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是多大的噱头啊,只看讨论度就知道。
她今天没少被街坊邻居询问,大家都觉得方家的闺女不可思议,堂堂首都大学的毕业生,居然沦落到这地步,这可不大体面啊,跟旧时上街卖唱有什么区别,怎么好端端的分配工作不干,听说市里一水都是大单位任着挑。
不过赵秀云和别的家长不一样,她固然希望孩子过更稳定的日子,平平安安一辈子,是为人父母的私心。
却也更尊重女儿们的个人选择,期待着她们能随心所欲的生活。
夫妻俩在这些事上的意见是相同的,否则换一家,早把孩子打断腿。
方海只苦笑道:“还别说,后勤老陈今天就问我说‘他儿子复读两年都没考上,报名有效吗’。”
这两年因为政策,和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不一样,初中毕业就去念中专反而成主流,导致考中专的分数线高起来,高考报名的人数在降低,刚结束的八六年高考录取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和恢复高考头几届百分之五、六相比,已经很多了。
即使是这样,很多人也都是一考再考,毕竟有考试就有淘汰。
赵秀云倒是觉得说:“多上课,多做题,总会有用的,要是孩子想学的话,可以来试试。”
复读班一个班最少五六十个人,来上小班课说不定会有效,当然,前提是孩子想学。
方海点点头应,觉得回头还是帮孩子好好宣传下,反正这是服务性行业,不在干部子女禁止经营的范畴,孩子已经因为他们的工作做出妥协,做父母的总要多支持。
夫妻俩说着话,完全没想到这才是开始。
现在舍得印传单的都是大品牌、大店,一般人是舍不得的,成本太高,更何况她这样昂贵的双面彩印。
但效果非常好,不知道从哪流传的迷信,说把这传单贴墙上能沾状元的喜气,一时之间,家里有高三学生的都在贴。
连苗苗,都第一时间贴上了。
禾儿在家看见自己的样子,素来不知道谦虚两个字也是难得脸红道:“是我让人传的,一点用都没有。“
苗苗一脸认真道:“我觉得有用啊。”
她的人生在以姐姐为目标前进,只差把“高考状元”四个字刻在自己的脑门上。
禾儿被这样的目光看着,败下阵来,伸出手说:“行吧行吧,给你手蹭蹭。”
苗苗是不光自己相信,到学校还要帮忙宣传。
她就是觉得姐姐什么事都能做好,说出的承诺绝不食言。
禾儿当然也是有这个自信的,她当年念书的时候可谓头悬梁、锥刺股,自有一套方法,整理出高中时的各科笔记,又私下里请教各校老师,编纂出一套培训班的教材。
简称“高考秘宝”,被吹得天花乱坠,坊间传闻“得秘宝者得高分“,不消说,又是她自己搞出来的花样。
但信的人多啊。
等开业那天,报名的人不知道多少。
别说什么大巷子小巷子的,走的人多的地方就成路,队伍一口气排到两公里外,因为前三百位报名的人,可以免费得售价十块钱的“高考秘宝“,当然是大排长龙。
禾儿甚是满意,她当然也不是只做噱头的人,实力也得跟上,特别重金挖来亲姑父陈辉明——他是下乡时结婚的,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学生,沪市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市里一所高中教物理,现在高中老师的工资只能算过得去,他本人又颇有野心,一咬牙还是决定出来跟着媳妇方芳娘家侄女干。
也是幸好方芳大专毕业后在市供电所上,家里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才能下这样的狠心。
陈辉明在教师圈子里有门路,拉来不少人,尤其是费力说服不少已经退休在家的老教师,谁叫禾苗教育的工资开得高。
大家各有各的需求,教务上的工作也都是由他主持。
总之是万事俱备,只等后续。
禾儿的生活比原来更忙,因为培训学校几乎都是晚上开课,当然白天也有,只是没有这么多班,各个科目都有人报名。
她初期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有人报名就开课,先把名气打出来。
也是好在是先交费再上课,她资金回笼得比较快,不然头两个月工资就得发不出来。
头批学生是雷声大,雨点也大,没枉费那么多宣传费,几乎每个班级都是满满的人,这一批就是后续的宣传样本,她十分重视,对成绩抓得很紧。
公立学校和夜校都是非盈利的,老师其实有些参差不齐,而且每个班动辄五六十个学生,难免顾不上。
但在禾苗教育,一切都不是问题,老师有成绩才有奖金,没上课的时间都恨不得到学生家门口盯着作业做得怎么样。
出考卷、研究考卷、整理提纲等事情都有专业的人来做,务必使每个学生来此都有进步。
连苗苗也来上课。
她学的是文科,前几年因为画画,耽误了些学习,成绩虽然是不错,但称不上顶尖,高三这年是下定决定要考好,就来补补最大的缺憾——地理。
学校有学校的进度,她太多不会的东西,不可能一直缠着老师,班里那么多同学。
只有来机构,才有机会得到一对一的指点。
她本来就是聪慧的,一点就透,成绩进步飞快,期末考就难得靠近年级前十。
按往年来看,继续努力下去说不准高考也能拿个全市前十。
然而前十,在禾儿这里实在有些不值一提。
她以前和父母一样,对妹妹的爱好都很尊重,也没什么成绩强求,架不住一家子都挺要强的,有目标。
那做家长的怎么可以拖后腿。
她全方位为妹妹定制了复习方案,并且在家庭会议上郑重宣布后,说:“如果苗苗能考到高考状元,咱们家就要发大财了。”
一门双状元,这是多荣光啊。
到时候再一宣传,是禾苗教育辅导出来的学生,简直要客似云来。
苗苗一是陡然压力倍增,二是忧虑道:“也要把我印在宣传单上吗?”
她这脸皮,可能有点受不住。
禾儿觉得她这个心态非常好,说:“看,你也觉得自己能考上的对不对?”
苗苗犹豫地“嗯”一声,捏拳头道:“如果我很努力的话。”
赵秀云对姐俩的信心很是一言难尽,只说:“我不管你们怎么复习,身体要紧啊。”
别读书把身体读坏了,真是孩子刻苦也担心,读书懒怠也叫父母烦恼。
禾儿当然不会糟蹋妹妹身体,只说:“就是按我的小班化教育来,一准有效,学校的进度也不适合妹妹。”
那是为照顾大部分们学生的程度定的,苗苗现在需要的可不是这个。
苗苗其实也隐约觉得老师讲的都是她会的,她不会的那些讲得少,例如数学的最后一道题,有些赞同地点点头。
孩子心里有数,夫妻俩就不管。
赵秀云是今年才从电视台出来,牵头成立新风影视制作公司,方海则终于等到公安学校老校长退休,成功升职成为校长,兼任公安局顾问,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哪有空管。
禾儿更不是事事需要汇报的小孩子,毕竟她打小有主意,只是忙着忙着忽然想起件事来,掐着手指头数,高明跟翟平安去东南亚好像有半个月,应该也快回来了吧。
第13章 不计得失 第一更
高明是十二月里头跟着翟平安去东南亚的狮城,主要是为拿到几样产品的国内代理权——现在新鲜的好东西都比较容易卖,就是做进出口的风险比较大,毕竟离得远,很容易财货两空。
但仰仗翟家在狮城的名头,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人家甚至订金都没收多少,只说卖得好随时来电话给补货,什么时候给钱都行。
跨国电话是不容易打,但更难的是这样的信任。
高明为此对翟和平很是感激——他哥没空,由他带着高明四处转悠,虽然人是不大聪明,但背后的招牌大大的,谁见了都是一样客气。
翟和平倒是大大咧咧说:“要不是我哥忙着跟我二妈家的儿子斗法,也带你来。”
就这几天,高明从他嘴里听到不少事,深觉得这一家是家大业大,人口也多,就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们,搁古代少说来一场九龙夺嫡。
好在翟平安的地位还是稳的,他父亲看中长子,自己又颇有能力,只是时不时总得来这么一出。
用翟和平的话来说就是“等我老子蹬腿,有他们好看的”。
一点也不遮掩,可见斗成什么样。
高明是无心打听人家这种事,倒是觉得女朋友会感兴趣,毕竟建国至今,都没见过这种事的,现在是一夫一妻制,私底下在外面胡来的是有,可是这样妻妾同住的,简直是匪夷所思。
他摇摇头全当没听到,忙完就替几个小伙伴张罗起来。
王月婷的超市已经开起来,要是能卖点进口零食就很不错,家长总是愿意为孩子花钱的。
小麦的化妆品店也可以多添点货,狮城有港口优势,几乎三分之二欧洲货发往东南亚就一定会在这儿停留,进出口贸易繁华。
大米,嗯,带点这边中介公司的传单和楼盘资料。
至于他最在乎的人,那是大包小包地买东西,得了翟和平不少指点,谁叫他是公子哥,最会吃喝玩乐,对穿衣打扮很有讲究。
当然,高明也没少给其他人买东西,可以说进货没花多少,购物倒不少,满载而归。
他坐的不是直达飞机,加上中转,是白天上飞机晚上到。
一月,沪市温度已经降下来,风一阵一阵吹得人面目全非。
禾儿这两天有点咳嗽,围巾挡得高高的,只露出两只大眼睛,长款羽绒服把人包得严严实实,五米之外都看不清她是谁。
但高明是一出来就看见,径直走过来说:“很冷吗?怎么穿这么多?”
平常可都是呢子大衣,绝不肯穿得太臃肿,好在一向锻炼有加,也不怕冷。
禾儿说话都带鼻音说:“好像有点感冒。”
说话的时候两只眼睛转啊转,总感觉自己会挨骂。
高明想摸摸她的额头,偏偏两手都是东西,情急之下抬下巴碰一下,说:“是有点烫。”
烫他个头。
禾儿觉得是自己才烧起来的,说:“出门的时候刚量过,三十七度二。”
高明有些不放心,说:“看过医生没有。”
禾儿不在意摆摆手说:“正常换季感冒。”
又撒娇地看向他说:“你去好久啊。”
高明一颗心全化了,哪里顾得上说什么,只道:“给你买好多礼物。”
两个人边说边往外走,打车回家。
先是到的方家,把大部分东西放下才算完。
父母都不在,苗苗本来在复习功课,下楼凑一会热闹,觉得气氛又不大对,一溜烟叫上家里的小狗上楼。
妹妹在不在,禾儿都是不甚在意的,倒是高明立刻松口气,握住女朋友的手说:“最近没什么事吧?”
只要这句开场白,禾儿自然把剩下的话全包了,她打小话就多,要是跟王月婷凑在一起更是不得了,两个人嘴巴压根不会停。
这会是单方面的输出,絮絮叨叨什么都讲,事无巨细。
高明只觉得这个客厅连灯光都温煦,忽然说:“等我有钱了,咱买个大房子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