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挥开孙越的手,“洗手没有就想吃,我就下了这么一盘。”又看向其他人,“其他人想吃就自己去后厨包啊,啥馅料都有,我刚还瞧见了,有韭菜猪肉馅,玉米猪肉鲜,好像还有虾仁香菇馅。”
“好嘞。”邵英华第一个挽起袖子,调笑道,“好久没包饺子了,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整个代表团几百号人,光凭小张和其余后勤人员,肯定包不来这么多的饺子。
崔老想了一个好办法,备好面皮和馅料,让大家自己包,省时省力,上菜还快。
等晚上开了宴,每十个人围着一个火锅,旁边放着几盘包好的饺子,还有各色蔬菜,肉丸也给做出来,盛了满满一大篮子。
大伙的手艺有好有坏,包出来的饺子自然不全是好的,像孙越这等厨艺差,没怎么进过厨房的,包出来的饺子有的开缝有的散架,连带着火锅也成了一锅饺子汤。
不过没人介意,个个吃的满头大汗,欢快不已。
代表团领导端起杯子,里面盛的是可乐,“我以可乐代酒,敬小苏一杯,为国争光,好样的。”
苏天拘谨地端起自己的可乐,回敬道,“谢谢领导,这是我应该做的。”
大伙都被他的话给逗笑了,气氛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私底下,苏天也敬了邵英华一杯。
等散了宴,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不能闹得太晚,米国人可不过春节,有些选手明天还要参加其他比赛。
邵英华和卫国利还有孙越正准备回房休息,就被崔老叫住了,“英华,你来我房间一趟。”
邵英华看了卫国利和孙越一眼,两人朝他摆摆手,“去吧。”
跟着崔老去了他的房间,刚坐下,崔老就大力地夸赞道,“你今天做的很好。”
邵英华微微一笑,“套用苏天的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崔老笑着摇摇头,“真是,那小子也是个愣头青,大领导夸他,也不知道说点什么场面话。”
“愣头愣脑就来了句,他应该做的,人领导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点了点邵英华,“你呀,你可别跟他学。”
又笑看了邵英华一眼,“不过只看今天杰克那件事你处理的,就知道我是白担心,说实在话,当时我也替你捏了一把冷汗。”
当时场面危急,崔老都做好了自己上去救场的准备。
但是那样不免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华国年轻人撑不住场面,还要年长的来撑场。
毕竟苏天自己就答不出来,要邵英华帮忙,万一邵英华还答不出来,再找人救场,多丢份。
还好最后事情圆满解决了。
想到这,崔老又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真的很庆幸,选了你来参加米国奥运会,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错。”
从邵英华对杰克的回答里,华国兴奋剂检验次数那一段,就知道邵英华一定下足了功夫。
一般的年轻翻译,都只会在英语上面下功夫,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英语说得好,说的熟,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孰不知走进了一个误区,英语说的再好,说不到点上,一点用都没有。
邵英华则不同,来之前,他就找了很多有关奥运会的资料,仔细研读,才能在杰克的咄咄逼人之下,铿锵有力地反击。
邵英华弯起嘴角,“也正是崔老您选择了我,所以我才会加倍的努力。”
崔老笑着点了点他,“你呀你,不过有了这次的事件,一定能给你的履历上添上丰富多彩的一笔。”
邵英华没注意到随行记者,崔老可瞧见了,想也知道,这段影像传回国内,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听完崔老的盛赞,邵英华也只是笑了笑。
崔老对他这副谦虚的态度更有好感了,想了想之前一直在考虑的事,终于下定了决心。
.
国内也在热热闹闹地过着春节。
白家四口人围坐在桌前,也吃起了火锅,和食材单调的米国不同,待在国内,又是过年,想吃什么,应有尽有。
白月早早就做好了一桌丰盛的菜,用红烧猪蹄,松鼠桂鱼,白切鸡,醋溜白菜,锅包肉炒粉丝……,有鱼有肉,有荤有素。
白父坐在桌前,一边吃菜,一边喝酒,也就是过年,白母才不拘着他,当然要趁着这时候好好喝一顿。
白月吃完饭,给小囡囡喂完奶,就忍不住想,邵英华在米国那边,怎么样了。
本应是家人团聚,举国欢庆时,却在千里之外的米国,应该是冷冷清清,早早的就睡了吧?
白勇见她思绪恍惚,想了个主意,“走,我带你放鞭炮去,给小囡囡也看看。”
白母赶紧拦下,“放什么鞭炮,嫌外面还不够吵吗,万一把小囡囡给吓着了怎么办?”
被他们这一打岔,白月也忘了刚才的事,笑着道,“没事,我记得买来的鞭炮里有哑声的,只会发亮的那种,放那个。”
小囡囡似乎听到了大人们的话,握着小拳头虚空晃了晃。
白勇惊喜道,“小囡囡说她也想看放鞭炮呢!”
白月弯起嘴角,抱着小囡囡,“成,咱就看舅舅放鞭炮。”
白勇放好了炮,外面的烟花炮竹声也同时响起,火树银花不夜天,五彩斑斓的烟花,将天空照的犹如白昼。
小囡囡窝在白月怀里,小小的嘴唇嘟了嘟,喉咙里发出几个不明意味的音节。
白家人沐浴在焰火之下,享受这一年一度,难得的热闹。
.
等邵英华的信寄回过内,小囡囡已经会睁眼了,她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一刻也歇不下来。
实际上小孩子在这个阶段还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是模模糊糊的,其实是看了个寂寞。
白月摸了摸小囡囡的衣服,里外都是温的,又给她添了一顶毛线帽。
就听见外边传来邮差的声音,“有你们的信!”
白母忙道,“来了来了,是香港的信吧?肯定是春妮这孩子又来信了。”
邮差一边签收一边摇头,“是米国寄来的。”说完,露出一丝羡慕的神情。
这家人真是好运,又认识港城的人,又认识米国的人。
“米国!”白母一拍大腿,连忙喊白月出来,“快来快来,英华来信了。”
白月在屋内也听到了,她十分激动,这还是邵英华去了米国之后,第一次来信。
接过信封,抱着小囡囡,抖着手慢慢拆开。
信封里只有薄薄的一张纸,上面写了三个字,邵思白。
白月忍不住轻咬下唇,埋怨道,“真是的,好不容易来一封信,就写了三个字,怎么,写信要钱啊。”
又道,“没头没尾的,还好我聪明,一看就知道是小囡囡的名字,邵思白,邵思白,还别说,真是男女通用,朗朗上口。”
话音刚落,就瞅见白母和白勇看着她笑。
白月茫然地摸摸脸,“怎么,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白勇促狭地笑道,“你再念几遍,还没明白什么意思?”
白月挑挑眉梢,又念了两遍,“邵思白,邵思白,怎么了?不好听吗?”
刚说完,自己便红了脸。
邵思白,展开来看,可不就是邵英华思念白月么?
第81章 花好月圆 完结章
小囡囡有了大名, 白月也给她取了个小名,乐乐,希望她一生顺遂安乐。
乐乐还小, 白家一家子都在外工作,店里的事情白月同样放心不下,索性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等乐乐能走了, 白月就托张婶请了她的一个老家亲戚, 陈婶, 来做保姆,负责带着乐乐, 跟她一起上工。
邵英华那段录像在电视上播放的时候, 白月正在查看五店的总账。
如今五家店都安上了电视, 一到饭点,店里挤挤攘攘,就连店外, 也挤满了来蹭电视看的客人。
帮工老陈熟练地将电视调到全国电视新闻联播那个台,电视里传来温和的女音,“祝贺我国奥运选手苏天,夺得男子百米赛跑金牌,也是我国在米国奥运会的首金……”
然后电视里就放了苏天的采访, 其中就有包括苏天被杰克采访的片段。
白月正认真地看着手里的账本,耳畔就传来那熟悉、日日夜夜思念着的声音。
“杰克先生, 我们华国还有一个成语,叫恼羞成怒……”
白月猛地抬起头,许是因为动作太急,眼角有泪滑落。
电视里,身着西装的男人风度翩翩, 侃侃而谈,举手投足间皆是气魄。
采访片段播放时,为了防止民众们听不懂,还特地找了人同声翻译。
于是整个白记第五分店的客人,店外看电视的人,乃至全国上下收看全国电视新闻联播的观众们,都听到了邵英华面对外国记者的无理提问时,铿锵有力,有理有据的反击。
白母正巧从厨房里端菜出来,一抬眼看见电视,“呀”了一声,“这不是英华嘛,他上电视了?!”
闻言,被邵英华那些话激动的面红耳赤的客人纷纷道,“店长,电视上的人你认识?”
白母大嗓门一亮,“咋不认识,那是我女婿!”她自豪地拍拍胸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客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您女婿真有出息。”
白月招招手,示意陈婶过来,从陈婶怀里接过乐乐,对她指了指电视,“看,那是爸爸。”
邵乐乐小童鞋眨了眨黑葡萄一般的大眼睛,看着电视上的男人,晃了晃小拳头,嘴里吐出几个语义不清的音节,“叭、叭。”
白月摸了摸乐乐松软的头发,弯起嘴角,“对,是爸爸。”
.
三月中旬,米国奥运会正式落幕,华国奥运代表团启程返航。
回去的路上,崔老道,“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又开了个玩笑,“你们这算是延毕了吧?”
孙越也笑道,“老师,你就会开我们的玩笑。”
他们这一批高考的,只上了两个学年就毕业了,和他们同年级,都在今年二月底离开了学校。
唯有他们这些替国‘出征’的,因为返期的问题,跟校领导商量过,延后毕业。
一行人说说笑笑,下了飞机。
崔老双手背在身后,“去了半年而已,我怎么感觉去了半个世纪,真是恍如隔日啊。”
可不就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