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设计得很典雅,正面印着顾启明的名字,背面翻过去,是烫金的四个字母:花体字的FENG舞出了龙飞凤舞的架势,这是著名大导徐新峰及影后郭凤夫妻二人旗下的工作室。
郝梦:“执行导演?执行导演是做什么的,也是导演吗?”
她听过导演、副导演,但执行导演这个title,她还是头一次听说。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逐渐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拍摄一部作品,除了幕前演员之外,幕后人员往往要比幕前多十几倍乃至几十倍。所谓执行导演,既然带了“执行”二字,简单来讲,他或者她就是拍摄现场的实际执行者。
一位优秀的导演,要负责输出自己的美学观点、负责把控电影的拍摄进度、负责统一演员的表演……而执行导演,则是藏在他身后的一道影子。
在片场里,经常看到这么一种景象。
导演坐在监控器后,哪里不满意了,立刻叫停,对身旁的执行导演下达命令:“你去和摄影说,他的拍摄重心应该在演员的手上,他镜头晃什么晃?他到底想让观众看什么?”“这段打光效果不行,和灯光师再沟通一下。”“男二在搞笑吗,他视线在哪儿呢?你去和他敲一下这段,不行上午先不拍他了。”“你别在这儿坐着了,赶快去找群演统筹,现在画面很空,左侧再补几个人!”
执行导演在整个剧组里,是一个必不可少,但又有些尴尬的存在。他必须充分领会导演意图,代替导演和全剧组上上下下沟通,减轻导演的工作负担;在实际拍摄中,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执行导演几乎没有什么主动权,他就是导演的传声筒、小跟班。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跨界”当导演。演员跨界,歌手跨界,主持人跨界,星二代跨界……他们自以为熟悉片场,但直到坐在监控器后,才发现他们肚子里的东西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
到了这时候,一位足够有经验的执行导演,则成为了撑起整部电影的主心骨。他们知道什么样的镜头语言才是美的,什么样的表演才是生动的,什么样的打光才是和谐的,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优秀的。他们才是片场的实际导演,但有谁知道呢?
鲜花与掌声永远是导演的,执行导演的付出最终只凝聚成片尾字幕里一闪而过的小字。
“……抱歉,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很无聊?”顾启明歉意地看向郝梦。
他们聊天时,菜已经陆陆续续上齐了,顾启明动筷,为郝梦先夹了些菜。
郝梦一边吃菜,一边细细思索着顾启明的话:“所以……你从毕业后到现在,就没有拍过一部属于你自己的电影吗?”
顾启明摇了摇头:“拍电影太难了。在学校时,我以为只要我有梦想、我有技术、我有属于我自己的电影美学追求,我就可以拍出一部好作品。但是直到签约徐新峰之后,我才知道,这些都不重要。”
“那什么才重要?”
“钱与名。”
“……”
他走过很多很多的弯路,做过很多很多的尝试,碰过很多次的壁……然后他才发现,在这个圈子里,才华不重要,纯粹不重要,资本和人脉才重要。
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即使拿过FIRST,在投资人眼里也不过是一株刚刚发芽的小苗,他们连一口水都不屑给他。而徐新峰早已是参天大树,他的工作室外永远有投资人排队上门,拿着上亿的投资想要和他合作。
曾经的顾启明以为,他如果签约了徐新峰的工作室,一定可以在大树庇护下茁壮成长;他太天真了,实际上,遮天蔽日的大树会抢走最后一丝阳光,让幼苗再无出头之日。
“这几年,我一直在徐新峰的工作室里做执行导演,有时候进他的剧组,有时候又被他支去其他导演的剧组。”顾启明笑了笑,“所有人都说,在大导演身边做执行导演,这是其他人求不来的荣耀,而且他在钱上从来没有亏待我,我比其他毕业即失业的同学们都幸运太多了,我不应该有怨言了,我应该学会知足。”
那么,他就学会知足吧。
这次休假是他最后一次浮出水面喘息。
他会记得海面上的风起云涌,记得落日与云霞,也会记得灿烂夺目的星星。
然后——他会安静而温驯的沉入海底。
……
餐桌上很安静。
郝梦心情复杂,面对满桌珍馔也没了胃口。
按理说,她不该如此心情低落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彗星擦过地球,看似绚烂到可以与银河争辉,其实只是一刹那的相交。
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他们都要在各自的轨道上缓慢前行,在每一次短暂相交后,他们就要面临分别,等待多年后的再相遇。
从上一次分别,到这一次相遇,他们用了八年。
那么这一次分别,到下一次相遇,又要耗费多久呢?
晚餐结束后,两人并未直接散场,而是去旁边的奥运公园散步。
晚夏秋初,气温正正好,很多住在附近的老人孩子会在广场上游玩。
他们漫无边际的聊着。
聊高中时的回忆,聊同学,聊老师。
郝梦果然不记得顾启明曾经坐过她后排了,顾启明提醒她:“有一次自习课,你偷偷看《天文爱好者》,差点被老师抓住,还是我踢了一下你的椅子……”
“……啊,原来是你!”郝梦这才想起来。
顾启明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挫败。
不是他自夸,他的外貌自小到大都给予他很多关注度,甚至进入影视圈后,也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建议他“自导自演”。但是在郝梦眼里,他的吸引力显然没有那本已经被翻烂的《天文爱好者》大。
不过,他欣赏的正是她的这份“目中无人”。
他们那天并没有聊到很晚,顾启明的飞机是第二天的头班机,他要早早赶回去收拾行李。
分别前,郝梦递给顾启明一个U盘。
顾启明问:“这是什么?”
“嗯……我去看了《来自星星的你》。”夜风中,郝梦的声音被吹得轻飘飘的,她眨了眨眼,脸上带了一点羞赧,“我想,既然你去听《星际穿越》的讲座,又看过《来自星星的你》,那应该是对这种题材有些兴趣的吧?我把《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科学谬误整理成了文档,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
说完,她又赶忙补充了一句:“也不算是特地为你整理的,我平常看书看剧的时候也有做笔记的习惯……你不要多想。”
然而顾启明又怎么可能不多想呢?
……
顾启明彻夜未眠。
在第二天清晨的飞机上,顾启明终于打开了这份践行礼物。
鼠标轻轻点击,U盘里的文档自动弹出。
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份足有八页的小论文,图文并茂。郝梦考虑到顾启明并非专业科研人员,所以她特地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为他讲述了虫洞、引力波与广义相对论等等原理,希望能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帮助到他。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还有一句话。
——【当人人都埋头于功名利禄,再无仰望星空者时,人类与为食物奔波的禽兽无异。】
顾启明知道,这句话来源于著名剧作家王尔德。
但顾启明不知道的是,这句话曾经陪伴了郝梦的整个高中生涯。
她把这句话抄下来,贴在笔盒的盖子里,每当她倦怠、每当她失落、每当她为前路感到迷茫时,她就会翻开笔盒,默念几遍,从中获取无限力量。
现在,她把这句话转送给他。
——“顾启明,永远不要忘记看星星啊。”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对执行导演和跨界导演的描述仅仅作为小说剧情铺垫,不影射任何现实中的人物。
——————
照旧二十红包~~
第九章
在以“亿年”计算时间的宇宙面前,人类的“天”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科研狗的每一天仿佛都是一模一样的:起床,出门,吃饭,到办公室,调阅千里之外的观测站资料,整理数据,写论文,关电脑,回到宿舍。
等到郝梦终于从无穷无尽的数据资料中抬起头时,窗外已经是一片雪白。与顾启明的重逢及分别,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这已经是郝梦在京城度过的第四个冬天了。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雪时,她这个南方人兴奋到一晚上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就跑出门想要堆雪人。哪想到京城的环卫工人如此负责,居然彻夜撒盐清雪。清理出来的残雪就堆在人行道两侧的树坑里,鞋底一碾,便成了灰黑色的泥。
浪漫没有,只剩下裤脚上洗不干净的污迹。
雪见多了,就失了第一次见到雪时的兴奋与冲动。不过,她看到身边同学都举起手机跑到窗旁照相,她也不由得离开办公桌,走向了窗边。
窗前已经挤满了人,赵远氢见她凑过来,主动给她让出位置,她摆摆手说不用。
没想到赵远氢居然直接拉住她的手腕,把她拽向了窗边。
不等她反应过来,赵远氢已经松开了手,指了指窗台:“你看,黄丹堆了个小雪人。”
郝梦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黄丹真的用窗台上的残雪堆出了一个只比拳头大一点点的小雪人,小雪人身上插了掰断的一次性筷子做手,眼睛则是拿咖啡豆代替的。
不作它想,这咖啡豆绝对是从赵远氢那里骗来的。
赵远氢嘴巴太叼,明明他们科研所一楼就有咖啡机,二楼还有咖啡馆,但他觉得那些咖啡味道不好,外卖的咖啡虽然味道不错,但送过来都凉了。于是他折腾许久搬来一台昂贵的咖啡机,每日他到办公室后,先慢悠悠磨咖啡豆、煮一壶咖啡……总之,他不像是来做科研的,像是来享受生活的。
就连他们导师都说,如果有朝一日他们组发不出工资了,不如直接让赵远氢赞助他们的研究。
黄丹做小雪人少了两颗眼睛,就从赵远氢那里挖了两颗咖啡豆安了上去。小雪人顶着两只黑黝黝的咖啡眼睛,看起来丑萌丑萌的,引得所有同学都掏出手机拍照。
郝梦没忍住,也拍了一张。
拍完照片,她随手就把丑雪人发到了朋友圈里,配文只有短短几个字:【京城下雪了。】
朋友圈里很热闹,一刷新,全是在实时直播京城的雪景,今年的雪来得太晚了,眼看十二月份就快过去了,这雪姗姗来迟,大家憋了这么久,自然心急。
郝梦的那张丑雪人获得了很多的“哈哈哈”。
而在那些头像之中,混入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顾”。
顾启明没有回复任何字,只默默点了个赞。
——自从顾启明离开京城后,他们的交流一直停在朋友圈里。
他很忙,从他的朋友圈就能看出来。
他总是天南海北到处跑,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发一个新的定位。有时候在三亚,有时候在上海,有时候又跑到了哈尔滨。有时候是半夜不睡觉陪着编剧改剧本写飞页,有时候是凌晨四点爬起来拍晨戏,有时候他又站在捧着鲜花的演员身旁庆祝杀青……
照片里,他还是那样英俊,和演员站在一起时,甚至分不出谁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只不过,他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大圈,他瘦下来后,脸部线条更显得棱角分明,可惜一双眼睛却没了当初的锐利。
他即使这么忙,可她发的每一条朋友圈,他都会第一时间点赞,只不过他从不回复一个字。郝梦分不清楚,这些点赞究竟是在傲慢地表达“已阅”,还是在无声地表达“我在关注你的生活”。
郝梦的手指迟疑了几秒,还是点开了顾启明的朋友圈。
软件刷新,弹出了一条一分钟前顾启明刚刚发布的动态。
这条动态只有短短一行字,以及一个让郝梦无比熟悉的定位。
【@顾:这里的冬天没有雪吗?
定位:金陵市·南大】
……
郝梦的母校南大,是金陵市最著名的学府。
南大有着全国最顶尖的天文学系,全国所有抱着天文梦的少男少女们,都梦想着踏入这个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