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卖油娘与豆腐郎_分节阅读_第184节
小说作者:青云上   内容大小:798 KB  下载:卖油娘与豆腐郎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0-06-05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2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细月成亲第二天早上,立刻回到梅香身边服侍。

  梅香奇怪,“不是给你放了三天假,赶紧回去吧。”

  细月红着脸,“我在房里也无事,过来听候大奶奶差遣。”

  铃铛开玩笑,“细月姐姐,新婚燕尔的,这般狠心独自跑了出来。”

  细月拿眼横她,“明儿大奶奶的那一副百子千孙图就给你绣,看你还整日说嘴。”

  铃铛哼了一声,“这府里谁不羡慕细月姐姐,嫁了个美男子,还不兴我们说两句。”

  梅香笑眯眯的看向细月,“贵仁对你好不好?”

  细月又红了脸,“大奶奶放心,我们好的很。”

  梅香笑得意味深长,“好的很?那就好!”

  细月顿时急了,“大奶奶!”

  梅香撑不住笑了起来,旁边的丫头婆子们都跟着笑。

  可不就是好的很,从二人定亲到现在,贵仁等的头发都白了,终于得偿所愿。

  细月在后院里被众人开玩笑,贵仁却神清气爽去了粮店。如今正值春收,他是黄茂林的左膀右臂,不敢耽误大事。

  黄茂林一边忙着春收,一边翘首以盼。

  过了些日子,明盛带着几个孩子们回来了。

  慧哥儿一进门,直接去了正房,“阿爹,阿娘,我回来了!”

  丫头婆子们纷纷行礼,梅香也出来了。

  母子二人多日未见,自然另有一番亲热。细月赶紧让人去通知黄茂林。

  梅香先问了问儿子这一路的情况,又关心他的身体,最后才问考试的事情。

  慧哥儿一一回答梅香的问题,最后,羞涩中带着一些自豪,对梅香说道,“阿娘,儿子侥幸过了府试。”

  梅香笑眯眯的看向儿子,“我儿有本事,阿娘一点都不操心,你肯定会中的。”

  黄茂林刚进院子,正好听见这话,大跨步走进来,“慧哥儿中了?那可真是太好了!”

  慧哥儿又起身给黄茂林行礼,“阿爹,只是过了院试罢了,不能叫中了。”

  黄茂林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是阿爹说的不对,过了院试也很了不起,阿爹连县试都没考过呢。”

  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在屋子里说话,等夜里青莲从韩家辞别清溪回来了,也跟着高兴。

  黄茂林又想办酒席,慧哥儿仍旧阻止他,“二舅说了,让我收敛一些,好生准备秋天的院试,要是能一起过了,到时候再庆贺也不迟。”

  梅香也赞同,“还是不要太打眼,你如今粮店里正忙,让慧哥儿好生读书,等入了秋再说。”

  黄茂林又一头扎进粮店里,慧哥儿勤勤恳恳每日去学堂读书。

  这样风平浪静的过了十几天,某一天早上,叶氏忽然派人来匆匆忙忙告诉梅香,“大姑奶奶,家里老太太没了,太太说让您做好准备。”

  梅香心里咯噔了一下,“什么时候没的?”

  韩家下人再次回道,“昨儿没得,太太和大爷二爷马上就要回去,让我来告诉大姑奶奶,赶紧收拾好了。”

  梅香立刻吩咐他,“你回去告诉我阿娘,我马上就收拾好,跟她们一起回去。”

  那人摇摇头,“大姑奶奶怕是来不及了,我走的时候,家里车已经套上了,这会子怕是已经走了。”

  梅香点点头,“我晓得了,你先回去吧,赶紧去通知二姑奶奶。”

  韩家下人走后,梅香心中越发沉重。

  崔氏没了,家里一干儿孙怕是都要跟着守孝。眼前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把丧事办了吧。

  梅香立马让人去通知黄茂林,她是出了门子的孙女,回去参加个葬礼也就罢了,回来后意思意思,守一两个月的孝,对外也有了表示。

  黄茂林接到消息之后,立刻赶了回来,并让人把慧哥儿带了回来。

  父子两个在路上的功夫,梅香已经让人收拾好了不少东西。

  素净的衣服准备了许多,点了几个下人随从,找了两辆车。

  等家人都回来之后,梅香先给大家全部换了合适的衣裳,套上车就往平安镇出发。

  梅香头上金的玉的全部摘了,只插了一根银簪子。母女两个全部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衣衫,黄茂林父子三个穿的也是素服。

  到了平安镇之后,先住到了自己家里。

  梅香是孙女,倒不用那么急着去。她先去了莲香家里,果然,莲香还没出发。

  姐妹两个碰头之后,带着夫婿和子女,一起回了娘家。

  当姐妹二人到的时候,韩敬义家里已经挂满了白帆,进进出出的人身上都戴了孝。

  如韩敬义和韩敬奇兄弟,满身重孝,三个儿媳妇也是一样。

  孙子辈里面,韩明全是长房长孙,身上的孝最重,其余兄弟几个也都穿了满身的孝服。

  姐妹两个进门之后,根据当下的规矩,哭哭啼啼到了棺木面前,先磕了三个头,然后抱头哭了一顿。

  礼法如此,虽然梅香对于崔氏的死亡并没有太大触动,想着她是韩敬平的生母,为她掉两滴眼泪也不亏。

  梅香到了后没多久,兰香也带着常大郎过来了,家里孩子只有两岁,夫妻二人并没有带过来。

  丧事是韩文富主持的,韩文富年纪大了,许多事情交给了长子韩敬堂打理,他只动动嘴皮子。族里男女也多,各司其职,整个丧事办得井井有条。

  叶氏带着两个儿子才一回来,韩敬义和董氏就说了崔氏办丧事花销的事情。

  叶氏二话不说取了十两银子交给了赵氏,“侄媳妇先拿去用,不够的话再说。”

  赵氏接过了银子,“三婶放心,阿奶儿孙一大群,定能办得体体面面。”

  董氏暗地里撇撇嘴,“家里金的银的下辈子都使不完,老太太丧事,就给十两银子。”

  根本没有人理会董氏,叶氏该哭丧哭丧,该吃饭吃饭,她是个寡妇,又不是长房,没有太多责任。

  明朗兄弟跟在韩明辉身后,并不出头。韩明辉反倒有些忐忑,弟弟好歹是县丞大人,却这般低调。

  梅香和莲香哭了一顿之后,赵氏亲自给她们穿上的孝衣,还把他们家里人的衣服都拿给了姐妹二人。

  梅香给黄茂林换上了身大半截身的孝衣,至于孩子们,样式就更简单了。

  崔氏活了这么大岁数,也算值得了。虽然叶氏母子几个这几年与她并不亲近,但好歹名分在这里,崔氏在这十里八乡里,脸面也越来越大。

  一辈子喜欢吵吵闹闹的崔氏,这两年反倒老实了。也不知是年纪大了的原因,还是因为日子过得顺遂,整日里只管吃好喝好玩好,再也没找谁的麻烦。

  除了逢年过节,叶氏母子几个并不回来,只是经常托人送回来一些钱物,算是三房的孝敬。

  虽然被长房一家子克扣了一些,养活崔氏也绰绰有余了。

  这回崔氏过世,更是悄没声息的。头一天晚上还吃了顿饱饭,第二天早上身子都凉了。

  这种死法,在乡下并不吉利。一来没有儿孙送行,二来还背着床走的。

  韩敬义不敢对外说,只说半夜没的。但众人也不是傻子,给崔氏换衣裳的时候,那骨头都快硬了,可见早就没气了。

  外人也不想管闲事,叶氏也不想管。

  韩敬义和董氏却是真的伤心,靠着老母亲,他们一年能从老三家里赚不少东西呢。虽然这些东西与叶氏来说已经不算个什么了,对于董氏来说,却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几年两房人之间达成了默契,叶氏只管出点钱,崔氏的事情她一概不管。

  拿钱买个清静,倒是不错。反正赡养崔氏三房也有责任,既然跑不掉,能找到几家人都喜欢的方式,皆大欢喜。

  崔氏在家停了七天,被送上了山头,与早就死了的丈夫葬在一起。

  办过了崔氏的丧事,叶氏带着儿女们回到了镇上。

  到了镇上之后,叶氏家里房屋不多,儿孙一大群,梅香就把兰香带到了自己家里。

  等到了夜里,黄茂林与梅香商议,“阿奶去世,你两个弟弟怕是要守孝。”

  梅香点头,“这是肯定的,礼法如此。”

  黄茂林沉默了一会,“明朗怕是要辞官了。”

  梅香抬头看向他,“明朗辞官,咱们家的粮店是不是就开不下去了?”

  黄茂林想了想,“也不至于,只是办事情不会像以前那样方便。明朗不在县衙里,还有张大人在呢。”

  转天,梅香带着黄茂林和兰香一家子一起回了娘家。

  明朗把黄茂林和常大郎叫到了书房,明盛也在一边。

  众人坐下之后,黄茂林开门见山,“你是不是要辞官了?”

  明朗点头,“虽是微末小官,但也不能不守规矩。”

  黄茂林问他,“辞官之后,孝期满了,以后有什么安排?”

  明朗想了想才回答他,“不瞒姐夫,我准备辞官之后,带着明盛一起在家里读书。等孝期满了,我们一起去闯一闯春闱。我在这县丞的职位上蹉跎了这么多年,也该动一动了。特别是明盛,他读书比我好,不能总做个教书先生。往常我也不敢轻易说辞官,这回也算是有了个契机。姐夫放心,就算我不做县丞了,你这几年也有了自己的人脉,粮店不用再做大。遇到急难之事,可以找张大人帮忙。”

  黄茂林点头,“我知道了,你们安心读书,外头的事情交给我。”

  后院里,梅香也问了叶氏。

  叶氏形容有些憔悴,她年纪不小了,给崔氏办完丧事,叶氏休整了好几天,仍旧没有缓过劲来。

  叶氏轻声安抚两个女儿,“你们不用担心我,我过几日就好了。你们兄弟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难事,无非就是在家读几年书,等孝期满了,再想办法也不迟。”

  在镇上逗留了两天之后,一家人又回到了县里。

  明朗回去了之后,立刻向县令大人请辞,然后回家安心守孝。

  县丞职位也是有品级的,县令大人立刻报了上去。没过多久,上头有了批示,还打包送来了一个新县丞。

  自此以后,明朗带着弟弟和儿子安心在家读书。兄弟二人都断了营生,家里忽然少了很多进益。好在这几年叶氏置办了不少田产,黄茂林的粮店里和韩明辉的油坊里都有分成,一家人的生计不是问题。

  明盛因为要守孝,不能再去教书,他把学堂交给了韩敬博。

  韩敬博去年也种了举人,如今正在想办法谋个差事。一时半会儿也没谋到,干脆先接过学堂。

  学生们的家长原来还担忧明盛守孝,如今见又来了个举人,立刻放下了心,仍旧让家里孩子在韩家学堂读书。

  慧哥儿是黄家子孙,倒不用因为崔氏去世而停下学业,他仍旧每日去学堂,只不过是换了个先生。

  韩敬博和明盛的教书方式有些不同,明盛思维更活跃,韩敬博偏保守。

  慧哥儿刚开始有些不适应,跟着韩敬博读了一些日子之后,私底下仍旧跑去找两位舅舅。

  有两位舅舅从旁辅导,又有韩敬博用心教导,慧哥儿感觉自己进益更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3页  当前第1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2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卖油娘与豆腐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