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老公重生了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学生手册   内容大小:389 KB  下载:我的老公重生了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1-03-07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这么个项目不开工,对于沈氏地产来说,虽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它就像一根鱼刺,让人觉得如鲠在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原来那里的老邻居,一开始就想争取一些好一点的赔偿条件,却一直谈不拢没有落实,现在看着房价天天涨,一天一个样子,每个人心里面都有自己的计较。

  这个项目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盛市马上要在明年承办一个很重要的国际会议,而这场会议的选举就在他们那条老街的附近,就算大家现在心里面多么不乐意拆迁,但拆迁已经是迫在眉睫,必须要执行的事情。

  胳膊拧不过大腿,但条件还得谈,谈来谈去,反正沈氏集团和政府都要有一些让步,让利给拆迁户。

  新的条款出来,除了一些真的心比天高恨不得要下一块肉的贪婪者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比较满意的。

  因为除了一平方米换二点五平方米的政策之外,还有拆迁期间补贴住宿,一个人按天计算,是50元钱,像吕梁他们家一家三口,就算有别的房子,依旧可以享受这个补贴。什么新的房子修建好交房了,补贴才结束。

  相当于一个月,他们一家人能从政府手里面领到4500元的补贴,放在普通家庭,这比一个成年人工作赚的还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政策,就是按照人头来分配拆迁面积。一个人按照50平方米来分配的。假如说一个家庭有一个房子在拆迁范围,但这个房子面积只有40平方米,按照1比2.5的比例,他们是可以分到100平方米的房子。但如果他们家的户口里面有四个人,每个人分到50平方米的话,他们总共能够享受到200平方米的分配住房。

  因为这个政策,最近吕梁和张月灵疯狂接到原来老邻居们的电话,都是请喝喜酒的。

  家里是儿子的,说什么先娶个老婆回来,那不声不响就多了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呀。家里有女儿的,也让结婚,男方户口先放他们这边,等分了房子,后面要咋整再说。

  总之,不能吃亏。

  特别是家里面房子原本面积比较小的,恨不得一下子娶上好几个老婆,每个都入了户口,这样分起房子才够多。

  荒唐喜事。

  但吕梁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

  毕竟盛市房子的价值,已经慢慢凸显出来,经过明年那场会议之后,会达到一个小高点,然后继续升。

  直到吕梁上辈子去世的时候,房价还是一样□□,他的房地产公司,也随着这个庞大的市场的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也奠定了他在盛市的地位。

  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吕梁只关注当下。

  吕梁在过年前公司财务做报告的时候,重点关注了一下账面上的余额。

  说实在话,他手底下的公司赚钱是真的赚钱,但因为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就导致他现在手头上可以支配的钱还是很少。

  不像上辈子的时候,随随便便公司存在银行的定期存款都能够上亿。

  所以吕梁请了非常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合算经营风险,他需要贷款,但贷款又必须是在他的公司能够偿还的情况下,他不愿意做走钢丝的人。

  这就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

  特别是,他从周市贷的款,是要来盛市买地的。这就更贱微妙了。

  吕梁回盛市的意愿一直是很强烈的。或者说,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把开发区额当成跳板。他看中的是那里优惠的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

  后来,开发区在他还有其他很多的企业家,还有政府的努力下,慢慢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一个以医疗产业为主的生产基地。比起上辈子那里走的是食品加工的路线,技术含量有所提升。

  加上吕梁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孟鹏光,让他重视海运,那里的码头建设得非常好,十分有利于他们的产品出口还有通过海运这种相对便宜的运输方式运到各个地方去。

  风口之下,猪都能起飞。

  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吕梁的企业共开发区成长,他现在手头下除了口罩厂、防护服厂、胶囊厂之外,还有和大厂合作的疫苗厂,以及一些医药厂的支撑厂。比如塑封厂、乳化剂厂等等。

  但总体来讲,这些厂要么技术含量不够高,要么就是受制于人。

  吕梁觉得自己还有掌握足够的主动权。

  主要是,他还不够有钱。

  还有一点就是开发区说实在话,在发展医药产业有一些先天不足。

  那些真正赚钱的医药企业,都是有自己核心技术的。这是吕梁目前最大的困境,而且是在开发区那里无法解决的困境。

  因为开发区那里,连家比较像样一点的医院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科研院所了。

  可以说整个周市,都没有这方面的土壤,有也已经被大厂给垄断,没有吕梁的份。

  而吕梁这一次想要去的地方,是盛市的权刚区,那里是今年刚刚设区的,大片大片的农田已经收割,明天的播种任务还没有下达。

  而新一轮的资本播种,却即将到来。

  吕梁知道,盛市的本岛,地却来越少,人口却越来越多,像外出发势在必行。

  权刚区平地为主,开发难度小,最最重要的是,它和盛市本岛的距离很近,目前那里之所以迟迟没有发展起来。

  只是少了一个契机——桥

  。

  吕梁是忘不了的。他知道权刚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时间很快了。在建桥的消息一传出,很多有人就像见了血的鲨鱼一样扑了去过。

  盛市政府还嫌不够,陆陆续续宣布了多个规划,比如建立盛市大学权刚分校,设立盛市第一中心医院权刚分院等等等。

  一下子让大家杀红了眼睛。

  吕梁记得上辈子这个时候的自己还是个小建筑公司的老板,就是因为承包了一段权刚大桥的修建,后续才开始陆陆续续接到一些市政的项目,和上面搭上话,开始它的辉煌时代。

  又回到了那个时间点,吕梁觉得自己心脏里的血液流动得比之前快了。

  一些热门的地方,他现在还不敢想,因为虽然其他人并不是重生的人,不知道权刚区即将会发生的事情。

  但权刚设区,本来就是一件大事,很多人已经嗅到了其中嗯意味。地价已经开始上涨,以权刚区的区政府为中心。

  那些大家都看好的,吕梁是不会去碰的,他碰的是他觉得有用的,而不打眼的。

  没有办法,他手头上现在支配的这些钱,不是他自己的,是银行的。

  吕梁今年又使大年三十才回的家,因为过年前,他们还在开会讨论着竞标的事情。

  因为过年的事情,投标的事情延后了,不过只要一过完年,就会开始,所以在过年之前,要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时间已经进入2005年,吕梁的企业发展速度已经很快很惊人了,但他还是不满足,他希望更快一些,更平顺一些。

  所以,新的一年,也要加倍努力呀。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月灵在放寒假之前就知道自己的丈夫今年过年又是非常繁忙的, 做生意的,总是这样的,如果真的闲下来了, 就又该心慌慌。

  她心里面不能说不失落, 但好在丈夫忙归忙,心里面还是想着她的, 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电话之外, 还会在挤出时间给她写信。

  信里面的内容充斥着体育生的不浪漫。和写信这件原本浪漫的事情掺揉在一起,却难得和谐。

  特别是吕梁已经和她保证了, 新的一年会将主战场放在盛市,虽然是在权刚区,以现在的交通来看, 也是只能坐船才能够到达,距离并不能近。

  但好歹是在一个城市, 就算是你在这头, 我在那头, 张月灵也觉得很满足了。

  今年过年还有一件让张月灵很高兴的事情, 是哥哥终于回来了。

  他带着他的博士后学位回来, 受聘于盛市大学,成了生物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出国留学之前, 他还只是个讲师。这次回来直接升了副教授。

  这是很大的进步,讲师和副教授之前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很多人教了一辈子书都还只是讲师,张月松还不到40岁就已经成为副教授,以海外留学的经历,还有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次数,如果他所带的团队能够做出一些科研成果的话, 那他估计很快又会升上一台阶。

  但这些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过年,就想着阖家团圆就好了。

  这次过年,大家选的一起过年的地点是张月松的新家。主要也是抱着想给他们家暖暖灶的想法。

  这个房子已经买了好几个月了,装修后又通风了半个多月,等到张月松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比不多能住人了。

  按照他们盛市的习惯,乔迁是要请客吃饭的。但张月松喜静,不想大张旗鼓地办这个事情。于是就想着趁着过年的时候吃一顿暖和饭就行。

  反正他们家因为张月松不在国内,平时也不怎么和别人应酬这方面的事情,不存在少收红包的问题。没有什么可以损失心疼的。

  张月松这次回来之后,吕梁和他合作的项目很快就上马了,如果实验室研发能够成功,吕梁和实验室就能够掌握核心技术了,这会让很多事情变得不一样起来。

  但现在一切都还只是开头,唯一能做的就是砸钱,研发,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今天只谈家事不谈公事,吕梁来到张月松的家里,只是和大家叙叙旧,就去厨房里面帮忙了,把张月灵换出来,让她去休息休息。

  “庆祝今天这顿团圆饭。”正式开饭了,黎教授举起酒杯,他们男人的杯子里面装的是白酒,女人们杯子里面装的是红酒,吕梁和小孩子们一起喝椰汁,还是那种加热过,显得他好像不是很大气。

  但大家也都能够理解,他们不是那种酒桌上的流氓,非得劝人喝酒,不然就说别人不给面子的那种,各人有各人的习惯,总之大家开开心心的就好。

  大家一起举杯碰了碰,为今天难得的团圆而庆祝。

  晚上的菜肴很丰盛。虽然吕梁不喝酒,但张月松、张清平还有黎教授三个人都喝,也不会感觉孤独,喝了酒,男人们的话就多了起来,女人们不乐意在餐桌上听他们说那些,就回到客厅咳咳瓜子看看电视。

  小孩子则是跑去玩电脑,电脑就放在书房里面,张星城跟献宝一样打开电脑,和吕晶分享最近他喜欢玩的游戏。

  “我爸爸说,他有一个很好的留学生同学,是做编程的,我已经加了他的msn,我从那里学会了很多呢。”

  这就是高知家庭的孩子比别人的幼稚,他们可能没有很多的钱,但他们的父辈的人脉资源都是很厉害的。

  “真好,你好好跟他学,然后再教我。”吕晶点点头,“哥哥你是最厉害的。”

  “也没有啦,这个是学无止境的。”小时候的张星城是的骄傲的小少年,别人夸他是天下第一他也是欣然应承,但越是长大,接触越多的东西,他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人就变得谦虚起来了。

  晚上的风吹的并不猛烈,家家户户里张灯结彩,食物的香味蔓延,人的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一切温暖又宁静。

  吕晶今天晚上收了不少的红包,回到家里面之后,她自己把红包放到枕头底下,等过几天银行开门了,就拿去存钱。

  她的银行卡里面已经有3000多块钱了,是她的房子出租出去之后的押金和租金。她租了一个月500块钱,是通过本地论坛出租出去的。

  事情也挺刚好的,是有人在求租,是在吕晶那套房子附近,那是一对姐妹,自己做小生意的,平时在论坛上还挺活跃的。

  吕晶了解了一下觉得房子租给她们应该不会被破坏得很严重,就和她们联系了一下。姐妹们去看了房子,一下子就喜欢上那套房子,因为重新装修后的房子干净宽敞明亮,而且吕晶要收取的价格还不贵。

  看房子的时候,张月灵陪着女儿过去,顺便把合同给签了,当天两姐妹就搬到房子里面去了。

  她们交了三个月的租金当押金,还有三个月的房租,相当于交了6个月的房租,3000块钱,然后房租是按照季度收的,到时候打到吕晶的银行卡就行。

  为了这个事情,吕晶还专门到银行里面去办理了短信通知,用的是张月灵的手机号码,这样钱什么来,她能够一下子就知道了。

  房子虽然租出去赚到钱了,但吕晶目前还是属于负债的状态,因为房子装修总共花了一万五千块钱,这个是张月灵帮她垫付的。

  张月灵让她把钱凑齐了再一起还给她,然后在还清楚之前,可是要算利息的。年利息是百分之五,吕晶今年年底的时候,已经付过一次利息了,张月灵给她算了半年的利息,要400块钱左右。

  吕晶现在是负债累累,她每天都会有零花钱,平时这些钱她都不是很在意,随便找个地方就放着,丢了也不在意,现在她变了,一分钱都要收起来,放到自己的储钱罐里面。等到储钱罐里面的位置都被硬币和纸币塞满了,他就把储钱罐的塑料皮塞给拿下来 ,然后把所有的钱全部倒出来,拿到银行一起去存钱。

  她不敢一次性攒太多的零钱,不然到银行去,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很不欢迎她的,后面排队的客户也是怨声载道的,因为点零钱容易出错,而且速度还慢。

  每次攒个几百块钱,吕晶就去一趟银行,她们楼下就有银行,就是平时银行里面的人挺多的,吕晶每次要去银行存钱,都起的特别早,赶早上第一个取号的 ,这样他就不用排队等候了。

  开源节流,开源节流,光是省钱是没有用的,还得想想其他办法赚钱才是要紧的事情。

  不过她一个小学生,也实在是没有什么渠道赚钱,偶尔有点赚钱的机会,就是往杂志或者是报纸上投稿,投十篇能中个两三篇,他们语文老师陈老师最喜欢吕晶投稿了,因为吕晶非常的上道,每次知道老师都写陈老师的名字,虽然她没有怎么指导过吕晶,但是作为在杂志上有发表的文章的指导老师,在评优评先的时候,是会有加分的,这也是陈老师这样的年轻老师,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重要的一项。

  陈老师觉得自己抢占这个功劳有些不好意思,私底下找过张月灵,让她看要不要把指导老师写成自己,毕竟张月灵才是吕晶在文章写作中最重要的导师。

  张月灵摇摇头,:“是晶晶自己觉得写你比较好,她的好多灵感都是来源于你上课讲课的拓展知识呢,所以陈老师你是指导老师,这一点你应该问心无愧的。”

  在张月灵的劝解下,陈老师才不再纠结这个事情。

  投稿赚着这么点小钱,吕晶都说着等着还债呢,不过最近,她逛本地论坛的时候,发现租了她房子的林家小姐妹,好像搞出了点动静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4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老公重生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