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大姐,总是回家和妈说这说那。
两人的关系不好,也不可能只是其中一方的原因。
当然了,曹妈对于大哥曹友军还是偏疼的,毕竟是儿子,日子过的又困难。
她没少在自己面前说大哥的好。
只不过自己听听也就算了。
曹妈没提出什么要求之前,她就只当不知道。
毕竟她做妹妹的,不需要照顾哥哥。
很快菜就上齐了,宁宁和曹爱华忙着教曹爸和曹妈怎么样用刀叉,一家人吃的很是开心。
吃到一半儿,就有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走了过来,一脸惊喜的喊她。
“曹爱华?”
抬眼看过去,居然是何家叶。
“伯父,伯母。”
“小何啊,你也在这儿?”
从曹爱华到省城比赛之后,何家叶就再也没出现过,虽然他仍旧给曹爱华写信,也偶尔通过顾心爱给她送礼物。
可曹爱华没回过信,礼物也都退了回去。
最近三个月这个人也像是消失了一样,曹爱华以为对方已经死了心,便也没当回事,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对方。
“是的,我刚回国,前段时间去国外学习了。”
何家叶看着曹爱华,像是在解释他为什么消失了三个月。
“呦?小何这么厉害了啊?还出国了,这穿的也不一样了,真帅气!”
曹爸看何家叶一直都是以一种老丈人看女婿的表情。
第45章 公司起家
“我今天是陪领导过来吃饭的……”
被曹爸夸奖, 何家叶还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他又和曹爸聊了几句, 这才离开。
他进的是包房, 显然刚刚是出来上洗手间才看到曹爱华一家过来打招呼的。
曹爱华松了一口气,她生怕何家叶是从顾心爱那边打听到什么才过来的。
有关何家叶的消息她也是知道的, 主要是顾心爱总是在她耳边若有若无的念叨。
不过这几个月她倒是完全没有听到顾心爱再提起何家叶了。
没想到是出国去了。
“这小伙子真精神啊。”
曹爸知道自家女儿只想一心搞事业, 对何家叶没那个心思之后,也熄了火。
他也知道,就算他看对方像是看女婿一样,可自家女儿不愿意,也没用。
更何况, 现在女儿有两个孩子, 还有他和老伴儿照顾,要不要丈夫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 只要她开心就好。
他只是遗憾当年女儿没能和何家叶走到一起, 这样优秀的年轻人不是他的女婿罢了。
“小何穿的那衣服可真精神,以后也给我们安乐做一套。”
曹妈关注的重点倒是不太一样。
不过她也看着自家女儿,忍不住问了句:
“你就真的对何家叶没那个意思?”
原本她对何家叶和苏卫民, 也就是五五开吧。
可上次苏卫民那小子那样子, 她是真瞧不上了。
原则性的问题,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忍的, 要是女儿没跟他离,也没本事养活两个孩子,她可能还劝一劝。
现在离都离了,女儿也有本事挣钱,还要那垃圾干啥?留着恶心自己?
于是她这天平就往何家叶的这边偏了偏。
不过她也有她的想法, 一个大龄男青年,到这岁数都不结婚,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所以她也不是很看得中何家叶。
但这些总归都是要看女儿的心思的。
“没有。”
曹爱华挺无奈的,她都生了儿子了,人何家叶单身汉一个,两人根本不合适不说,恐怕也没什么共同语言。
当年她对何家叶也仅仅是带了军人滤镜才有了那一出。
通信的内容更多的也是问他军旅生活,到了现在,她已经没有那层滤镜了。
何家叶是帅,是优秀,可她已经不是那种看外表看对方条件的人了。
她需要一个人可以和她在思想上,生活上都达到同步。
目前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只有宁宁而已。
而宁宁也不是本土人。
她觉着,应该不会有什么男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吧。
况且,再去了解一个新的人,需要的时间精力都太多了。
她感觉自己不会有那个耐心的。
她只想安心搞钱。
“没有就算了,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曹妈和曹爸的想法不太一样,她觉着,曹爱华有儿有女的,将来老了,也不至于没人管,而且她现在有钱,那不行就请人嘛。
就像是现在请保姆一样,也挺舒服的。
曹爱华有点儿意外。
宁宁却对着她眨眨眼,用口型说了刘妈两个字。
曹爱华瞬间懂了。
直到一家人吃完饭离开,何家叶也没再出现过。
曹爱华心里对何家叶的抵触倒是稍稍减轻了些。
她原本以为何家叶会是那种死缠烂打型的,却没想到,人家除了那次刚刚见她的时候有些失态,之后就再也没有做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拜访曹爸也就只是偶尔,就像是一个正常的晚辈拜访长辈那样的频率,并且因为最近他工作很忙,这拜访也变得很少。
按照前世的轨迹,何家叶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去京市了吧?他现在都出国学习了,国家也不会放着他这样的人才在省城埋没的。
到时候,两人也就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了。
想来何家叶也是懂得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再找她了。
抛开那些男女之间的关系,何家叶这个人还是很值得交朋友的,做生意合作伙伴也是很靠谱的。
上次曹爱华交给他的那些设计图,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已经盈利了不少,还给曹爱华了一笔分成费用。
要知道,一款产品从制作到上市,到盈利,需要用的时间可不少。
而且曹爱华给他的设计图纸原本就是后头第三个季度的,原本就是三个月后的产品。
但他就成功了,并且还出口到了国外。
听说产品在国外很是受欢迎。
不仅如此,机器制造的事儿也被他推的很快,比曹爱华记忆之中还提前了两年。
原本县城那个快要倒闭的棉纺厂,也被他成功改造成了织造厂,现如今,大家都是买毛衣穿,而不是自己在家手工织毛衣了。
她记得,前世要过几年,人工织毛衣这件事情才会慢慢的退出人们的舞台,可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不愿意再去辛苦织毛衣了。
女儿当初上大学的时候都还织过围巾,街面上也还有不少的针织店。
可现在人们更喜欢去买成品,暖和,好看,花样也多,价格还不贵,比自己花钱买毛线来织都便宜。
那谁还愿意费那个事儿呢?
想来用不了多久,人们可能都会忘记针织这项技艺了。
装修的事情一转起来,就没有个停顿。
施工不用担心,顾心爱负责,可建材成了问题,周建成虽然有给曹爱华介绍一些他以往合作的那些供应商,可大多数的东西在这个年代也不多见,想要大批量的购买并且找齐也挺困难的。
好在曹爱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她只是在周建成先指定的那两套房子里搞出了样板间,让他开始营销,然后才开始慢慢的装那些已经建好的房子。
原本周建成要搞精装房是扛着股东压力来的,结果样板间一开放,想要过来看热闹的人都赞不绝口。
甚至还有一些市民当场就下定要买房。
沁心园一夜爆红,还上了当地的电视台报道。
这下子不仅仅是沁心园火了,曹爱华也火了。
因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周建成没藏着掖着,也没把功劳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他把曹爱华给他提建议的事儿原原本本的都说了。
一时之间,不少人打电话过来要跟曹爱华合作。
她高兴之余,也感慨自己现在的公司太小,根本吃不下这些订单。
她当初只想着先注册公司,等周建成这笔生意做成拿到钱,再去租场地,请人。
目前整个公司,不算上施工工人,就她和朱爱玲以及顾心爱这三个光杆司令。
“我来处理招聘的事情。”
朱爱玲作为财务,现在是公司最清闲的人了。
她有时候看着曹爱华和顾心爱忙,自己都觉得自己闲的发慌。
好不容易有点儿事情可做了,她自然是要好好表现一下。
电视上,报纸上,她都发了招聘信息,有人一听是最近很火的那个三姐妹装饰设计公司,都兴趣满满的跑来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