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你,殿下怎么可能会出事。”
玉笙是头一次挨巴掌,下一刻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她抬起头捂着脸。平日里,太子妃看样子从来不见得这么担心过太子妃,可如今这样子,倒是一副将太子放在心上的模样。
“娘……娘娘,您不要生气。”
丁香在一侧,劝着太子妃:“如今您怀着身孕,气坏了对身子不好殿下如今还躺在床榻上,宫中的一切还需要您来做主。”
太子妃也有了身孕……玉笙的眼神,控制不住的落在太子妃的肚子上。
后者对着自己的小腹抚了抚,对着这张漂亮的脸蛋,太子妃不知为何,腰杆都跟着挺直了一些。
“太子遇刺,东宫看守的侍卫失职,上上下下全部去慎刑司领罚。”
“书房里里外外再加派一队人马看守,务必要让一只苍蝇都放不出来。”太子遇袭,她作为太子妃必然要挺直了腰杆。
想到什么,扭头又朝着玉笙加了一句:“至于不相干人等,还是趁早出去的好。”
太子妃冷眼狠狠地刮了玉笙一眼,这才扶着丁香的手往外。
可等出了书房的门,太子妃的步子才想是软了一样。虚弱的瘫软在地:“怎么办。”太子妃倒在地上,扶着丁香的手哆嗦着。
“殿下要是好不了的话,可如何是好?”
刚刚她去瞧过了,太子殿下躺在床榻之上,浑身都是血。一闭上眼睛,便是这个画面,太子妃只觉得天地之间仿若都榻了。
“没事的,没事的主子。”丁香站在她身侧劝:“殿下吉人天相,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太子妃眨了眨眼,依旧还是有些失魂落魄。丁香扶着人,还未起身,一阵脚步声便传了过来。
正阳宫的奴才小跑着上前,对着太子妃道:“娘娘听说殿下遇刺,心中不安,宣太子妃前去问话。”
太子妃抬起头,立即回了神。连忙跟着那小宫女往正阳宫走。
殿下遇刺,此时最担心的肯定是姑母,她……她得去这正阳宫,她得安慰姑母。
太子妃一路上几乎是小跑着到了正阳宫,一瞧见皇后,她憋了一路的眼泪再也止不住,跌跌撞撞的跑过去,眼泪糊了满脸。
“姑母!”太子妃跑过去,一把跪在了地上:“姑母,求您救救殿下啊。”
正阳宫中灯火通明,燃了无数的蜡烛。皇后跪在了佛祖面前,手中敲着木鱼。
木鱼声响一下一下,整个大殿之中都是佛经声。
太子妃仿若受了极大的刺激,哭着跪爬过去,一把抱住皇后:“姑……姑母,殿下……”太子妃的眼泪一滴滴的往下掉,顺着领口涌入了脖中。
“殿下如何了?”皇后面对着面前的佛像,枯燥的声音里一股沙哑。
太子妃此时过于的激动,她半点都没注意到。只跪在地上,抱着皇后,哭:“殿下受伤……受了很大的伤。”
“浑身是血,如今昏迷不醒,太……太医说,可……可能就救不过来了。”
‘砰’的一声,皇后手腕一松,敲打木鱼中的楗槌掉了下来,传来一阵刺耳的声响。
皇后颤抖着的眼帘紧紧闭上,热泪翻滚。
一切……都结束了。
——
清晨的天,才刚雾蒙蒙亮。
玉笙在书房里待了一整晚,王全走上前,将掉了的毛毯又悄悄儿的盖在玉笙的身上。
哪知才刚一动,玉笙那闭着的眼睛就睁开了,她从美人榻上起来,问:“殿下呢,殿下可醒了?”
王全摇了摇头,玉笙的眼中的光瞬间就暗了。
从昨日晚上到现在,太子殿下还未清醒。越是长时间昏睡不醒,她心中越是不安。玉笙到内殿又去看了殿下一眼。
身边围着四五个太医,可殿下还躺在床榻之上,面色雪白。
“娘娘,您先回吧。”王全站在她身后,小声道:“殿下一时半会只怕是醒不过来了,您昨日守了一晚上,先回去休息。”
“等殿下一清醒,奴才立马派人去通知您。”
熬了一个晚上,玉笙眼下都是乌青。王全说完,使了个眼色,让三七扶着玉笙出了门。
她前脚刚走,后脚,王全便又走到了内殿。
“殿下身子不适,不宜太多人在这儿,只留张太医与沈太医在这儿,其余大人们都先回去休息。”王全垂下眼帘说完,一屋子的太医瞬间撤走了一大半。
等屋子里安静下来之后,王全才低头,半跪着冲着床上的人喊道:“殿下。”
只见那床榻之上,那本闭着眼睛,没有一丝血色的人,眼帘忽然睁开了。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之中,一片清明。
半点没有昏迷不醒的模样。
——
“主子。”三七扶着玉笙回去,一到合欢殿,玉笙就像半倒在了软塌上。
“主子昨日守了一晚上,腿都僵了。”三七跪下来,揉着玉笙的膝盖:“担心殿下没错,但主子也要顾及自己的身子才是啊。”
“主子如今怀了身孕,合该更当要注意。”
玉笙抬起手,抚着自己的肚子。脑子里寻到一丝丝的清明。这个孩子,来的不知究竟是不是时候。
如今她有了身孕,太子妃也有了。
她不知道太子妃那个是真孕还是假孕,但起码,这一个多月来,殿下留宿太子妃那儿却是真的。
“主子,您昨日就没吃,喝口汤补补。”素嬷嬷端着人参汤上前:“这里面添了天麻、枸杞等之物,最是养神。”
玉笙被那味道熏的不行,却还是接了过去,一口一口喝了起来。
听见养神,手中的勺子顿了半响。
又低着头道:“待会儿让小厨房再熬一碗,我给殿下送去。”
殿下还没醒,这格样子看来,还不知道何时能醒。三七想说,可还未开口就被身后的素嬷嬷扯了一把,她看着主子低头不语的模样,余下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玉笙睡了一会儿,下午,趁着天还没黑,又去了书房。
书房外面有重兵把守着,方圆五百米,连个走路的宫女都没有。倒是纯良娣与夏良媛站在门口,却是被拦着不让进。
玉笙过去,本还以为也会被拦着,这些人却像是当她不存在,瞧见她眼神眨都没眨。
她一路,就在眼皮子无数人眼皮子底下走到了书房。
她拎着食篮,心有些惶惶的,越是靠近这书房,昨日里的一切越是在脑海之中晃荡。
太子殿下毫不犹豫的挡在她面前,是他用命护住了她。
第215章 心头血 承认吧,你这颗心有我
要入书房,要过一道雕花红漆的抄手游廊。
玉笙拎着食篮,刚走过去,却见王全正立在壁影那儿。他身旁站着个人,离的有些远,瞧不清楚长相。
朝前走的步子停了下来,玉笙瞧着前方,王全是太子殿下的贴身太监,平日里,连着太子妃的面子他都不给。
此时却是微弯着个身子,态度与模样都格外的恭敬。
玉笙一时有些好奇,这个人是谁?
两人都站在壁影旁,四周种着春竹。微风吹来,影影绰绰的。只偶尔才在间隔之中瞧见一丝那人的模样。
哪怕是这一刹那的见面,还是叫人瞧的出来,那断然是个丰神俊逸般的人物。
那人立在一边春竹之间,身姿却是比那春竹还要挺拔,隔得远远儿的只瞧见一袭墨绿色的长衫,迎着春风端的一副芝兰玉树。
许是她目光太炙热,前方的人忽然转过头,往这边瞟了一眼。
就这一眼,玉笙瞧见了那人的脸。她垂下眼神,掩盖住脸上的惊艳。有这番风姿的人,整个皇城都寻不出一只手来。
那人的身影很快就消失了。
王全见玉笙在那儿,又迈着小碎步走上前:“娘娘。”玉笙从回廊处走下来,经过壁影的时候脚步才停顿了下来。
“刚刚那人是。”她记得那人,有一次在殿下的书房门口见过这人一面。
只那日下着雨,那人身着玄衣又执着伞。身侧有不少侍卫跟着,簇拥着他上了一顶轿子。
这样的风姿难以寻出第二个来,玉笙今日又瞧了一眼,倒是记了起来。
“是新回京都的沈家少爷,巡防营都尉,沈少卿。”沈家与陆家是姻亲关系,陆家出了个皇后与太子妃,掌握着后宫与前朝。
沈家则是一直掌握着巡防营的令牌。
京都的巡防营有三万人马,平日里驻扎城外。执令牌者,可以随意调动。巡防营在京都的地位,可见一斑。
沈家的巡防营,宫中的禁军,再加上恒亲王手中的十万人马,一直是势均力敌。
后来,恒亲王回京之后,殿下将巡防营给了恒亲王。这三足鼎立的关系这才破碎。本恒亲王狠狠地压制着,成为军中地位最有权威一人。
但恒亲王又不知为何,又将巡防营还了回去。掌握住了巡防营就是掌握住了宫中的命脉,这么大的一个诱惑摆在面前,恒亲王却眼也不眨地送还给了太子。
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个原因谁也不知道。
可有了巡防营的沈家这才回暖一口气,算是保住了昔日的尊荣。
“这沈大人与沈家的关系……”玉笙怎么记得,这人与沈家的关系不好。
王全头往下又弯了弯,态度越发地恭敬,知无不言:“沈大人是沈家的庶出之子,年前才回的京都。”
玉笙点了点头,眼神又暗了一些。沈家一直是太子党,与陆家同气连枝。这位沈少卿沈大人刚入京都的时候,倒是听说过他一些。
说他心思深沉,手段颇深。
在外十余载,一回京都之后就搅弄得京都风云四起,说他一入京都就整顿了沈府上下,逼的前沈家家主沈琼乖乖交出了巡防营的令牌。
她原本以为这位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铁血人物,但也没想到,不过才余月,就已经成了太子的麾下。
玉笙想到刚刚那一刹,那人的风姿傲骨。
她摇头轻笑了一声,又问:“殿下可是醒了?”东宫上下如今严防死守,沈少卿如今过来,是殿下有了吩咐?
她转过头,手中的食盒握的紧紧的,一脸期待的看向王全。
王全站在她身侧,听见这眼神下意识地游离了一下。他撇开眼神不敢去看玉笙的眼睛,喉咙里干咽了一下,这才道:“没有。”
“殿下未曾清醒。”
玉笙失落地收回了目光。她瞧着床榻上的这张脸,只觉得半日未见,面色都白了些。
太医们在外面守着,若是问何时清醒,却又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玉笙坐在绣墩上,就在殿下身侧守着。正阳宫传人来回话,说是太子妃怀有身孕,不能见血,在皇后娘娘那儿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