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二夫人不免心中疑惑,如今顾贵妃盛宠不断,乐王在朝中声望也日益增高,顾家作为贵妃母家,在长安城里也算得上显贵人家,旁人为何会如此呢?
顾二夫人尤为不解,收拾好了家宅之后, 有了时间好好打听, 这一打听,便打听出了些了不得的事情。
顾侯夫人去年管家不严,纵的奴仆偷了先侯夫人的遗物, 遗物之中有一支发钗,是太后娘娘从前赐给先夫人的,这群奴仆竟肥了心思,也给偷了去,不想却被世子发现, 将此事闹大,闹到了太后娘娘面前。
太后娘娘震怒,下了懿旨,罚顾侯夫人禁足,也不肯再让她入宫。
顾家颜面丢尽,女眷们自此便甚少同顾家走动,不见那还未出家的四姑娘整日在家哭红了眼睛,也找不到一门合适的结亲对象。
顾二夫人冷了脸,“原是她这糊涂人,累的我女儿婚事不顺。”
她跟前的嬷嬷便道:“夫人,咱们好待是贵妃娘娘的娘家人,为何娘娘坐视不理,不肯出手帮忙呢?”
这母家脸面无存,娘娘脸上难道就好看了吗?
顾二夫人镇定了下来,她心中怨恨起顾侯夫人,却丝毫不敢怨恨顾贵妃,听见下人这样问,便道:“娘娘与先大嫂从前私交甚笃,阿晏又在她膝下长大,侯爷偏宠那刁妇,从来对阿晏兄弟二人多有忽视,不然当年阿清是如何……”
“罢了不提当年事了,娘娘如今又不靠侯府,反而是侯府如今靠着娘娘,才在这长安有立足之地,娘娘如何会管她们的闲事。”
“只是苦了我的颖儿,被这对母女给拖累了。”顾家二房的姑娘,行三,小名颖儿,今年十八了,若非是顾二夫人一心想往长安结亲,原就是该成亲的年纪。姑娘家拖大了年岁,如何能找到好婆家呢?
顾二夫人这就恨上了顾侯夫人,去同她一处说话,连嘲带讽,嘲的顾侯夫人头都抬不起来,待顾侯一回家,便在顾侯面前哭诉着。
自打奴仆盗窃一事发生后,顾侯夫人很是被顾侯冷落了一番,好不容易这大半年过去,她使尽浑身解数,好不容易哄回了顾侯的心,哪里能忍的了旁人这样对她。
一顿挑拨,直挑的顾侯心里火直冒。
“妾身知道,这回二弟同弟妹回长安是要长住的,只是二夫人从来都瞧不上妾身出生,话里话外都是显摆她如今是尚书夫人,二弟掌着实权,那颖儿今年都十八了,还留在家中未嫁,焉不知她就是想要将颖儿嫁去乐王府,好亲上加亲。”
“是妾身给侯爷丢人了,这才让弟妹将咱们侯府的脸面往地上踩。”
顾侯三子,顾凌打外头跑进来,他已经十一岁,上了好几年学,性子却被养的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他还是哭着回来的,“爹,娘……”
顾侯这么多年,就三个儿子,一个早夭,一个名誉长安,人人都夸他有个好儿子,却偏偏并不亲近,就剩下这么个小儿子,那自然是娇惯的很,见他哭着回来,脸上还红肿了一块,顾侯忍不住道:“你哭什么哭,谁欺负你了?”
“爹,是二哥……”
顾越哭的满脸都是鼻涕眼泪,他话才开了个头儿,顾侯夫人就将他搂在了怀中,哭着道:“我苦命的儿,谁都欺负我们母子两。”
顾侯听见这话,胡子都被气的飞上了天,正巧外头传话说世子回来了,他抬脚就朝顾淮的院子去。
顾淮自搬回侯府住后,顾侯总是想要挑刺,却又找不到由头,而今日,他憋了一肚子火,入了顾淮房中,“你弟弟才十一岁,你都二十了,有没有点儿做人兄长的样子,爱护弟妹。”
顾淮见他冲进来,便是摆了好一通父亲的架子,勾了嘴角。
顾侯每回都觉着他这儿子,冲着他笑,笑中总是带着嘲讽,仿佛他这做父亲的在他面前没有半点儿应有的体面。
“你笑什么,我问你你为什么要打你弟弟。”
顾淮站着没动,“顾凌说是我打了他?”
顾侯也是气头上,说话毫无遮拦,“不是你还有谁,他的脸肿了一块,他才多大,你就同他动手?”
“你整日搅得家宅不得安宁,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子?”
飞廉沉不住气了,上前道:“侯爷,您这话未免也太偏心,且不说世子爷刚从衙门回来,连官服都没换,哪里来的空暇去欺负三少爷呢?”
“更别说,世子爷从来不欺凌弱小,就算三少爷刁蛮任性了些,在学堂将同窗都给揍了遍,刘大人的孙子,前两日被三少爷打花了脸,若不是瞧着咱们世子爷的脸面,如今早就上门来问罪了。”
顾淮开了口,“飞廉,退下。”阻止了还要继续往下说的飞廉,只淡然道:“父亲以为我会对一个孩子下手?您未免也太看轻了我。”
顾淮身上还有那套靛青色官服,未曾脱下,越发衬得他俊朗清逸,神色坦然。
顾侯脸色一僵,带上了不确定,身后有奴仆走来,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顾侯神情大变,不再看顾淮,转身朝外就走。
顾淮嗤笑了一声,动手换起了官服,没过多时,就换好一身常服,去赴顾二老爷之约。
去往顾二老爷府上,要从西侧门去更快,沿途上所遇见的奴仆,无不是神色慌张,像是在议论着什么可怕事儿。
顾淮神色自若,出了侧门便入了顾二老爷府中。
顾家一处偏僻园景,水池里,碧波荡漾,水草青绿正被风吹得微微晃动,有那灰衣短打打扮的奴才跪在底上,结结巴巴道:“侯爷,奴才不敢撒谎,昨个儿确实已经放干了池子里的水,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刚奴才打这头过来,就看见这池子里水又灌满,还,还长满了水草。”
说话的人不敢往身后看,只战战兢兢地手指往后一指。
顾侯身子一晃,强装镇定,吩咐下去,“定是昨夜一场雨,灌满了池子,你们几个这两日,抓紧时间,把这池子给我填了。”
忠义侯府上最近出了件怪事,府上一处荷花池,明明都已经放干了水,除了草,却莫名其妙又被重新灌满了水,水草丰茂,后来顾侯爷直接让人将池子给填满,却不想,就算被填平了,那池子里,依旧在渗水,
就连玉兰宫都已经知道。
王嬷嬷道:“娘娘,侯爷让人递话,说是想请钦天监的道长往侯府去一趟。”
顾贵妃眉头轻拧,“荒唐,钦天监岂会行那邪魔外道之术,告诉侯爷,这世间何来的鬼,定是有人装神弄鬼。”
王嬷嬷还想说些什么,却听外头传来了一道女声,便躬身应了声是,方转身走了出去。
“郡主。”
昭昭抬脚入了殿中请过安后,方将自己这两日整理好名录递上,“这回行宫避暑,按照您的吩咐,随行之人的名录已经拟好,请您过目。”
本来这回事,不应该她来办,这宫里头谁能去夏宫避暑,谁不能去,应该是皇上说了算,偏偏这回,这么重要的事情,竟交给了昭昭。
顾贵妃将名录收到手边,并没有立刻就打开,她看着眼前的姑娘,想起上回动了说亲的心思,结果这俩人就再无来往,活似要避一辈子的嫌,不由感叹,早知道她便不插手此事,任凭这二人来往了。
“钦天监那边,你替本宫走一趟,就说本宫这些日子入夜后,心绪不宁,请道长为本宫制一枚静心符。”
昭昭抿了抿唇,到底应了一声是。
钦天监设在月华宫,那里是除了摘星楼以外,整个皇宫地势最高的地方,设有巨大的星象仪和司南。
刚打内宫出来,朝着月华宫去,这条路是内宫人走的,甚少能见着外人,不想没走几步路,便遇见了一行人。
昭昭神色微顿,步伐正常朝前走去,她只朝赵成珩微微颔首,唤了一声五表兄,便神色自若朝前继续走去。
赵成珩停下脚步,感慨道:“这昭阳郡主真是不一般,前朝多少朝臣进谏,她视若罔闻不说就算了,反而行事还叫人抓不到一丝错处。”
昭昭的身影已经走远,顾淮收回了目光。
这样也挺好。
赵成珩也只感叹了一句,便说回了他在意的事情,“你家那池子到底什么毛病,如今可有查出来?”
“难不成真的像旁人说的那般,闹鬼?”
顾淮神色淡淡,“若是真有鬼,府中人为何会怕呢?”
赵成珩欲言又止了好一会儿,才安慰似的拍了拍他的肩旁,朝前走,“你说得对。”
当年,那池子里,淹死过人。
一个九岁大的孩子。
忠义侯府的长子。
若真是那孩子回魂,为何这当亲爹的,能吓的到处求神拜佛,请什么得道高僧前去驱鬼祭祀。
六月过半,长安城里,许是山林太少,人太多,一日热过一日,那空气都被太阳烤成了热浪,夏宫地处罗寒山,清凉如春,甚为怡人。
宣帝自是要带着朝臣与后宫妃嫔住到入了秋,天气凉爽才回城里。
浩浩汤汤,一眼望不到尾的队伍,启程前往夏宫。
留守长安监国的人选,也选的很是让人琢磨,安王与乐王。
前朝后宫,纷纷猜测,此番太子之位,恐怕就是在这二位之中选出来。
剩下二皇子信王同赵成珩伴驾出行。
安王与乐王率领留守长安城的朝臣,在朱雀门前送行。
昭昭陪着太后于马车上,抬眼看去,送行人群中,顾淮身影。
第54章 逐渐浮出 叔父,您信我吗?……
自打入了夏宫, 宣帝甩开了手,只要不是军机要务,夏宫里一应朝务由信王与赵成珩来办。长安两位王爷留守监国, 而夏宫里却也是另外两位皇子理事,一应像是四位皇子打擂台。
宣帝整日里只带着皇长孙陪着太后,闲了下来便逛逛园子,听听戏曲, 日子过得倒比从前轻松许多。
昭昭也闲了下来,整日里逛着夏宫,宫里几位公主自打三公主一事后, 便与她交恶,也不再与她来往,世家贵女也是远着她,倒颇有孤立她的意思。
昭昭却也不理会,不过四五日,就将夏宫走了个遍,连地势布局都画在了脑子里。
去岁时,天灾人祸不断, 今年的年景儿里, 就要为了去年的遗留问题善后,整日里各派大臣像是要比声量一般,各执一词, 为了钱粮吵得不可开交。信王年长又已经封王,在夏宫的朝臣里,自然是要比赵成珩有威望。
赵成珩往往是要与信王分争个高低,吵到宣帝跟前,宣帝却也是偏帮着信王更多, 一时赵成珩就落了下乘。
信王一派信心大增,觉着未必不是皇上有意抬举,这才将信王带在身边教导。
又因为礼部为着中元节安排祭祀先祖一事,而意见不合。
昭昭听说了,也只挑眉叹道,她舅父这么些儿子呢,竟一个都不省心,无论什么事儿都能拿来作为争权夺利的战场,好似只要不能多揽一点儿功劳,就离东宫更远了些一般。
她自作画,两耳不闻窗外事。
子桑采打了帘子从外头进来,手里握着一封信,“主子,阿兄差人送的信到了。”
昭昭搁下笔,将信拆了读着。
“主子,阿兄说什么了?”子桑采不由好奇问道,这回来夏宫,长安当然有人留守,子桑羽手伤还未好全,就留在了府中养伤。
昭昭收了信,神色淡淡,“倒也没说什么,只是中原这中元节快要到了,长安里流传起了鬼神传说,热闹的很。”凉州倒是不过中元节,也只道这中元节是祭祀先祖亡灵的节日。
只这世上哪有神灵,哪有鬼怪,若真有,既是家中先祖血亲,为何又要害怕它们出现呢?
“对了,五表兄那头可传话了?”将信点了烛台引火烧了,昭昭这才问。
“五爷说明日下午得空,就约在溪沙苑里一见。”
这边自不提昭昭与赵成珩约了明日下午一见。
却说长安那鬼神传说,却是愈发的传的广。
顾二老爷留在长安,忙完公务,闲暇时间,就会将儿子都叫道跟前来说些话,问些功课。
“晏清,外面传的那些流言,你不可放在心上,与你父亲生嫌。”
他待侄子倒也不错,知道侯府里近来闹得纷纷扰扰,时常就会命人请了顾淮过来,劝解他。
顾淮只是无奈一笑,“府上的事,二叔还不知道吗?”
“就算我不说不做当个木头人,在父亲眼里,我一日不死,府中就一日不得安宁。”
顾二老爷严词道:“阿晏,不许胡说。”
顾淮忽而露出了些许紧张,“就连出了怪事,父亲也第一个想到是我在暗中捣鬼,叔父,您信我吗?”
侯门深宅里,多的是不能见人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