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内容大小:861 KB  下载: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0-05-23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杨瑾就笑了,“你家的饭菜都好吃。”

  鲁满堂就拉着他坐下,“来,喝点酒。”

  “我不会喝。”杨老师急忙摆手。

  “男人怎么能不会喝酒呢?”鲁满堂一定给杨老师倒了一盅,“喝点酒最解乏,这些天挖水渠都累得很了。”

  “我还年轻,累点儿也没什么,鲁副书记才真累呢,”杨瑾说着接过酒瓶给鲁副书记倒了满满一盅,却拿过自己的酒盅送到王巧针面前,“婶儿,你喝一盅吧。”

  王巧针吃了一惊,“我喝什么酒呀!”

  农村都是男人喝酒,女人是不喝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不喝,年纪大了,成为一家的长辈,就像后婆婆那样的,就可以与男人一起喝酒了。王巧针离成为家里的老太太还远着,就使劲儿地摆手,“你们喝吧,我不喝!”

  杨老师还很坚持,“其实婶儿才是最辛苦的人呢。”

  王巧针很疑惑,“我怎么能是最辛苦的呢?”

  鲁满堂就大声地笑了起来,“杨老师说的不错,你也喝一盅吧——家里又没有别人。”说着又拿出一个酒盅给杨老师重新倒了酒。

  王巧针想了想,“那我也喝半盅。”把酒盅递给丈夫,鲁满堂喝了一半又递了回来,“来,我们一起喝了吧!”

  平时看爸爸喝酒习惯了,今天妈妈也跟着喝,还有杨老师,盼儿几个都觉得有趣儿,就连香喷喷的肉酱也都顾不上吃,睁大眼睛看着他们俩。

  果然,妈才把酒倒进嘴里就开始使劲儿地咳嗽起来,半晌才说出话来,“我以为酒有多好喝呢,原来这么辣!”

  盼儿赶紧给妈拍背,却一直看着杨老师,他虽然没咳嗽也没说话,喝了酒就紧紧地抿着嘴不动,但脸却刷地一下子红了,就连耳朵都红通通的——跃进、丰收和丰美就都笑了,鲁盼儿拼命忍着,又赶紧低下头。

  鲁满堂哈哈地笑着,“你们就是第一次,喝习惯了就能品出酒的滋味儿了!”又告诉他们,“赶紧吃菜!”

  这顿饭吃得特别欢乐,大家都笑嘻嘻的。

  杨老师是知青,也与九队的社员们都不一样。就比如今天这样的大热天,他依旧穿着长裤和白衬衫。鲁盼儿从没有看到他赤着上身,甚至也没见他只穿着背心,这使得盼儿在他面前一直觉得有些拘谨。但是现在,她觉得杨老师变得亲近起来了。

  可是,鲁盼儿原本打算饭后跟着妈妈学使用缝纫机却没成,只半盅酒妈妈就喝多了,杨老师一走,她就躺在炕上睡着了。

  爸爸就说:“你妈是太累了,你们也都早些睡吧。”

  夏日天长,外面还亮着,大家都不困,跃进和丰收、丰美就要出去玩,盼儿就叫住跃进,“我们要上高中了,有空儿就看看书吧。”

  跃进才不想留在家里看书,应付了一句,“我明天白天再看。”就跑掉了。

  盼儿也就随他去了,自己把书拿出来做了一会儿题,等弟弟妹妹们都回来关了院门才睡。

  第二天一大早,鲁盼儿就到了东屋。原来鲁家的房子正是红旗九队这边最常见的式样,中间是厨房,东西各有一间屋子。爸妈住在东屋,几个孩子就住西屋,这两年盼儿和跃进大了,就在西屋中间拉了一道帘子,盼儿带着丰美住一边,跃进和丰收住在另一边。

  妈还没起来,盼儿才要出去,却见爸刚从园子里回来,就赶紧上前小声说:“我妈还睡着呢。”

  “杨老师说的不错,你妈是真累坏了。”鲁满堂就摆了摆手,“先别叫她。”

  不想王巧针这时就醒了,在屋里说:“我已经起了,你们进来吧。”又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一觉可睡得真香——原来喝酒真能解乏呀!”

  盼儿就说:“妈,要不过完节你别去工地了,修水渠都是男的,活儿太累了。”

  “谁说都是男的?”王巧针就不高兴了,“每个生产队都有铁娘子队,我们挖的土方与男的一样多!”

  妈妈就是这么要强的人,盼儿小时候就记得妈从来都是和壮劳力一起干活儿的,过去没觉得什么,昨天杨老师说妈妈最辛苦时她才突然意识到妈太累了,“我不是说妈不能干,而是修水渠确实多半是男的,二婶儿,陈婶儿她们都留在队里。”

  女儿就是心疼自己,王巧针就笑着摇了摇头,“妈不累,再说妈是妇女队长,不带头去工地不好!”

  鲁满堂也说:“要不你不当妇女队长了吧,村里现在的年青媳妇里也有几个挺能干的。”

  “她们谁能比我还能干?”王巧针不服气地说。

  鲁盼儿又换了理由,“要是妈不去工地,丰收和丰美也就可以一直在家里了。”

  王巧针犹豫了一下,“不行,我还是得再干几年,我们队里工分值钱,我又一直是最高的工分,家里的日子才过得好。要是只靠你爸一个人,哪里能买得起缝纫机?而且,就因为这台缝纫机,家底都空了。至于丰收和丰美,比起你和跃进,他们从小没少过吃没少过穿,已经很享福了。”

第11章 这是防贼

  王巧针睡了一大觉,再醒来精神十足,快手快脚地打发一家人吃了饭,就叫盼儿,“我教你用缝纫机,很容易的。”

  鲁盼儿昨晚就急着要学的,娘俩儿一拍即合,什么也不管,一上午就坐在缝纫机前,一个学一个教,先缝被套、褥套——只需要拉着布走直线,最简单的。

  鲁满堂到九队的地里转了一圈回来,见娘俩儿还坐在缝纫机旁边,炕边上摆着布匹衣料,就在另一边坐下,拿出烟袋卷了根烟吸了起来。

  王巧针就笑着把缝好的布料给丈夫看,“盼儿学得还真快。”

  “杨老师常说我家盼儿有灵性,学缝纫当然也快了。”

  王巧针就感慨地说:“盼儿的灵性哪里来的?是随我们家——当年她姥爷就是有名的裁缝,我们家曾在省城开裁缝铺子,每天的活计都干不过来……只不过家传的手艺传男不传女,盼儿的舅舅得了真传,我只学了点皮毛。”

  鲁满堂却说:“队里人都说盼儿像她亲奶,听说我娘手特别巧,绣的花跟真的似的……”

  两人比着说了一会儿,却又都可惜,“盼儿既没见过亲奶也没见过姥爷,要是老辈人还活着,一定特别喜欢这孩子。”

  正这时候跃进、丰收和丰美都回来了,“还没做午饭呀?我们饿了!”

  鲁满堂看看手表,“快十二点了。”

  王巧针回过头便说:“早上我已经把玉米面和好了,丰美你做大饼子吧,你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会做饭了。今年我和你爸不在家时把你托给陈婶,明年你和丰收俩儿就在家里自己做饭吃饭。”

  这话王巧针已经说了好多次了,可是丰美是家里最小的,养得有些娇,从没用心学过做饭,现在看妈妈和姐姐果然没空儿,就喊跃进和丰收,“大哥、二哥,你们快来帮我!”

  跃进和丰收就嚷,“我们也不会作饭呀!”

  丰美就蛮横地说:“不会也得做!”

  鲁满堂看媳妇和大女儿只一心摆弄缝纫机,只得带着两个儿子和小女儿一起去了厨房。

  茄子炖土豆,锅边上贴大饼子,农家最常见的饭菜,今天炖菜的汤多了,大饼子也形状各异,还有两个没粘牢掉到菜汤里,但毕竟做熟了,又因为饭菜上桌时早已经过了中午,大家都饿了,吃着也就觉得很香。

  王巧什虽然一直说自己只学了点皮毛,可她却是红旗九队最巧的媳妇,队里谁家做新衣服都请她帮忙裁剪,吃过饭就把布料平铺在炕上,又拿出了一盒画粉,“我教你学裁裤子吧,裤子比上衣容易。”

  先量了尺寸,再记住每个部位尺寸的算法,就能划出裤子的裁剪图,虽然有几处也要根据经验调整,但其实也没多难,盼儿很快就懂了。

  王巧针就再次感慨,“你还真是学裁缝的料,要是高中毕业上不了大学,就找个老裁缝学手艺吧,你姥爷就常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小的时候女人不能当裁缝,家里不让我学,现在你倒是遇到了好时候,男的能干的事我们女的也都一样可以干。”

  鲁盼儿也觉得学裁缝挺有意思的,“这么说我又多一条出路呀。”

  下午做了两条裤子,这可比做被子褥子要难得多了,可鲁盼儿在妈妈的指导下也顺利地做了出来。到了晚上,王巧针又裁了上衣,这一次她就不肯放手了,“衣服最难做,有一点不平整穿上都很显眼,特别是领子、袖子,你先在一旁看着吧。”

  衣服要比裤子难做得多,王巧针一直做到夜里,才做好了跃进的那件,还想再缝盼儿的,鲁满堂就敲敲炕沿,“什么时候了,还不困吗?”

  “我还真不觉得困呢。”王巧针又笑了,“难得今晚没停电,我们竟做了这么多的活儿。”平时她用电很省的,今天全不管了。

  “就算不心疼电费,也得心疼自己的身子,再说盼儿还小呢。”

  鲁盼儿赶紧说:“我也不困。”

  王巧针想想,“是有点晚了,我们明天再做吧。”

  第二天,娘俩儿刚把衣料裁好,奶奶就带着大龙和二龙来了,进门就酸溜溜地说:“你们可真又有钱又有势了,连缝纫机都买了!”

  鲁满堂就站起身,“妈,你过来了。”

  王巧针也站起来招呼,“妈,快坐着吧。”又喊盼儿,“赶紧泡茶。”

  盼儿急忙起身泡了茶送到炕桌上,奶仗着是长辈,没理也得挑三分,自家一点儿也不敢慢待。

  鲁满堂的后娘万彩凤长得又黑又丑,若非如此,她也不能嫁了带着儿子的鳏夫。自嫁过来后,她就对前房的儿子十分嫌弃,只觉得家里多他一个。后来前房的儿子结婚分家都闹得挺难看,队里人都看不下去,名声特别不好,连儿子娶媳妇都受了影响,这才在外人面前收敛些。

  不过万彩凤再没想到前房的儿子会越来越出息,盖了房子,生了儿女,先当了队长,再当公社副书记,从农民成了国家干部,还置办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儿,就是城里人也都难得的。

  万彩凤心里说不出有多难受,真恨不得找个理由打到鲁满堂家里,把所有的东西都抢过来。只可惜当年分家时,全队的人都知道鲁满堂是空着手出的门,所有的东西都是后置办的,她抢也抢不来。

  偏偏鲁满堂和王巧针在外人面前会做样子,家里买了肉,做了好吃的,从来不少了孝敬自己的,便更显得自家理亏。

  因此万彩凤轻易不到鲁满堂的家里,那真是来一次心里难受得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今天过来,自然是有事儿的。她坐在炕上正中间的位置,慢慢呷着茶,摆足了长辈的款儿,“大龙二龙要上高中了,总要给他们做一身新衣服,你们当大伯大娘的,日子过得好了也不想着两个嫡亲的侄子,我就去买了布,让巧针帮着做两套。”说着打开提来的包袱,里面正是一块藏青色的斜纹布。

  家里买了缝纫机,王巧针也当着大家的面答应帮忙做活儿,但其实谁又不知道鲁家眼下就有许多活儿要做,而且工地不过放三天假,因此再没有立即就找上门来的。

  可是万彩凤却不同别人,王巧针不能反驳,笑着答应了,“我正要给盼儿做衣服,如今先放下,给大龙和二龙做吧。”

  万彩凤也不答应一声,却斜着眼睛看了一眼盼儿,“一个丫头片子,上什么高中!真是有钱烧的!”

  王巧针就说:“盼儿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第一名呢。”

  万老太太鄙夷地哼了一声,“那又有什么用!”

  鲁满堂陪着笑说:“现在男女平等了,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杨老师也劝我们送盼儿上高中,我们就想着让她多学些文化,将来建设国家。”

  万彩凤依旧十分不满,她不只不满盼儿上高中,跃进上高中她也不满,甚至鲁满堂家所有的事情她都不满意的,只是主席的话她不敢反对,建设国家的话她也不敢反对,心里憋着火,只能恶声恶气地说:“赶紧给大龙和二龙量了尺寸,我还得早些回去呢。”

  王巧针也不吭声,拿了软尺给大龙和二龙量好尺寸,却拦住婆婆,“妈,先等一会儿,我把布料裁好,你把布头带着再走。”

  “多出来的布头就给你吧,”万彩凤又哼了一声,“我可不白让你做衣服。”

  王巧针却笑着说:“我当伯娘的给侄子做衣服还不是应该的?布头什么的再不会留着,我还要贴几块衬布——只是妈拿来的布料根本就不够给大龙和二龙各做一身衣服的呀!”

  万彩凤确实少买了几尺布,是以她才急着走,不想儿媳妇看了出来,脸也不红地说:“你不是也买了布吗?一起套着裁就够了。”

  其实婆婆就是想占自家的便宜,王巧针赶紧说:“跃进的衣服已经早做完了,就是想套裁也来不及了,剩下大块些的布又要做两个书包,其余都太小,用不上的。”

  一面说着一面当着婆婆的面把布料展开、裁好,将边角料卷起依旧用原来的包袱包了交回去,她跟着万老太太打交道二十来年了,知道不可能占婆婆半点便宜的,若是留下几块布头,少不得要赔整件衣服,是以算得一清二楚,“现在只够做两条裤子,一件上衣。好在大龙和二龙是双胞胎,身形差不多,衣服可以换着穿的。”

  万老太太心里不甘,就说:“我看你买了不少棉花,一定用不了吧。”转身去拿棉花,带回去一包也是很不错的——可刚刚就在炕上放着的大包棉花,才这一会儿工夫就都没了。

  也不只棉花,还有先前妈和自己裁下来的边角料,鲁盼儿早一点声儿也没有地收进了一旁的箱子里,顺手又将箱子锁上了。奶奶每次到自己家都会想方设法拿点儿东西,她当然也会防着了。

  万老太太就嘀咕了一句,“你们这是防贼呢!”

第12章 圆形补丁

  万老太太自认是贼,鲁家没人反驳。

  反正她每次来了都要占了便宜的,与贼没什么两样。

  万彩凤倒没有羞耻之心,心里算计着虽然没能白得一件衣服,但毕竟还是占了便宜的,做衣服裤子要用的衬里、线都省了,而且还省了工——她又知道现在的鲁满堂和王巧针越来越难对付,便抱怨一声,“毕竟不是亲生的,我怎么对你们好也换不来真心!”站起了身。

  这样不讲理的话鲁家人也听得惯了,更懒得反驳,只当没听到,笑着送了老太太出门,王巧针到了门口又大声说:“衣服做好了,我立即就送回去。”这不只是给后婆婆听的,也是给生产队里人听的。

  看着婆婆和两个侄子走远了,鲁满堂就奇怪地问:“先前我听说队里只有盼儿跃进和陈建国上高中,怎么大龙二龙也都去了呢?”这话是绝不能当着后娘的面问的,万老太太一定会生气地高声骂人。

  鲁盼儿猜道:“一定是他们听杨老师说上高中的好处,才改了主意。”

  “杨老师的道理并不会瞒着他们,可是我觉得婆婆突然要送孩子上高中还是为了跟我们比——盼儿和跃进都上高中了,他们也要上。”王巧针就说:“这几年,那边最愿意跟我们比,其实大龙和二龙都不喜欢读书,上高中才是白浪费钱!”

  王巧针是要强的人,就是再不喜欢后婆婆,面子上却半点不错,行事任谁也挑不出一点毛病。

  后婆婆既然拿了面料来做衣服,她立即放下别的活计,带着先盼儿又裁又剪,娘俩儿忙了大半天,到了傍晚才把两条裤子一件上衣做好了。

  给那边送衣服的时候王巧针也带着长女去的,学做衣服不能只僵硬地按传下来的方法计算尺寸,要把衣服做得合体,还要多看究竟做好的衣服穿在身上效果怎么样的,慢慢就真正通了。

  衣服做得很不错,万老太太没挑出什么毛病,就不客气地说:“你有这门手艺,家里又买了缝纫机,以后家里再有什么衣服就都帮着做了吧。”

  王巧针从来不怕干活儿,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大龙和二龙穿着还行,我也就放心了,以后再做衣服只管拿来。”说着连坐也不坐,就带着盼儿走了。

  回来路上正遇到了陈队长媳妇,向她们一笑说:“巧针,你可真好心,才买了缝纫机,家里两个孩子要上高中,自己的活计都忙不过来,却还先给他们做!”嘴向鲁家老屋那边一努,显然很瞧不起的样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3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