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过来头一天,长辈不认,新郎官儿一早又不见了身影,确实是个可怜人,方嬷嬷上前细声开解道,“眼下正值春季,院子里花儿开得好,三奶奶去逛逛,散散心吧。”
温殊色不是个善于伤感的人,天大的事,哭过一场也就过去了。回屋里洗了一把脸,打起精神,真带上晴姑姑和祥云去了院子。
这一逛,便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昨日进来,就觉得院子大,不曾想还有个小湖可以划船。
想在温家时,想划船还得去几里之外的湖泊,见现成的摆在面前,忙让人把船只拉过来,三人一道上了游船,刚从拱桥下穿过,迎面一片花海闯入视线,成片的芍药花,沐浴在春日之下,粉粉白白,恍如梦境。
温殊色突然觉得自个儿先前的格局太狭隘了。
不就是谈情说爱,风花雪月吗,她要想了,多看些话本子,或是去茶楼里听一段感天地泣鬼神的旷世绝恋,看别人恩爱也能过瘾。
除了姿色之外,谢三在她眼里,又多了一样可圈可点的地方。
会过日子。
正午的日头有些晒,温殊色从芍药花丛中横穿而过,爬上了挨着院墙而建的一处观景阁楼去乘凉。
阁楼有三层,站在最顶上往下看,能把附近一片府邸瓦舍,尽收眼底。
只见高高矮矮的青砖黛瓦,横七竖八地挤在了一起,与平时在地面上瞧见的感觉完全不同,站在高处,视线开阔,有了一种万物皆在脚下,一切的烦心事儿都随之烟消云散的宽阔胸襟。
祥云突然道,“娘子,这里能不能看到温家。”
随着她的话,几人抬眼开始寻找。
“还真能瞧见,那不就是吗。”晴姑姑手一指,指向左侧的尽头的一处瓦舍,即便只露出一方院角,也足以让几人兴奋。
“以后娘子想家了,就来这看,咱明儿捎个话回去,说不定哪天娘子还能和老夫人对望呢。”
这就有点异想天开了。她们能瞧见对面,对面可不一定能瞧到这儿来。
正在兴头上,右侧的墙角处突然传来一道呵斥声,“怎么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这人啊一旦有了半点出息,总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找上门,顾氏不过是府上的一位姨娘,就能引来了你们这等穷酸亲戚,今儿表姐,明儿表妹,自个儿都泥菩萨过河呢,也好意思领你们进门……”
温殊色好奇,伸长脖子一望,不是谢家大门吗。
说话间,立在门内的那人突然一把推开门槛处的两人,府门“啪”一声关上。
两人吃了个闭门羹,转过身来,温殊色才瞧清,是位四十来岁的妇人,身边带了个女郎,两人均是面黄肌瘦,衣衫破烂不堪,手上连个包袱都没。
女郎盯着谢家那道气派的将军门,面色绝望,“娘,我们该怎么办。”
“走吧,看来你姨母日子也不好过,咱上街头讨一点,总比饿死强……”
—
傍晚十分,谢劭方才踏进院子,一进门先问方嬷嬷,“老祖宗今儿怎么样。”
挨着正屋的西厢房闵章已经收拾了出来,见他抬步要往里走,方嬷嬷忙把他拦住,“老祖宗挺好,三奶奶……”
谢劭脚步有些晃,一听到三奶奶,脑仁就叫嚣得厉害,不耐烦地问,“她又怎么了。”
“三奶奶今儿大哭了一场,哭得肝肠寸断。”方嬷嬷垂着头,细细禀报,“今早老夫人那边派人过来传话,说让三奶奶不必过去敬茶,三奶奶听进心里,想必牵起了心头的伤心事,一发不可收拾,晌午过后,都没进食,公子还是去瞧一眼吧。”
既已成夫妻,总不能形同陌路,往后一辈子的时间,多相处下去,保不准哪天就看上眼了呢。
见他不出声,方嬷嬷又低声道,“其实三奶奶也挺可怜……”
今儿天一亮,府邸上下都知道温家换了人,个个都不待见她,公子又出去了一日……
长辈不疼,夫君不喜,怎不可怜。
耳边安静了半晌,谢劭才开口,“麻烦。”嘴上如此说,脚步到底还是转了个方向,去了正屋。
温殊色逛了一上午的院子,有些累,午后回来睡了一觉,错过了饭点,这会子没了瞌睡,正坐在灯下剥着桂圆。
听到外头的脚步声,又听丫鬟唤了一声三公子,心头一跳,暗道西厢房不是收拾出来了吗?
这天都黑了,他怎么还进来了,不是说人后各不相干吗。
果然是来同她争床的。
这头还没想好应付的法子,外面的人已拂起珠帘,径直朝她走来,掀袍坐在了她对面的圆凳上,也没看她,直接开口,“你又想如何?”
瞧吧,这人就不适合说话。
“昨夜咱们已经谈好,你也同意留在谢家,既然愿意,就别做出一副我欺负了你的模样。不妨告诉你,就凭你温家滥竽充数的手段,别说过安稳日子,以府上大公子的脾气,当夜便能把你原封不动地送回去,你应该庆幸遇到的是我,若非我心生慈悲,恐怕你连哭的地儿都没有。”
温殊色眼皮一跳,真想把他那两瓣嘴唇给封上,手里的力道没控制住,桂圆“啪”一声,壳儿捏得稀碎。
谢劭顺势看过去,这才看清满桌子的桂圆壳儿,旁边还有一碗刚用完的鸡蛋羹,眉头一拧,“你不是食不下……”
“三哥哥回来了吗?”说话声突然被打断,外面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一面往里走,一面唤着,“三哥哥……”
很快,里屋那道还没来得及平息下来的珠帘,再次被掀开。
是位十五六岁的年轻女郎,齐踝间裙,外罩一件春季杏色短衫,小圆脸,看上去俏皮又活泼。
温殊色转头,恰好与那女郎的目光对上。
对方眸子里划过一丝惊艳,很快平淡下来,漠然撇开,也没同她招呼,冲她对面的郎君走去,弯唇笑成了月牙,“三哥哥,你怎么才回来。”
谢劭头正疼着,怕吵,“什么事?”
女郎立在他两步之外,捏着手垂目道,“今日顾姨娘的表姐来了府上,说是家里遇上了天灾,没了口粮,带自家娘子前来投靠姨娘,许是顾姨娘手头也紧,没给,我恰巧在门口遇上,瞧着不忍心,擅自做主,便给了她一些钱财,挪的都是这个月的用度……”
顾姨娘,那不就是……
身后晴姑姑与祥云不由相视一望,偷偷看向自家娘子。
不过一个局外人,温殊色本也没打算听他们说话,可实在太巧,眸子不由轻轻一动,挑起眼重新打探起了对面的女郎。
谢劭揉了揉太阳穴,“多少。”
“五百两。”
这一幕莫名熟悉,以温殊色的经验之谈,觉得这女郎有些太心急了,狮子大开口容易穿帮。
随后便见对面的郎君眼睛也没眨一下,抬手唤来了外间的方嬷嬷,“给她一千两。”
温殊色:……
第10章
温殊色大抵明白了谢老夫人的苦心,为何不顾名声也要把新郎换成谢三,是指望大娘子的贤名,能拯救这位败家爷们儿。
结果被自己搅黄了,真可惜……
温殊色难得有了一丝愧疚,心头却生了疑惑。全凤城的人都清楚,谢家二房就谢劭一个独子,无兄弟无姐妹,今儿来的女郎定也是大房的哪位娘子,怎还上他谢劭这儿来要用度?
谢大爷乃中河副指挥官,被靖王一手提拔上来,按理说也不缺钱财。
疑惑归疑惑,钱不是她的,轮不到她操心,继而埋头从一把碎渣子里去抠桂圆肉。
女郎得了自己想要的,脚步“哒哒”地跟在方嬷嬷身后,眼见就能拿到一张千两银票了,心中别提有多快乐,谁知人还没走出去,身后突然唤了她一声,“慢着。”
女郎转过身,神色免不得有些慌张,“三哥哥还有事吗。”
温殊色也挺意外,以为他终于发现了哪里不对劲,真是可喜可贺呢。
谢劭今日饮了不少酒,神智时不时被拉扯,集中不了,使力忍住脑子里的昏沉,“你过来。”
女郎不明所以,脚步忐忑地倒回来,走到他身旁,还未开口询问,谢劭便冲着对面温殊色一扬手,使唤那女郎,“你三嫂,见礼。”
女郎面色一愣。
今儿消息传出来后,府上谁都知道进来的是温家的二娘子,这等子打着歪心思进门的人,怎配当她的三嫂。
女郎一身倔劲儿,扭头不吭声。
谢劭见她没动,醉酒后的头疼让他没了耐心,盯向女郎,催道,“见礼。”
女郎扭捏一阵,许是自尊心终究还是没能抵过那一千两银票的魅力,垂头不情不愿地唤了一声,“三嫂。”
以两人那糟心的开端,能有如今和睦的场面,实在是烧了高香,菩萨显灵了。
一旁的方嬷嬷上前两步,笑着同温殊色解释,“这位是谢家的大娘子,三奶奶昨日才进来,还没见着呢。”
这结果,温殊色实属没想到,看了看端坐在那的谢劭,又瞅了瞅垂着头的女郎,该如何回应呢。
人家既然叫她三嫂,照理说该给个见面礼,封点银钱,但她花钱自来大手大脚,有多少用多少,囊中实在是羞涩。
且先头有了谢三的一千两,她要拿出十几二十两来,岂不是更难看,还不如不给。
横竖都是心意,看了一眼桌上剩下一半的桂圆,端起来交给方嬷嬷,“大娘子头一回来,尝尝这桂圆吧,很甜的。”
方嬷嬷笑着接过,“奴婢这就去替大娘子包上。”
谢大娘子怵在那一声不吭,以为终于完事了,脚尖正欲往外转,又被谢劭叫住,“不谢礼?”
这回谢大娘子没忍住,惊愕地抬起头来,无辜的一双大眼睛里无不在抗议,她这算哪门子的礼。
见谢劭硬盯着她迟迟不放,一副她不答谢不罢休的架势,平日里瞧着这位三哥哥不着调,出手也大方,似乎任何要求他都能满足,可他要是这般认真瞧着人时,总会让人心头发虚,终究一咬唇,掐着掌心才把那句违心话说出来,“多谢三嫂。”
温殊色客气一笑,同她摆摆手,“不必见外。”
这回没人再拦着她了,大娘子脚步如飞,很快没了身影。
屋里又只剩下了一对新婚夫妇。
先前说到哪儿了?谢劭晃了一下头,半晌没接上思绪,罢了,明日再说吧,撑腿起身,醉酒之人,四肢不受脑子使唤,脚步迈了两步,脚尖撞上了桌踝,整个人往前一载,心道不妙,但好在前面还有个人。
可那人并没如他所愿伸出援手,他的额头结实地撞在了圆凳上。
谢劭:……
脑袋被磕得眼冒金星,气血更是翻涌得厉害,她没看到吗?还是她没长手,就不知道扶一把!
温殊色亲眼见到他撞上圆凳,“咚”一声,无比响亮,听着都疼,并非不动容,扬声帮他去唤,“方嬷……”
“没死,不用叫。”
谢劭自己撑着圆凳爬起来,心头怒火难消,眉心直跳,他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才会遇上她温二。
这一磕,脑袋倒是清晰了不少,终于想起了自己为何而来,忍着头疼欲裂,同她阐明,“我谢劭喜不喜欢你是一回事,但身为谢家三奶奶,该有的尊重你会有。”
温殊色盯着他肿起来的额头,动也不敢动。
于是谢劭给出了对她的警告,“以后不准哭。”别在他这儿哭,别让老祖宗知道,老祖宗要有个好歹,他和她没完。
说完他扭头就走,胳膊微抬提起宽袖。
玉冠下散出来的乌黑墨发披散在后背,步伐稳健,身姿如松,仰首挺胸,男子的阳刚如猛兽一般散发而出,简直魅力四射。
人走了,晴姑姑和祥云才走了过来,见温殊色立在那一动不动,唤她道,“娘子?”
“啊?”温殊色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