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则她对那位宋达将军并不似陆统领或是吴将军那样了解,但军中也有耳闻,此人乃是忠勇之士。
李元祯的一双眼,似能将她的那点儿心虚尽数看透,开口亦是不给她留下半点幻想:“宋达将军不会叛国,他刺杀本王,定不是受蛮人唆使。能令他做出如此之举的,只能是皇家。”
听着这些话,孟婉的心似沉到了海底一般,一点光亮一点期冀都看不见了。
她能猜到的,自然李元祯也全猜到了。
果然,李元祯顿了顿,便接着说道:“宋达口口声声骂本王构陷了钟贵妃,方才令太子被废流亡。你猜这些事,是谁告诉他的?”
“这……”孟婉迟疑了下,最后低着头声量压得极低:“属下不敢妄下定论。”
其实如今一切皆已浮上了明面,宋将军一直身在益州,关于京城的消息并不灵通,他说出的那些话,自然不是京中传来。显然,他是见过废太子李珩了。且他敢做出刺杀李元祯的举动来,明显也是受了李珩的指使。
可这些话,孟婉不敢说,纵是李元祯早已料定,她也无法从自己口中将这些推测说出。
李元祯倒也未再难为她,她不说,他便继续夹菜给她。只是这一顿饭,孟婉吃得可谓是心惊胆寒。
末了吃完,她将碗碟收回食盒里准备退下,刚转身欲出门,就听身后传来李元祯的声音:“你就这么担心他?”
孟婉浑身一僵,良久,才勉强挤出个笑脸来转身,佯装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模样:“王爷说的他,是谁啊?”
李元祯笑笑,唇角尽是寒意:“你的太子表哥。”
这四个字,在荒岛时,在她的睡梦中,他已听见了数回。就在她发着热症昏昏沉沉缩在他的怀抱里时,嘴里也始终念叨着这句。他虽觉这一声声似带着刺,令他很是不爽,却也一直装作无事发生,一切不满尽数咽进肚子里。
可是眼下,他不想再忍了。
孟婉提着食盒的那只手止不住的颤抖,另一只手也不知不觉的紧攥成拳头,她自是想不通李元祯如何会知道这个只属于她自己内心的亲密称谓。
“王爷,您……您刚刚的话是何意?”她不敢置信的复问。
李元祯从椅上缓缓起来,往她身边行来,几步路带起莫名的威压,令她竟忍不住在他靠近之时后退了小半步。
她的预感是对的,眼前逼近的李元祯,属实有些与寻常时候不同。他的一双眼内有暗流涌动着,似是海面下藏着火种,不知何时便会骤然喷发一般。
李元祯抬手,孟婉懵的一瞬里,他的两指已捏住她束发的木簪,然后略一使力,簪子便被拔出,她下午才将将洗过的长发顿时如黑瀑一般倾泻下来,将他握着簪子的手淹没。
这个突然的举动,自是令孟婉吓傻了。
此前她想过一百种自己被李元祯拆穿身份的情景,却从未想过会是在这样猝不及防的时候。没有人揭发她,也没有人来告密,可李元祯却似一切早已明了,那么笃定,那么冷静的将她的面具撕下来……
她嘴唇哆哆嗦嗦的说不出话,也无话可说,李元祯双眼平静的看着她,前一刻双眼中的火种好似湮灭了,只余脉脉温柔。
被她一头乌发盖住的那只手,缓缓移到她的右脸颊上,顺势滑下,最后捏住了她尖尖的小下巴,迫使她的脸微微抬起:“你说本王是何意?你与李珩,不是相识已久。”
她嘴唇又颤了颤,却是动作比声音更先否定了这话,她脑袋摇得好似拨浪鼓,“属下与前太子并无瓜葛!”
“前太子?”他皱了皱眉头。
孟婉知是自己说错话了,立马又改口:“是废太子,属下与废太子当真并无任何瓜葛!”她信誓旦旦。
而他却显然不信,捏着她下巴的指尖儿微微上了两分力道,迫使她的脸向自己靠近过来:“你确定,无任何瓜葛?”
对视着李元祯的一双眼,孟婉只觉自己所有的狡猾心思都死透了,迟疑了下,她老实答道:“回王爷,属下的确与废太子幼时相识,但那仅是在属下四岁之时……”
这话她初时说的有些艰难,因着李元祯的手捏着她的下巴略用力,使其张合也有些吃力。可说到这里,李元祯的手却骤然将她松开了,她如获自由,便接着将话说了下去:
“那年承圣上恩典,为贵妃大办寿宴,属下的阿娘也得了恩令,准许进宫向贵妃贺寿。属下随阿娘进了宫,却迷了路一个人哭着瞎跑,后来见到正在练习射艺的太子,他劝慰了属下几句,并命人将属下送回阿娘身边。”
许是怕李元祯不信,说到这里孟婉又信誓旦旦的重审:“王爷明鉴,属下与废太子当真仅有一面之缘,此后再未见过面。”
孟婉说完许久李元祯都不曾出声,只神色复杂的看着她,直看得她心里发怵。生怕是自己往日谎话说多了,如今即便说了实话,他也不肯信。
见她苦巴着一张小脸儿,湿漉漉的眼睛里满是惊慌和忐忑,李元祯的心软到不行。
第96章 奸计 你是藏在王爷床榻之下么
李元祯纵是早便知晓孟婉就是自己幼时相识, 并惦念至今的那个小伙伴儿,可他也从未想到这一点。他一直颇为计较的孟婉对李珩的关切,竟然完全源自于他!
她竟是将李珩与自己混淆了……
细想之下, 倒也并不奇怪。当年他方十岁不到,尚是太子,她也只知他是太子。显然是那时她还太小,家人未将宫中储君的更迭之事告诉与她, 故而她始终以为大周的太子, 便是她那年认识的少年。
这么说来,她对李珩的那些挂记,其实完全是因为自己。
之前的那股无名火,瞬间就似被浇熄了一般,他一点气恼也没有了。反倒看着眼前的小姑娘, 又是心疼, 又是欣慰,诸多情绪汇杂于心, 一时不知拿她怎么办才好。
她长发委于肩上, 眼下这副样子任谁看也是个小姑娘无疑, 他想再含混包庇下去亦是来不及了。怪只怪他适才一时气恼上涌,竟就这样将她给揭穿了。
孟婉自是也深知自己身世已泄,再无半点侥幸心思,他的手松开自己的同时,便“扑通”一跪, 为自己求起情来:“求王爷饶命, 属下女扮男装入军营实属无奈之举。”
“哦?那你倒说说,为何无奈。”李元祯顺着她的话盘问起来,只是语气全然没有孟婉以为会出现的气恼或是冷漠, 平平静静,温温柔柔。
他低了低腰,一手搀着她的手臂将她扶起,“起来,慢慢说。”说罢便转身回到椅上,又觑一眼身边的椅子,示意她也坐下来。
孟婉哪里敢?结结巴巴道:“王爷,属下还是,还是跪着说吧。”她莫名觉得,跪着便能多赢得一分同情分。
然而她才曲膝,李元祯就一脚踢在那张空椅的椅靠上,椅子转瞬被推至孟婉的眼前。她抬眼看他,他再次示意她坐下。孟婉知他事不过三的规矩,不敢再婉拒,只得听话坐了下来。
而后娓娓道来。
“属下虽与废太子的确没有过多交情,但毕竟沾着远亲,当初也是受钟贵妃盗玉玺一案所累,随阿爹阿娘还有兄长被发配来益州。阿爹路上病重,兄长更是离京之前便得了疯症,故而军营募招之时,属下只能效仿木兰扮作男妆,代父兄入了军营。”
“可是属下除了在男女之差上欺骗了王爷,其它俱是不敢有所隐瞒,这些日子属下在王爷身边伺候,大事小情皆是出于忠心,从无半点儿不诚之心。”
“那……”李元祯打断她想要问什么,却忽地又迟疑,盯着她看了良久,才终于将徘徊心底已久的话问出了口:“俣城王宫禁苑那一晚,可是你?”
不久之前才将情绪缓和下来的孟婉,再次无措起来。她两眼尽是惶恐,不知要如何答,却也正在此时,帐外传来一阵噪杂,接着便是木门被猛地推开,进来数人。
显然适才是守门的兵士想要拦阻他们,却被他们给硬闯了进来。
军中还有胆敢硬闯滇南王牙帐之人?孟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那几个人就切切实实的站在那儿,显然不是她的幻觉。
打头那人,年纪四十上下,却是纤眉白脸阴不阴阳不阳的,看样子八成是位中官。他手里还高高捧着一轴明黄的绢帛文书,能用这种制式的,当世显然只有一位。
这是圣旨?
孟婉立时顿悟此人先前的豪横。
她猜的不错,很快便听到李元祯唤那人:“夏公公,不知是何要事让你老大老远的从京师赶来益州?”
“王爷,接旨吧~”那人略低了低头,脸上笑嘻嘻的道。
跟在夏公公身后进来的那几人,闻言立马跪了下去,深深的将头埋在地上。李元祯的目光在夏公公手上的那道圣旨上流连片刻,之后一撩袍摆,跪地接旨。
一旁的孟婉见状,自不敢怠慢,忙有样学样,也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只是大脑一片空白,只余嗡嗡声作响。
中官惯有的毛病,使得每句话都拖腔带调的,具体说了些什么孟婉听不太确切,但大体意思她倒是听懂了,原来是皇帝得知李元祯被蛮人带走,心中急切,特命心腹前来探明具体情况,以便随时给京城传递最新消息。且还说了,一但李元祯平安归来,即刻回京面圣。
夏公公仔细将圣旨合好,恢复一副笑嘻嘻的面容:“滇南王,圣上既有命让您即刻回京面圣,那您准备准备,杂家先去外头候着。”说罢,他微微颔首,转身往外走去。
一直深埋着头的孟婉,直至瞥见夏公公的脚临近门了,才敢将头抬起。谁知一抬头却恰好遇到夏公公转回头来,目光竟是径直朝她逼来。孟婉立时打了个寒噤,忙又将脑袋低下,久久不敢抬起。
“好了,起来吧。”
听到李元祯的声音,孟婉才抬眼看了看,见夏公公早已出了帐子,这才哆哆嗦嗦的站起来。不知为何,明明那位夏公公始终脸上是挂着笑的,可她总觉得他极度危险,令她寒毛不自觉的竖起。
李元祯伸手将之前从她头上拆去的木簪递过来:“待本王回来再论此事。在这期间,你好好在营中待着,与过去一样便是。”
孟婉接过簪子,颇有几分死里逃生之感,竟一时又有些感激方才适时闯入的夏公公。她点头应话,然后依命去帮李元祯收拾几件衣服和些路上常备之物。
半个时辰后,李元祯便出了帐子,准备启程回京。
他上了马车,却见夏公公仅是立在车下为自己送行,并不一同上来,便奇道:“夏公公不与本王同乘?”
夏公公笑意堆脸,仰脸解释道:“圣上听闻王爷不见之事,焦急万分,夜不成眠,故而王爷还是一人独乘马车快一些。早一刻回京,便可早一刻安圣上的慈父之心。至于杂家,会紧跟王爷之后,乘另一驾马车回京。”
“好吧。”放落帘子前,李元祯特意又往帐门处瞥了一眼,与已恢复男儿装扮立在那为自己送行的孟婉匆匆对了一眼,便命启程。
马夫扬鞭,马车绝尘而去。
送走李元祯,孟婉这厢算是暂时松了一口气,转身要回帐子,却听那不阴不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站住。”
她心里“咯噔”一下,脚下顿住,片刻后才缓缓转过身子,怯生生的问:“不知夏公公还有何吩咐?”
夏公公的脸上仍是挂着笑意,只是与先前的不同,此时的笑便冷冷的有些骇人。他移步她的身前,将她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一番,才道:“你便是滇南王养在营中的那个侍妾?”
这话如一道晴天霹雳一般劈在孟婉的心头上,先前她还盼着夏公公一心放在李元祯身上,未有留意自己,可眼下看来自己女儿身的事是蛮不过他了。便只得先解释清楚别的:“公公您误会了,我只是王爷身边的一个杂役。”
“杂役?”夏公公冷嗤一声,颇为不屑:“杂役都能与王爷同吃共住了,你这小杂役面子可真是天大啊~”
孟婉的一双手颤颤的握在身前,却是不知如何再辩解。片刻后,终见夏公公转身要走,孟婉心中正是舒一口之机,便听他对身边几个跟班丢下一句:“带走。”
接着,孟婉便被那几人押住,送上一辆马车,由人一路监看着,行往不知何处。
初时她还疑心难不成夏公公也要将她带回京城?可是才没多久马车便停在一处地方,让她下来。她下来抬头一看,竟是益州刺史府。
这下便不由她不多想。
她毕竟是李元祯的人,夏公公要锁拿自己,为何不当着李元祯的面说清楚?非要故意支开李元祯后再行动……
难道这个夏公公,是想做什么不利于李元祯的事?
想这些时,孟婉已被押着送入一处牢房,而那里,早已有人在等着她了。
其中一位着绯色官服的她认得,正是益州刺史蔡尧棠,刺史身后站着四个衙役,身边还有一人,且这人孟婉也认得,是一个叫做长荣的金甲卫。
为何李元祯的金甲卫会出现在刺史府?她一时有些想不明白,但深知绝非好事。
果然,那个长荣一看清她的脸,便凑近了低声向蔡刺史禀报:“大人,就是她。”
这话让孟婉心下一凛,她知自己定是被此人给出卖了,虽则她自己都想不通此人要利用她做什么。不过既然之前夏公公问她是不是李元祯的侍妾,那么八成是这方便的。
可是她想了想,一位亲王为国戍守边关,身边就算养着几个侍妾也不算什么罪过呀。那他们是想借此事作什么文章呢?
既是自己推敲不出,孟婉便干脆放大了胆子主动问他们:“不知刺史大人和夏公公,两位将小的锁拿来此处,是为何事?即便小的犯了什么律例,也总得让小的心服口服吧?”
蔡尧棠和那位夏公公,二人皆是细细将她审度一番,之后夏公公才问道:“事到如今,你还是不肯承认你和滇南王的关系?”
“小的方才便说了,只是负责伺候滇南王起居的一个杂役罢了,奈何公公不肯信。”
孟婉话才说完,长荣便揭穿道:“你最好老实招了!光我都瞧见你在滇南王的牙帐里共度几回春宵了!”
既是已到了这番地步,孟婉也没什么好躲的,正面迎击反问长荣道:“我与王爷共度春宵你都看见了?那你是藏在王爷的床榻之下么?”
第97章 审问 他此次回京,凶险万分
“当然不是!”长荣气道:“不过我看见过你趁半夜偷偷潜进滇南王的帐中, 直至天亮才出来。孤男寡女的共处一室,不是共度春宵还能是彻夜苦读不成?!”
“孤男寡女,那也得王爷知晓小的是女的才成!”孟婉据理力争, 眼下虽还看不透这些人想拿她做什么文章,但无疑矛头是冲着李元祯去的。
她这话一出,蔡刺史很是意外,顿时有些动摇:“怎么, 难道王爷还不知你是女子?”
不等孟婉回答, 夏公公便抢先否定:“怎会不知!杂家适才前去宣旨时,她便是披头散发在滇南王的帐中一同接的旨。”
略迟疑了下,孟婉便顶撞回去:“夏公公进王爷牙帐宣旨之时,可见王爷或是小的有衣衫不整之态?”
蔡尧棠和长荣皆看向夏公公,显然期待他还能有更有力的说辞, 然夏公公却语滞了一刻, 才气恼道:“即便没有衣衫不整,但你披头散发的待在滇南王帐中, 总不能还咬定你二人并无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