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正要解释,惊醒的胡善祥光着脚、披头散发、穿着寝衣就跑出来了——昨晚为了保证她的安全,朱瞻基将她安顿在卧房旁边的耳房里,那是晚上值夜的内侍们睡的地方。
寝衣单薄,只有一层,少女柔美纤巧的身躯在奔跑中若影若现,看得朱瞻壑心中像有两个小兔子扑腾扑腾的乱撞。
胡善祥半梦半醒,恍惚中被鬼穷追不舍,眼前只有一个熟人、也是紫禁城是唯一相信她的人,不由得直奔朱瞻基而去,她藏在朱瞻基身后,双手紧紧抱着他的腰,“别过来!这是龙子龙孙,你们这些邪祟一旦靠近就会灰飞烟灭!”
胡善祥紧贴在朱瞻基身后,两人看起来好亲密的样子。
朱瞻壑的目光从少女踮起的脚尖挪开,一副震惊的样子,“哥,昨晚你和胡姑娘……”
这是……已经侍寝了吗?
我的好哥哥,你下手也忒快了。
朱瞻基觉得背后热热的、软软的,顿时觉得脊椎酥麻入骨。
女人,你是在借着做噩梦装疯卖傻的勾引我吧!
你打错了算盘,我可是不沾女色的正经人。朱瞻基遂掰开胡善祥锁在自己腰间的双手,顺势将她推到旁边的罗汉榻上,左手按着她的肩膀,右手拿起一盏凉透了的茶,泼在她的脸上,说道:
“你清醒一点,刚才在做梦,鬼神之说,不可信也。”
胡善祥被冷茶一激,灵魂归窍,用手一摸脸,终于彻底从噩梦中醒来,瞳孔渐渐焦距,看清了眼前的两人,立刻站起来行礼,“两位殿下,民女失仪,还请恕罪。”
她毕竟是个十五岁、涉世未深的少女,在家里连鸡都没杀过,连连遭遇生死危机,普通人早就崩溃了,她比普通人稍强一些。
朱瞻基说道,“无妨,医女开了安神汤药,你记得按时服用。”
朱瞻壑说道:“昨晚我冤枉了你,害得你原告成被告,是我不对。你想要什么?我可以补偿你。”
胡善祥大喜,“这么快就找到真凶是婵儿的证据了?”
“她是建文余孽……”朱瞻壑把昨晚安乐堂抄检的结果说了一遍,“恭喜胡姑娘沉冤得雪。”
胡善祥娥眉微蹙,“不对呀,如果是建文余孽,那个血十字如何解释?无论‘建’字还是‘婵’字,最开始的笔画都与之无关,那么护卫临死前拼尽全力是写了个寂寞,毫无意义?还有婵儿为何非要杀护卫呢?好多线索都对不上——”
朱瞻基打断道:“铁证如山,你莫要胡思乱想——你看看你自己,脸也不洗,头也不梳,还……衣不蔽体,成何体统!莫要污了世子的眼睛,速速去更衣梳妆。”
胡善祥觉得自己的确不像样,连忙告退,光着一双脚,在地板上一步一个脚印。
朱瞻壑心道:哟,大哥这摆明了起了嫉妒之心,嫌胡善祥抛头露面,想要金屋藏娇、独自欣赏嘛。
不让我看,我偏要。皇太孙位和胡善祥,怎能好处都让你一个人占全了。
第20章 抢人 胡善祥在耳房梳洗,朱瞻壑故装没……
胡善祥在耳房梳洗,朱瞻壑故装没有眼色,赖着不走,“哥,愚弟来都来了,想在端敬宫蹭顿早膳,你就答应愚弟嘛。”
朱瞻基看着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弟弟在面前撒娇,顿时恶心的连夜宵都要吐出来,毫无胃口,嘴上却说,“你若不嫌简陋,就一起吃。”
朱瞻壑说道:“这里是皇太孙宫啊,肯定比我的东五所好多了。”
等早饭摆出来了,朱瞻壑大吃一惊,“就这——”
一盘子香油烧饼、一笼砂馅馒头、一盘鹅肉巴子、五个水煮的鸡蛋、四小碟咸菜、一叠姜丝香醋、一壶热牛乳、一碗剪刀面、一碗鸡蛋面,如此而已(注1)。
朱瞻壑的早饭都是按照份例来的,一共十二道菜。他以为储君吃的肯定比他好,没想到朱瞻基吃的就和有钱的地主家差不多。
朱瞻基习以为常,“吃饱了就行,要克制口腹之欲。”
言罢,还把剪刀面和鸡蛋面推到朱瞻壑面前,“你喜欢吃面,这两碗面还是我刚才特意命人临时加上的——嗯?忘记叮嘱厨子不要加葱花了,你从小就不喜欢。”
朱瞻基拿起筷子,亲手把面汤里碧绿的葱花一个个挑出来,“吃吧。”
好一个宠弟狂魔啊!
其实朱瞻基当然记得朱瞻壑的忌口,他就是故意“忘记”的,亲手给弟弟挑葱花,这件事定会成为兄友弟恭的美谈,传到皇爷爷耳边。
故,他拿起筷子挑葱花,开始“表演”,伺候的宫人都不敢上前帮忙。
“大哥对我太好了。”朱瞻壑感激涕零的吃着面,暗自腹诽:你就是擅长用这些小心思讨好皇爷爷,让皇爷爷觉得你胸怀宽广,友爱亲人,能够容人,因而封你为皇太孙。
朱瞻基不喜欢类似面条、馄饨、稀饭这种汤汤水水的食物,他喜欢吃“干饭”,就是吃鸡蛋的时候有些噎、卡嗓子,需要用牛乳顺下去。
朱瞻基的吃相很优雅,吃饭就像完成一项关于仪态的任务,朱瞻壑心中大骂他虚伪。
其实朱瞻壑的吃相也不差,吃面条都不出吸溜声。两兄弟吃饭就像表演 一场默剧。
寂然饭毕。
朱瞻壑的眼神又往耳房飘,“哥的眼光太好了,那个胡姑娘机灵勇敢,真不错——她是什么来历?”
哼,明知故问!朱瞻基不信朱瞻壑不晓得胡善祥的来历,汉王在山东势力盘根错节,应该已经将消息传给你知道,否则你不会那么快灭口。
朱瞻基故意说的含含糊糊,“我从山东而来,她当然是山东人。至于来历,你放心好了,我确保她家世清白,否则怎么敢带她进宫。”
朱瞻壑厚着脸皮当面挖墙角,“真是太好了,我绝对相信大哥的眼光。愚弟那边刚好缺一个打理文书的女官,就让她去东五所当差吧。”
朱瞻基本来把胡善祥视为甩不掉的包袱,将她带到紫禁城之后,远远打发到一个清闲的去处,眼不见心不烦的,根本没打算把胡善祥留在身边当差。
可是,朱瞻壑开口要胡善祥,朱瞻基岂能答应?胡善祥知道的实在太多了!
但是,如果直接拒绝朱瞻壑的话,他这个“宠弟狂魔”、“兄友弟恭”的人设就崩塌了,皇爷爷不喜欢。
朱瞻壑正是看透了他的虚伪,才有胆子直接开口要。
正是左右为难,不过,这难不倒心眼多如马蜂窝的朱瞻基,他说道:“这个……胡姑娘是来当女官的,并非普通宫女,况且她的出身不一般,她的姐姐是皇爷爷都敬重的人,连我也不好随意指使她去何处。这样,不如让她自己选,想去那当差由得她。”
胡善祥得了传召而来,她方才梳洗更衣,头发长虱子,头皮再次涂抹上百部炮制的灭虱药粉,用一块花开牡丹锦缎紧紧包裹起来,没有插戴任何首饰。
她目前还没有当差任职,因而品级只是普通宫女,穿着海棠红袄、绿色素锦马面裙,再配上花头巾,幸亏她青春逼人、面若桃花、眉若远山、眼似秋波,能够压得住身上花里胡哨的颜色,衬得她如花美眷貌、矫若游龙身。
胡善祥叉手,弯腰一鞠,行了个福礼,“两位殿下召民女所为何事?”
朱瞻壑抢在朱瞻基之前开口,热情邀约,“胡姑娘昨晚斗刺客的表现令我十分折服,刚好我的内书房缺一位管文书的女官,今日特意来邀请胡姑娘,成为我的入幕宾客。”
胡善祥记仇,她没有忘记昨晚朱瞻壑是如此咬定她是真凶的,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觉得朱瞻基冷漠高傲,霸道不讲情面,还阴晴不定,君心难测,但是,两害取其轻,朱瞻基是她唯一的熟人,她初来乍到,没得选,只能先在皇太孙的羽翼之下,等将来站稳脚跟再谋其他出路。
胡善祥说道:“多谢世子殿下厚爱。只是民女在山东的时候就已经决意追随皇太孙,既许下诺言,没有毁诺的道理。”
其实并没有什么许诺,都是她瞎编敷衍朱瞻壑的。
朱瞻基其实也并不想要胡善祥的“追随”,巴不得把她甩开,但迫于形势,他若把胡善祥安排到其他地方,就凭朱瞻壑不要脸的劲头,定能将她挖到身边当女官。
莫得办法,朱瞻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莫须有的诺言,“贤弟啊,胡姑娘自己选的,我们还是尊重她的意愿,你说呢?”
朱瞻壑笑道:“恭喜大哥又得一人才,愚弟我羡慕的紧呐。”
朱瞻壑悻悻而归:女人,从来没有人敢拒绝我,你是第一个。我还从未尝过被拒绝的滋味,女人,你再次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下一次,我会让你求我,求我带你走,哼!
朱瞻基把好弟弟送到宫门口,正欲摆驾文渊阁处理政务,胡善祥踅摸过来了,欲言又止。
朱瞻基屏退众人,“你还有何事?”
胡善祥说道:“民女觉得刺杀案疑点重重,可能并非建文余孽——”
“我说过了此案已经了结。”朱瞻基打断道:“他们刺杀的是我,又不是你。你觉得我会把自己的性命当玩笑,敷衍了事?你在质疑我的判断?”
皇太孙语气依然平淡,但胡善祥听出了话里的威慑之意,心下胆寒,忙道:“民女不敢!”
朱瞻基说道:“在宫里做事,想要一直安安稳稳的,不是看你读过多少书,也不是看你有多勇敢。最重要的是摆正你自己的位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管的不管。记住了吗?”
胡善祥看着皇太孙杀气腾腾的眼神,忙道:“是,民女记住了。”
朱瞻基的语气愈发冰冷:“这‘三不真言’你重复一次,给我记在骨子里。”
胡善祥从来见过如此可怕的皇太孙,好像一头猛虎,随时扑过来把自己撕扯成碎片,吓得心慌意乱,脱口而出说道:
“不该说的说,不该问的问,不该管的管。民女一定谨记‘三不真言’,做梦都不敢忘记。”
犹如一道炸雷劈过来,朱瞻基当场楞在原地:好么,全记错了。我这是在皇太孙宫里埋了个雷吧!这个胡善祥走那那出事,简直是个扫把星啊,我的好弟弟,你快把她带走吧!
第21章 将错 听你三句话,阳寿损十年! 朱……
听你三句话,阳寿损十年!
朱瞻基一时无语,连“好弟弟”朱瞻壑都没有让他如此头疼过,但文渊阁案头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料理,实在没有时间亲手教胡善祥宫里的规矩。
我,皇太孙、一国储君,不能被一个女人搅乱心神。
朱瞻基放弃了,说道:“你先回去,我会派专门的人教你宫规,没学好宫规之前,你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没有资格在端敬宫领事当差。”
杀鸡焉用宰牛刀,我就不该管你。宁可白白养着你一个闲人,什么事情都不做,也总比你把事情搞砸了强。
胡善祥那里晓得朱瞻基卸磨杀驴的小心思,她吓坏了,连连点头,“对不起,民女……民女说反了,是不该说的不说,不该——”
朱瞻基忙得很,不得听她把话说完,就往文渊阁方向而去。
看着朱瞻基的背影消失在宫墙拐角,胡善祥惊魂稍定,一拍脑袋,不对,我还有一件顶顶重要的事情找皇太孙,人命关天呢。
胡善祥连忙跟过去,拐过宫墙,前面是两条分岔路,她初入宫廷,不晓得文渊阁方向在何处,周围又没有宫人打听,就碰运气择了一条道往前追去。
狂追了约一百步,终于看见了朱瞻基人影,朱瞻基腿长,一步顶她两步,胡善祥气喘吁吁,实在追不上,就大声叫道:“殿下留步!
朱瞻基果然停下来了,还走到了路旁边的凉亭下等她。
皇太孙好像并非完全不近人情嘛,胡善祥快步跟上,追到凉亭,顿时一愣:不是朱瞻基,而是汉王世子朱瞻壑。
他们堂兄弟长的有三分相似,朱瞻基今天穿的是大红圆领龙袍,上面绣着五条龙。朱瞻壑穿的是大红四爪蟒袍,龙和蟒都是金线绣制,长的一样,唯一的区别是蟒袍少了一根爪子,只有四爪,四爪为蟒。
龙袍只有皇帝以及太子,皇太孙储君可以穿,皇帝绣九龙,太子和皇太孙是五条龙。而亲王和亲王世子只可以穿四爪蟒袍。
在紫禁城,饭可以乱吃,衣服不能乱穿。
这点常识胡善祥当然知道,但是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四爪五爪,她就误以为前方那人就是朱瞻基。
而朱瞻壑远远听到“殿下留步”,以为是叫自己,毕竟他也是个“殿下”嘛。回头看见是个穿着宫女服饰的人,虽看不清来人容貌,但此人裹着花头巾,没有首饰,整个紫禁城只有一个人这样穿戴——头上长虱子的胡善祥。
朱瞻壑心中得意:女人,你刚才拒绝我,是在玩什么欲擒故纵的把戏吧。我就知道,你迟早都是我的。
这不,巴巴的追过来了。
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呢。
“世子殿下?”胡善祥发现自己追错人了,把李鬼看成李逵了。
朱瞻壑见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腰都直不起来,遂指着身边的石墩说道:“坐下说话,胡姑娘找我有何事?”
胡善祥喘息渐平,冷静下来了,发现一个问题:她要找皇太孙说的事情,正是如何安置从朝鲜使团里逃脱的贡女韩桂兰,好像属于“三不真言”里的“不该管的不管”这一条呢!
韩桂兰被救下后,直接送到了京城朝鲜使团,等待她的怕是重复姐姐韩妃的悲惨命运。
朝鲜是大明的附属国,两国外交,自是与胡善祥一个小小宫女无关。
她刚刚被朱瞻基劈头盖脸的狠狠教训一顿,长到十五岁都没有被人这么凶过,着实有些害怕,现在还心有余悸。
皇太孙不准我管,他冷情冷性,即使有耐心听我说完,估计不会帮忙,还很可能再教训我一顿,骂我不该说的说、不该问的问、不该管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