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臣妻_分节阅读_第114节
小说作者:阮阮阮烟罗   内容大小:804 KB  下载:臣妻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9-12-26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115  →  尾页  转到:

  温蘅望着日光都移晒到榻前的鞋靴上了,笑问皇帝:“元弘要黏到什么时候?”

  “元弘要黏到老”,皇帝晶亮的眸中盈满笑意,深深望着她道,“黏到地老天荒。”

  如胶似漆、黏黏糊糊的日子,在琴川温宅,一日日地如水淌逝,白日里,皇帝紧着处理完秘密递送来的朝事奏折,便全然陪着他的爱人家人,几乎时时与他的阿蘅黏在一处,或是同她一起陪着孩子,拿着那一沓沓的画作,边看边问,笑听晗儿和伽罗讲述旅程中的趣事,或是与她一起陪着岳父,与已忘记他这小贼的岳父攀谈,努力在岳父面前树立新的形象,无论何时何地,目光所及,总能看到他的阿蘅,她一直在他身边,眼里望见她,手里牵着她,笑是暖的,心也是暖的。

  等到夜里,这暖更为灼热,白日里,阿蘅是女儿、是母亲、是妹妹,等到夜晚的二人世界,等到他的怀里,她便只是他的阿蘅,温情缱绻,耳鬓厮磨,他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道不完的深深情意,要拿余生细细讲与她听,红烛高烧,夜夜好梦,迎等明朝,所谓岁月静好,莫过如是。

  如此过去十来日,身为当朝天子的皇帝,再怎么享受琴川温宅温馨安逸的生活,也得考虑起返程之事,这返程,自然要与他挚爱的爱人与家人一起,一起回到他们的另一个家,有他们在,那冰冷壮阔的巍巍宫阙,才叫家。

  但他与阿蘅说了此事,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答,皇帝十分意外,原本在来青州琴川前,他的心是忐忑不安的,他怕带不回他的爱人家人,可等来到琴川,等见到阿蘅,等甜蜜度过这十几日的快乐时光,他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完完全全地安定了下来,自重逢至今的每一时每一刻,他的眼、他的心,都完全感知到了阿蘅的变化,他原本笃定她会和他回宫去的,他原是这么以为的……

  ……为什么呢……因为……舍不得离开故土琴川?

  皇帝想了想,对阿蘅道:“朕让人在御苑里照原样建一座琴川温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不变的,咱们平日不住建章宫,就住在宅子里好不好?”

  依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答,皇帝遂又搬出了孩子,“晗儿大了,必得回朝了,朝臣们这三年,一直在朕耳边嚷嚷太子年长、当早些迎回之类的,听得朕耳朵都起老茧了!”

  他说着往她身前凑,“你看你看,是不是厚厚一层老茧?!”

  温蘅轻笑着捏了捏送至面前的耳朵,皇帝亦站直笑道:“可不能再长了,要是长到蒙了耳朵,朕再听不见你说话可就糟了!”

  他抱着她劝道:“回吧,带着孩子们一起,我们一起先去广陵看看母后,再带上在那儿祭扫的嘉仪,一同回去,嘉仪其实也想你们了,只扭着性子,不肯低头承认,拉着脸留在广陵,不肯过来呢。”

  温蘅未答,而是提起了三年前的旧话,“晗儿他……不适合做太子……”

  她的言下之意,皇帝三年前即已明白,只是当时为了拽住风筝线,只当不知,含糊其辞,如今三年已过,事情也不能一拖再拖,念起记忆中的那个人,皇帝沉默许久,抱紧她道:“所以更得早些回去了,咱们回去,一同商议此事当如何处理,是等再生一个小皇子,还是旁的办法,咱们一起为晗儿打算,为大梁打算。”

  忆起那一次早产、一次晚产的凶险,皇帝心有余悸,轻亲了亲怀中人的眉心道:“没有新的子嗣也无妨的,总会有办法的,朕会有办法的,相信你的丈夫,嗯?”

  她微微仰首看他的眸光,是信任的托付,再没有往日的厌憎、痛恨、猜疑、纠结,皇帝简直能溺死在她如今温柔如水的眸光中,又情难自禁地亲了亲她的眼睫,轻轻叹道:“其实朕也想与你这般,在这琴川家宅里,和孩子们一起,其乐融融地住上一世,可朕不能,朕是大梁朝的皇帝,担着大梁朝的江山,必得待在皇帝该待之地,去做皇帝该做之事,等以后,等以后大梁朝的江山,交到了值得托付的继承人手里,朕就退位为太上皇,无事一身轻地陪着你游历天下,你想去哪里,朕就陪着你去哪里,到这一世之末,一直一起走,一起看。”

  温蘅轻道:“……到时都老了……走不动了……”

  皇帝道:“走不动了,咱们就一起回住到这宅子里,像白头到老的平民夫妇般,过我们最后的日子。”

  犹记得他摔断腿那年,养护许久后,试着下地行走时,是阿蘅每天小心搀扶着他,助他一步步地往前走,当时他就笑言,等以后老了,也要这般搀着她,一起走到此生的尽头,忆起此事的皇帝,心中感叹,将怀中人抱得更紧,动情轻道:

  “人生在世,生老寻常,病死无常,朕这几年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时常会想到一个‘死’字,有时会想得很自私,想在你前面走,这样朕就不用承受失去你的痛苦,可一想到真走在你前面,朕又害怕,怕朕走后,别人照顾不好你,会有人欺了你,想啊想啊,朕越想越纠结,纠结到有日夜里,做了一个梦,梦里,你我都已白发苍苍,躺在廊下的摇椅上,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手牵着手,在熏染花香的和煦清风中,眸光相望,含笑而逝。”

  春风起,摇吹得窗外梨花海棠纷飞如雨,落在廊下的两张黄梨摇椅上,皇帝笑牵着温蘅的手,走至廊下,在温煦轻和的阳光中,示意她一同悠然躺在摇椅上,就如梦中一般,手牵着手,含笑相望。

  四季时光,似在这笑望的眸光里,一次又一次飞速流转,他们的身边,花开花落、枫红雪飞,轮转飞逝的四时光阴中,如雪的白色梨花海棠,随风扑落在他们的身上发上,在和灿的春阳拂照下,粲迷若梦,恍似已然白首。

第226章 离别

  终是未能劝得她同返京城,而归期已在眼前,不能一拖再拖,临去广陵、宿在琴川温宅的最后一夜,皇帝坐在榻边,默看阿蘅收拾两个孩子回京的物品,看着看着,忽地“啊”了一声,闷声闷气道:“朕病了……”

  他走近前去,从后抱着她,抵在她的肩窝处道:“朕病了,走不了了……”

  孩子气地说了这一句后,皇帝沉默许久,低低在她耳畔道:“真不和朕一起走吗……晗儿和伽罗……也会想你的……”

  说好了,他先带两个孩子回京,他知道,有孩子在,她一定会回来的,可一想着她不跟他们一起走,不知道她要多久才回到他和孩子身边,皇帝心中还是闷堵难言,不高兴地将她搂转过来,默默无声地望着她,想要望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她依然是道:“我想在琴川,再住一段时间……”

  皇帝无奈,如今他对她,总是无可奈何的,只能依她,在最一开始时,如何强她迫她,到后来,就是如何千依百顺,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轻吻了吻她的唇道:“早一点回来,别叫孩子们等太久,也别叫朕……等得太久……”

  他微一顿,神情转为正经严肃,“要不然,你回宫时看到的,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

  温蘅闻言浅笑,他亦笑,笑中有些苦涩,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握紧她的手,置于唇边,深深眼望着她,轻吻着道出一生的心语,“朕是真病了,自一见到你,就已经病了,什么妙手神医也治不了的,只有你在朕身边,朕才会好,你就是朕的药,没了你,朕就再也好不了了,所以……要早些回来,早些回到朕的身边来,不然,大梁朝的皇帝,就要无药可救了。”

  最后的分别,是在广陵城郊母后的陵墓前,纵是知道不久后的未来就会相见,临别前,皇帝还是有说不完的话,要说与温蘅听,而温蘅,也有数不尽的话,要细细讲与晗儿与伽罗,尽管在来广陵之前,她已同他们温言叮嘱了一夜又一夜,将这一世为人母的慈情,都尽付在千言万语之中,但在这分别之时,仍似没有道尽心中满溢的柔情与不舍,慈爱的眸光,也难以移开分毫。

  一旁的容华公主,默默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将目光落到了一旁同样沉默的温羡身上,暗暗心叹皇兄也是心宽,竟由着温羡这个所谓的异姓养兄,在跟了他的挚爱三年后,还仍继续由着温羡,陪着他的挚爱,留在青州琴川……

  ……许是心思相近之人,相对较易觉察对方心意,痴恋明郎表哥的她,在一次偶听温羡弹起建章宫常响起的《长相思》后,心中猛地闪过一念,起先她是想着温羡这卑鄙之人,什么污脏龌龊的心思不可能有,颇有看不惯一人、便觉他处处可恶的想法在内,随意乱想泄恨而已,然而,在后来数年的窥查中,她竟越窥越觉,自己心中这泄恨的疑虑,竟似是真的……

  ……她原总想着捉住温羡这可恶之人的把柄,捅到皇兄面前去,教他吃不了兜着走,以报当年玉鸣殿被欺之仇,但等似真捉住了他的把柄,也真是能教皇兄龙颜大怒、揭了他皮的把柄,不知怎的,她竟不想教他吃不了兜着走了……

  ……也许,是看他那样,会想到自己吧……

  明郎表哥走后不久,母后也走了,转眼间,都又已过去三年了,还未嫁人的她,知道民间私下称她为“长”公主,猜说她是因为对不在京中的温太傅旧情难忘,才迟迟没有嫁人,说她对解除婚约一事,颇有悔意,还想与温太傅再结良缘?!

  按她从前性子,听到这些浑话,定要找到流言源头,加以惩治的,但现在,就像皇兄说的,她的性子似没变却又变了,已懒得计较,就像她曾极想将温羡踹下刀山火海,现如今,也能表面波澜不惊地和他站在一处了,至于他那私心,她也懒得捅了,默默看他外表无欲无求、实则求而不得,倒也是一件可打发时间的乐子,只是有时,看着想着,竟像是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也就有些乐不出来了……

  ……他再怎么求而不得,至少还能日日看的到人,比她要好上许多许多……

  容华公主这般一想,平静许久的心,又有点起火了,瞟向温羡的眸光,也略略有点扎刀了,她如此心气不平地忍等了一阵,见那边终似说完了话,原本半蹲着与晗儿、伽罗说话的温蘅,站直了身,朝她看走了过来,像是有话要同她说。

  ……她可没什么话要同她说!

  容华公主僵着身子,看温蘅走了过来,静看着她却又不语,终是沉不住气,先闷闷问了一句,“你真不跟我们一起回去?”

  ……话是随口一说,可说的好像她……真的很想她一起回去似的!

  容华公主懊悔失言,不待温蘅说什么,即忙将方才那句遮了过去,含糊着道:“时间不早了,我们要走了。”

  她匆匆掠走过温蘅的身边,回到皇兄身后,看明明已告别完了的皇兄,将走之时,又开始同温蘅絮絮叨叨、黏黏糊糊,而温蘅也不腻烦,就那般含笑望着皇兄,静静地听他说完,再次同皇兄告别、同两个孩子告别后,又看向她,与她告别。

  容华公主望着暮光下的温蘅,不知怎的,忽地想起当年第一次见她时,偷偷在茶桌下踹她的那一脚……那一脚,令她泼茶烫了手,想来当时的明郎表哥见了,很是心疼吧……真正喜欢一个人,怎么舍得他伤心难过,不管是为什么样的因由……

  乍想起来,好像是昨天的事,但事实上,已经过去不止十年了,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事隔多年,她忽然很想同她说声抱歉,就像是同已不在人世的明郎表哥说声抱歉,但唇颤了颤,又实是说不出口,罢了,又不是此世最后一次相见,她是她的皇嫂,日后还得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往后还有一个又一个十年,等到以后想说时、能说出口时,再说吧 ……

  容华公主静等皇兄再一次絮叨完,终于不得不走时,看晗儿与伽罗最后抱住他们的母亲,仰着脸道:“母妃,要早些回来啊!”

  温蘅低身亲了亲两个孩子的脸颊,轻道:“爱你们,永远……永远。”

  尽管此次南巡,没能如愿接到人回京,但皇帝此行,已收获了太多的意外之喜,对她的归来,也极有信心,只是明知不久后的未来,她应就会回到他的身边,在这暂时的分别时候,他还是依依不舍,想着多看一眼是一眼,坚持不先上离去的马车,而是要先目送她离开。

  她似是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意清清淡淡的,如暮光下的一缕轻烟,眸光澄静地望了他与孩子片刻,最后轻轻地握了下他的手,背转过身,一步步地向返回琴川的车马走去。

  在临上马车前,她侧转过身,朝他与孩子们看了过来,暮光迷离的一瞬间,皇帝恍惚以为她要不走了、她要一步步地向他们走来,但下一瞬间,她静顿如画影的身形,又轻轻地动了起来,在满天晚霞的余晖中,浅笑着朝他与孩子们挥了挥手,如光画留影,登上了离去的马车。

  车帘落下,马儿调头,车轮粼粼远去,皇帝手搂着两个孩子,目望着马车越驶越远,终是同夕阳一起,消失在了地平线下,心中溢满了不舍,却又盈满了希望。

  就似太阳落下仍会升起,离别之后就是团圆,她会回来的,应该很快很快,如此想着的皇帝,又因患得患失之心,怕希望愈大失望愈大,同时忍不住在心底悄悄作了下最坏的打算——也许,要很久很久。

  但,不管快与久,他都会等的,哪怕就是再等三年又如何,他们的人生,都还很长,还有许多许多个三年,一个三年等不到,他来琴川寻她,再等三年,纵是如此等上三十年,等上一世,终有一天,他会等到她,等到她笑着向他走来。

  他等着这一天。

  暮春末,南巡御驾回銮,于仲夏抵京时,紫宸宫莲池菡萏齐绽,红衣映波,千里之外的琴川温宅,亦有数缸红莲,应时盛开。

  夜风清凉穿廊,鬓发花白的温父,站在悬灯的廊下画案前,对着这夏夜红莲,认真作画,两个儿女在旁,帮着磨墨添水,看着就似幼少之时,只是那个曾经活泼灵动的小女孩,不再稍磨一会儿,就失了耐心,将这差事交给哥哥,欢笑着跑来跑去,而是安静地侧坐在一旁的摇椅上,慢慢转动着手腕,眉眼恬和地,为父亲认真研磨画墨。

  砚池里的艳灼红色,渐如莲花将绽时,缓缓转动的手腕,却无力地停了下来,一直留心着阿蘅的温羡,忙轻搂住她的肩,扶她慢慢地躺在了摇椅上,依枕着摇椅的阿蘅,虚弱抬眼,望向微诧看来的父亲,唇际笑意淡淡如前,声音轻细地,似一缕一拂即逝的飘烟,“我累了。”

  “那该好好休息了”,温父道,“你先睡一会儿,等我画好了,再喊你看。”

  他听阿蘅轻轻地“嗯”了一声,手下画了两笔,还是忍不住要赶在阿蘅阖眼小睡前,先向她透露他的画意,手指着画纸留白处,笑朝阿蘅道:“这里,我要把我们一家人都画上,就像现在一样。”

  阿蘅闻言弯起唇角,好看的眉眼也如弯月一般,“真好。”

  她轻轻地道:“来世,还想与父亲、母亲和哥哥,再做一家人。”

  温父听到“母亲”二字,怔在那里,他转望着雪白的画纸,脑海中如有许多影像乱闪,全都看不清楚,只是手下的画笔,在恍惚的心绪中,慢慢落在留白处,情不自禁地随心勾勒起一个窈窕的人影来。

  夜风轻拂雅淡莲香,画笔轻擦雪纸,如细雨沙沙,静谧的宁和中,轻握着阿蘅纤手的温羡,见妹妹眸光,正似这夏夜星子,澄澈映望着他道:“来世,我想做哥哥的姐姐。”

  言罢,她似小女孩时俏皮地笑了笑,双眸渐润湿意,“我想照顾保护哥哥一生一世,就像哥哥今生,一直照顾保护我一样。”

  自在许多年前,将流浪街头、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带回家中,认作家人,唤她阿蘅,多少年未道的千言万语,早在他心中酿成了窖藏地下的陈年老酒,再不会有开封的那一天,哪怕是在将至的此世尽头,莲花的香气中,温羡低下头去,深深凝望着早已刻在心中的熟悉容颜,颤唇许久,依旧一字未言,只是最后,像小时候游戏一样,抵额轻碰了下她的眉心,哑声轻道出最后一句:“哥哥都听你的。”

  廊亭下的一家三口之上,琴川夏夜,依旧星子璀璨,而千里之外的京城,乌云暗涌,风滞夜沉,似将落雨。

  沉闷到几能令人窒息的幽夜里,皇帝猛然从沉睡中惊醒坐起,并未做梦的他,不知自己为何突然醒来,只是心中空空,像是被人拿尖刀生生给挑挖干净,空洞难受到喉咙痛哑,几乎无法呼吸。

  身边空空、殿宇空空,这猝然惊醒的幽夜,有如一潭死水,几能将潭中人窒息溺死时,忽有一声惊雷炸响,震乱这沉沉死夜,狂风打窗,电闪裂空,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一时间,满天满地都是呼啸的风雨之声,湍流如瀑,仿佛永远不会停止,冲刷地天地空空荡荡。

第227章 永寂

  从前,只要与薛贵妃娘娘有关的折报,被递送至御前,圣上定都会抢在朝事折子之前,赶紧先打开来看上一眼,如此才能心安,否则无论在做何事,都会有些心浮气躁,难以集中精神。

  时间一长,他这揣透圣心的御前总管,每每在为圣上整理奏折时,都会将可能与薛贵妃娘娘有关的折报,放在众折最上,在今日,看到有温太傅派人快马呈送至京的折报时,自然一如旧例,将之放在了最上面,暗想着等圣上看到与薛贵妃娘娘有关的消息时,定会龙颜欢悦。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坐定在御案后的圣上,在看到温太傅呈上的折报时,面上并无半点欣喜期待,沉定如山,默默静望片刻,即将之拿放至一边,直至将今日的折子,一道道全部批看完,都没有打开温太傅的那道折报,看上一眼。

  赵东林对此异状,心中真是纳罕至极,他知道圣上近来心绪有异,虽看似表面如常,与从前没什么不同,但他这随侍多年的近侍,能感觉到圣上有些不对,直觉圣上这如常,好像太过如常、刻意如常。

  只他以为,这令他直觉不对的感觉,是因圣上思等薛贵妃娘娘的缘故,遂想着有薛贵妃娘娘的消息传来,圣上应会急着知晓,以此稍解相思之苦才是,没想到,圣上会对温太傅那道应有贵妃娘娘之事的折报,完全视若无睹,就那般将之搁放在案角,眼里就像看不见般,每日里照常坐在御案后批折拟旨,但就是从不拿起那道折报,打开细看。

  没几日,温太傅的那道折报上,又添了一两道,那是圣上布在各地探事的眼线所呈,同样来自青州琴川,圣上也依然一反常态地并不翻看,同那道温太傅的折报一般,将之扔在案角,每日视若无睹,从不打开。

  除了在这两件事上,真真一反常态,极不寻常外,圣上平日言止,也真和从前没什么两样,每日上朝批折、处理政事时,依然是英明睿智的大梁天子,在太子殿下与公主殿下面前,也依然是一位慈爱有加的好父亲。

  日常闲暇时候,圣上大都陪着两位殿下,不仅亲教文武之事,常带着两位殿下射箭骑马,教授两位殿下学业功课,对两位殿下的日常生活,也是关心至极,可谓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与当年先帝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天下,常看得他赵东林都感动不已,暗在心中感叹,放眼世上,应该没有比圣上更好的父亲了,这也真是太子殿下与公主殿下的福气。

  但这福气再大,对孩子们来说,父亲再好,也是不够的,他们同时也需要母亲的陪伴和关怀。

  太子殿下与公主殿下,常问圣上,母妃何时归来,每每这时,圣上总是含笑答道:“快了,不要着急,你们的母妃,热爱故乡琴川,想在那里多住些时日,我们不要催她,让她安心地在从前的家里住久一些。”

  圣上总是笑对两个孩子道:“我们耐心等着,等着等着,她就回来了,回到我们这个家来了,一定会回来的。”

  太子殿下与公主殿下都很懂事,不再催问,强忍思念,每日默默等待,只是等来等去,都等不到,渐时日推移,有消息传出,他赵东林心知,等不到了,几乎天下人都知道,再等不到了。

  他不知道,这天下人里,包不包括大梁朝的天下之主。

  御案案角的折报,依然从未被打开,圣上似乎什么消息也听不到,依然日日如常,只在冬日落雪,温太傅携父归京,前来觐见圣上时,微有不悦,语含斥意地问道:“你回来做什么?!”

  不待温太傅回禀,圣上即已低下头去,边批阅奏折,边直接道:“你回琴川去吧,朕说过,允你陪留在琴川,去吧。”

  温太傅并不离开,无言地望了圣上片刻,仍是启齿,“臣妹……”

  这两个字有如火星点着了炮仗,圣上立时勃然大怒,御案上的奏折砚笔等物,全在这股滔天怒气下,被用力拂扫到温太傅身前身上,砸断了他的话,圣上逼视温太傅的神色,是从未有过的严冷,双眸有若冰寒的尖刀,几能在温太傅面上剜出两个血窟窿来,咬牙迸出的两个字,亦是森寒无比,“住口!!”

  圣上神色狰狞地几能弑人,“滚回你的琴川去!朕命你现在就回去!!”

  沉默片刻的温太傅,仍是弯下僵硬的身体,朝地磕首,一字字道:“今夏蒲月十七夜,臣妹……”

  呛然响起的,是圣上的拔剑之声,赵东林从未见过圣上如此发狂失控,忙眼疾手快地在后拉住,在此利刃指颈的焦灼形势下,跪地伏首的温太傅,仍如磐石一动不动,嗓音平稳无波,似殿窗外飘飞的大雪,寒凉无温地道出了这世上最为可怕的消息:“……臣妹病殁。”

  一瞬间,所有的滔天怒火、发狂气力,都随着这简短的四个字,被抽空殆尽,原先似如野兽狰狞、劝拉不住的圣上,整个人,似连魂魄都已被抽空,失魂落魄,所站着的,只是一具无主的躯壳,双眸暗漆无光,有如黑洞,手臂失力垂下,像再攥拿不住世上任何物事,长剑摔地的铿然声响中,殿外大雪无声纷飞,天地惨白空茫,那样的肃杀凛寒,像是长冬无尽,再也等不到来年春日花开。

  纵是不听不看、只当不知,离去的人,也再不会归来,就是等上一生,也是徒劳,七日之后,薛贵妃娘娘病逝之事,正式昭告天下,原已人人隐有听闻的传言,终是落在了明面,两位殿下先前或也有听到一些传闻,但怎肯去信这可怕之事,仍是抱着希望守等,直至见到唯有舅舅与外祖父归来,才知广陵一别,他们的母亲,那般殷殷叮嘱,似要将一世之事,都嘱托完全,是在与他们做一生之别。

  原因世事风霜摧折、长久抑郁难解,身心皆曾遭受重创的薛贵妃娘娘,虽经多年细心调养,但仍身体虚弱于常人,在离宫远行的三年旅程中,不幸染有绝疾,药石无医,选在人生的最后时候,回到故土,享受最后的安宁时光,而非绝望地浸在无望的针药之中,在仲夏之夜,平静病逝于琴川家宅,其养兄温羡,遵其遗愿,将薛贵妃娘娘,葬在她养母的身旁,落叶归根,曾经在母亲的呵护下,快乐无忧欢笑的小女孩,在这一世之尽,终是含笑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在这短短七日里,沉默不言的圣上,有如老了十岁,七日之后,圣上追封薛贵妃娘娘为大梁皇后,谥号永安,并命建皇后衣冠陵,等与崩后同葬。

  昭告封后那日,圣上一人,自皇宫宫门处,缓缓走回建章宫前,形单影只地,一步步踏上御阶,在走至殿门门槛前,忽然顿了一下,手扶着门框,微微弯了下腰背,好似正背负何物,被不轻不重地压了一下,唇际也跟着浮起星点笑意。

  这是自温太傅亲口道出薛贵妃娘娘病逝之事后,赵东林第一次在圣上的面上,看到笑意,尽管只是些许,他仍惊颤地疑心自己眼花,等欲细看时,圣上已然抬足跨过门槛,走进殿中,清瘦的身影,隐入那间留满与薛贵妃娘娘相关记忆的寝殿,直至天黑夜沉,都没有出来。

  被屏退在外的诸侍,自然不敢贸然入内、请圣上用膳,心忧不已的赵东林,实在放心不下,顶着窥探圣私的大不敬之罪,悄推隔扇分毫,向内窥视,见寝殿内灯火通明,圣上将殿内所有蜡烛、灯树全都燃起,煌煌灯光照耀着殿内的洒金红纱帐幔,竟似新婚洞房一般,圣上就坐在离榻不远的紫檀圆桌旁,执笔写着什么,神情极其认真,他的手边,放着一块帕子,帕子上托着一颗明珠、一只香囊。

  “写好了。”

  凝神执笔许久的圣上,忽地开口说了这三个字,赵东林心突了一下,起先以为圣上是发现了自己,但再一定神细看,见圣上是在与对面说话,随着搁下御笔的动作,唇际勾起笑意,明亮的灯光下,双眸晶粲,如有星子流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1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115  →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臣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