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戚也不知道干嘛去了,一直到下午才回来。
他一进永慈宫就察觉到氛围不大对,拧了拧眉往里走,刚一进正殿就被江晚儿招了过去。
江晚儿撇嘴,两只好看的眼睛都皱变了形:“连戚,救救哀家!”
连戚眉峰一凛。
等听完秋桑把事情经过讲完,才低头无声地舒了一口气,不紧不慢地道:“这等盛世,礼部和鸿胪寺那边都是有记载的,需要准备的东西也都记录在册,按照往年的规矩来,定然出不了大的差错的。”
江晚儿被孙嬷嬷她们的反应吓怕了,不确定地问:“真的么?”
连戚给她添了杯茶,温声道:“真的。就算真有不懂得,许太妃她们也会知晓一二,太后娘娘可召见她们过来一起操办,这对她们来说也是一件荣幸的差事。”
对呀!可以找帮手!
谁说这件事儿她接下来了就只能一个人操办!那群老狐狸既然敢把她拱出去,她怎么就不能借助许太妃她们呢?
那群老狐狸怎么也不会眼见着自己家人出丑才是!
江晚儿捧着茶盏,眼睛亮晶晶地跟连戚致谢:“你真是哀家的救星!”
连戚垂首,眼底划过一丝无奈和笑意。
江晚儿这才想起他出去大半天,问道:“听秋桑说你一早就出去了,有什么要紧的事儿么?”
他现在是永慈宫的管事,要办的事儿也肯定和永慈宫有关。
连戚拱手,撩袍跪下:“臣斗胆,以太后娘娘的名义查了内务府的买办,还请太后娘娘责罚。”
江晚儿忙起身:“你快起来,这是做什么?就算让哀家罚你,哀家也得知道具体什么事儿啊!”
连戚道:“近段时日,内务府送进各宫的东西多有瑕疵,经查,内务府买办以次充好,收受回扣,中饱私囊,人证物证具在,臣回来正要跟您禀报此事,不知太后娘娘准备如何处置?”
以次充好?
莫名想起来她昨天吃的坏瓜子,难不成他因为这个,今天就是去找内务府的麻烦了?
噫——
江晚儿觉得自己想太多了,但是又控制不住,眯着眼问他:“你觉得,哀家该如何处置为好?”
作者有话要说: 连戚:去掉“难不成”,自信点!
第12章 亲办桑蚕礼②
连戚无法代她做决定:“但凭太后娘娘做主。”
江晚儿心里耸肩,连戚也是个老油条呀!
其实这么些天她也看出来了,这后宫规矩荒废多年,规矩礼仪和事物管理都有所懈怠,只怕是还不如外面那些正经的诗礼簪缨世家的家规严苛。
而且能在宫里混的如鱼得水的,哪个是没点本事、倚仗的?一个处理不好,只怕是会拔出萝卜带出泥。
江晚儿直接问:“买办是谁的人?”
连戚对答如流:“是曹总管本家的姻亲。”
曹波的人?换言之就是荣太妃的人呗?
江晚儿搓了搓指尖:“郑茂近些日子做什么呢?”
连戚:“郑总管依旧负责内务府,昨日因着去福宁宫送蔬果迟了些,刚被大长公主罚了十板子。”
这就被罚了?
嘉宁的脾气也太性急了些。
那日她不过是秋桑送了些赏赐过去,就让嘉宁对他起了疑心。所谓疑心生暗鬼,只怕现在嘉宁看他是哪哪都不顺眼吧!
不过这都没被撸下去,也算是有些本事的。
江晚儿:“你去替哀家传句话给他,若他还想坐稳内务府的位子,就把内务府给哀家清理干净,若是再出现中饱私囊,收受贿赂的事情,哀家唯他是问!”
连戚语气轻缓,甚至还带了丝笑意:“是。”
恶人就该恶人磨!
放着郑茂那颗钉子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借力打力,毫不脏手,江晚儿觉得自己太聪慧了!
休沐日已经过了大半,江晚儿把半夏叫进来伺候她沐浴了一番,因着正殿的碳火已经连续烧了多日,角角落落早就烧的暖和起来,她便只换了套干净的寝衣,随便披件袍子就出来坐着了。
连戚看见她还带着潮气的头发,眉眼间都是不赞同。
半夏捏着帕子不安地解释:“太后娘娘说只要不滴水了就成,不肯让奴婢再绞。”
连戚从她手里接过帕子,走到江晚儿身后,见她正在拨弄的棋子,淡声道:“太后若是喜欢棋,可请位擅长棋艺的师父进来。”
江晚儿听到他的声音,视线从棋子上挪开。
她的发量不算特别多,但也不少。因着自小有注意保养,这头长发自可称得上漆黑油亮,如绸如墨。
如今握在连戚的手里,她觉得她的头发又增色不少,就算说是最上等的贡缎也不为过。
连戚的指节收拢,手背上筋脉明显,在黑发的衬托下,白净细腻的厉害。
怎么有人的手长得这么好看呢?
“连戚,你会弹琴么?”
连戚摇头,“只略通些皮毛,从未学过。”
江晚儿歪头:“你想学么?哀家给你请个师父来如何?”
连戚手上的动作凝滞了下,声音低哑发紧:“臣早已经过了学习音律的年纪,这会儿只怕是想学也来不及了。”
江晚儿不这么认为:“不学怎么知道来不及呢?主要是你想不想。”
连戚摇头:“臣只想好好给太后娘娘当差,若是娘娘想听音律了,等过了先帝丧气,再请伶人过来给娘娘弹奏吧。”
江晚儿也不勉强。
此时的她并未意识到,因着先帝对伶人的亵玩,弹奏乐律供人消遣的伶人们早已经臭名昭著,她提出让连戚学琴的想法,对他是多大的羞辱。
等到头发彻底干透,洋洋洒洒的墨发铺满了整个后背,衬得整个人娇小清瘦。
连戚站在她身后呆了片刻,默然转身去吩咐外间的事情。
孙嬷嬷从外面回来,手里捧了厚厚的一摞册子:“太后娘娘,这些都是近些年关于亲蚕礼的记载,老奴都从礼部和鸿胪寺借来了!”
江晚儿:“……”感觉能被砸死!
挑了最薄的一本翻过,江晚儿大致了解了亲蚕礼的事宜,便让秋桑去传许太妃。
没想到许太妃竟带了杨太妃、胡太妃以及四长公主嘉熙一起过来。
许太妃:“您命宫人过去传口信的时候,碰巧两位妹妹和嘉熙长公主去我那儿玩,臣妾便做主一起过来了,还望太后娘娘见谅。”
江晚儿摇头:“人多力量大,哀家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怪罪呢!秋桑,你去把钱太妃也请过来吧!”
转头,看见那个怯生生地站在杨太妃身边顶着两个揪揪的小姑娘,探身道:“这就是四长公主嘉熙啊?长得可真漂亮!”
杨太妃把人往前推了推:“嘉熙,快见过太后娘娘!”
小姑娘五六岁的年纪,本该是天真烂漫的时候,只是在宫里呆的久了,生母杨太妃又是个软糯的性子,嘉熙的性格也就不怎么外向。
但还是很规矩地给江晚儿行了个礼:“嘉熙见过太后娘娘!”
一紧张,一边儿脸颊上出现个小酒窝,还挺可爱的。
江晚儿想了一下,让秋桑去箱笼里取了一只蜂缠花样式的精巧簪子送给她:“嘉熙还小,等你再长大一点,就可让你母妃把这簪子给你带上啦!一定很好看。”
那只簪子虽然不大,但是蜜蜂的眼睛是上好的玛瑙,身体是老蜜蜡和黑曜石做的,再加上粉色的彩贝精心雕琢而成的花瓣,栩栩如生,煞是可爱,嘉熙看的舍不得挪眼。
胡太妃和杨太妃自闺中交好,一直拿嘉熙长公主当女儿看待,不客气地失笑:“看来太后娘娘的这个礼物她是真的很喜欢,连礼数都忘了。”
有了孩子的话题做缓冲,等到钱太妃到的时候,几人自然而然地提到了亲蚕礼上。
江晚儿:“哀家第一次操办这么大的事情,实在是没什么经验,不得不叨扰你们几位过来帮忙了。”
许太妃笑的大方:“辅佐太后娘娘本就是臣妾的本分,哪里叨扰之说。”
钱太妃直爽:“就是,早上我不是说了么?有需要尽管喊我!”
杨太妃和胡太妃纷纷表示,她们愿意助江晚儿一臂之力。
江晚儿留了她们在永慈宫用了晚膳,因着有旁的太妃们在,布菜的事情便由秋桑来负责,江晚儿说不上哪里奇怪,就是觉得不太对劲儿,吃了五分饱便不再动了。
等快散场的时候,江晚儿忽然问许太妃:“听闻许太妃诗书字画样样精通,不知哀家能否向你讨份字帖来?”
许太妃和气:“太后娘娘谬赞了,我那里倒是有些字帖,只是不知您想练哪种字体?”
江晚儿想了想:“哀家想要一份馆阁体的,不知许太妃那里可有?”
入夜。
连戚端了一个小托盘从外间进来,“听秋桑说,太后娘娘晚膳用的不多,这里有些容易克化的点心和羊奶,您等会儿饿了再用些。”
江晚儿被那些札册折磨的有些蔫蔫的:“行叭……连戚,哀家有些后悔了。”
将东西放到炭盆旁边的小架子上温着,连戚道:“既是接下了,您不妨试试,这毕竟是您应承下来要操办的第一件盛事。”
江晚儿又何尝不知,她只是感叹自己到底还是太年轻气盛,竟然就这么把自己装进了套儿里。
不过她也从来不是个怕事儿的,既然要做,自然就要做到尽善尽美。
就连早朝的时候,都在盘算着邀请的名单和要准备的东西,瞌睡都不打了。
待到下朝之后,将睡着的小齐暄交给乳娘,她便拿出连戚之前给她的那张官员名单开始比对联系,当朝大臣的家眷,朝中无人但有封诰的内眷,一一分类列举。
半夏拿了本东西进来,放到桌案上:“太后娘娘,这是许太妃宫里的人送来的,说是您要的。”
江晚儿从案桌后抬头,把东西取过来一翻,眼睛瞪的溜儿圆。
这许太妃也太大手笔了吧?这字帖竟是两朝大儒亲手所书!
江晚儿拿着字帖在房间里来回走了会儿,又回到桌案前,吩咐半夏:“把连戚叫进来。”
连戚刚刚在外面带人清扫房顶上的积雪,进来的时候,衣服上都是斑斑点点的湿濡。
江晚儿假装不经意地道:“哀家今日想学学馆阁体的字,只是左右不得其精髓,你快来帮帮哀家。”
房间里没有声音,江晚儿偷偷抬头,赫然发现连戚竟然悄悄红了耳尖。
连戚:“臣……于书法之事并无造诣。”
江晚儿低叹:“那也总比哀家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