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 她心中蓦地闪过了许多幕场景,她想起了自己幼年时的经历,她上头还有两个哥哥, 下头还有一个妹妹,她记事的时候, 正是前朝后宫争斗最激烈的时候。父亲那时还不是卫国公,那时整个崔家都在遭受刘太妃一脉的打压,父亲为了能够帮助姑母重掌宫权,为了能让表哥坐稳太子之位日夜殚精竭虑,母亲既要忙着操持庶务,又要与其他命妇交际应酬, 父母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压根没有闲暇功夫照应她, 哪怕得了空闲, 父亲也只会关心两个哥哥, 因为他们是崔家的未来;母亲也只会关心她的妹妹,因为妹妹年纪最小,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
只有她, 夹在中间,又是个女子,不上不下,往往是被遗忘的那一个。
于是为了博得父母的关心,她开始学着努力为他们分忧, 哥哥读书写字好,她每日苦练到深夜,母亲劳神于宴会应酬,她便努力学着与那些命妇交际应酬的手段。渐渐地,父母终于看见了她,渐渐地,她的名声传扬了开去,人人都知道崔家嫡女有多温婉大方,小小年纪便别有一番风华气度。
这么多年,她恪守规矩,她从来不多迈一步也从来不少走一步,她以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她以为自己理应当得到最好的奖赏——比如那所有女子都渴望的皇后之位。
可事实呢?她落水后得来的不是怜惜,也不是愧疚,而是训斥,没有人关心她为何要跳入冰湖,没有人安抚她凄惶无主的内心,他们只嫌她惹是生非,只怪罪她给他们带来了麻烦。
她做对了吗?没有。她真的比长辈口中刁蛮任性的妹妹更得宠爱吗?并没有。
分明她十几年来尽力做到最好,可细细想来,比起得到的,她失去的更多。
仿佛擦去了面前迷雾,崔思玉面色发白,眼神却渐渐有了光亮。
花宜姝听见面前的崔思玉道:“谢谢你。”
花宜姝挠了挠雪儿的下巴,“有什么可谢的?”
崔思玉道:“因为你救了我,因为只有你对我说实话。”她苦笑道:“其实我并不大度,也并不体贴,真正的我心胸狭窄,小家子气,偏偏要做出通情达理、左右逢源的模样去博取他人的好感。我以为我将妹妹衬得任性讨厌,可其实比起我,家中更关心他们口中惯会胡闹的妹妹。倘若我真是那样好的人也就罢了,可偏偏我不是。”
花宜姝:“那又如何?我觉得你这般也不差。”
崔思玉一怔,就听花宜姝接着道:“世人夸赞女子贤良端庄为美,那是因为这样的女人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一旦女人不够温柔、不够体贴,不能让他们享受到好处处,他们就会骂这女人不识大体不懂分寸……可见世人也多自私自利之徒,这种人立下的规矩礼仪,有什么可遵循的。人就要痛痛快快地活,你这样好的出身,作甚要委屈自己?那些只会嘴上夸夸,实际上半分好处都没落到你身上的,理会他们作甚?陛下就够任性的了,可你见过哪位大臣敢忤逆陛下?”
崔思玉原本是这盛京城中最负盛名的高门淑女,所有贵女眼中公认最好相处的,可是自从这一日她从花宜姝的永华殿出去后,她就变了,变得完完全全像是换了个人,眼神不再如以往那般温柔、说话处事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处处贴心,她变得不留余地,变得尖锐刻薄,哪个人敢得罪她,别指望像以前那样轻飘飘一句道歉就能得她温婉一笑说声不会计较。哪个人敢非议花宜姝叫她听见,她非得将人拉出来狠狠贬斥一顿,众人背地里免不了嘀咕,当着她的面却不敢多话,太后是她姑母,天子是她表哥,谁吃了撑的去得罪她。
坊间开始传闻花宜姝此人有毒,凤晴云与她交好后变化颇大,如今竟连崔思玉也逃不过她的魔掌,这叫那些想要走花夫人这条路子进宫的人心下戚戚,暂时歇了心思。
光阴飞逝,日子过得飞快,再有两天就到除夕了。
李瑜最近大把空闲,不必上朝,更不必处理政务,就天天待在永华殿,隔三日才去太后那里请安,待不到半个时辰又再次回到永华殿。夜里更是精力旺盛分外缠人,花宜姝心里嘀咕,这小处子,怎么一副有今日没明日的紧迫样儿?
这一晚,花宜姝刚刚沐浴完擦干头发,正要抹一抹护肤的膏脂,就从镜子里对上了李瑜深沉的目光。
只要不听他的心音,这位陛下还是很唬人的。
身量高大、眉眼锋锐,他坐在那里就像一把冰冷的剑,仿佛谁敢稍稍轻慢,就要承受被剑锋斩断的后果,要不是听到他的心音,有时候花宜姝对上他的脸也要心惊,李瑜真是生了一张一看就薄情寡义城府深沉的脸,当他在背后默默注视着你时,你便会忍不住提心吊胆,他是不是要对我下手了?
【心肝心肝心肝心肝……】
花宜姝:……
【今天也想要和心肝这样那样……】
花宜姝:……
夜夜笙歌好多天,她也有点吃不消了。装作没听见李瑜的心音,花宜姝起身一边往床榻走,一边打了个哈欠,做出一副困倦至极想要立刻入睡的模样,换做往常,李瑜看见她困了,也就安安分分地歇息了,然而这一次,花宜姝只觉余光一闪,李瑜的身影就从桌前闪到了床上,她连他怎么动的都没看清。
怎么这么急不可耐?
花宜姝暗暗心惊,就见李瑜坐在床边抬眼看她,“我们今夜……”他没有说完,只是沉沉的目光已经落到了她身上。
花宜姝叹了口气,“陛下,我今日乏了,实在没有兴致。”
李瑜动了动唇,似乎很想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只留给她一个“你不要后悔”的眼神。
花宜姝当着他的面翻了个白眼,岂料她这白眼一翻,李瑜反而兴奋了起来,眼睛发亮地看着她。
花宜姝只觉莫名其妙,躺下时碰到了李瑜的胳膊。
【心肝朝朕翻白眼啦!她经常朝着安墨翻白眼,这意味着朕更近一步了!神仙菩萨果真灵验!】
花宜姝:???
身边忽然一声叹息,花宜姝侧头,就听见李瑜道:“年后,朕要前往护国寺斋戒祈福一个月。”
花宜姝一愣,只听他接着道:“你就留在宫中,等朕回来。”
花宜姝惊异,斋戒一个月?李瑜忽然如此虔诚,叫她刮目相看。
【啊啊啊啊一个月啊一个月!整整一个月不能与心肝相见!】
【这个月不勤奋点,万一心肝一个月后空虚寂寞了怎么办?】
【心肝总是在这种时候不能明白朕的心意。】
花宜姝:……
这么说你天天搞天天搞,竟然还是为了我?
李瑜:“年后,你要一个月都不能见朕了。”
花宜姝:“那我可真是太开心了。”
李瑜:!!!
他目光惊愕,不敢置信。
花宜姝微笑,“陛下,您去护国寺可一定要摒除杂念,要不然就是对菩萨不诚。菩萨可在天上看着您呢!”
李瑜睁大眼看着她。
【你怎么回事,我们第一次要分开这么久,你居然一点都没有不舍吗?】
【朕对你的一片心终究是错付了,错付了!】
【你应该紧紧抱着朕,不许朕与你分开才是,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久违的几千只鸭子又来了,花宜姝无奈抓住李瑜的手,在对方刹那安静下来的心音中道:“陛下,良宵苦短,来吧!”
次日一早,除夕的前一日,数名大臣被召到天子的紫宸殿。
众人正猜测陛下将召集他们的用意,就听座上那位天子开口道:“眼见新年将至,朕中宫之位空虚久矣,诸位爱卿看,后宫中有哪位贤淑佳人可堪中宫之位?”
众大臣:……
你后宫就那么一个人,你问这句话你好意思吗?
第161章 议亲,不能对萧青有想……
紫宸殿中霎时静了下来, 众大臣有些发懵,他们对陛下回京以来的总总言行感到分外不解。
当初天子刚刚回京时,大家看他带了个女子, 十分宠爱, 还以为天子终于体会了女人的好处,于是心里满怀希望,觉得自家女儿也终于能入得天子的眼, 熬了这两年不算白熬!不求皇后之位,哪怕能做个稍稍受宠的妃子, 也能蒙荫家人了。比方给生母请封个诰命,比方为生父谋个爵位,再进一步,若是诞下个皇子,未来可期啊!
谁成想天子谁也不要,就守着花夫人一个。看他对花夫人的宠爱劲儿, 众人心中有了预感,也许这就是天子选定的正妻了, 虽说大家嘴上不说, 但心里都觉着花夫人出身不够高, 然而天子想要立谁为后,又不需要他们这些朝臣同意。
这位陛下虽然过了年才满十九虚二十,但他并不是位弱势的君主, 相反,他手里掌着北衙八万兵马的军权,其本人也是武艺高强,当初他做太子时就是个狠角色,有一年他外出遇刺, 脑袋都险些被刺客削了,却还提着剑奔行几里地亲手将那刺客结果了,回来时脑袋上的血干了,一身衣裳也斑斑驳驳全是血迹,那眼神狠的,当时和他对视一眼的几位文臣回去做了好几晚的噩梦。
况且这位又素来喜怒无常,朝臣劝诫时也尽量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触怒了这位武功高强的君主,被他盛怒之下拿根笔管捅死。因此花夫人入宫后,他们就等着陛下立后,甚至还有些盼着这事,毕竟皇后也有权力为天子选秀开后宫嘛,大家走不了陛下的路子,还可以走皇后的路子,哪怕为了博个贤良名声,皇后也不至于将他们的女儿拒之门外。
谁成想,等啊等,盼啊盼,一个多月过去了,天子半点动静也没有。
难道他并不打算立花夫人为后?正当众人心里涌现出这个猜测时,天子就把他们叫过来问了这样一句话。
站在前面的朝臣尽量面不改色,站在后边的仗着天子看不见,已经绷不住抽动的眼角了。
您想立花夫人为后您早说啊!提前一个月就得筹备起来,如今大过年的哪里都忙,天子难道想今日说明日办?那可不累死礼部的人?地里的老牛都没这样糟蹋的!
正当诸位大臣无语之际,孙御史的声音忽然响起,“陛下,花夫人□□娴静、嘉言懿行,堪称女子之典范,微臣以为只有花夫人才有资格入主中宫。”
嚯!众人纷纷朝着孙御史望去,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已经开骂,呸!舔狗不得好死!
□□娴静倒也罢了,任凭哪个女子,只要不犯大错,都能用这个词夸一夸,但嘉言懿行……花夫人自打入了宫,陛下眼里就再也看不得其他女子,虽说他从前也没正眼看其他女子一眼,但……这花夫人既没能做出教化世人的义举,又没有出什么警示名言,如何称得上“嘉言懿行”这个词儿?
众人心里鄙夷,就听孙御史滔滔不解,继续讲述花夫人的好处,说她救过陛下两次,说她亲身入敌营解决了成千上万被鬼楼祸害的百姓,还说她仁善嘉敏、御下有方,连身边的宫女也受她感染,将大半积蓄捐出去救济穷苦孤儿云云……
众人微微惊讶,这位花夫人,原来做过这么多事吗?孙御史别不是为了讨好陛下胡吹的吧?
然而在孙御史说完,刚刚歇下一口气时,又有人开口了,是礼部尚书,似乎生怕被别人抢先,几乎在孙御史话音落下的一瞬,礼部尚书就立刻道:“陛下,臣以为孙御史所言甚是,花夫人堪称天下女子之表率,除了她,谁也没有资格担当国母。”
嚯!这下子,好几人纷纷出言,他们甚至等不及前人说完就紧接着夸起了花夫人的好处,明明这些人并没有几个见过花夫人的真容,此时却搜肠刮肚穷尽辞藻,恨不得将花夫人形容成下凡来救苦救难的天仙。
一边说一边还用余光去瞟那些不出言的人,心里叹息,哎,天子的意思难道还看不明白吗?再杵着不懂,莫非要等着天子记恨?怎么如此不懂形势呢?
然而这些不懂形势的人里头还包括崔降,太后是卫国公崔降的胞妹,崔降又身任吏部尚书,崔家的权势地位,可谓烈火烹油,正是最鼎盛之时,在场有好几人都在等着卫国公崔降的反应,这些人自然是崔降提拔上来的文臣,他们亲近崔家,见崔降还不表态,都面露焦急,知道你想让女儿入宫为后,可天子看不上能有什么法子?卫国公您再不表态,我们可要上了。
不是谁头铁地敢跟天子对着干。
正当大家以为卫国公对天子此举不满时,却见卫国公抬手行礼,道:“陛下,既然诸位大人都已经表态,不妨今日就让礼部选定吉日,尽早举行大礼,也好叫百姓安心,太后放心。”
嚯!卫国公不声不响的,还以为他是个硬骨头,谁能想到他竟然也倒戈得如此快。
众人面色各异,而御座上的天子见大家已经“各抒己见”,那张向来没什么神色的冷淡面容上竟然微微浮现一点笑意,“诸位爱卿都是看着朕长大的,朕早就知道,朕看中之人,一定也是诸位爱卿心中属意的中宫之主。”
众大臣:……
天子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掠过,目光似有动容,“朕十分感动。”
众大臣:……不敢不敢。
虽说如此,但皇后人选终于能够定下,众人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这时却见天子侧头朝向身边站着的起居舍人,“今日紫宸殿内,诸位大人一同推选花夫人为后,诸位大人真心祝福,朕十分感激,你可要好好记下。”
起居舍人点头如捣蒜,把这些大臣刚刚如何争先恐后赞美花夫人这件事记载了下来。
众大臣:……
礼部尚书正带着几名属官商量吉日,就听天子继续道:“礼部尚书,可选好吉日了?”
礼部尚书心想这个好说,虽则天子成婚乃是大事,吉日需要反复测算,但一年到头的吉日也是有数的,更何况算上筹备大婚的章程,礼部尚书心内算了算,觉着二月后有个大大的吉日,正好那时已经开春了,正是办事的好时候。
礼部尚书正要开口,忽听天子道:“朕看元宵就是个好日子,举国同庆,如何?”
礼部尚书:……
您自个儿都决定好了,还问我作甚?
于是在诸位朝臣的一致推选(天子的一言堂)之下,天子立后及大婚的日子飞快定了下来。
天子满意颔首,礼部尚书头大如牛,拢共十六日,十六日,十六日!寻常人家成婚三书六礼全部走完少说都要一两个月,这么点时间却要筹备天子大婚,这个年他没法过了!没法过了!
然而天子看不见礼部尚书的痛苦,他只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送走了诸位大臣,他迈着轻快的步子就往永华殿去了。
原本是不想这么快的,原本想再筹备两个月的。
李瑜心想,可是菩萨那个狠心的,居然让朕年后去护国寺斋戒一个月。要离开一个月那么久啊!把心肝一个人留在宫里,万一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
所以他要尽快把心肝的名分定了,如此这后宫名正言顺交给心肝掌管,就不怕有人趁他不在欺负他的心肝了。
孙御史、静王、礼部尚书、工部尚书……这四人是早就上奏请求立花宜姝为后的,李瑜可以对着满天神佛发誓自己绝没有对这四人有任何胁迫恐吓之举,如此,已经满足了太后的要求。他既然答应了太后,他就会做到。他真心希望太后能像对待她侄女那样真心善待花宜姝。
只是李瑜没有想到,辅国大将军竟然也上奏请求立花宜姝为后,当那一日打开辅国大将军的折子时,李瑜也不免惊讶,他不禁想起了凤晴云,他已经记不清凤晴云是什么模样了,只记得她那根鞭子,握在花宜姝手里时格外漂亮……
***
新年将至,辅国大将军也要发愁女儿的亲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