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陆露瞧着秦母把话说的透彻,不像村里其他老太太一样明里刁钻暗里刻薄,心里更对这个婆婆上心了几分。
说实话,要是她弟弟于文海娶了媳妇,她母亲估计都不会像对待她一样对弟弟的媳妇上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她知道秦母是在用心对她。
她也不能辜负这一番好意。
她有时去秦母家里面帮秦母做个饭,秦母也给于陆露送点果干,小零嘴,城里面买的饼干啥的。
这些都是秦存梅去城里卖鸡鸭鱼时给二老带的几块,结果秦母舍不得吃,直接把东西给了于陆露,看来她是真的想把于陆露当女儿养。
结婚那会儿秦母说过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秦存梅争强好胜,她想要疼她。
秦存梅觉得都结过一次婚了,自己都不乐意在母亲的怀里撒娇说些软乎话啥的,还是有个儿媳妇好,能够当小女儿养。
秦程隔几天去一次罐头厂,给于陆露也带回来一些加工了的果子。
不过现在生产线才装好,还需要实验几天,等拿到了食品合格证之后才能生产橘子罐头。
看着秦程时常去县里,每天都得坐车回来,人都有些消瘦了。
于陆露给他出主意,“要不你在县里租个房子吧,就不用天天往家里跑了。”
秦程知道于陆露是心疼他,所以才这样说的,可另一方面,秦程又以为于陆露是嫌弃他。
他向于陆露交代,“露露,现在罐头厂已经在建房子了,以后好多员工还有厂里面的一些技术人员可以搬进去。”
于陆露觉得挺离谱的,“你们罐头厂现在还没生产东西呢,就开始赔本给员工建房子了,钱哪儿来的?”
“钱是领导批的,这个罐头厂也有政府的投资,为了留住一些人才,所以才建的,不过领导只批了一小部分,剩下的一大部分,需要想要有房的罐头厂员工自己出钱,你
知道深市那边两三天时间就能建起一栋楼,我们这边效率慢一点,也得个把月吧,到时候等房子通风了,我们就搬到城里去,好不好?”
于陆露没想到秦程连搬到厂里的家属院的事儿都想好了,她点头又摇头,“你可以去,我就不去了,咱们家院子这么大,我不乐意去挤住小楼房。”
去了家属院里面,还没法种树种菜养鸡养鸭了。
她还想蔬菜瓜果啥的能够自给自足。
秦程看于陆露不想去,就对于陆露说,“那我就把那套房子退了。”
“别呀,你还是罐头厂里面的股东,以后好多事儿指望你呢,你有空就住在那里面,不用来来回回的跑,多好。”
于陆露觉得秦程真是一根筋,怎么她说不想去住,秦程也要退房子。
要是于陆露想着是上辈子,她有三个孩子,自己早就麻溜的收拾东西去住家属院了。
孩子看病上学在乡下都不方便,去家属院里面住着,更适合孩子。
不过这辈子她就想住在乡下,多自由自在的,虽说买东西还是有些不方便,不过于陆露的物欲挺低的,也没想买这买那儿。
平时家里缺点什么,还没等于陆露发现,秦程自个儿就买回来了,都不用于陆露去操心。
第61章 于陆露有个姑姑
秦程就想守着媳妇, 媳妇去哪儿他就去哪儿,挣钱只不过是次要的事儿。
于陆露说,“你既然已经把钱投进去了, 你说不要房子了, 那别人会觉得是不是罐头厂又有什么变动,会拖累其他人投钱建房子的, 你要是不去住也可以, 就把它闲置在这儿,我俩都知道以后这房子会升值的。”
秦程当然是听于陆露的, “好,我就把它空在那儿。”
他想抱着于陆露, 好好的和她说一会儿话, 可于陆露直接拒绝, “你自己去做饭吃吧, 厨房里面有新泡的大蒜和辣椒。”
大蒜辣椒和白萝卜已经泡了很久了,于陆露觉得可以吃了。
秦程早就发现厨房里有这东西, 他问于陆露, “你还记得我爱吃泡的大蒜和辣椒?”
于陆露说,“才不是呢,大蒜和辣椒都是咱妈种的泡的,我就用手帮忙把大蒜和辣椒萝卜洗干净了。”
一听于陆露这么说,秦程也想,这是媳妇亲手洗出来的,吃着可真好吃。
他让于陆露也吃点。
于陆露拒绝, “你好歹蒸点馒头, 要不煮米饭下菜, 你就让我干吃萝卜辣椒?”
秦程一听, 连忙去煮饭去了。
两人吃完饭之后,又躺在了床上,秦程的心从来没有这么安稳过。
媳妇在他身边,他宁愿每天骑两趟三轮车也要从城里回来,而且媳妇说的没错,住在城里,挤在楼房里,还不如乡下日子舒服。
秦程对于陆露说,“等罐头厂起来了,我给你开个小卖部好不好,这样你想吃什么,我都给你买回来。”
现在供销社已经变成了杂货铺,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也都换了形式,而且出去买东西也很少要粮票布票了。
他们这个县城还是国家头几批向外开放的县城,经济发展起来了,日子自然也会越过越好。
于陆露一听要开小卖部,她不太愿意开小卖部,可是想着要是开了个小卖部,平时缺点柴米油盐啥的,都可以从自家的小卖部里面拿,也方便了许多。
可是开了小卖部之后,村里人肯定也要在她家来买东西,她不太愿意人往她家里进进出出的。
虽说可以说些话解闷,可是挺嘈杂的。
于陆露想换个主意,“要不以后家里缺点啥,你就直接多买点回来,如果你嫌麻烦的话。”
秦程知道于陆露是不想开小卖部了,经常和人打交道。
其实秦程觉得是于陆露想多了,村里的人虽说嘴碎,而且爱赊账,但是心还是好的。
他开小卖部不是本意,只是觉得于陆露经常呆在家里也不爱出门,怕她会多想,而且不多和人说话,容易生病的。
不过又转念一想,反正他每天都要回家,和于陆露虽说说不了太多的话,但是于陆露和他说几句话,也能够逗于陆露开心。
再者说,他主要是担心于陆露厌烦了现在的生活,想要和他离婚啥的。
不过这些想法不能和于陆露说,免得她放在了心上。
要是有一天真觉得无聊了,和他离婚了,那他那会儿后悔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过秦程和于陆露聊天时,得知于陆露家在外省还有亲戚。
秦程说,“我怎么没看见过她?”
“那都是早年头了,当时我姑姑去逃荒,一二十年没回来了,而且她晕车,现在据说戴着个老花镜,跟着她孙子在学识字,结果她家装了电话,给我们写信说,可以和我们电话联系,但我们村儿里都没电话。”
其实于陆露说的还是有些过于美好了,她姑姑当年是逃荒,但是逃到了半路上被一个人贩子给卖到了外省。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她死了,后来她姑姑生了孩子之后,才允许和娘家这边联系,只是于奶奶和于爷爷当时也是得了浮肿病死了。
于姑姑当时觉得对不起父母,再加上夫家那边不让她回来,也不告诉于母于父她嫁的那家的地址。
当时年成不好,于母和于父拼了命也想要把于姑姑给找回来。
只不过于姑姑自己又不愿意回来了,说她在那里过得挺好的。
估计也是被她男人逼得不让回娘家。
于父和于母也不知道自家妹子的地址,当时去外省找过几次,可是茫茫大海,如同捞针。
虽说有寄信的地址,可是只知道大概的地方,于姑姑嫁到了哪个小山村,小山村又有多少里地,都是不清楚的。
当时于父和于母只打算生于陆露一个孩子,其实也是想把于姑姑给找回来,这样养着于姑姑和于母生的孩子,不至于让于姑姑背井离乡。
前年于姑姑的男人死了,她的儿子又生了儿子,也就是于姑姑有了孙子。
于姑姑的儿子在外面做皮草生意赚了一点钱,也不爱管于姑姑,于姑姑就给于陆露他们写了信。
而且家里装了电话,打电话也方便,只是长途电话话费很贵,于姑姑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打一通电话。
于陆露和秦程结婚时,于姑姑还悄悄寄来了钱,只是于陆露和于父于母商量了没要于姑姑的钱。
她老了,而且辛苦了一辈子,得自己把钱存着,或者花了,就给她添了五百块又寄了回去。
于姑姑感动的,说她一定要回来看看于母于父还有于陆露他们。
可是她人老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也晕车,虽说现在知道了于姑姑的具体地址,可是也没人去接她。
于陆露也没考虑过让秦程去接于姑姑,他在罐头厂那么忙,不能让他去找于姑姑。
万一于姑姑的夫家的宗族势力,拦着于姑姑,不许她回来探亲,那么秦程也会受到连累。
于陆露虽说不待见秦程,可秦程好歹是她男人,她不想让秦程受到伤害。
秦程听于陆露这么说,他想了想倒是有了一个办法,“等过些日子宽裕了,我给你装个电话,你再怎么说也得让咱姑姑回来看一下。”
现在装电话可得好几千块钱,秦程的钱又是投到了厂里的家属院,又是要办这办那儿的,手里不宽裕了。
而且存折就在于陆露手里,和于陆露结婚之后,秦程每次用一笔钱都和于陆露报备过了的。
其实于陆露也想自己的姑姑能够回来,毕竟这都过去二十多年了。
再者说秦程也有这份心思,她倒是被弄的有点伤感了。
姑姑当年出去逃荒的时候,她都还没出生,可是同为于家女儿,于姑姑有这样的遭遇,她一开始觉得很痛惜,很怜惜姑姑,觉得姑姑吃了太多的苦。
可一想到当年闹灾荒时,好多人都得浮肿病饿死了,她姑姑好歹还活下去了,虽然这辈子被别人掌控着人生,非常的难受。
她既然下定了决心,就一定要把姑姑接回来。
只是这事儿还需要秦程的帮助,去外省把姑姑接回来得要钱。
现在坐火车也需要很多的钱,而且要是不认识路,国家那么大,人也那么多,万一走丢了就麻烦了。
于陆露心里惦记着这事儿,整天食欲也有些不佳,不过吃了泡好了的大蒜之后,倒是开胃了一些。
她去帮秦存梅喂过几次鱼,秦存梅又开了一个养殖场,专门养鸡和鸭子。
她俩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烤鸭。
碰巧于陆露上辈子去首都吃过烤鸭,秦存梅想吃烤鸭,于陆露就说她会做。
其实于陆露也只是先把话应下来,然后顺着记忆里面的菜谱,来烤鸭子。
烤鸭子得需要一个大炉子,得有木炭柴火,香料那些也得放足。
于陆露实验了好几次,发现味道还不是记忆里面的味道。
就把那些没有烤成功的全给秦程吃了。
秦程这是第一次接受媳妇的投喂,他当然不知道他是沾了姐姐秦存梅的光,还以为他媳妇心疼他整天在外面跑业务,所以让他多吃点肉。
虽说烤鸭不是记忆中的烤鸭的味道,但是鸭子的香料和烘烤都是于陆露用足了劲儿的。
于陆露只好把自己烤好的鸭子拿去给秦存梅吃,秦存梅把鸭子切成片,想要做成卷。
于陆露提醒她趁热吃,秦存梅吃了一口,向于陆露竖了大拇指,“露露,你做的烤鸭真好吃,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烤鸭了。”
于陆露知道秦存梅是鼓励她,只是让秦存梅多吃一点,如果不够的话,烤炉还在她家,她下次再烤了鸭子送给秦存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