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供销社,里面满满当当的,全都是大家急需要用的东西,什么布料,搪瓷盆子,还有牙刷牙膏,这些东西卖的很紧俏,得拿票才能买。
宋修见的钱包,姜玉华一早就拿到手了,这会儿打开一看,钱不少,票却没有几张,而且大部分都是不怎么用的到的,像布票,卫生票一概没有。
来不及问丈夫,姜玉华开门见山的说,“二哥,家里现在缺啥?或者现在有啥?”
宋修见愣了一下,想半天才回了一句,“我们的房子是新分配的,里面没人住。”
上辈子一起生活了差不多十年,姜玉华知道他嘴硬,这话的意思基本上就是说家徒四壁。
跟预估的差不多。
姜玉华来之前还想着,他一个单身男人,要是家里东西样样齐全,她才觉得奇怪,怕不是有了红颜知己帮忙照顾生活。
现在听他说,啥也没有,果断的走到供销社柜台,翻了翻里面的票,对照着说,“给我来两瓶雅芳雪花膏,再拿两把梳子,一个篦子,四个牙刷,两个牙膏。”
一口气买这么多样,放在白云村是大户人家了,但这里的人都见怪不怪,知道是岛上军嫂来采买。
还没等供销社的售货员开口,旁边主动让开了一条路,给姜玉华先结账。
提上这些,姜玉华拉着丈夫的手,走出供销社大门,二话不说,就拐进了隔壁的小巷子。
第8章 买东西 食指搭上了红唇,嘘!
夫妻俩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
宋修见落后一步,看她买了那么多东西,除了牙膏牙刷,其他全是自己用的。
他也就罢了,反正之前住在宿舍,瓷盆毛巾都有,但三个孩子以后就得跟他们一起生活,玉华也是一样没买,难道她说的养孩子全是哄人的?
还有家里的被子床单,就连窗帘都没有。
宋修见不好说家里现在家徒四壁,但看媳妇啥也不买,就买了自己的东西,心里着急,还在想怎么开口。
越走越偏,越走人越少,姜玉华走在前面,还四处看看,好像在找什么人。
宋修见表情立刻严肃起来,不知道她究竟想干什么,“去哪?”
回过头,食指搭上红唇,姜玉华轻声说,“嘘,别说话,我在找人。”
这是在跟上线接头,还带着自己?
要是玉华再回头,就能发现丈夫的脸色有多难看了。
但她丝毫没有察觉,依然往前走着,宋修见捏紧了拳头,也谨慎的看着周围,打算待会有人出现,就立马制服。
一打二胜算不大,但他在岛上每天日夜训练,身手不是一个间谍能对付的了的。
宋修见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想,玉华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地方,待会不管她跟谁接头,那人肯定不单纯,他一举制服,送公安局去。
七拐八拐,从这个巷子拐进那个胡同,一路找一路警惕着,谁知道再一个拐弯,眼前的景象让宋修见直接懵了,姜玉华却掩着唇,笑眯眯的看着丈夫。
“二哥,你知道这是哪吗?”
宋修见当然不认识,但他观察过地形,这是火车站对面的一条小路,还靠着河。
此时这条小路上站着不少人,都是脸上蒙着布,脚下放着篮子,看见有生人过来,全都拎起了篮子准备跑路。
很明显,这些都是二道贩子,专门扒火车干投机倒把的人,他们基本上是住在火车上,到一个地方就低价买当地便宜的东西,然后再倒卖出去,火车坐到哪,生意就做到哪,最怕的人就是穿制服的,一旦被抓,东西没了不说,说不定还得抓去□□。
“大哥别走,我们不是治安队的,我们也是来换东西。”玉华轻声,跟离得最近的一个倒爷就说。
那倒爷上下打量他们,看宋修见穿着一身军装,满脸不相信。
宋修见对砸人饭碗的事情不感兴趣,但他心里存着满肚子的疑问。
看向姜玉华,“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有倒爷的?”
她从没来过浙东,究竟是怎么找过来的。
一听这话,姜玉华心里暗暗惊讶丈夫的警惕,但她对此有话说呢,“二哥你不知道,咱们乡里也有,这地方不难找,供销社附近的巷子找一找就能看见,就省城也有,这里啥都有的卖。”
其实这就是糊弄人,这事儿是姜玉华上辈子在边疆的时候,碰见的一个大姐告诉她的。
她赌宋修见常年当兵,不了解外面的情况。
玉华赌对了,这个说法宋修见勉强接受,但眉毛紧紧的皱着,“有东西去供销社买,别在这买。”
虽然深爱丈夫,但这事儿姜玉华不能听他的,拉开宋修见的手,反问一句,“二哥,房子刚分下来什么都没有,我要买布,买瓷盆,买生活用品,锅碗瓢盆一概都要买,还有孩子的衣服,也要扯布做,这些东西去供销社买,可是要很多票的,咱们有吗?”
原本应该是有的,但这些东西,在跟姜玉华结婚之前,宋修见都给了他姐姐,毕竟三个孩子都是姐姐在带。
看宋修见不说话,姜玉华又问,“还有菜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总不能把自己煮锅里给你们吃。”
旁边的倒爷都在偷听,一听姜玉华随口就是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都暗暗的在心里咂舌头。
乖乖,来了对有文化的主儿啊。
再看,穿制服的军人还是一脸严肃。
“岛上有副食厂,你可以去那买。”
“那菜可以去岛上买,我刚才说的那些东西,都要在这买。”姜玉华拉着他的手开始耍赖皮,“你要是不让,我就不走了。”
这真是娶回来一个会磨人的小妖精,宋修见立刻推翻之前的猜测。
谁说玉华干不了间谍,她撒起娇来没人能拒绝。
结婚后的第一次分歧,以玉华耍赖皮告终,她赢了,欢欢喜喜的拉着宋修见上前。
先问刚才搭话的倒爷,“大哥,你卖什么?”
大哥拢着袖子,大量他们半天,最后蹲下去把篮子上的布掀开。
“粉条,这多少钱?”玉华稀奇的蹲下去。
倒爷介绍开了,“这是红薯粉,五分钱一把,这个是绿豆细粉,一角钱一把。”
“这么少,要一角钱?”姜玉华很不舍的放下。
“大妹子,这是人自家做的粉,你想想现在啥地方还出绿豆的,这粉稀罕,难得有几把。”倒爷哈了一口白气,拼命推销着。
“那我买两把,你能送我一把红薯的吗?”
“行行行,咱们碰见就是缘分,装哪?”倒爷冻得鼻子通红,在看姜玉华也冻得直跺脚,索性松口了。
“我丈夫的包里,您给我拿个报纸包起来吧。”姜玉华笑眯眯的说。
宋修见站在旁边,看她跟倒爷你来我往的,居然还真的让人白送了一把粉条,心里都觉得看不透玉华了。
买完粉条,再往前走。
“抓紧时间,船还有一个半小时开,我们要提前十五分钟到。”看了一眼手表,宋修见提醒了一句。
既然时间不多,再买东西就不能随便买了,姜玉华问了第一个倒爷,把其他人卖什么都给打听的一清二楚,然后就往前走着,有目的性的去问。
逛了一个小时,最后买了好几块布,有夏天做衣服的,也有冬天的,还有一匹的确良,另外称了两斤糖,还有大人孩子的棉鞋都买了几双。
除此以外,锅碗瓢盆都没敢买,因为宋修见说岛上有得卖。
最让姜玉华惊喜的是,居然还找到了卖大蒜和辣椒种子的。
上辈子,提起岛上的生活,宋修见只说“各种海虾海鱼,吃腻味了。”
姜玉华猜测是因为岛上没人琢磨怎么做海鲜,按照家乡的法子做,当然腥味熏人,不能入口。
但只要有大蒜和辣椒,玉华就有办法让他爱上吃海鲜。
买完所有东西,再次提着大包小包往码头走,姜玉华翻了翻钱包,还挺惊奇的,“二哥,你工资多少,居然能攒下这么多钱。”
家里的钱和工资,宋修见没打算瞒着她,毕竟在没有确定玉华被策反之前,她确确实实是背井离乡,跟着他来岛上生活了。
“月工资八十,过段时间还会涨,米面粮油部队会发,目前我手上还有三百的存款。”宋修见言简意赅。
他干的工作有危险,整个岛上也没几个,所以工资很高。
“ 二哥,你在岛上干嘛,工资这么高?”姜玉华收起了钱包,兴致勃勃的问。
上辈子宋修见只说自己在空军某部服役,详细的不肯多说,玉华可好奇了。
听到她的问题,宋修见也在想,她到底是在打听,还是明知故问?
意味深长的看了姜玉华一眼,他抛出诱饵,“飞行员,你有什么想法?”
第9章 上岛 这就是丁建安?很不听话……
姜玉华没什么想法,甚至有种,嗯!我男人本来就这么厉害的感觉。
但忍不住冒星星眼,“好厉害,真的好厉害。”
“除了厉害呢?”没人不喜欢被人夸,宋修见语气里也带上了几分笑意。
“除了厉害就是得意。”姜玉华挑了挑眉。
“得意?”
“我眼光好,幸运啊,一挑就挑到这么好的丈夫。”
既夸了自己,又夸了丈夫,宋修见被她说的心情复杂,心想,你要是真的被人策反,那我就没那么好了。
快走几步,正好看见船靠岸,船夫正在招手呢,“你们上岛不?赶紧上船!”
夫妻俩加快脚步,踏上了回岛的路。
与此同时,陈远东乘着之前一趟船已经上了岛,一路快走回家,进门就看见自家妻子方玲在跟隔壁家陈秀一起织毛衣。
“爹娘身体还好吧?”方玲听见动静,回头问了一句。
“ 挺好,还跟我念叨你,也念叨孩子。”陈远东已经在换衣服,抽空回了一句。
方玲搭眼一看,他脚边还放着两个大包裹,吃了一惊,“你脚边的是啥?怎么这么多东西?”
“不是咱家的,小宋和他爱人的,他们还要买东西拿不了,我就给带回来了。”陈远东喝了一大口茶,擦擦汗说。
“哪个小宋,咱家隔壁住的小宋?”方玲跟另一个军嫂对视一眼,满脸诧异的说。
陈远东哭笑不得,“岛上除了咱们隔壁,我还管谁叫小宋?”
“你的意思是小宋结婚了?”方玲还在比照着儿子织毛衣呢,差点没吓得把毛衣针戳到孩子。
点了点头,陈远东又说,“可不,回去一趟就把婚给结了,马上都上岛了。”
“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娃娃亲,跟他一个村儿的,我看像是二十出头,人虽然年轻,但是很会做人,回头上了岛,你记得去问问要不要帮忙,搭把手什么的。”
说着往外走,“我回去工作,你记得去帮忙啊。”
等他走的看不见人影,方玲才跟另一个军嫂继续拉家常,不过这次的话题已经变成了宋修见和他的新媳妇,“咱们之前还帮小宋相看,但条件太差的吧,总觉得配他不合适,条件好的,人家一看,嫁过来就要当三个孩子的后娘,也是直摇头,也不知道娶了个啥样的姑娘。”
陈秀也说,“你家老陈不是说了吗,村里的娃娃亲,二十出头,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