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姐姐说的这么严重,”颜纾笑嘻嘻的,“我就是看梅园中的梅花开的好看,想着姐姐待在公主府里孤独寂寞,特意摘了两朵给姐姐把玩罢了,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她这么一说,就是憋着大的心思,颜瑜让随从们都撤了出去,屋子里就只有她们两个人,颜瑜问道,“你真的想好了吗?”
“我已经想的不能再清楚了。”颜纾收起了玩味的笑,郑重道,“我自愿的。”
在这之前,颜瑜从未考虑过颜纾,南夏皇室历来有个不为人知的暗卫,这暗卫只为皇室调动,是第一代皇帝创立延续至今的。之所以很少的人知道,而且几近成了传闻就是因为这暗卫既不掌握在皇帝手中,也不在太子手中,让所有的人都猜不到的是,这暗卫历来都是握在公主手中的。
暗卫的作用很明确,就是为了保护历代皇帝的安危以及皇室继承人有重大变化,还有一个便是收集各处消息。
颜瑜上次在御书房辞的就是这个,她已经不合格了。
“那你找错人了。”颜瑜既知道了她的目的,便淡淡道,“这并不是我能左右的。”
是的,历代出来的公主都是经过皇帝首肯以及前代公主同意的,可颜瑜她还没有完全掌管这支暗卫,她更不能告诉颜纾现下在哪位皇姑母手中。
“其实以前我并不知道有个的。”颜纾道,“大概是从去年开始留意的吧。”
这暗卫真正的存在只有皇帝和掌权者的公主知晓,有过怀疑的北燕皇室中人以及南夏知情人,大抵都是知个一二,却不能道明罢了。
颜纾能知道,有一种可能是从太子那里得到的消息,还有一种,颜瑜道,“你不怕父皇知道吗?”
“这怎么可能瞒得住父皇。”颜纾道,“恐怕我刚一直到她的存在,父皇就已经知晓我知道了。”
“你既知道,便该明白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颜瑜是从小就接受这些训练的,她能坚持下来,只是不知道除了这些做什么更好罢了,而颜纾和她不同,即使不过这些,她的身份,她的母后都会替她打点好一切的。
“姐姐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也知道。”颜纾并没有退让的意思,“姐姐没有的心思,我有!”
颜瑜不为所动,颜纾知道她在等一个理由,一个可以说服她的理由,而颜纾有信心她有这个理由。
☆、除夕
除夕,皇上于欢意殿设夜宴,邀请了皇室宗亲和朝中大臣。颜瑜也就有了可以出去的借口,她今日披了浅蓝色的斗篷,上了淡淡的妆容,这些天她一直对外宣称有病免了进宫拜见。
皇后见了不免道了一句,“皇儿这些日子消瘦了不少。”
“病了总归是弱了些,儿臣已经无碍了,母后自己多多注意身体才是。”颜瑜客气回道。
皇后比她忙碌多了,前朝不安稳,后宫也跟着,后宫中诸多事宜都要她拿主意,操劳是免不了的。
“公主。”李婵悄无声息过来时,颜瑜见着她心中震了一下,她只是对外宣称养病罢了,李婵却是真的病了,她日夜忧思晋王的事情,明显瘦削了不少,面容上倒是看不出来什么,可颜瑜却明白这都是妆容的原因。
颜瑜一直闭门不出,知道的消息绝对不会比她多,颜暖也注意到了李婵,落座时对着颜瑜道,“晋王哥哥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还有大皇姐日日都在抄经祈福。”
“参见皇上。”皇上从大门这边走了进来,再说话的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赶紧起身行礼道。
“都起来吧,今日除夕夜宴,大家尽可放松些,不用顾着朕在面前,做什么都小心翼翼。”了解皇上的,一眼就看出了皇上今日好像很高兴,至于为什么,自然是没人敢问个一二的。
人都到齐了,颜瑜悄悄地往宴会上扫了一眼,宫宴上大多数的男子都是文官,武将家出席的都是女眷,这并不难理解。
太子不在京城,再一次去了与南夏交战的地方,太子妃独自坐在席间,身边的侍女比别处多了几个。算算日子,已有六个多月了,想来不出席也是可以的,大概是因为年关沾点喜气吧,颜瑜想着。
颜瑜稍微看了一下,易鸿也不在场,想来也去了战场。她现下已经明白颜纾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主动揽了下来了,她想和易鸿一起同甘共苦,不想在做一个局外人。
接下它,吃苦是少不了的,同时也有了一个间接参与政事的权利,这样她就可以和易鸿真正的在一起了,不再是皇上和皇后捧在手心上的小公主,而是一个盟友。
若是成功了,颜瑜想着,也算是了却了她一桩心事,或许她可以和父皇说起这个事情了。
她不用觉得辜负与愧疚,因为有一个人已经比她更合适了,就从颜纾盯着易鸿的那一刻到她说服了所有的人让她光明正大地赐婚给易鸿的时候,这个小姑娘早就长大了。
酒过三巡,宴会上只有丝竹管弦的声音,刚刚皇帝虽放了话,天子面前又有几个人敢放肆呢?
一曲毕了,乐人们撤了下去,皇帝突然开怀大笑起来,丞相在下面问道,“皇上,不知今日遇到了什么喜事,可否让老臣听听。”
最近发生的事情真是太糟糕了,北燕步步紧逼,燕世子逃回去的消息遍布了全国,世子唐彧很快就上了战场,北燕连失了两座城池。边疆未定,晋王陷在这场战事里有一段时间了。毫不夸张京城里的纨绔子弟在这段时间都收敛了不少。
“对爱卿,朕有什么好隐瞒的。”皇帝脸上带着笑容,“今日除夕正好大家都在,权当一件喜事听听,边疆的战事已平,晋王不日就可以回京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起身道贺,声音响亮,一洗这些日子的颓废之势。
“都坐下吧。”皇帝欣慰道,“众位爱卿辛苦了,”他又对着武将这边的女眷说着,“还有诸位的父亲兄弟,都是我南夏的栋梁之才。”
“皇上严重了,这是臣的分内事,哪里担得起皇上如此说。”
“都坐,快坐下。除夕之夜哪里有这么多的规矩。”
“这下好了。”颜暖也开心地举起面前的酒小酌了一口,“哥哥就要回来了,这下大姐姐和嫂子也就不用担心了。”
她说着又有些惆怅,“只是北燕和南夏的战事还没完,要是太子哥哥也回来就好了,太子妃嫂嫂可是快要生产了。”
“这种小孩子心性的话,也就现在说说就可以。”颜瑜小声叮嘱着。
“姐姐,我知道的。”颜暖又在那悄悄嘀咕着,“要是不打仗就好了。”
晋王回来是一件喜事,但折损的将领又该如何交代,事情若只是这么简单便罢了,等待晋王的谁知道会是什么呢?
晚宴散去,出了欢意殿,颜纾迎了上来,她笑着递给了颜瑜一个福包,“今日是除夕,提前给皇姐送个福包,明年肯定有福。”
颜瑜笑着接了过来,小小的就掌心那么大的福包,精致可爱,“谢谢皇妹,皇姐我倒是没准备这些。”
“这可是我亲手绣得,你可一定要好好收着,一定要带在身上的,这才没辜负了我的美意。”颜纾道。
“暖儿,这个书你的。”颜纾又递了一个给颜暖,颜暖看了看只觉得爱不释手,“纾姐姐,你这是做了多少个啊?累不累?”
“做了多少,我还真不知道。”颜纾笑道,“闲暇时绣的,反正是不会少了你的。”
颜暖扬着手中的福包,笑得灿烂,“那就谢谢姐姐吉言了。”
回府后屋子里就颜瑜和欣儿两个人,颜瑜盯着这个福包看了一会儿,忽地把线头给扯开了,里面装的是碎花瓣,香气很淡,但很好闻,清新不腻。
颜瑜把里面的花瓣一点点的倒在了桌子上,一张卷了的小纸卷出现在眼前,颜瑜把它打开,上面写着四个小字:“北燕帝崩”
欣儿把火炉靠近了点,颜瑜把纸条递了上去,薄薄的纸很快化为了青烟。
除夕本就是个守岁的日子,离午夜还有两个时辰,公主府里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别人的府中还有些欢愉声,公主府却只有死气沉沉,这里没有夫君孩子,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更不会有什么父亲母亲。
颜瑜觉得好久没过过这么沉寂的除夕夜了,以前她是在宫中还有颜暖陪着,今年颜暖也想向父皇请旨到公主府来的,是她拦下了她。
“你明年春就要及笄了,还是在宫中多陪陪父皇吧。”
“公主,我们出去点些花灯吧。”欣儿不知道那纸上写的什么,只看到眼前的公主很寂寞,去年的这个时候公主是在北燕,那是欣儿记忆中公主过的最热闹的一次,不是只有公主和暖公主两个人。
北燕那里有世子,有王爷,有很多很多她熟悉的人。除夕守岁的晚上,到处都是欢笑声,府中放了很多烟花还有灯笼……这些场景就像昨日里刚过一样。
“你去吧,本宫想要静一静。”颜瑜靠在椅子上道。
欣儿一动不动,“公主不去,那奴婢也在这里陪着公主。”
“昨日你母亲过来,已经把你的婚事定下来了,是初春的一个好日子。”颜瑜笑着,拉着她起身,“转眼间都要嫁人了,出去放个灯祈福吧。”
欣儿咬了咬嘴唇,还是不想动,颜瑜又道,“顺便也帮本宫放一个吧。”
拿出了针和线,颜瑜一点点地把桌上散乱的花瓣装了起来,又就着烛火,一针一线的缝了起来,她缝的很仔细,手中在动着,脑子也在飞快地转着。
颜纾用这种方法告诉她,就说明这是秘事,想必整个朝堂上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北燕密而不发,战事肯定占了一大部分的原因,父皇今日高兴的应该是这个吧。
☆、结局
晋王回来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波,颜瑜过来时,府里一片寂静。
“这个时候,公主怎么过来了?”李婵笑道,晋王自从回府后,几乎无人拜见,皇上命其思过,自然没人敢上门打扰。
“本宫就是过来看看皇兄。”她也在府内思过,出门一趟也是费了一些功夫,有些话,她总想要问一句。
“他在书房练字,公主你去找他吧。”
“你来了。”晋王落了笔,就好像一直在等她似的。
“皇兄。”
“坐吧。”晋王也没看她,只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这些天,我也在想我到底哪里出错了呢?”
他隐忍这么多年,等的就是一个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可也白白的让这个机会溜走了。
“我当时见了他。”他的话里透露着无奈之感,“我并没有听他的。”他说完这句话后就不肯在多说一个字了。
颜瑜出门时,送她的还是李婵。“皇兄,他,回来就是这样吗?”
“这样不是挺好的吗?”透过窗子,一个身姿挺拔的男子正在临窗习字,一如她第一次见他时的样子,翩翩少年郎。
南夏朝堂中并没有奸细,当颜瑜弄清了这个事实时,一股无力感蔓延了全身。唐彧过来当质子并没有直接介入,他采用的是迂回,一步错,步步错。
皇兄想要立功,主动结交了他,又不信他,边疆一役中唐彧却是看透了皇兄。他知道他不信,便说了实话。
新年已过,北燕和南夏还是打的不可开交。颜瑜继续在府中思过,皇上已经传了口谕,但她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府中,偶尔颜纾找来,她就教她一些东西。
也不知道待在府中第多少日,颜瑜坐在水边,竟然看到了枯萎的柳树上长出了新的嫩芽,风还在刮着,树杈里冒出了新芽。
北燕皇帝驾崩的消息瞒不住了,一系列变故让人措手不及,太子即位,值得一提的是,燕王也不问世事,燕世子唐彧袭了王位。
战事依然在进行着,所有的人却像是看到了希望。南夏打不过北燕,北燕却也灭不了南夏,当南夏朝堂在争吵着这一场战争是否有必要时,北燕也在朝堂上争吵。
二月初,远在战场上的燕王上折子,想要休戈止战,北燕帝同意了。两国重新交换了来使,北燕一位公主到了南夏。
燕公主到达南夏的时候,颜瑜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昭文公主亲启”颜瑜打开后,一个字都没有。
欣儿在旁不解,更是好奇这信是从哪里寄过来的。颜瑜静静地看着这张纸,不语。
“纸”同“止”,他做到了。颜瑜忽然想到了在那个小小的山村里,一个少女天真无邪地追问着面前的人,“哥哥,什么时候战争才能停止啊!我父亲什么时候会回来呢?”
“会有那么一天的,虽然,我也不知道会是哪一天。你信哥哥吗?”
“我信。”
“皇姐,”颜纾又找了过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收起了纸张,颜瑜随口问了句。
“北燕的公主过来了。”
“这算什么好消息。”欣儿撇撇嘴,不以为意,“这外面不是都传遍了吗?”
“怎么能这么说呢!”颜纾立马批评道,“你要知道,这可代表着北燕和南夏停战了,你知不知道再也不用打仗了。”
很显然欣儿还是没有多余的反应,“这个‘再也不’也不知道是多久?”她说的事实,也正因为是事实,才让人无话可说。
“这次不一样。”颜纾纠正道,“我感觉这次决定是很长的时间。”
“何以见得?”
颜纾转身问了颜瑜,“皇姐,就北燕这个皇帝你见过吧?我感觉这次不像是儿戏。”
颜瑜是见过这位登基的皇帝,北燕先前的嫡长太子早薨,若还在的话,就不是这位皇子册立为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