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敌我不明,手段非常,还是提防为主比较好。
稍作休息,旭日从天边冒出头来,于清婉又接着踏上去京城的路。
这一回裴常安起码走在她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她聊天。
“姑娘此去京城所谓何事?”
不知是否因为昨晚一起经历过生死,这人莫名的熟络了不少。
于清婉驾着狮子雪离他远一点,不温不冷地应付:“杀人。”
“哦。”
他竟没有追问,于清婉反倒感觉有些意外。
“你不问我为何?”
谁知,裴常安一展逍遥扇,自在逍遥地摇了摇,淡淡的笑道:“既然是姑娘要杀的人,那一定是该死之人。”
“呵,你倒是会说话。”
路过一茶寮,二人下马歇息,就听见,旁边的茶客有一搭没一搭的在闲聊。
“听说了吗?边塞的小于将军,亲自护送其妹上京来成婚了。”
于清婉的瞳孔立即紧缩,难以置信地看向茶客。
第11章
于家一支人丁凋落,其中女儿更少。
于清婉这一辈里只有她一个女儿,如今她在这里,于清和护送的“妹妹”又是谁?
似有人拿了羽毛在她心上挠,她此刻着急得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到京城去,等候送亲队伍抵达后一探究竟。
就像是坐在砧板上一样坐立不安,想了想于清婉一口干完碗里的水,同裴常安说道:“你慢慢休息,我先走了。”
她立刻去找小二哥补充干粮和水,就要离去。
裴常安一把拦下即将上马的她,看着她脸上的倦容劝道:“你已经一夜没睡,又匆匆赶了一上午的路,再不休息我怕你路上撑不下去。”
但心似在火上烤的于清婉哪儿来静得下心来休息,她又检查了一遍整理好的背囊确定无误后,转头对他说:“你留在此地好好休息吧,我赶时间。”
说完她便翻身上马,留下裴常安在茶肆里,独自踏上征途。
看了看她远去的背影,裴常安摇摇头,只能去找小二补给干粮和水,驱马跟了上去。
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于清婉回头看去,就见裴常安从远处疾驰赶来。
他行到于清婉身侧才降下速,垂在胸前的两束发丝都略显凌乱。
总算是追上了她,裴常安幽怨地看着她说:“姑娘可真是无情,都不给在下说话的机会便抛却在下独自离去。”
于清婉瞥了他一眼,默默策马离他远了一些。
“你继续修整便是,何必同我一起遭罪?”
却不想身畔的人轻勾嘴角,展开逍遥扇在胸前轻轻的摇:“与姑娘同行甚是有趣,在下暂时还没有要和姑娘分道扬镳的想法。”
这人!
真是不知该说他什么好。
默认他要同行,于清婉不再对他有异议,他自己要跟上来,不怪她没给他休息的机会。
看看日头,她感觉时间愈发紧迫,于是握紧马鞭驱狮子雪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在天黑前他们赶到了落脚的小镇,在一家客栈办了入住。
吃过晚饭后,裴常安提着茶壶来敲响于清婉的房门,于清婉开门堵在门口无声看他,不知道他有何事。
裴常安冲她举举手中的茶壶,向客栈外面的露台示意:“闲来无事,聊聊?”
于清婉跟他一起到露台坐下。
裴常安慢条斯理地开始烹茶,但行如流水的动作,看起来特别赏心悦目。
他说:“还有一日便要到京城,姑娘此行是要去往京城吧?”
微微颔首,于清婉算是应了他的话。
“姑娘说,此路前去是要去杀一人,但京中重地戒备森严,姑娘可要当心了。”
散发着茶香的水被他放到于清婉的面前,于清婉端起来轻饮一口,津甜的茶水顺着喉头涌入内里,自内向外散发着微微的暖意。
她放下茶杯,手指在杯沿上轻抚,提眉看他。
“说说而已,难不成裴公子还真信了?”
裴常安顿住,抬眼与她对视,看见她眼中的戏谑。
从被她救下开始直到今日,这还是头一次在她眼中看到防备意外的情绪。
手上斟茶继续,他淡笑:“姑娘说什么我都信。”
于清婉又看了他一眼,再将目光移到远处。
晚风袭袭,冰冰凉凉拍到脸上,让人身心都觉得舒坦。
于清婉没察觉到自己现在有多放松,她靠在椅背望向天空那轮明亮的月,在心中扪心自问多久没曾这样舒坦地看过月夜了。
“公子叫我出来只是为了聊这个吗?”
裴常安又将一杯清茶放到她面前,柔声道:“在下此次进京会在京中呆两个月,直至武举发榜,姑娘要是得空,可以来找在下。”
没想到这人竟是要去京中考武举,于清婉心中诧异万分。
但仔细想想,有这么一身俊朗的功夫,若是不去作为一番,也属实可惜。
她端起面前的清茶向他举杯:“那我就以茶代酒,祝公子心想事成,旗开得胜。”
“借你吉言了。”
第二天清晨,于清婉和裴常安整装待发进了京。
上辈子嫁入京中后,于清婉就一直呆在宁王府,除了偶尔跟随宁王妃出席各家宴会,并未好好在京中走动过。
如今二次入京,她也没有心情在京中闲逛。
寻了牙人租下一个小院,竟把于清婉身上所有的银两花得所剩无几。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收拾房屋,天黑的时候于清婉草草啃了几口干硬的饼子合衣睡下,因昨夜一夜未睡,她很快进入梦乡。
第二天,当朝阳的第一缕光辉破晓而出时,她睁开了眼。
她之所以这么着急逃出于家要来京中,是因为上辈子这个时间京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长公主带着面首去京郊踏青,死在了自己心爱的面首手里。
她无意中听到宁王和晋承安说过,那面首是成帝借宁王府的手送去长公主府。
说起长公主,哪怕上辈子于清婉被关在小院消息不通,也时常能听闻她的传闻。
传说成帝能够大败名声大噪的献王,一举夺下帝位,背后多亏了长公主出谋划策。
但成帝上位之后,像是怕自己的那些腌渍事被揭发似的,立刻过河拆桥,处处针对长公主。
而长公主是个有手腕的人,任凭成帝打压多年,依旧在京中屹立不倒,直至最后死在了心爱的面首手上。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于清婉此次进京,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救下长公主,与她合作。
洗漱完毕后,她立刻整装去往郊外。
等她埋伏在郊外的山亭外时,长公主的车队刚好抵达。
就见一个身着一身水红色宫装的女子,在婢女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没过多久另外一个身穿月牙蓝长袍的男子抱着琴匣从另外一辆马车上走下来,在她身边座椅,长公主虚扶他一把,牵着男子往山亭上走来。
她的护卫尽数守在山下,于清婉不由心想,难怪长公主会被刺杀身亡,原来是因为护卫都被遣到了外围。
长公主带着男子在山亭里坐下,男子自发打开琴匣,素净的手在琴上抚弄,一曲幽幽,带人睡意连连。
没过多久,就见长公主托着腮,闭眼靠在长椅上,像是睡着了一般。
又过了一阵,于清婉看见那男子嘴里一张一合,像是在轻唤长公主,但长公主毫无反应,应该是睡着了。
就在这时!
男子停下抚琴的手,从琴匣的夹缝里冲出了一根峨眉刺,对着长公主的心房刺过去。
于清婉立即从怀里摸出匕首投出去,匕首同峨眉刺撞到一起,清脆的碰撞声惊醒长公主,她的目光像剑一般朝着于清婉看过来。
此次于清婉本就没有打算匿名救下长公主,她脚踏轻功从树上从天而降来到山亭里,宛如仙女下凡。
她曲指成爪,袭向男子,三两下便将男子擒住,压到了长公主面前。
明明刚历生死大劫,但长公主就像没发生过似的,端坐在那里,冰冷的目光落到于清婉身上。
“阁下是?”
于清婉淡然回到:“路见不平的过路人。”
谁知长公主轻掩唇角,呵呵笑出声来,但眼里却无半点笑意。
“阁下倒是挺会挑时间路过的。”
不意外长公主不信自己,但于清婉只是把手中的人往前压了压,含笑说道:“小姐不如先看看如何处理这个意图谋害你的人。”
长公主这才把目光放到男子身上。
纤长的睫毛在她脸上打下一块阴影,从于清婉这里看过去,她眼睫颤颤。
忽然长公主抬起眼来,于清婉就这样和她对上视线。
只听见:“若姑娘得空,不如带着他跟我一起走一段。”
她站起身来往外走,顺着青石板路往下走。
看她身影渐渐行远,于清婉呵呵笑出声,那笑声引得长公主回过头来,不明所以的看着她。
于清婉说道:“小姐不信我就算了,还打算把我引到你的埋伏圈去,是否有些恩将仇报了些?”
没想过自己的计谋这么快就被识破,长公主轻挑眉尾。
眼前着小姑娘看起来年岁不大,心眼倒是不少。
长公主笑盈盈地一挥水袖,垂在她耳边的坠珠因此摇晃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