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宴长呼了一口气,揉了揉眉心,将自己的腰牌扔给他,“那就请进京兆府给他醒醒酒。”
孟惟迟疑道:“滕王身份到底是不同于旁人,大人这么做,若是明天闹起来……”
陆宴冷声道:“明日我去见圣人便是,滕王当街调戏女郎一年多少次,闹出过人命多少次,他真当京兆府、御史台和刑部都是虚设吗?”
孟惟颔首,“属下明白了。”
沈甄在不远处默默看着他,苗丽道:“娘子为何不过去?”
沈甄低声道:“再等等,眼下他正忙着。”
可上元节的陆京兆,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片刻之后,杨宗又来了,“主子,清宁群主当街为难起了白家的姑娘,打了人家几个耳光,白家人来报官了。”
他嗤笑一声道:“这事不管,随她们去。”
杨宗又道:“可白家的大公子,就在京兆府门前呢。”
陆宴看着头上的眼花缭乱的花灯,耐心尽失。
上元节,哪美了?一个个都出来在大街上走?
眼下,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虽然今生于前世已是大相径庭,但自己前世有一点做的真对——进中枢秉政。
京兆尹,他定要把这个烫手山芋交出去。
杨宗刚要开口,陆宴抬手道:“别说了,让我静静。”
杨宗还是开口了,“世子爷,夫人在你身后呢……”
闻言,陆宴回头去看,只见沈甄上着素白色的短袄,下着青色的曳地长裙,手里拿着一盏平安灯,站在不远处,鼻尖都冻红了。
一看便知道,等了有好一会儿了。
陆宴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摘了自己身上的大氅,披在了她身上,语气冷硬,“怎么穿这么少?”
沈甄把灯塞到他手里,“陆大人辛苦。”
第125章
陆宴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平安灯,鲤鱼的样式。
沈甄弯了弯眼睛,小声道:“这不是买的。”
陆宴提了提眉,看着她道:“你做的?”
小姑娘点头,“好看吗?”
沈甄身后的婢女躬身退下。
陆宴目光下移,看着她红红的指尖,伸手牵住,顺着她道:“嗯,好看。”
当街被他这么握住,沈甄心虚地向后去看。
陆宴蜷起食指敲了一下她的额心,“都忙着赏灯,没人看你。”
没人看吗?
自然不是。
巡街的差役看着刚刚还怒不可遏的陆大人,转眼就变了脸色,伸脖子目瞪口呆。
方才还在跟陆宴拼命挥手帕的平康坊美人儿,撇撇嘴,在心里骂了一句,假清高。
杨宗在自家主子身后感叹,还是夫人道行高。
沈甄颔首看了看拖地的玄色大氅,对陆宴道:“大人,这太长了,我好像穿不了。”
说罢,作势就要脱下来。
陆宴睨着她道:“三姑娘是想再病一场?”
一提这个“再”字,沈甄不禁想到了去年秋天。
去年秋天,他们一同坠入曲江,当时觉得没什么,可回了府,她就开始发烧、咳嗽、流鼻涕,每天早上起来,口干舌燥,说出第一个字,整个喉咙都发疼。
折腾了她将近一个月。
思及此,小姑娘摸了摸自己的喉咙,垂下了手。
好不容易见着了自个儿想见的人,陆宴自然不想马上放她走,便指了一家酒楼道:“陪我吃点东西?”
沈甄诧异道:“大人还未用膳吗?”
“没来得及。”这四个字,不免有些可怜了,听的沈甄都不免蹙起眉。
今日上元家,各酒肆的生意家家好的不得了,跑堂的正了正头上的幞头,咧嘴笑道:“陆大人里面请便是。”京兆尹倒是没人不认识。
沈甄被他拉进厢房,陆宴以极快的速度点完了菜。
厢房的帘子落下,陆宴伸手揽过她,随后“轻车熟路”地挑起了她的短袄、她的小衣,整个掌心都贴在了小姑娘的白嫩嫩的腰上,两人刚从外面进屋,他手凉的厉害,沈甄下意识地“嘶”一声。
他的唇抵在她的耳畔,“凉吗?”
沈甄点头,刚要开口,就传来了杨宗的声音,“主子,不好了。”
陆宴将手抽回,掀开帘子,“怎么了?”
“命案。”杨宗郑重道:“胡人闹事闹到佛寺去了,死了不少人。”
陆宴立即起身道:“我带人过去,你送她回去。”
沈甄是披着陆大人玄色大氅回去的,见此,沈谣、沈姌立投去了揶揄的目光。
沈甄却默默叹了一口气。
自己在家里选了半天衣裳,一个素白的短袄,她拿着六条群里比来比去,结果呢?那人一见到自己,他便给自己搭上了黑压压的大氅。
沈甄拢了拢衣裳,心道:罢了,不得风寒也成。
其实这也不能怪陆大人不解风情,毕竟男人和女人眼里的风情,向来都有偏差。
沈甄迎风站在外面,陆宴自然会关心她冷不冷,但若是在榻上,他眼里怕是一块布料都容不下。
她们准备回府,沈姌正准备上马车,苗丽突然道:“娘子,这马车上何时多了一盏灯?”
沈姌狐疑地看了一眼,缓缓走了过去。
花灯一转,上面写着两个字——平安。
沈姌目光一怔,渐渐出神……
这个笔锋,她再是清楚不过。
告李家的状文,就是他亲手写的。
“娘子?”苗丽又道。
沈姌深吸一口气,揉了揉额头,道:“许是谁落在这儿的吧。”
苗丽瞧着这花灯精致,便又道:“那不然……就挂在这儿?”
默了半晌,沈姌轻声道:“你送到旁边的道观去吧。”
苗丽伸手摘下,颔首道:“奴婢这就去。”
哪知苗丽刚一转身,沈姌又开口叫住了她,“罢了,你给我吧。”
沈姌看着手里的花灯,不由想到了她和他见的最后一面,说起来,那日也算是她不择手段。
其实只要那人想要自己,只要他开口,她终究还是要去见他的。
可他并没有。
她感谢他没有。
沈姌低头笑了一下。
一句平安罢了,她也不该做的那样刻意。
——
三月初七,天降绵绵细雨,这日是沈夫人的忌日。
回想去年,那时沈文祁还在牢狱中,沈甄连香火钱都是讨好陆宴得来的,再看今日,那个黄墙灰瓦,庄严肃穆的大慈恩寺,再次闭寺为沈家而开。
沈文祁随圆沉法师进殿诵经。
沈姌、沈谣、沈甄和沈泓随知客僧进了大慈恩寺的主殿。
他们对着“华严三圣”鞠躬,随后跪立在蒲团上,双手合十。
沈姌默默道:阿娘,女儿都过的很好,你不必再担心。
你最担心的那个小女儿,还有八天,就要出嫁了,嫁的是镇国公府的世子,人生的隽秀,同甄儿站在一处,甚是般配。
沈谣默默道:阿娘,我虽是远嫁,却能把自己好好照顾好,你不必担心。哦,对。咱家的小丫头的要出嫁了,我能亲眼看她嫁人,便是此生无憾了。
沈甄默默道:阿娘,女儿要嫁人了,陆家的三郎,单子一个宴。
女儿会牢记母亲和祖母嘱咐过的那些话,日后定克己复礼,学着相夫教子。就是阿耶……他不肯娶妻,女儿瞧他鬓角白了,阿娘若是心疼他,可否去他梦里看看?
沈泓像模像样地闭上了眼睛,默默道:阿娘,我是那个小的,泓儿。
三姐姐给我找了老师,楚先生自去年起教我练字,习千字文,再过几个月,我便要开始读《谷粮春秋》了,楚先生还说,叫我早点参加科举,他说儿子若能早日金榜题名,可以给姐姐撑腰。
一个时辰过后,沈文祁进殿唤他们。
四人起了身子,檐下的风铃随风响动,沈家的路,又重新开始了。
平平的淡淡的日子,有时过的飞快,再一转眼,便是三月十六。
亥时三刻,沈姌和沈谣推开了沈甄的门,笑道:“睡不着了?”
沈甄的脸上写满了紧张,“嗯”了一声。
沈姌揉了揉她的头发,道:“都这样的。”
沈谣看着榻边的“陆家名单”笑道:“怎么,这是打算一晚上都背下来?”
沈甄叹了一口气,“陆家有三房,人那么多,万一叫错呢?”
沈谣“噗”地笑了一声,“这种事,想的越多越易错,到时候你家郎君定会在耳边偷偷告诉你的,别想那么多。”
沈甄点了点,“那我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