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太子妃她有点怂_分节阅读_第190节
小说作者:罗青梅   内容大小:761 KB  下载:太子妃她有点怂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9-11-08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0/1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这话他也说过。

  谢骞让家仆送孙檀回家,回到内院,谢夫人端了碗醒酒汤给他,笑着告诉他她今天从其他夫人那里听来的趣事:“皇上和皇后琴瑟和谐,不过可惜未有生育,朝臣上疏建议皇上选妃……”

  她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听说皇上每天处理完政事后就翻出那些折子,一封一封批驳,言辞激烈强硬,还揶揄大臣自己家里一团乌烟瘴气,每次有奏疏传出外廷,京中百姓就争着打听那些官员家中到底有什么阴私,后来没人敢上疏了。”

  谢骞摇头失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皇上这法子真是绝妙。

  是年四月,谢骞正式到任,以侍讲的身份直入内阁,他年纪最轻,资历却不算浅,又是谢太傅的孙子,众人对他的升迁并无异议。

  阁臣之中,只有吴健对他的态度最为生硬。

  吴健是从地方上提拔入阁的,性子暴烈如火,厌恶宦官,厌恶依仗家世钻营的世家子弟,厌恶权贵。

  谢骞和吴健相处几天之后就看明白了朱瑄的用意:他和罗云瑾是旧相识,他为阁臣,罗云瑾为掌印太监,朱瑄需要在内阁中安排一个可以同时牵制他们两的人。

  想通以后,每当和吴健起争执时,他尽量忍让,避免冲突。

  吴健虽然嫉恶如仇,倒也不是蛮不讲理之人,见他确实有真才实学,不是尸位素餐之人,不会刻意和他为难。

  谢骞本就是长袖善舞之人,家底又殷实,很快重新融入阔别已久的朝堂。

  不久之后,辽东送回一封奏疏。

  罗云瑾请求归朝。

  内阁大臣面面相觑:罗云瑾为什么突然要求还朝?

  这封奏疏直接送到朱瑄的案头,他驳回罗云瑾的请求。

  几天之后,罗云瑾再次上疏,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连疏祈求归朝。

  朱瑄不允。

  谢骞心惊肉跳,给罗云瑾写了封信,命人快马加鞭送去辽东,劝他不要再上疏了。

  信送去辽东以后,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第179章 私自回京

  朱墙金瓦, 杏花如雪。

  廊前画帘轻卷,落英缤纷,彩绶流苏随风轻轻摇曳。

  暖风骀荡,漫天飞舞的花瓣随之涌入长廊, 恍如一场花雨。

  金兰笑着拂开掉落进书页里的落花, 抬头望向芳草满庭、花光浓艳的庭院。

  花障绿藤繁茂, 枝叶间垂满浅红、娇红、大红的各色花朵, 微风轻拂, 红英徐徐飘落。

  身着纱袄绫裙的宫女捧着漆盘从花障下走过,裙琚曳地声沙沙轻响,好似落雨。

  小满跪坐在红毡子旁, 撤走黑漆小花几上已经凉了的茶水,奉上一盘黄澄澄的枇杷,一盘鲜红明润的樱桃,一碗玫瑰芍药花糕,一碗丝窝、虎眼糖,重新斟了一盏茶。

  茶汤浅碧, 清香扑鼻。

  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金兰放下书,喝了口茶。

  长廊里响起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宫人们簇拥着刚刚下朝的朱瑄过来了。

  小满、杜岩和廊下侍立的宫人纷纷站起身, 恭恭敬敬朝朱瑄行礼。

  他登基四年多了, 朝政稳定, 秩序清宁, 不管在朝堂还是在民间,皇帝威望日隆。

  金兰也要起身,朱瑄加快脚步走上前,俯身按住她的手臂:“别起来了,我过来陪你坐一坐,还要去左顺门接见大臣。”

  他脱了长靴,坐到毡子上,金兰顺势靠进他怀里,继续翻书。

  朱瑄抱着她,低头亲她发顶。

  周围的宫人习以为常,站起身,继续扇炉子煮茶、摘花,用新鲜的玫瑰芍药蒸制花糕。

  皇上登基以来,和皇后同起同卧,同进同出,朝夕不离。皇后娘娘每天早上送皇上去乾清宫,每天晚上等皇上回来用膳,不管皇上忙到多晚,她都会等着。皇上每晚留宿坤宁宫,白天也常常待在坤宁宫陪伴皇后,一年到头,天天都是如此。

  有御史上疏批评皇上,认为皇上整天待在坤宁宫,不合于礼,皇上未加理睬。

  其他朝臣纷纷骂那个上疏的御史多事,皇上勤于政事,风雨不辍,从来不曾荒废朝政,无可指摘。御史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小心皇上一气之下干脆让皇后娘娘搬进乾清宫!

  以皇上的乾纲独断,他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

  小满奉茶,朱瑄一手搂着金兰,一手接过茶盏。

  金兰依偎在他胸膛上,伸手帮他揭开杯盖,凑上前,轻吹几口,眼帘抬起,笑着看他:“天气慢慢热起来了,你这么忙,中午就别回来了,小心中了暑气。”

  朱瑄越来越黏人了。

  他早上去上朝,下朝就回来看她,陪她用点心茶食,说一会儿话,然后接着去外廷接见大臣,处理政务。忙完之后又立刻回坤宁宫,看不到她就马上派人去催促她回宫,有时候更是直接命人把所有奏折送到坤宁宫,在暖阁里批改奏折,逼她在一边陪着,她刚刚出去一会儿,他的人很快就会出来找她。

  两人的书房是打通的,她在书案前看书写字的时候,他时不时会放下奏折,绕到她背后看她,抱着她亲一会儿。

  金兰以为过一段时间朱瑄会恢复正常,结果这两年他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天天下朝就回坤宁宫。

  也难怪朝中大臣嘀咕,她有时候都有点嫌朱瑄缠人。

  朱瑄喝了口茶,撂下茶盏,搂着金兰,低头继续亲她:“不碍事,一路从穿堂走过来,晒不着。”

  金兰觉得痒,咯咯笑了几声,放下书,叹道:“罢了,你回来的话,我根本没法看书,你陪我下棋吧。”

  她一个人坐着看书的时候,朱瑄倒也不会故意闹她,不过他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坐在那里默默地凝视她,她怎么可能还能继续心无旁骛地读书?

  宫人挪走花几,搬来双陆棋桌。

  朱瑄低头,帮金兰卷起袖子。

  金兰看着他低垂的眼睫,欲言又止。

  外廷的消息已经传遍后宫,罗云瑾几次上疏请求归朝,朱瑄断然拒绝。

  现在外廷后宫议论纷纷,认为朱瑄这是准备将罗云瑾赶出司礼监。

  当初罗云瑾去辽东的时候,金兰松了口气,以为朱瑄和罗云瑾之间已经彻底放下往事,成为一对真正的君臣。

  没想到罗云瑾会突然要求回京。

  这件事其实是朱瑄太固执了,他任命罗云瑾总督军务的时候说过,只要罗云瑾平定辽东,就会让他回京,现在辽东那边已经奉上降表,继续纳贡,朱瑄早就可以召回罗云瑾,他却迟迟没有下旨。

  朱瑄一反常态,罗云瑾也行事诡异,他似乎急着回京,顾不上朝野非议,上疏请求还朝。

  结果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金兰经常帮朱瑄整理奏疏,有时候也会对朝政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罗云瑾只是一个普通的司礼监太监,她可以劝劝朱瑄。

  可惜罗云瑾不是。

  她开口相劝,罗云瑾可能这辈子都回不来。

  金兰权衡再三,拿起琉璃骰子,轻轻一扔,骰子在棋桌上打转,嗡嗡直响。

  她还是不要多管为好。

  玩了一会儿双陆,吃了些茶食,甜食房送来一大盅樱桃煎,碎冰还没化,揭开盖子,凉气盈满瓷盅,盛盅的盘子挂满水珠。

  金兰有些心虚地瞥一眼朱瑄,他管得很严,不许她吃这些寒凉之物。

  朱瑄看着她,目光比拂过杏花枝头的清风还要柔和,拿起匙子递给她:“吃这一盅就够了,不许贪嘴。”

  金兰笑了笑,接过匙子,他今天真好说话,她还没撒娇呢。

  朱瑄唇角微挑,坐在毡子上,静静地凝视她,肩头落满杏花。

  等金兰吃完,他拉着她在云蒸霞蔚的杏花林里漫步消食,她有些困了,眼皮发沉,打了几个哈欠。

  朱瑄送金兰回暖阁,看她脱了衫袄躺下,帮她盖上锦被。

  金兰枕着松软的竹丝枕头,摇摇朱瑄的手:“我睡了,你去忙吧,别劳累着。”

  朱瑄嗯一声,俯身吻她眉心,“你睡吧,我这就走。”

  他没有马上走,坐在榻边沿上,低头看着金兰。

  金兰睡得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时发现他还在:“你怎么还没走?”

  朱瑄俯身,手指轻抚她的面颊:“我舍不得圆圆。”

  金兰怔了怔,轻笑着推他:“你快去忙罢,一天比一天烦人了。”

  朱瑄没动,双眸一眨不眨地看她:“圆圆嫌我烦吗?”

  金兰打了个哈欠,半梦半醒,双眼朦胧:“有点烦……”

  朱瑄轻笑,揉了揉她的发顶:“小混账。”

  他又坐了一会儿,直到扫墨走到珠帘外小声提醒他时辰,这才起身出去。

  ……

  今天大臣们齐聚左顺门,商讨宗室藩王的事,吵成一团。

  宗室繁衍太多,人口膨胀,宗室俸禄已经成为朝廷的巨大负担,各地陆续上折子抱怨说他们实在无力奉养宗室。户部侍郎上疏,宗室人口已达数万,光是每年的岁禄,已经高达几百万石,这还不算王府庄田店铺所带来的的赋税流失。

  唐宋以来,亲王居京、遥领、王爵不世袭,本朝亲王俱是实封,就藩,王爵世袭,俸禄优厚,前朝有一年的宗藩岁禄居然占了朝廷一年全部支出的两成!

  皇子中,嫡长子继承大统,其他诸子封为亲王,亲王嫡长子为王世子,诸子封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郡王世子诸子封镇国将军,孙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朝廷全部供给银米。

  从前藩王还能领兵打仗,拱卫京师,经过几代帝王的打压,现在的宗室不能参与朝政、不得与朝臣结交、不能和勋贵联姻,形同废人,只能坐等朝廷奉养。

  大臣隐晦地提出:朝廷实在养不起这么多废人了,而且藩王们被拘束在封地上,镇日无所事事,好吃懒做,一个比一个能生,人口数量还会继续膨胀。

  但是亲王封藩是祖宗定下的规矩,轻易不能更改,否则可能引发朝堂动荡,危及社稷。

  谢骞上疏,建议开宗学,让藩王子孙入宗学读书,品学兼优者,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这等于允许宗室子弟出仕,让他们自食其力,以减轻朝廷负担。

  礼部坚决反对谢骞的这个建议:朝廷祖制,岂能说改就改?

  元辅徐甫也不同意让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内阁大臣中,只有向来和谢骞不对付的吴健附议他的奏疏,吴健早就看宗室藩王不顺眼了。

  几位大臣各执己见,吵得脸红脖子粗,殿前内官出列,轻轻地咳嗽一声。

  大臣们立刻停下争执。

  谢骞退回原位,和其他阁臣比起来,他资历尚浅,递上奏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建议会被其他大臣指责。

  大臣们之所以不同意他的建议,并不是目光短浅,其实朝中大臣早就认识到宗室藩王已经成为朝廷的一大负担,他们反对,一是出于维护祖制的本能,二则是不敢让朱瑄背上苛待宗室的千古骂名。

  如果朱瑄日后反悔,提出建议的大臣少不得要背上一个离间骨肉的罪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5页  当前第1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0/1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太子妃她有点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