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因为孟珧夸了句漂亮,一个大下午,丁旭不捉鱼也不摸虾,捡了足有一大箩筐的贝壳。孟珧见这条溪里的贝类都快要绝种了,连忙制止他。
眼见天色也不早,孟珧伸手想牵着他回府去。丁旭愣了愣,把自己的小手慢慢搭了上去,小手刚才在水里泡的凉凉的,还有些微湿。孟珧想着这孩子以前还挺认生的,现在都肯跟她牵手,一定是把她当亲人了。这么想着她心情也大好,一路哼着小调儿回府去。
转眼三年过去,丁旭在孟珧的教育下,不光懂事听话,人也很独立,穿衣沐浴都能自己来,不需要丫头婆子跟在身边伺候。平日里也很好看养,从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三年见眼看着就长高长肉了些,成了一枚正宗的白面正太。平日里玩耍跌倒受伤了也不哭不闹,自己睡一间屋也不害怕,且听孟珧的话按时作息。
不过丁旭像是知道自己的身世,绝不肯管孟珧叫娘,也不知该称呼她什么,一开始对着孟珧时,挠着头半天喊了声姐姐。孟珧笑着说可不能叫姐姐,既然不愿叫她娘,就叫她姨母算了。反正她的年纪也生不出这么大的孩子,外人也不会信,叫姨母倒是更合适。
丁旭还是有些不愿意,似乎觉得他和她年龄没差那么大,不情愿把她当长辈。不过之后在孟珧拿着点心百般诱哄之下,终于还是喊她姨母了。孟珧见他乖巧的样子,每天忍不住搓着他被喂胖了点的小脸,乐呵呵的想着,养娃是一件极有成就感的事。
丁旭已经九岁,开春后孟珧就把他送去县里的小书院去启蒙读书,派了个年纪比他大两岁的小厮跟着他,权当书童。其实认字启蒙之类的,孟珧早就亲自教会他了,送他去书院也不指望他学的文采多好,只是想让他能交些同龄的朋友,多和外人打打交道。因为孟珧发现,丁旭虽然不认生,但在府里除了跟她和小黑说话,同其他人仍是不怎么说话。
孟珧如今的身份是个寡妇,素日里极为低调,深居简出。自从丁旭报名上学堂后,平日只派四个小厮送丁旭和书童去书院听课,几人穿着打扮也都素简,一点不在乎排场。在书院其他人眼里,丁旭家也就是跟寻常商人家差不多。
学堂每五日放假一天。假日午后,丁旭就在东厢房的书房内习字,眼神专注,笔走龙蛇。小黑在梨花木椅下趴着打哈欠,它抬头看着坐在书案前努力用功的小主人,强打着精神不睡觉,小白则早就卧在孟珧的椅子边上困觉。
孟珧一直在旁边坐着喝茶,此时走过来看了书案几眼,接着蹙眉摇头。这孩子学什么都快,就是字写得真是草。
“旭儿,你看你这书法,是不是都赶上画符的道士了。”她随便拿起一张习字的纸,手指点向其中一处,“你自己能认清这个是什么字吗?”
丁旭看了两眼,抬手挠挠头,显然也认不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
孟珧坐在他身旁,直接握住他的右手,带着他一笔一笔的写,说道:“写字之前要先正心,心气浮躁,字就写不正了。你若再写出这认不出来的字,先生又要罚你抄书了。”
丁旭看着她的洁白如玉的侧脸,然后鼓着脸抿了抿嘴,眼里带了一股劲头,一笔一划都用心发力上,认真把字写好。
孟珧松开他发烫的右手,欣慰地坐在一旁接着喝茶去了。孩子如此听话,生活如此完美,她只要把孩子照看大,然后让他支撑家业,这样她就可以安安静静的喝茶养老了。
几日后丁旭从书院回来时,孟珧见他额角有些肿,手背和手腕处都有擦伤,问他怎么了,他只说是摔倒碰的。开始她还没太在意,以为真是男孩调皮不小心磕碰了,只是后来连续几天,丁旭身上的伤不减反增,到最后连嘴角都破了。
丁旭不开口,孟珧问过那小书童才知道,原来是书院里有几个年纪稍大些的学生看丁旭不顺眼,暗地里给下绊子,下学后还套麻袋揍他。
孟珧微怒道:“出了这种事,你怎么不早些告诉我?”
“是少爷不让小的说。”小书童吓得跪在地上,委委屈屈的想道,他还要不要告诉夫人,少爷从麻袋里挣脱出来后就打了回去,把那几个学生也打的鼻青脸肿,哭爹叫娘的。
孟珧命小荷拿来药酒,带着去丁旭的房间,亲自给他擦治淤伤。虽然丁旭这孩子全程一直吭都没吭一声,但看见他后背青一块紫一块的,孟珧还是心疼的皱眉,暗道这孩子吃了亏怎么也不回来说一声呢。
孟珧一边揉着丁旭的脑袋,一边唏嘘着什么可怜见的,太老实了。丁旭有些纳闷,他姨母到底是误会了什么,他明明都交待了,自己没让那几个人占便宜,把人家也打的门牙都掉了,他还担心别人找上门来讹孟珧的钱呢。
孟珧又看了看他瘦得露骨的身板,说道:“旭儿,现在先不要和那些挑事的人打架,咱们在家好好吃饭,长得结实些再打回去。”
丁旭点点头,虽说他觉得自己每天吃的也不少,且就算那些人再找他的茬,他也能打回去。但是他姨母这么担心他,他还是都顺着她的意思的答应了。
孟珧思忖着,眼下这世道战乱不定,多的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事。丁旭以后长大要撑家,最好还要有些武艺傍身。孟珧让小厮去外面打听了几天,然后聘请了一位武艺师傅。
这武艺师傅姓印,据说以前帮人当过打手,也在西边的兵营待过。印师傅初来丁府时,孟珧隔着木屏看着,这位师傅年近三十,留着八字胡,面相俊朗,身形高壮,脱下上衣就是一身腱子肉。
他手上的功夫也不是吹牛,立刻就在众人面前表演了徒掌断树,还一拳打碎了二十层瓦。
孟珧坐在雕花木屏风后,看着自己心爱的石榴树折断在地,还有碎了一院子的新制红瓦,眼皮子抽了抽,摆摆手示意师傅不要再展示武力了,又让小厮赶紧把师傅带到客房去。
自此,印师傅每日清晨傍晚都教授丁旭武艺。印师傅这人话不多,不拘什么礼数,有时候下人跟他攀谈的久了他还嫌烦。只是他一到教授武艺时,根本不把丁旭当孩子看,丁旭被他训了好多天,如今腿上捆上三层沙包就跑圈,抄起木棍就开始对打。
丁旭人小,当然打不过师傅,那手腕粗的木棍每次都实打实的敲在他后背肩膀上。丁旭练棍一个招式不对还会挨训,一开始丁旭还叫唤了两声疼,印师傅就斥道男子汉怎么能叫疼。
第25章
孟珧每天就在后院旁边看着,暗叹道她是请来了个什么无情冷血的硬汉。她眼见只到师傅的腰那么高的丁旭,跟着扎马步练拳,来来回回出几身汗还要挨打,于心不忍。
她有意劝印师傅教学方法柔和一点,偏偏印师傅是个不讲情面的,说挨打也是练武的一环,心疼孩子要不你来教。
孟珧听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晚上,孟珧怕孩子练太久累散了架骨头疼,睡前来替丁旭揉揉胳膊肩膀。
孟珧问道:“旭儿,今日练武累不累?”
丁旭困意上来,强撑着眼皮摇头道:“不累。”只是他此时像个木偶一般,任由孟珧捶捏着胳膊,自己连抬手都费劲,说不累肯定是假的。
孟珧给他按摩了半天,丁旭哼哼两声,问道:“姨母,为什么每天都要练武啊?”
孟珧:“学好了武功以后你就不会被人欺负了,再说了,等你长大了,姨母还要靠你保护呢。”
丁旭听了,点头说道:“好,我以后一定好好学武,让别人不敢欺负姨母。”
孟珧笑了,轻捶着他的后背,大约手重了些,丁旭小声哎呦了一下。
“怎么了,弄疼你了?”孟珧忙问。
“不疼,男子汉怎么能叫疼呢。”丁旭突然小脸严肃,认真地说道。
孟珧一手摸着他的头,一手掩面偷笑起来。
小半年后,丁旭练习武艺出现成果。书院先生特意下帖请孟珧去说话。原来丁旭最近和书院的几个孩子一言不合打起来,把人家打的家长都找过来了。丁旭每日回家就练武习字,孟珧还真没太注意他在书院里怎样,也是一时纳罕。
书院先生原本脸上还气汹汹的,一见孟珧还是个十六岁的年轻寡妇,又不好发作。后来用书院先生的话讲,丁旭这孩子以后不是个混世魔王,就是个地痞流氓,孺子不可教也等等。
孟珧有些护短,听了这话后心里不大舒服。她跟书院先生辩驳道,她辛辛苦苦养的孩子怎么以后就是地痞流氓了,小树苗总会长歪几根枝丫,等他长大了懂些道理,定会长成俊秀超凡的少年。本来男子就需要有勇气和胆量,要是他以后懦弱胆小,或者欺软怕硬,算什么好汉。
说到最后,书院先生到底把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咽了回去,略略提了句教个不听话的学生真让人费心劳力。
孟珧秒懂,示意小荷多给先生塞了一些银两,心道你想多要点银两一上来就直接暗示不就好了,干嘛非得抹黑孩子呢。书院先生收了钱,此后对丁旭打架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孟珧回去后,就把后院的丁旭叫来,彼时丁旭手里拿着一捧嫩黄色的小花,见孟珧来了连忙别在身后,走到孟珧跟前来。
孟珧之前就是怕丁旭年纪小,在外面受人欺负,才故意让他习武,往会打人会反抗那个方向培养,但是书院先生说的他被人招惹就打人这一点还是要改正的。孟珧先是教育了他一番,然后又补充道:“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是别人动手你不能干站那儿。比起别让人揍你,还是你揍别人好了。”
小荷听了都在一旁抹汗,夫人你是多怕少爷在外面被人欺负啊。她该怎么解释呢,夫人您眼中的少爷和别人眼中的少爷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少爷只是在夫人面前乖巧听话,其他人都知道少爷人虽小,但已经是个不能随意招惹的小霸蛮。
孟珧说了半天口干舌燥,正准备回去喝茶。丁旭突然叫住她,拿出身后藏着的鲜嫩小黄花,说是采来送给孟珧的。
孟珧拿着花笑了笑,说道:“姨母还奇怪你刚才在背后藏着什么呢?”
丁旭也笑了笑。
孟珧突然转口说道:“但是这个不是油菜花么?你跑去后山刘阿伯家的油菜花田去了?”
丁旭小脸僵了僵,把花夺回来就跑开了,他边跑边想着,这些黄花明明长得挺好看的,怎么会有这么土气的名字呢?这么土的花一点也不配他姨母。
时光荏苒,转眼五年过去了。孟珧早就从少女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个子长高了些,面盘倒是更清瘦。丁旭也从半大的萝卜头长成了个俊俏的少年,在这个小县城里尤其招眼。
丁富商去世后,他在外面几个州的商铺大半都被他的弟兄亲戚们占去。孟珧也没有闲心去争,也懒得雇人去打理那么多产业,所以就随了他们,只留下了在河州本地的几个小商铺。
孟珧算过账,就算如今她手里的几个商铺不景气,每年赚不到几个钱,府里的那些金银也够她们花个三辈子。孟珧打定主意要清清静静的过一辈子,也不想招什么人的红眼,在外面那些街坊邻居面前特意营造出一副主人去世,家业破败,年轻寡妇守着空府强撑门面的样子。
有些丁家的远房亲戚厚着脸皮还想上门多要钱,孟珧只说府里的钱财都花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还要留着给丁旭娶妻置业,将来等她老了还要靠孩子养活,所以丁富商金库里的财产旁人也没捞着多少。
孟珧每日除了担心西边州地长年的战事,其余时间就就在院子里盘着紫砂壶,喝喝茶,逗逗小黑小白,日子也算过的滋润。
自开春后,县城陆陆续续来了几小波流民。河州本来靠着山脉地形,在东边安稳的过来这么些年,如今西边那些因战火流离失所的百姓已经都过来了,河州几个县的县民也开始忧心战事。
四月中旬,县里又来了一队从西边过来的逃兵,那些穿着兵甲,扛着刀枪的败兵排成长长的一溜走着,还有许多个士兵缺胳膊瞎眼的。一些看热闹的百姓在街边看着这队逃兵,还颇感稀奇。
孟珧今日难得有闲心出门走走,此时她带着斗笠面纱,同丁旭并几个小厮在一旁看着。那些士兵大都灰头土脸,有些个骑着瘦马的还不时冲后面的士兵叫喝着,为首的戴着头盔骑着大红马的人也没有想象中的将领威风。孟珧暗叹幸好他们只是经过县城逃跑,没有像传闻中的逃兵一样路过一处处地方就要打家劫舍。
孟珧一手拍拍丁旭的肩,示意该回府去了。丁旭自然的护在她身侧,几人从街边走回去。丁旭临走时还时不时回头看了那一行败兵,孟珧原以为他是好奇那些士兵,后来发现他原来是在看那些高瘦的战马。
孟珧问道:“你是不是也想骑马?”
丁旭点点头,他的确老早就想学骑马,可惜府里只有两匹又老又瘦的马,偶尔搬运货物才用,他想买好马,又怕别的街坊邻居觉得丁府还有闲钱,枉费了孟珧这些年苦心经营。
孟珧笑笑,少年人正是好奇心旺盛,劲头足的时候,丁旭平时却也不提要买什么,大概真觉得不能乱花钱添乱。只是买几匹马又不是什么炫富行为,她说道:“回去问问你师傅,看他能不能教你,姨母再给你买两匹好马。”
丁旭回去后就去问印师傅。午后印师傅就带着几个小厮出去挑马,傍晚时牵回了两匹枣红色的骏马。第二天清晨,印师傅就在后院教丁旭骑马,不到一上午,丁旭就骑着马走来走去。他嫌院子太小,就直接从后门骑到后街去走马,小黑在后面吐着舌头跟着主人,小厮们也跟在后面跑着,怕丁旭跌下来摔伤。
印师傅闲下来,坐在后院石凳上休息。孟珧命丫头摆上些果品和清茶,坐在对面石凳上想同他闲聊几句。
这五年来,府里的人也都跟印师傅熟悉了,也知道印师傅为人正派,除了教丁旭武功,外带自己也练练功,其余时间就在屋里待着。十天半月才出门一次,逛逛街,跟外地来的一些商贩打听打听外面的消息。
孟珧起先还防备着他,怕他仗着一身武艺图谋不轨,后来发现这师傅居然还有些目中无人的孤傲,女子与钱财都不入他的眼。孟珧摸清此人的人品后,渐渐主动找他说话,这人也挺有意思,有时会赏脸跟孟珧说上几句,有时就直接闭口不语,用犀利的眼神示意孟珧别找他说废话,该干嘛干嘛去。
今日孟珧聊起最近县里那些逃兵,又提及外面的战事。印师傅有了兴致,跟她说起了这天下的形势。话说这天下十二州地本都属于燕国,但是燕国皇帝懦弱无能,二十年前邓通大将军和他儿子邓远率大军造反,攻占皇宫。燕国皇室蒋氏一族仓皇逃出,如今下落不明。
邓通想自立为帝,但其余各州一些有封地的诸侯不服气,以铲除逆贼的名义招兵买马,扩建军队,实则都是想占据地盘,自立为王,自此天下就开始不太平。那邓通手握大军,他的次子邓远年纪轻轻就骁勇善战,各路诸侯先前联合一起都没能把邓通的大军打败。
之后邓通又用离间计让几路诸侯离心,现在正准备将那剩下的大小诸侯一个个的攻打下来,好成就他的雄心霸业。前几日途径本县的逃兵,就是河州西边大沣山向氏诸侯的兵,他们现在逃到了河州以东,估计那个诸侯也撑不了多久。他那边一旦失守,河州也必然要被波及。
第26章
印师傅在一旁兀自说着,丁旭已经骑着马回到后院。他跳下马过来,笑着把孟珧牵过去看马,说骑着马吹风特别惬意,以后等他骑得熟练了就带孟珧一起骑着玩。孟珧说到要骑也得去后山那边,不然一个妇人骑马被旁人看见了,要被说闲话的。
印师傅破天荒的讲了一堆天下大事,这半个时辰里说的话比来这五年加起来都多。他说着说着,见孟珧他们俩个晾着他,站在旁边摸着马鬃谈笑着,把手里的茶杯重重的放下,面色颇为不爽。
孟珧察觉到印师傅情绪异样,连忙走过来笑着说道:“没想到师傅还对这天下局势知晓的如此清楚,真是不简单。”
印师傅哼了一声,“你们女子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有闲心关心这个。”
孟珧轻轻点头,说道:“这些年来战乱不断,平民百姓也都受苦。要是有一方能尽快统一天下,稳定大局,百姓不也能少遭点殃。”
印师傅听了面容凝重,突然就拍了一下桌子,孟珧被吓得一跳,丁旭在一旁连忙扶住她。
“那邓通是个贼子,让他一统天下那还得了。那几个诸侯也都不是什么贤明之辈,想安稳过好日子,想得美。”印师傅说这话时,眼里都像要冒着怒火。
孟珧早习惯了师傅的态度,被呛了两回也没恼,暗忖道这师傅看来真不喜欢和她聊天,以后还是少和师傅说话免得惹他生气。丁旭护着孟珧,面色不虞的看了他师傅两眼。
印师傅喝完了茶,不再和她们浪费口舌,自个儿回房去了。
又过了没几天,印师傅就来向孟珧辞行。他说丁旭已经用不着他指点武艺了,他不想再吃白饭了。且他在此地待的够久,如今天下大乱,他已经想通,不愿在此独善其身,要跟随一位良主参军打仗去。
人各有志,孟珧也不好挽留,她命小荷多包了几包盘缠,然后给印师傅摆酒践行。印师傅收拾好行李,叮嘱了丁旭几句话,和孟珧等人简单告辞后就离开了。
如今这世道,普通生意也渐渐难做,孟珧为了不再亏钱,年后就已经把手上的几个商铺都盘了出去,一些地契也都便宜转让给别人。她整日思索着若是战火蔓延到河州,这一家子该怎么办,时常在人后愁眉不展。
丁旭现在还是半大的少年,一直也没出过县城,真是个不谙世事。印师傅走后没人再打他,他心里反倒松快了许多,得空就去后山骑马,有时候觉得院子里的花孟珧该都看厌了,还去后山采回一捧捧的野花给她看。
一个月来,小荷每隔两天就出门探听情况,今日一出门就看见前街的几户人家收拾了行李,架着马车往东边去了。她跟几位消息灵通的人打听,已经确定邓通手下的军队不久就会打到这儿来了。旁边一些街坊都说趁现在走还来得及,等那些兵来了就完了,县城被邓通军队占领,家里的钱粮要上缴大半不说,男的说不定还要拉去充军呢。
小荷回去后就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孟珧,让她拿主意。孟珧这一个月都在准备,已经遣散了许多下人,只留下身边几个贴身丫头和婆子小厮。几人收拾好几大包行李,还有些贵重财物,带上老猫老狗,雇了两辆马车便离开河州。
孟珧等女眷都换上寻常农妇的衣服,在马车里坐着,心事重重。丁旭不稀罕坐车,骑着他的枣红马在车边走着,一会儿跑近一会儿跑远,没有半点儿背井离乡的悲戚,反而像是在出门郊游。
一路上孟珧也遇见几辆马车,估计都是躲避战乱的人,只不过别人的车子大都往东,而孟珧的车是往北。印师傅以前说过,邓通的大军一定会继续往东,她们再往河州以东走还是逃不过祸乱,还不如投靠被萧氏诸侯占据着的北方两州,那里虽然也多苛捐杂税,但好歹更安全些。
原本初夏时节,正是草木繁盛的时候,一行人走出河州不久,路边的景色就像突然变了样,黄土路边杂草凌乱,周围还似有股晦暗肃杀之气。
河州太平了这么些年,孟珧虽然知晓外面战乱,但也只是听说,除了些逃兵难民,也从未亲眼见过什么骇人的景象。而这路边树林下,时不时躺着几具难民的尸体,路边不远处,还有几具明显是被人打劫残杀后丢弃的行人尸体。
孟珧让赶车的小厮一路上提高警惕,谨慎选路,白天沿着旧官道赶路,晚上在隐蔽的地方露宿,几个小厮轮换着守夜,她们这几日才没碰上什么危险。丁旭一开始还骑马撒欢似的在车前车后跑着玩耍,后来碰见了两处尸体,也不再乱跑着玩儿,攥着缰绳紧紧跟在孟珧的马车旁边。
中途,马车停下稍作歇息,马儿在一旁自己寻着草吃,众人也吃点干粮,喝几口水。丁旭把马栓了,自己走到林子深处,刚刚撩起下身衣摆,一个浑身黄泥的乞丐从树后爬出来,把他唬了一跳。
那乞丐看见丁旭,半爬了两步,然后连连作揖磕头道:“行行好,行行好吧。”
丁旭愣了愣,把怀里揣着的半张大饼丢了过去。那乞丐如获至宝,捧着饼子就啃了起来,也不管咽不咽下的下去。丁旭盯了他半晌,然后走回去。
孟珧递过来一个牛皮水袋问道:“旭儿,要不要再喝几口水?”丁旭接过水袋,匆忙喝了两口水,一行人接着赶路。
路上,他骑着马跟孟珧聊天,这一天就见到外面有好些些乞丐饿殍和横死的人。孟珧隔着车帘跟他说道,西边几个州因为战乱,多少百姓都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分离,走散的走散,还有许多人战死在沙场,尸骨无存。在这乱世里,她们能在河州安居这么多年,每天都能吃饱穿暖还有闲钱花,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等以后这仗再接着打下去,十二州都燃起战火,就不知还能在躲去哪儿。
孟珧说着说着,自己也皱眉苦脸起来,这天下的战火她是没能耐阻挡,只能想着以后怎么保全自己和身边的人。丁旭在一旁默默听着,似乎才意识到这世道的动乱,收起了少年玩闹的心,一对剑眉蹙起,眉心也起了个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