即婚后第五日,皇后侍奉皇太后进膳,以示孝敬。
苏青霓忽然觉得,做个皇后,好像也没有轻松到哪里去。
在慈宁宫进膳完了,太后叫住了她,拉着一道说了几句话,面上带着笑意,问的都是这两日的近况,譬如在宫里习不习惯,想不想家,宫人们伺候得如何?
苏青霓都一一答了,只说很好,看着太后和善的眉眼,她心里冒出了些许疑惑来。
原来太后这么平易近人么?
上辈子她与太后打交道的时间并不多,苏青霓只记得延宁帝登基后,太后晋位为太皇太后,后来便搬去行宫住了,此后每逢大祭或过年才会回皇宫。
她平时不太露面,对苏青霓的态度也是淡淡的,客套而表面,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和蔼可亲。
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苏青霓心里疑虑未散,却听太后提起一事来,道:“再过些日子,就是腊八节了,按照惯例,宫里要设小宴,依哀家看来,不如就设在慈宁宫好了。”
苏青霓也没有反对,当即颔首道:“都听太后娘娘的。”
太后笑了起来,拉着她的手,又说了好些话,才放她离开。
等出了慈宁宫,碧棠扶着苏青霓,一边道:“太后娘娘好生和蔼,没有一点架子。”
苏青霓笑了,道:“嗯,本宫也觉得。”
只是这也太和蔼了些,简直近乎笼络了。
太后想笼络她?
苏青霓只觉得重活一辈子,事情竟然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一国之君想死遁,太后脾气也大变了,真是有趣。
……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几日,苏青霓的脚踝又好转了些,走路时虽然仍有隐痛,需要人扶,但是总算能出去了。
整日闷在坤宁宫里,她都觉得自己要发霉了,这一日趁着天气晴好,准备出去转转。
碧棠拿来斗篷替她披上,问道:“娘娘想去哪里?”
苏青霓想了想,道:“去文渊阁吧,找两本书回来看看。”
凤驾自坤宁宫大门出去,右转直走,前往文渊阁,苏青霓挑了两本杂览古书,一行人又往回走,这次才到内右门口,她便听见前方传来了人声。
一个粗声粗气的男子声音道:“本官今日就要见皇上,你通不通报?”
答的人声音尖细,是个太监,无奈道:“张大人,非是奴才不给您通禀,这奴才也是没法啊。”
先头那人更气了:“首辅大人都在这里了,你也不给通禀?”
“哎哟我的张大人诶,陈阁老,真的不是奴才不给二位通禀,皇上的脾气您老肯定知道,这会儿是不见外臣的,奴才就算进去了,左右不过是挨一顿骂罢了,头掉了碗大的疤,奴才怕什么?奴才是担心二位大人触怒了皇上啊。”
那太监又劝道:“不如这样,您们二位有什么事情,等明日早朝时候,您们再给皇上呈奏,岂不是更好?”
那张大人气道:“每回都是这一套说辞,若是上朝时候能说,本官还能憋到现在?皇上上个朝统共就只有一刻钟的时间,前面还有那么多大人等着呢,本官人微言轻,哪里排得上号?”
言语之中,十分愤懑,那张大人又道:“阁老,您今日也在这,这刁奴就是不肯通禀,叫下官能如何啊?差事也办不了,下官倒还不如辞官回老家算了。”
阁老慢腾腾道:“那倒也不至于,张侍郎且先消消火气。”
听了这些话,苏青霓心里诧异,官员要面圣,怎么还有不给通禀的?这些奴才这么胆大的么?再有,他们说楚洵上朝,只有一刻钟的时间,这又是什么意思?
哪有上朝议事,只议一刻钟的?
正在这时,凤驾转眼便到了内右门前,透过那桑蚕丝的轿帘,苏青霓看见了那两名官员,她都认得,一位是吏部左侍郎张锲,一位是内阁首辅陈皖仕,挡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个太监。
大约是看见了凤驾来,那两名官员连忙转过身来,躬身垂首行礼道:“臣参见皇后娘娘。”
凤驾停下来,晴幽与碧棠打起轿帘,苏青霓抬了抬手,吟吟笑道:“两位大人请起。”
张锲与陈皖仕站直了些,苏青霓好奇问道:“两位大人想见皇上?”
“正是,”张锲先一步答道:“下官与阁老有事欲求见皇上,娘娘眼下是要去养心殿么?”
这话里的意思,就是想跟着一道进去了,堂堂吏部侍郎,想面个圣还要搭顺风车,思及此处,张锲不禁悲从中来。
那两个太监面上都闪过几分紧张之意,苏青霓敏锐地察觉到了,她问那两人道:“张大人与陈阁老要见皇上,你们为何不给通报?”
两个太监伏跪在地上,其中一人立即答道:“回娘娘的话,不是奴才不给禀报,而是皇上有过圣谕,下朝之后,不见外臣,奴才们纵使有心,也不敢违抗上意啊。”
这是什么道理?
苏青霓的眉头微蹙,道:“皇上今日有要事,不便见大臣?”
那两个太监对视一眼,小声道:“禀娘娘,不是今日,是每日都如此。”
苏青霓一呆,再看那张锲与陈皖仕正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眼神里透出殷殷期盼,似乎恨不得直接开口让她帮忙了。
苏青霓清了清嗓子,微笑道:“二位大人莫急,本宫这就前往养心殿求见皇上。”
闻言,那两名官员都大松了一口气,陈皖仕笑道:“臣先谢过皇后娘娘了。”
张锲更是道:“那臣等就在此恭候娘娘圣音。”
苏青霓莞尔一笑,轿帘被放下来之后,她面上的笑容转淡,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与不解。
总觉得有些古怪了,皇上勤勉于政是好事,可为何处理政事之时,却又不见外臣?难道他批改奏折时,不需要与大臣商议吗?
而最让她好奇的是刚刚听到的事情,上朝只上一刻钟,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14章
苏青霓原本准备回坤宁宫,如今听了两位大臣的事,便改了主意,凤驾便转了个弯,往养心殿去了。
才到养心殿大门口,几个值守的太监连忙迎过来行礼,苏青霓含笑问道:“本宫想求见皇上,劳烦两位公公通报一声。”
两个太监对视一眼,一人连忙道:“请娘娘稍待片刻,奴才这就去通禀。”
苏青霓一行就在养心殿门口等着,不多时,总管太监李程亲自出来迎了,满脸堆笑道:“娘娘来了,快请。”
苏青霓下了舆轿,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她的腿现在还没好全乎,好在有晴幽与碧棠两人搀扶着,慢慢挪进了养心殿大门,李程在后边跟着,殷切地道:“娘娘这伤,还是要让太医再给瞧瞧,大意不得。”
苏青霓笑笑,进了养心殿,第一个感觉就是冷,殿里竟没有烧地龙?她扫视一周,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正殿里没什么人气,虽然也有宫人值守,他们垂首立在角落,悄无声息的,像泥塑木雕一般。
养心殿的布置与寻常的宫殿并无不同,只有一座巨大的屏风隔绝了内外间,李程走到那屏风旁,垂着眼,轻轻道:“启禀皇上,皇后娘娘来了。”
过了一会,里面才传来楚洵低低的声音:“让她进来。”
李程立即作了一个手势,笑道:“娘娘请。”
苏青霓颔首,这才又慢慢挪过了那屏风,进了内间,她嗅到了一点香气,在空气中浮动,不是熏香,倒像是檀香,殿里冷,那点香气仿佛也被洗濯过了一般,透着些许清冷,一点点沁入肺腑之中。
她一眼便看见坐在了桌案前的楚洵,穿着玄色的常服,头戴玉冠,他正在执笔写字,微垂着眉眼,很是认真,即便是听见了苏青霓进来,他也没有半点反应。
苏青霓没有开口打搅,而是悄悄走到了他身旁,低头朝纸上看去,不由一呆,满纸墨痕浓重,可那些字她竟一个都看不懂。
虽看不懂,却有些眼熟,苏青霓盯着那些字看了一会,忽然反应过来了,这些都是梵文。
永嘉帝竟然是在抄写经书。
苏青霓正愣怔间,忽听楚洵的声音淡淡道:“皇后来见朕,是有事?”
她一转头,楚洵不知何时已停了笔,正侧头朝她看来,清早的阳光洒落进来,他的瞳仁颜色深,像是一望无际的子夜,又像是浸在冰水中的墨玉,看起来很冷。
即便是不说话,通身也透着一股子生人勿近的意味。
苏青霓若有所思地又看了一眼书案上的字,面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来,道:“倒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只是今日天气好,臣妾出来走走,正好路过了养心殿,想着好些日子没见到皇上,甚是想念,便来了。”
她说完,忽觉眼角余光掠过一丝橙红色,夺去了她大部分的注意力,苏青霓定睛看去,只见那窗棂上摆放着几个圆滚滚的柿子,红彤彤的,好像几个小灯笼,给这清冷的大殿添上了几分亮色。
她前几日派人送了冻柿子给楚洵,原来他还没吃,难道是不喜欢?
苏青霓心里下意识掠过这句话,忽然一顿,觉得有些不对了,她盯着那几个柿子,一,二,三,四。
一共四个柿子,可她明明只让碧棠送来了两个。
养心殿里却为何有四个?
苏青霓的心里升起了一个荒唐的想法,莫不是她树上失踪的两个柿子也在这里?
想到此处,她忍不住看了楚洵一眼,堂堂九五之尊,坐拥四海,竟然还要偷她宫里的柿子?
苏青霓轻咳一声,意味深长地问道:“皇上喜欢吃柿子么?”
楚洵的语气一如往常:“朕不喜欢。”
苏青霓:……
不喜欢为何还要偷我的?
她险些都要把这句话问出口了,好在她理智尚存,虽然被偷了柿子很心疼,但是坐在她面前的这一位是皇帝,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皇帝身为天下之主,偷个柿子,那能叫偷么?
那叫拿。
苏青霓的心情终于归为平静,又想起来养心殿的目的,眼睛一转,拿起一个柿子来,托在掌心,仔细打量了片刻,笑道:“皇上若是不爱吃,不如将它赏给臣妾?”
闻言,楚洵眉头微皱了皱,迅速又松开来,转头望着她,平静道:“这些本是皇后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