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隔着书案同她对视,心惊竟在这小小的女子眼中看到如此坚定的神色。
她说以后无论何等遭遇,那便表示她已经想过了和离后她一个女子会遭遇什么了,旁人的流言蜚语,世俗的指指点点,她竟敢说她都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即便知道自己遭遇什么仍然要同夫婿和离,到底为了什么?就为了一口气吗?
作为当初两人婚姻的一个主要促成者,他也算是从头到尾见证了两人的相爱,江允恒有多宠爱她可能整个京都无人不知,不然昨日他也不会放着大好的机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他,必定是他不同意和离,她才求到他面前的,只是没想到她竟真舍得。
唐云舒一直不卑不亢的跪着,表面上云淡风轻,实则放在身边的双手早就汗湿,心里也跟在打鼓一样七上八下,这种紧张在她听到陛下突如其来的笑声后更攀升到了顶峰,好在没有让她失望。
武帝从位置上起来,走到她面前:“你起来吧!”
“朕既然答应你,那便金口玉言绝无悔改,朕会给国公府传喻让他们同意和离,同时朕会让人尽可能的劝说国公府同意你带走你的儿子,这……才是你今日最想求朕的事吧!”
武帝言笑晏晏,唐云舒却不由得冒冷汗,只能垂着头道了声:“陛下英明。”
她今日确实是存了用那个条件交换她带康儿走的条件,但陛下一直质疑,她才不得不用那个条件交换和离,没想到陛下什么都明白,所以刚刚的一切根本就是试探,可是他试探她作什么呢?
虽只是尽可能,但这也够了,国公府知道了陛下的态度必定会慎重考虑,那她带走康儿的几会留更大,一想到这个,她脸上终于有了一丝高兴。
心愿已了,她一刻都不愿在此地多待,这里的威严快要压的她透不过气来,谢过恩后便退下了,离开的时候她听到陛下在她身后喃喃了一句话:
“怪不得她喜欢,和她一个性子。”
这个她是谁,她不知道,也不敢去妄加猜测。
出了御书房她又去了后宫,母亲在未央宫等她,皇后见着她,眼中盛满了担心,母亲以眼神示意问她如何了。
她看着眼前两个一心为她着想的女人,想着虽沉默寡言但坚定不移站在她身后的父亲,还有乖巧可爱的儿子,她突然觉得知足了,至少她不是一无所有,还有那么多人爱着她不是吗?
同两人说陛下已经答应和离之事,母亲十分高兴,皇后只笑了笑,似乎觉得意料之中,云舒看着皇后淡雅的笑容,心中不知为何生气一丝难过,不为自己,为眼前如此温柔的女人。
她同江允恒过不下去了,还可以选择和离,有这么多人愿意也可以为她撑腰,可是皇后当年同陛下闹翻,却连和离的可能都没有,她是皇后,是大盛的国母,是陛下的妻也是他的臣,她即便被废也只能老死冷宫,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这高墙的可能。
她便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不公平的世道反抗,她身在皇宫,可心已然自由了,城墙困住了她的身却羁不住她的魂,她是皇后,但她不争宠,不献媚,自愿让未央宫成为一座冷宫,不是她不会,而是不愿。
她不由的想,若是今日她不能同江允恒和离,可能她也会变得和皇后一样,哀莫大于心死,应当就是如此了。
在未央宫待了一会她们便出宫了,也不知是凑巧还是有意,她在路上遇上了永城,永城带着丫鬟见着她昂着头,仿若胜利者的姿态。
“世子夫人好兴致啊,这是刚解了禁足?这么迫不及待的来宫里看样子是得到消息了啊!”
母亲一向不爱惹事,但对着阴阳怪气的永城也是忍不住黑了脸。
唐云舒在她开口之前拦在了母亲面前,装作听不懂到:“臣女愚钝,不知公主所言何事?”
永城一心想看她吃瘪,因此压根没注意到她的自称变了,嘲讽说到:“何必自欺欺人呢?马上就要是一家人了,抬头不见低头见,若你现在给本宫服个软,说不定等以后进府了本宫心情好会让你多侍两次寝呢?”
第51章 、和离
唐云舒只觉得好笑, 看着面前一脸嚣张跋扈的永城,只觉得自己和离这个决定当真是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不过的决定,永城还未入国公府便想着找她麻烦, 若是真的同她共侍一夫,还不知会怎样被她拿捏。
“公主多虑了, 臣女好歹比公主早嫁几年,公主稀罕的东西于臣女来说早就腻了,公主若是欢喜, 日日留着也好, 臣女伺候了这么多年,还未感谢公主替臣女分担。”
“你”永城气急,没想到到了如此地步了,唐云舒竟然还敢同她作对:“哼!牙尖嘴利, 本宫看你还能嘴硬到何时,你不会以为父皇说是平妻你就真的能跟我平起平坐吧?”永城倨傲的看着她:“本宫是公主,你什么身份,也配和本宫平起平坐?我告诉你!恒哥哥是本宫一个人的!”她明明比唐云舒低半个头,却硬要表现出俯视唐云舒的感觉,梗着脖子的样子特别的好笑。
唐云舒笑了,她感觉永城现在的样子像极了一个抢糖吃的小孩,可惜她没心思陪她玩。
她退后半步, 微微福身:“那臣女便祝公主早日得偿所愿。”
说完她牵着母亲的手绕过永城便出了宫门, 完全无视永城在她身后愤怒的目光。
上了马车后丞相夫人有些担心的抓着她的手拍了拍, 想要安抚她, 云舒却笑了笑示意无事:“母亲, 真庆幸我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
丞相夫人立马肯定的点头:“是的, 幸亏你想通了先同江允恒和离了, 永城公主嚣张跋扈,靖国公不管后宅之事,国公夫人是个拜高踩低的,而江允恒……江允恒他护不住你,我听你父亲说自上次围场之事后,陛下对他也不像以往那般信任了,如今他自己的事都是一团乱麻,又如何顾得上你,你待在那复杂的国公府,迟早会受委屈的,母亲也不忍心你和离,可更舍不得你受委屈,江允恒虽好,可也不值当你付出一切。”
唐云舒如今已经可以平静的听母亲给她说这些道理了,她微微弯了唇角,小声安慰为她伤心的母亲:“母亲你放心,我分得清好坏。”
她曾以为江允恒是良配,但自他让禾凝进府那日起她便明白了,江允恒是个好人,却不是她的良人,如今这样,很好。
武帝的动作很快,其中多半有刘贵妃的推波助澜,唐云舒上午见了武帝,下午武帝便召见了靖国公,靖国公回去后没多久,便将和离书送到了丞相府,是靖国公亲自送来的,他本意是想在唐相面前替国公府开脱开脱,可丞相府门房连大门都不曾让他入,只推说主人都不在。
靖国公悻悻而归,心中明白和唐相的关系怕是再也修复不了了,云舒也有些担心,她其实不希望父亲为了她同靖国公闹翻,一码归一码,她和江允恒和离是他们两的事,可丞相府和国公府闹翻那就关系到很多人,她本就觉得对不起父亲,不想父亲为了自己再费心神。
不过她去找父亲说明心思后父亲却宽慰她不要想太多:“我本就不欲同靖国公府多往来,靖国公是武将,手中还有兵权,本就招人记恨,如今娶了永城公主,若不收敛一二,遭祸是迟早的事。”
唐云舒不懂,江允恒娶的是永城,做了天子女婿,同武帝做了一家人,武帝不是会更信任才是吗?
父亲只解释了一句她便懂了:“永城不仅是陛下的女儿,更是刘贵妃的女儿。”
刘贵妃出身武将世家,军中各个地方基本都有他们的人,那可都是实权,而且刘贵妃可是有儿子的,还是最有可能争取皇位的儿子,若只是同朝中勋贵联姻,最多会被打压一二,可一单涉及到东宫,皇权,那可就不再是普通的政治斗争了,那就是掌权者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举一动都会被盯着,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可是如此一来云舒便更不明白了,那陛下不应该极力阻止这门婚事吗?为何表现的如此迫不及待?
她问的时候父亲只是微笑不语,她便明白此事关系到朝中大事,父亲不会告知她,不是刻意隐瞒,而是一种保护,有时候知道的多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江允恒和唐云舒和离的第二天,陛下便圣旨赐婚给他和永城公主,同当初第一次赐婚时百姓争相祝贺称赞不一样,这次的赐婚圣旨下了后在民间引起一片哗然,百姓不知道其中详情,但事实如今就在这里,丞相独女,原来的国公府世子夫人,未触犯任何礼教束法却被无端休弃,虽然有公布是和离,但百姓都觉得是国公府休弃,觉得是出于唐相的面子才说是和离。
而这一切的源头便是永城仗势欺人,毕竟永城在京都早有恶名,嚣张跋扈惯了,抢别人夫君有什么奇怪的,唐云舒和江允恒曾经是京都一段恩爱佳话,莫名其妙的散了若是没人从中作梗谁信?
由此在百姓口中,永城和刘贵妃成了强抢人夫的不知廉耻之人,国公府是攀龙附凤的小人,江允恒是懦弱连妻子都护不住的无用男人,而唐云舒和丞相府是委曲求全的受害者。
不得不说民间传说虽然有些夸大,但和事实猜了个十之八九,虽还是不少人嫌弃唐云舒成了弃妇,笑说第一美人都能被休弃,但更多的人是在同情她的遭遇,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她的名声。
唐云舒不在意这些,赐婚圣旨下来的时候她正在书房里教康儿写字,康儿年纪虽小,可感触敏锐,他早就发现父母之间的不对劲,又听了府中下人私下的言语,他年纪小还不明白什么是和离,只大约知道,以后他只有母亲了,唐云舒一直瞒着不敢同他说,当初江允恒刚从边关回来的时候康儿有多欢喜,当时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她怕伤了孩子的心,可那日她陪康儿午睡,听到康儿梦呓:“康儿要母亲,父亲不好。”她才知道康儿什么都明白。
此后她告诉了康儿实情,告诉了他以后父亲不会再陪着他,也不会经常来看他。因为他会再有孩子,当然这句她没说,但他迟早会知道的,禾凝已经显怀了,永城和江允恒的婚期也定了两月后,他会再有嫡子,她说完后已经做好了安慰康儿的准备,可小孩只是看着她极小声的问了句,看不见父亲母亲会不会开心一点?
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好久没反应过来,好一会才理清楚话里的意思,然后有些犹豫的点了点头,她有些小心怕给康儿带来二次伤害,没想到康儿听到她的话后却笑了,然后她听到了康儿接下来的话,好久不见的泪腺霎时就又崩塌了。
康儿说:“只要母亲开心,那康儿也开心,母亲不喜欢父亲,康儿也不喜欢父亲,父亲回来后母亲总是哭,康儿不喜欢看母亲哭,不要父亲了,有康儿陪着母亲就够了。”
一个才两岁的孩子,不知怎么磕磕绊绊的说完这句话,唐云舒不知道是有人教他的还是他自己想的,但这一刻,至少这一刻她突然就对江允恒释怀了,江允恒虽违背了承诺,但因为和他成婚,她才会有了康儿,有了这么可爱的孩子。
只要康儿在身边,她好像就又有了生活的希望。
知道唐云舒和江允恒和离的消息的时候永城正在刘贵妃的宫中为即将而来的赐婚圣旨喜不自胜,她终于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了,虽然美中不足要和别人一起共享丈夫,可她有信心,她一定能够牢牢握住丈夫的心,让他独宠她一人,就像她母妃一样。
当年母妃也是对父皇一见钟情,之后想尽办法同父皇偶遇,制造机会进了宫,一进宫便被封为德妃,独宠六宫连皇后都被比了下去,这么多年盛宠不衰,身为她的女儿,永城觉得自己肯定会比母妃做的更好,更何况母妃是妾,而她可是明媒正娶的妻,同丈夫琴瑟和鸣是理所应当之事。
听到唐云舒和江允恒和离她第一反应是江允恒不要唐云舒了,以为是为了娶她,不愿她受委屈才休了唐云舒,还没来得及沾沾自喜便被看透了的刘贵妃泼了凉水,告诉她是唐云舒自请和离,江允恒不同意,是被靖国公和国公夫人逼着签的和离书。
永城不喜欢这个逼字,她觉得江允恒怎么可能不愿意,她可是公主!
“难怪唐云舒见了我阴阳怪气,原来是和离了,算她识相,不然等进了府看我怎么收拾她。”
刘贵妃虽是永城亲母,可看到自己女儿这幅浅薄的一面还是免不得嫌弃:“唐云舒可比你聪明多了,捡了别人不要的东西还在这沾沾自喜,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蠢的女儿!”
她一直不太赞同永城嫁到国公府,若不是她自己非要坚持,父亲和哥哥也都同意这门亲事,她更希望永城能找个状元郎做驸马,她自己生的女儿她清楚,永城不是能管理一大宅子人的料。
第52章 、愚蠢
永城可不管这些, 她只觉得是江允恒喜欢她,国公府也重视她才休了唐云舒,并且大发慈悲的决定看在唐云舒如此识相的份上, 就不去找唐云舒的麻烦了。
永城的婚事办的极其热闹,恨不得普天同庆, 可她越高兴,百姓就越是厌恶她这种行径,抢了别人的丈夫还要堂而皇之的昭告天下, 想要获得所有人的祝福, 哪有那么好的事。
唐云舒自回到丞相府后,生活又回归了平静,府中都是照顾她多年的老人,见她受了委屈一个个争相照顾她, 也不会在她耳边嚼舌根,她挺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当然,这一切如果没有那个死皮赖脸的男人经常来打扰就更好了。
“小姐!顾大人他又来了!”第不知道多少次喊出这句话,清苡的声音都从一开始的惊喜——好奇——激动——到现在的见怪不怪,连看到那张曾经让她犯花痴的脸都能够平静的翻白眼了。
实在是因为他来了太多次了,而且不管别人欢迎不欢迎,他都能够收放自如, 实在让人很难不审美疲劳。
就像这会, 众人听到他来了都是不由自主的翻了个白眼, 然后很快顾晏之便笑着走了进来, 一路见到人都打招呼, 他基本都能叫出别人的名字。
唐云舒有些想让人关门, 可明显晚了一步, 顾晏之已经进来了,康儿却有些高兴的放下笔迎了上去。
这小家伙奇怪的很,本身最讨厌陌生人触碰,却偏偏只和顾晏之见了两面,就和他亲密的不得了。每次见面都黏黏糊糊的,顾晏之如果有事几天没来,他还会问起。
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唐云舒才勉强容忍了他总是来府中骚扰她。
顾晏之进来后就又和康儿闹做了一团,她看不下去了咳嗽了两声,那两人对视了一眼,立马规矩的回到案前写字。
唐云舒见过顾晏之的字,不得不承认他的字比她的确实更适合教康儿。
他每次来了后也不多说什么,就陪陪康儿,和云舒有一茬没一茬的说话,两人几乎没有说过江允恒,唐云舒是觉得没必要,而顾晏之,估计是巴不得这辈子都不要提起才好。
他虽没说,可府中哪个不是人精,早就明白了他的来意,她第一次来府上拜访的时候,带了足足一马车的礼物,把丞相夫人都吓了一跳,以为他是来下聘的,可若是下聘又不免有些寒酸了,结果他只是来拜访的。
当时唐相也在府上,两人不知在书房说了些什么,待了半个小时后再出来,顾晏之之后来往丞相府,唐相再没让人拦过,大有顺其发展的态势。
丞相夫人也不明白丈夫那些官场的事情,但是对顾晏之十分满意,虽然唐云舒觉得这中间大部分应该是拜顾晏之那张妖孽的脸所赐,那张脸谁看不迷糊,大家对美好的事物总是会宽容许多。
康儿年纪小坐不住,练了会字后便想要出去玩了,得到唐云舒的允许后高兴的出门了,顾晏之从书案那边走过来在她的对面坐了下来,给自己倒了杯茶。
“听说了吗?”
他突然同她说话,唐云舒愣了一下:“什么?”
顾晏之狐疑的望了她一眼,见她真的不知道,突然开心的笑了:“国公府最近十分热闹。”
原来是国公府,唐云舒兴致缺缺,有些敷衍的问了句:“怎么了?”
“永城公主要求国公府把禾凝送出府,只能养在外面,不能接到府里。江允恒不答应,两人大吵了一架。之后永城又找到了国公夫人要她把禾凝弄出府。”
唐云舒觉得有些好笑,永城这还没入府呢,就想要作妖了,禾凝肚子里怀着江允恒的骨肉,国公府怎么可能让她出府,永城这是确定自己能嫁给江允恒了,就迫不及待的原形毕露了?
她虽没说话,但顾晏之知道她有了丝毫兴趣,便当成一桩趣事接着给她说了下去。
“国公府自然不同意,永城或许是第一次被人拒绝,愤怒之下竟求到了陛下处,说……说你这个正妻都能休,一个妾为何不能休。”
竟然还有她的事?唐云舒扬了扬眉,到没觉得受到了侮辱,只是再一次见识到了永城的蠢,武帝恨不得所有人都忘了他仗势欺人这事,永城作为既得利益者,竟然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反复提起,武帝不生气才怪。
果然接着便听到顾晏之说到:“陛下听了后生了好大的气,把永城训斥了一顿,还让人给刘贵妃传话,让她管好自己的女儿,刘贵妃自入宫后还没被陛下公然训斥过,这下因为这个女儿是里子面子都丢了,听说刘贵妃把人带回去后,罚在院子里跪了两个时辰,永城不服气想争辩,又被刘贵妃直接禁了足,让她在大婚之前都不能出门。”
云舒不想落井下石,但确实过分好笑,刘贵妃和武帝都可谓是聪明人,甚至是城府极深,可生下来的女儿却蠢笨如猪,听母亲说当年永城出生的时候刘贵妃原本满心欢喜以为会是个皇子,想要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结果生下来个公主,当时她一心扑在陛下身上,只想着争宠,便对这个女儿疏忽管教,等到想管了,永城早就定了性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对后面生的小皇子尤其关心,所有的事情必亲力亲为,当然这里面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她在这孩子身上寄予了厚望的原因吧!
唐云舒听过笑过便过去了,也没当回事,顾晏之一直观察着她的神色,见她从头到尾都没有流露出一丝伤心和不悦才松了一口气,看起来,她是真的放下了,不管是江允恒还是禾凝,都再也不能在她心里泛起半点波澜。
顾晏之终于放下心来,这些日子他一直害怕唐云舒是故作镇定,其实心里难受着,还放不下,但今日这一小小的试探,他总算放心了。
“其实你不用特意试探我,我说放下便是放下了。”云舒突然开口,一开口便将他的小心思摆到了明面上,顾晏之原本为没想瞒着她,对她笑了笑。
云舒抬头看着她,放下手中的书,缓缓道:“我当初同他说和离的时候便是真正的放下了,我这人从小到大,从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也不会再傻到走回头路。”
顾晏之被她盯得心绪涌动,半响后他喉咙滚动了一下,问到:“那我”
“我说这话没别的意思,就是告诉你以后可以不用费心思来试探我,我真的放下了,没有其他的意思,你不要多想。”
都说到这份上了,顾晏之剩下的话再难出口。
回府的路上,乘风不知何时突然出现,看着主子皱起的眉头深觉大事不好,正准备找个理由跑,便听得自家主子喃喃道:“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当初是你说她吃软不吃硬,我才循序渐进,这都月余了我怎么感觉她像是看破红尘了?要不我还是去把人绑了吧,生米煮成熟饭,等她成了我的人,再给我生个像康儿那么可爱的孩子,是不是就舍不得离开我了?”
听到这话,乘风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自家主子在京都待了这么久,成日和别人吟诗作对,还学会了甜言蜜语,他以为他已经从良了,没想到还是一身的匪劲。
“主子,你若是想把唐姑娘越推越远你就这样做吧!”
他忍不住阴阳怪气,当即收获了顾晏之的一记横眼,不过没什么杀伤力,比起教训越矩的手下,他更想知道如何早点抱得美人归。
“主子,唐姑娘刚刚从一段失败的婚姻里走出来,这会正是对男人憎恶的时候,你若再违背她的意愿,她肯定恨死你了,到时候你得到她的人,却永远得不到她的心了。”
“别卖关子了,有主意快说!”顾晏之不耐烦的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