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若能将这庸医揭穿,便避免其他人上当受骗,也算积累了一桩大功德。”
她面不改色的夸完,才回答姚守宁的问题:
“我可能去不了。”
温家的家风严谨,这样的热闹温母是绝对不会允许她去凑的,尤其是她婚事就定在了一年多之后,姚家虽说不介意,但温家越发得守分寸。
相比之下,柳氏为人虽说也严厉,但又并不古板,她眼中露出几分苦恼之色,叹息了一声:
“真想早点嫁进来。”
相比起温母,柳氏无疑要开明一些,若是她已经与姚若筠成婚,这样的热闹她怎么也不可能错过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
姚守宁也跟着点头,若温献容早点嫁过来,平日她也就不愁没人陪了。
两个女孩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不由大笑出声。
“要是我娘听到我这话,肯定得骂我一顿。”
这样的话,温献容也就敢在姚守宁面前说。
她性格很好,且又极能保守秘密,温献容和她相处,可以卸下满身的压力。
两个女孩凑到一块儿,有说不完的话,时间很快过去,外头传来了冬葵与玉茵回来时的说笑声。
温献容露出几分依依不舍,姚守宁也有些舍不得她,但却想起了一件事:
“对了,你帮我一个忙。”
“你说。”温献容也不问她要让自己帮什么忙,直接就点头答应。
“若有空,你帮我打听一下应天书局。”
姚守宁也不跟她拐弯抹角,直接将自己的要求提了出来:
“不过不能直接问,得要保密。”
她答应了柳氏,绝不能将她当年婚嫁之事和别人提起,但对这应天书局究竟是什么又实在感到好奇。
温献容虽然生于书香之家,但性格却并不迂腐,听了这话,也心中有数,点头应承了下来。
“你放心,我绝不提这几个字,到时想个办法,考问我大哥去。”
她与姚守宁倒是想到了一块儿。
说完这话,温献容又有些好奇:
“不过这应天书局是什么?我听过各种茶话会、诗书社,倒真没听过这应天书局。”
大庆重视文德,朝中重臣大半都是儒家派系出身,因此国内上下都好文成风,光是神都之中,大小诗书画社就不少。
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普通儒家子女,都喜好组织各种各样的以文为名的聚会。
温家是读书人家,兄长又是神都知名的才子。
各种各样的知名诗社温献容也参加了不少,对于知名的书局、茶话社那是如数家珍,但却也没有听过姚守宁所说的‘应天书局’。
“我也不知道。”姚守宁有些无辜的摇了摇头,她也不知道,所以才找温献容帮忙打听。
“好吧。”
温献容了解她性格,见她这样说,便知趣的没有再问下去。
“不过嘛,找我办事,得给报酬的。”
她说完,伸手去捞姚守宁扣在榻头的那本话本:
“这个借我先看几日。”
“我大哥买的。”姚守宁提醒了她一声,温献容笑出嘴角边的两个梨涡:
“我知道。”她斯条慢理将书卷起,塞进自己的窄袖口里:
“不是他买的,我才不要呢。”
“……”姚守宁看她将自己的书劫走,还来不及说话,冬葵两人已经进了屋。
温献容恢复了端庄的模样,拉着姚守宁的手,说是天色不早了,准备要离去。
她还得去姚婉宁屋中坐一坐,最后得向柳氏告辞,不能再耽搁下去。
姚守宁送走了闺中好友,不免又觉得屋中有些冷清。
不过好在托了温献容打听应天书局,也算是有了一件期盼的事。
之后的数天时间里,姚婉宁喝了孙神医开的药并不见好,反倒因为近来气温骤降的缘故,她好像病得更加严重。
柳氏忧心忡忡,每日将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姚婉宁的病情上,十来天功夫,就已经瘦了不少了。
好在这一日傍晚,连下了好多天的雨逐渐停了。
姚守宁从门中迈出来,看到外头逐渐停下的雨水,整个人都松了口气。
近来家中姚婉宁病重,自然是没有办法陪她说话的。
柳氏的心思都放在了大女儿身上,也唯有疏忽她。
而姚翝近来不知道在忙什么,每日早出晚归的。
姚若筠也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
这场雨下了半月有余,神都城外不时有传来山体滑坡的消息,将柳氏吓得不轻。
筑山书院背靠大名鼎鼎的青峰观,都位于山中,雨后山路泥泞,柳氏担忧儿子回来不方便,特地早早就托人替他送了换洗的衣服,让他暂时留在书院,雨停之前不要回来。
家里除了下人,再也没有能和姚守宁说话的。
自从她上一次去了一趟望角楼听书,至今为止,她都没有再迈出姚家的大门半步,可把她闷坏了。
这会儿雨刚一停,她就迫不及待的提了裙摆往柳氏的正屋跑去。
“娘——”
柳氏刚从姚婉宁处回来不久,都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就听到了姚守宁的喊声。
“唉……”
柳氏听到这里,长长的叹了口气。
她的贴身乳母曹氏面不改色的从盆中拧了张热帕子出来,递到了她的手上,听到她这一声叹息,便像是猜到了她心中的想法一般:
“二小姐精力充沛,这是千金都换不来的好事。”
“若是婉宁也能和守宁一样,能跑能跳能喊,我就心满意足了。”
想到大女儿,柳氏的脸上露出几分伤感之色。
不过下一瞬,她就听到了姚守宁进屋的脚步声:
“我娘呢?”
“在这呢!”
柳氏心中的那几分失落被她冲散,提高音量应了她一句。
“娘,雨停了。”
姚守宁一听到柳氏说话,忙不迭的进了内室。
柳氏正拿着帕子擦手,曹嬷嬷端了杯水侍候在一侧。
“停了就是好事。”
提到这场已经下了许久的雨停了,神都即将迎来久违的天晴,柳氏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
“希望天公作美,你姐姐的病能赶紧好些。”
她的眼中露出希冀:
“你大哥已经十来日没有回家了,也不知道在书院那边吃得好不好,冷不冷。”
自大雨一下,山路湿滑难走,接连出了几桩山体滑坡的事件,死了好些人,闹得人心惶惶的,消息都不大好传递了。
第18章 流言起
“娘怎么没提到我!”
姚守宁听她说了几句,半个字没提到自己,不由有些不高兴。
“你就天天在家里,有什么好提的?”柳氏没有将她的话放在心中,以为她只是耍小孩脾气。
“我是在家里,但也不容易见到您。”姚守宁回了一句,顿时令柳氏怔了一怔,心中生出几分愧疚之意。
她擦手的动作一顿,转头去看女儿的脸。
姚守宁有些莫名其妙看她,仿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随口一说,给母亲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冲击。
近来姚婉宁病重,确实她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到了大女儿身上,而忽视了这个孩子。
“怎么了?”姚守宁被她看得莫名其妙,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她心思透明,刚刚的话也只是无心之言,并非抱怨着计较得失。
但越是这样,越是让柳氏心中觉得对她不起。
“谁说的?”她大声的说话,仿佛以此驱散自己的心虚:
“我最近是忙了一点,但也是把你记在心里的。”
她想起了一个事,挺起腰背:
“上回不是和你说了吗?那孙姓的骗子看不好婉宁的病,我还得找他算账呢,如今雨既然停了,可见老天爷也是催促着我出门!”
柳氏话音一落,站起了身:
“明天我就去北城找他,揭穿这个骗子!”说到这里,她将手中的帕子用力往桌上一拍:
“到时我带你一起去!”
姚守宁眼睛一亮,还没来得及说话,外头就传来了脚步声:
“去哪里?”
说话的同时,姚翝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处,看起来有些疲惫。
“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