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冤枉,公安局也是按政策办事,看在她爸是局里顾问的份上,说:“我们会出个公告帮你澄清。”
澄清一百次,人家也记得禾苗教育是惹过官非被查封过的,家长们最在乎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更何况现在还不能恢复营业,毕竟“高考舞弊”可是大案子。
禾儿一股气没地方发,到培训班的时候更是长叹气。
赵秀云已经打听过回来,说:“没有人针对你。”
做生意嘛,最怕人眼红,她起先以为是有看不过,结果居然不是,也有些惊讶。
禾儿对妈妈的话不意外,摇摇头说:“应该就真的是个‘正义之士‘,以为自己揭露一桩大的违纪行为。”
结果只连累她这株刚长出的禾苗,几乎要夭折。
还有杜鹃,因为是调查阶段,她也不能联系,心里别提多愧疚。
不过杜鹃本人倒不觉得怎么样,接受询问的时候坦然说:“我们县没有高考考点。”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连唯一接触到考卷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盗取了。
此案正式画下句点,公安局事后也帮禾苗教育澄清过,可惜收效甚微。
自古是泼脏水容易,说清楚难。
而且之前培训班的不少老师都趁机离职,在家搞起小课堂,反正都是一样教,收费还比培训班便宜,家长们何乐而不为。
因此,禾苗教育复课后,一下子陷入学生少、老师少的僵局,眼看前一年的所有努力都要白费,禾儿难得有些急躁起来,心情不甚佳,不过在家都收敛起来。
只有送妹妹入学的时候才算高兴起来。
苗苗以前的理想就是读哲学,觉得其中的一切都很神秘。
恢复高考以来,因为过去种种,大家发现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事,哲学系的录取分数一向都很高,尤其震旦哲学系更是首屈一指。
禾儿送妹妹上大学,硬是送出“送女儿出嫁”的感觉,很是感慨万千。
惹得亲妈很是无语道:“苗苗走读,早晚还是在家的。”
各校住宿紧张,鼓励本地学生走读,状况比刚恢复高考那几年好些,当时有的学校还会根据是否愿意走读而录取考生。
禾儿觉得妈妈不解风情,说:“这是一种感触。”
理直气壮得不行。
赵秀云也是看孩子萎靡好几天,不跟她计较,反而摸摸她的头说:“你也是大孩子了。”
不像以前,有点什么事都向父母伸出双手。
禾儿怅然道:“还是给您和我爸添麻烦了。”
到年纪的人,总想着自己也能顶天立地,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赵秀云还没来得及说话,方海已经说:“没事,你爸个高着,顶得住。”
手还夸张往上头伸两下。
禾儿扑哧笑出声,说:“我很快会卷土重来的。”
这词听着怪怪的,赵秀云早年是系统里有名的笔杆子,写得一手好文章,摇摇头说:“出门少说自己是首都大学毕业的。”
没得给学校“蒙羞”。
禾儿自打办禾苗教育以来,恨不得把毕业学校刻脑门上,没办法呀,她就是培训班的一块大招牌,这会说:“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志向可见大得很。
赵秀云看她又振作起来的样子,说:“那是,你还得给爹妈挣大房子和小轿车呢。”
这话是鼓励,其实家里压根没想靠孩子什么,反而是早早给女儿们一人买套房。
苗苗办完手续过来,正听到这句,端端正正举起自己的手说:“还有我。”
她恐怕是全家最惦记着要买小轿车的人,觉得当年买摩托姐姐出了大钱,自己也得好好发光发热一番。
赵秀云看着两个孩子,笑着说:“行啊,一个管爹,一个管妈。”
方海故意笑话她说:“学个摩托都半天,开车你能行吗?”
赵秀云想起自己学摩托车“呜哇呜哇”的样子,毕竟是快四十的人,颇为不好意思,在男人手臂上拧一下说:“就你长嘴。”
又说:“只要给我买,我就学。”
禾儿和妹妹捂嘴偷笑。
她觉得这样很好,对未来的一切又充满信心。
第19章 顺势 第二更
八七年的八月底, 震旦大学的新生们要统一接受军训,这是前两年开始在各高校展开的工作。
苗苗是看着端庄,但出于父母对她长相的居安思危, 打小练武, 以前在家属院也参加过训练, 不管做什么都毫不费力, 还被选为标兵。
禾儿看妹妹对大学生活适应良好, 转头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在”高考舞弊”风波之后, 她自己也反省过很多, 一是对内部材料管控不严格, 现在信息才是最值钱的,明明是花大力气搜集的试卷们,外头几乎传得满天飞;二是太仁慈,她招的都是教师, 自觉对文化人有文化人的态度,结果一朝出事故, 人跑掉大半, 都自己搞起家庭课堂, 显然没把她放在眼里;三是太激进, 总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以至于账上空空。
针对这些, 她把剩下的职工们召集起来开过会,仔细思考过,想出一条非常好的办法来, 那就是出一套各科考卷。
现在市面上的复习材料少得可怜,各校都是老师手写的试卷,再用油墨印出来, 常常考试写到一半发现手都是黑的,平常也不大印,嫌麻烦。
而一套好的卷子,对学生学习的意义还是很大的,方便查缺补漏。
反正最近培训班也没什么学生,禾儿索性把所有老师都集中起来,一道题一道题出,还给杜鹃写信。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就被调查,即使事后没什么,禾儿也觉得挺对不起人家的,这次特意又请她出题,打算借曾经押中高考题目这件事好好宣传一下。
杜鹃手里头是很缺钱,各单位对干部经商是三令五申禁止,但有的收入是被允许的,比如出书。
她老家着实贫困,财政紧张到发不出工资,她有心发展地方经济都不知道从何做起,这回倒是觉得,不如把自己的名气炒起来,看能不能拉到点投资。
两个人一拍即合,事情很快一拍即合起来。
既然是要销售的,质量可能像平常给学生们做的那样小打小闹。
每道题都得有大量的反馈才行。
可怜苗苗刚刚脱离高三的苦海,又被姐姐拽进来。
也不单她,还有她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好姐妹,福子和白若云,都是一届学生,前者考入政法大学,后者考入外国语大学,都在沪市念书。再加上姑姑家的表弟陈惟,和画画画老师赵千的孙子赵明宇,两个人今年刚好在念高三,多做点题目是有益无害。
禾儿也没让他们白干,做卷子是有钱拿的,几个人有点闲暇时间都在培训班做题,看上去比高三的学生都刻苦。
白若云嘀嘀咕咕说:“我念书的时候要有这劲头,都上首都大学了。”
谁说不是这个道理啊,福子叹口气说:“我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多题目。”
有的东西,好像考完试都忘记。
苗苗写得也累,说:“但是给钱啊。”
说到钱,四个人陡然都精神起来。
唯有赵明宇,是他妈情愿贴钱都要送过来的,苦着脸说:“我什么都没有。”
苗苗实诚道:“以你每科不及格的成绩,什么题目都是难。”
又把他刚写过的考卷扒拉过来看,一言难尽道:“你这样高考的时候怎么办?”
赵明宇一点也不担心,说:“到时候我就去部队了。”
部队人家出来的男孩子,大多数是这条路子。
但苗苗看得很清楚,说:“我爸现在还在进修本科学历,你爸也在上夜校,证明人到做最后都得读书的,你现在不读,以后也得读。”
她难得这么长一串话,说得赵明宇有些挂不住。
但每句都是肺腑之言。
赵明宇不是不识好歹,撇撇嘴说:“那就以后再说。”
苗苗看他不高兴,微微摇头不再提,侧过头给表弟讲起题来。
禾儿进来的时候觉得气氛有点古怪,忽略只说:“做完了吗?我请你们吃烧烤。”
苗苗第一个交卷,她做得认真,连难易度都会标注,偶尔揪出两个出卷错误,姐姐还会给她加钱,剩下几个陆陆续续也交卷。
赵明宇瞥见只有自己的是大面积的空白,一下子知道什么叫丢脸,闷闷不乐道:“我先回家。”
禾儿要留他都没能留住,只望着背影问:“你们吵架了?”
苗苗不由得后悔起来,觉得自己的话不太好,老老实实跟姐姐说。
禾儿倒没当着别人的面说妹妹什么,等吃完宵夜,把几个人都送回家才说:“劝人吃苦,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
赵家阔得很,打小宠着的孩子,赵明宇是万事顺遂,叫他头悬梁、锥刺股,而不是到处玩耍,当然叫人不高兴啦。
朋友之间,有时候说实话反而葬送情分。
苗苗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丧气道:“那我下次不说了。”
禾儿看她有几分沮丧,转移话题道:“做卷子觉得怎么样?”
苗苗犹豫道:“我觉得都挺简单的,基础的多。”
她这个成绩,也就是数学最后一题要多花点时间,其它的都不算什么。
禾儿不意外这个答案,姐妹俩说这话往家走,高明就在后面跟着。
这幅场景在过去那些年里很常出现,苗苗以前学画是放学后去,晚上九点多才下课,父母不放心,每天接送。
只要一到寒暑假,禾儿是一定会去接妹妹的。
高明也都跟着,这样看起来,很多事都有端倪。
就是多一个人,两个人不好太亲密。
高明看着自己空落落的手掌心,到方家门口的时候喊道:“禾儿,我有话跟你说。”
苗苗向来觉得他们都是大人的事,自顾自进屋。
倒是禾儿有点摸不着头脑,询问地看他一眼。
高明伸手说:“今天还没牵过。”
这人,禾儿都想着她爸待会要是出门看,能给他两个大大的白眼,但还是笑着满足他这点小心愿。
高明也是胆子大,握住不放说:“你最近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