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呢总共也就那么几个入口,其他的地方都是房子,把那几个入口封上,整个村子那就出不去进不来,就留两个出入口,安上门,方便大家进出,大家看怎么样?”
他觉得挺可以的,询问大家意见主要是这个工程,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得大部分人都同意,那才能正式纳入日程。
胆小的人当然是第一个同意,比如唐清,胆子大的,有的无所谓,有的因为不想干活,不同意,只不过最后表决的时候,同意的人占多数。
“既然大部分人都同意,那咱们从明天开始就干,每家每天出一个劳力,要是不出人,那就出一斤粮食,直到结束,这粮食就补贴给来干活的人。”
这些细节大家也都不反驳,对于唐清来说,她肯定是要出粮食的。
坐在她旁边的是白睿一家,他们家可以说是全家总动员,连白爷爷他们都来了,这会儿正在商量封村的事。
“这要是开始封村,不吃多点,这一天活怎么干下来,有几家愿意出粮食的,补贴到每家身上,才多少……”白母忧心忡忡。
这怨不得她,别人家都有存粮,她家是为数不多的存粮少的人家,家里还有两个壮劳力,白睿和白父都能吃。
白父虽然快五十了,可是身子骨还硬朗,吃的不比白睿少多少。
也不能不去干活,现在村子很明显是要报团取暖的,真脱离了村子,日子更不好过。
想到这,白母悄悄看了唐清一眼,这时候的唐清正在低头做题,她高二的语数外已经快要刷完了,等刷完,她就找人借书去。
当初因为选的是文科,到高二的时候,发的理科书她直接借给高三的学姐没让还,不借书,等解锁理化生就抓瞎了。
“唐清,你是不是打算出粮食?”冷不丁的耳边传来说话说,唐清吓一跳,手机都差点掉地上。
见是白母,她如实回答,“对,我自己也干不动,我估计着这么多人一起干,封村用不了多久,出粮食还好点。”
这几天她给人接太阳能板也挣了点粮食,花出去也不心疼。
听到她出粮食,白母就知道自己猜的没错,“你看,既然你打算出粮食,不如把粮食出给我们家,白睿就当是你家出的人,你叔代表我家出去。”
这……这还能这么算吗?粮食出给谁都是一样多,倒也无所谓了,就是……还能这么搞?
似乎是觉得唐清有点犹豫,白母又说:“不然的话,给你打折?一天九两,你还能省点。”
即使是一天九两,白母觉得他们还有的赚,相当于家里少张嘴,存粮还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你要是说打折,这她可就不困了啊,干了这么长时间的小超市,对于打折这种事情,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成交!”一天一两虽然不多,可两天就能省下来她一顿午饭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台上,村长已经开始统计人数,谁家出人,谁家出粮食,都得早早统计好,干活的时候,还要看看人来齐没有。
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选择出人,除非家里实在是出不来人,才会选择出粮食。
“你家出人出粮食?”虽然是问句,其实陈建民知道,唐清家应该就是出粮食,她家就她一个,出人实在不安全。
“出人。”
“行,一天一斤……出人?”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的陈建民瞬间抬头,仿佛没听清她说的什么一样。
“对,出人,不过不是我,是白睿。”
被自己妈妈卖了的白睿呆愣愣的点点头,表示自己就是唐清家出的人。
陈建民来回看了两人好几眼,才在本子上记下唐清家出人,白睿。
果然啊,打井的时候他就觉得,两人之间有猫腻,现在看来,这猫腻还不小,一般关系,哪有代表家里出人的。
他不知道的是,两人之间现在最大的关系就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薪资,九两粮食。
统计完数据,会议解散,大家四散离开的时候,唐清找到陈丹丹,这是她唯一知道的,村里的高中理科生。
“丹丹,你高二的理化生教科书还在吗?能借我看看吗?”
“在啊,你要用我回家给你拿。”被拦住的陈丹丹怎么也没想到,这时候还有人问她借高中课本。
如果这个人是唐清的话,又好像不是那么让人惊奇了,毕竟,他们两家挨的比较近,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唐清坐在窗边看书。
其认真刻苦程度不亚于她这个高三学生,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对方才能想到利用地热水供暖,改造太阳能板发电吧。
最近她也在研究书里的东西,想试图找到一些对他们现在环境有帮助的东西,还别说,现在已经有点眉目了,正在实验阶段,也许她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唐姐姐,你借教科书是想学习里面的技术吗?”
“额……差不多吧。”其实她感觉,从黑科技APP里学习解锁的技术更容易一点。
别的不说,就那个逆变器,要不是有APP的详细视频教程在,她觉得就算是让她把物理书翻烂,应该也做不出来。
“唐姐姐,你觉得无土栽培蔬菜怎么样。”这就是最近陈丹丹在实验的。
因为爸妈不支持,她只能在自己房间里,小规模做实验,更悲惨的是,她还没有实验体,现在用来实验的是家里的大蒜,还是她偷偷带回自己房间里的。
“无土栽培当然好了,不过只无土栽培那对空间的利用率太低,空中无土栽培我觉得才最适合现在的情况。”
这种东西,自己会不会搞是一方面,知不知道就是另一方面,反正以前上网的时候,她没少看到空中无土栽培的新闻。
以前这种东西没有大规模铺展开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种植方式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来说,在成本上并不占优势,能在地上中,为什么要费劲吧啦的换方式。
现在他们没有地方,空中无土栽培就成了香饽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丹丹觉得,跟唐姐姐交流是没错的,两颗科技的思想碰撞在一起,才能产生火花,不像她爸妈,就会觉得她浪费粮食。
“唐姐姐,那你是已经开始做了吗?我能去参观吗?”
“那倒没有,这还只是一个想法,没落实到实处呢。”
她记得上次高一语数外完成的时候,APP有鱼菜共生系统的选择来着,她想看看高二还能不能开出来,到时候能少走点弯路。
“哦……”还以为唐姐姐的成功之后,她就可以说服爸妈,在她家也搞个无土栽培呢,看来还得等等。
她的大蒜其实已经发芽,长出来蒜苗了,就是……大蒜这个技术含量太低了,她家客厅还摆着一盘蒜苗呢,是她妈妈发的,说是又能吃,又能当盆景……
第18章 上山下乡
不下雪的时候, 外面虽然冷,可是能见度特别高,尤其是太阳好的时候, 阳光撒在雪地上, 再被反射回来,大部分人都眯着眼睛往家回。
唐清就不,把凳子放下, 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个墨镜,潇洒打开,戴上, 然后雄赳赳气昂昂的继续搬着凳子回家。
虽然她戴的是个可笑的小学生墨镜, 可是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到羡慕呢?眯着眼睛回家的人突然好像要个同款墨镜啊。
因为明天就要开始封村工作,陈建民过来问:“你这个墨镜还有吗?卖吗?”
他们就在外面这么短的时间,都得一直眯着眼睛,长时间在外面工作, 没有墨镜工作效率肯定特别低, 如果能有多余的墨镜可以戴,当然好。
“有啊。”她正愁那一箱小学生墨镜没地方处理,让她自己戴,恐怕这辈子也戴不完。
靠着自己给自己打广告,成功又推销出去十几个墨镜, 心满意足的回家, 今天是个好日子, 她要再来两张试卷,争取今天就把高二语数外完成!
高二语数外可真难,高一她用了几天的时间,高二用了十几天, 也不知道等到高三,数学是文科数学还是理科数学。
她高中数学,虽然不差,可文科数学跟理科数学难度还不一样,这就很搞人心态,万一是理科数学,她又得借书,不仅如此,说不定还要请个家教,比如,陈丹丹……
做完一张数学试卷,看着最近以来的最高分,九十六,不禁感叹一声,现在这么热爱学习的,也就只有她了吧,这么快就重回智商巅峰,棒!
果然不出她所料,解锁奖励里面还有鱼菜共生系统,只不过是她之前选择的太阳能变成了沼气系统。
当务之急当然是鱼菜共生,地主家存量也不多,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好意思说出口,长时间不吃蔬菜,她最近肠胃不是特别好,每次都是好长时间才上一次厕所,每次上厕所都要好久。
一样的视频教学,唐清发现这个鱼菜共生跟她想象的还不太一样,更好,更适合她现在搞。
是个加强版的鱼菜共生,下方养鱼,上方是一排又一排的空中无土栽培,把鱼池下面的水带着鱼粪抽出来,从最上方的无土栽培灌入,经过一层又一层的过滤,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鱼粪又能为上方的植物提供营养,一举两得,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种植对营养物质需求多的植物,比如土豆这种不能连种的植物。
“工程有点大啊……”别的不说,光是那个鱼池,都需要挖好久。
是的,选择挖鱼池而不是在地上建鱼池,也是从节省空间的角度考虑,在地下挖鱼池,上面还能节省出来很多位置用来种植物。
这些日子村里要封村,她想找人帮忙搞鱼菜共生也搞不起来。
不过鱼菜共生系统在介绍蔬菜的时候,她注意到其他是个空中栽培的,蘑菇!
好长时间没有吃过蘑菇,她都忘记了,蘑菇这种东西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以及其他人体需要的元素,而且种植空间小,可反复收割,也非常适合现在养殖。
他们邻村的邻村就有一个小型蘑菇养殖基地,他们村还有人在那里工作呢,也不知道那家现在还养不养蘑菇。
晚上研究了很久蔬菜种植的唐清早上还没起床,就听到外面很多人在说话。
没办法睡觉只好起床,外面是正在封村的人群,她家因为是后盖的,在村子边上,封村的时候就先从她家这边开始。
封村也是有技巧的,现在积雪足有一层楼高,要想挡住一般人,就需要再把积雪往下挖,这样建出来的冰墙就能有将近两层楼高,只要不是蓄谋已久,都上不来。
今天是第一天,大家都在做冰砖,等明天,就是一半人做冰砖,一半人垒墙。
唐清家虽然没有邻居,可旁边是另一家的鱼塘,这会儿趁着封村大家往下挖,他们家人也都过来,想试试看能不能捞上来鱼。
周围聚集的人都是想有没有鱼,有的话,买点呀,或者……趁机混点……
用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真要有鱼,她第一个要买,当做以后鱼菜共生系统里的第一批实验鱼。
封村的人挖了好久,才挖到冰面,原本冬天只是薄薄冻上一层的鱼塘,现在邦邦硬,再多人站在上面也没问题。
“这冻了得有多厚,这鱼还能活着吗?”从上面往下看,什么也看不到。
“应该没事,她家鱼塘深,鱼应该都在没有上冻的塘底。”也不排除有傻鱼直接被冻上。
“这怎么捞鱼呀?用锤砸个洞?”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鱼塘主人已经拿着往年用来破冰的斧头开砸了。
一斧头下去,手被震的发麻,可冰层只不过是被砍出来一个小口,丝毫看不到开裂的痕迹。
周围几个男的轮流着砸,直到砸出个坑,还是不见有水出来。
“上钻孔机吧。”看样子用斧头砸不现实,用钻孔机还有可能。
上钻孔机也钻了好久,最后钻通的时候,看着深深地冰层,大家也都是感慨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厚的冰。
孔洞的下面,满满的都是张着嘴的鱼,因为缺氧,都聚集在这个孔洞呼吸空气。
“真有鱼!”后面的人听到前面说有鱼,也都挤着要看,幸好钻孔机钻出来的孔小,不然的话,肯定有人要被挤掉下去。
鱼塘女主人回家拿来水桶和钓鱼竿,现在只能钓鱼,连抄网都放不进去。
“婶子,你家的鱼卖吗?”
“卖,一斤粮食两斤鱼。”这是他们一家早就商量好的。
要放平常,鱼肯定要比粮食贵,可现在,抗饿的粮食显然更金贵,更何况,他们卖的鱼是没有处理过的,处理之后,只有一部分可食用。
所以经过考虑,以及市场调查,他们最后定下一斤粮食两斤鱼的价格。
这个价格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那也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指望所有人都买。
捞上来立刻放水桶里,鱼都还活蹦乱跳的,“你要多少?”唐清是第一个光顾他们家的,鱼塘主人边捞鱼,边问。
“我?我先来上个二三十条的吧,最好能公的母的对半分。”
听到她要这么多,还特别提出来要公母对半,不少人都猜到她应该是要自己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