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60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内容大小:537 KB  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8-23 02:19: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卫青老老实实回答: “有屈原宋玉之遗风,实在是上等的佳作。但比起唐宗,还有些微不足道的差距。”

  汉武帝刘彻心中冷哼一声,他又不是聋子,也没失去记忆。那唐太宗代表作不是抄那个隋炀帝的吗?

  他这可是纯纯自己创作的,没有任何人捉刀。

  他心头有些不满,可想到“惜秦皇汉武”,心情渐渐好转。被说文才略输的可不止他一人,秦始皇也是他的难兄难弟。心思百转千回,时间只过去短短几秒。

  汉武帝刘彻面上好像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朕和秦始皇一样日理万机,不如其他人清闲,没时间去吟诗作赋。再说了,这东西只为陶冶情操,朕也无意在这方面超越别人。"

  "再说了,评价一位皇帝的功绩,只需要评价文治武功,评价文采难道不是跑偏了?"

  卫青立刻应是。

  话虽这么说,汉武帝刘彻日后却减少了一些去后宫的次数,泡在书房里看书。他要悄悄读书,然后惊艳所有人。

  任谁被diss文采不好,心情都不会好到哪里去。秦始皇和汉武帝就是这样。

  作为f4中的第三位,唐太宗心情也很复杂。

  作为读者,他还挺喜欢这首诗。虽然相隔千年、诗风不同,但诗美是共通的。他欣赏并且常常写“言论慷慨,词深而雅”的文章。

  他夸赞道:“这首词神情俊迈,如朗月之宏光,如朱碧之联合,堪称冠绝终古。”可是天幕没有着重讲这首诗,所以没有加注释,让他有些看不懂里面的具体含义。文采,字面意义是辞藻和才华。风骚,也就是《国风》和离骚,同样泛指辞藻和才华。

  这首词单纯在批评四位帝王的才华吗?

  唐太宗感觉不像,如果只是说才华,那就和

  前面的“江山如此多娇”不匹配了。

  唐太宗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这诗人应该说的不仅是文采。他在批判我们武功太盛,文治不够。"

  为什么要将他跟秦皇汉武并列啊?他的文治有差到这种程度吗?唐太宗自我觉得文治很不错,虽然称不上完美,但比别人好多了。

  长孙皇后见他面色不佳,猜到他的内心想法,含笑说道: “二哥并不推崇秦皇汉武,此时却与他们并列,不知您作何感想?"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秦始皇平六国,既骄且逸,一朝而败。”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他认为秦始皇有开国之功,但太暴虐了,亡国亡得挺活该。

  他也说过“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总之,他对秦皇和汉武评价有褒有贬,综合下来一般般。

  其实不光是对秦皇汉武,李世民也diss过很多皇帝。他曾经跟这首诗的诗人一样,批评了一大堆皇帝。

  最后,李世民得出了一个结论,他是天下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确实委屈: “古今多有拨乱反正之主。朕二十九岁为天子,武胜于古也。这么多年过来了,天下大治而移风易俗,朕文过于古也。比他们差了吗?"

  长孙皇后含笑安抚:"他们俩毕竟是先人,做的是开天辟地之功。排在前面也没有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只是有一些委屈,很快便收拾好心情。皇后说得对,他们是先人,还是得尊重些的。

  他将矛头转向了其他人: “这宋祖莫非是宋武帝刘裕,不对,这好像是按时间顺序来排的。那他应该是宋朝的开国先祖赵匡胤。"

  “可是天幕之前说了,赵匡胤又没活多少年,死因还扑朔迷离,据说是被弟弟杀的,这也能和朕相提并论?"

  长孙皇后汗颜,在对待兄弟这方面,确实是二哥比较干脆利落。

  唐太宗心情复杂,赵匡胤也是如此。

  如果没猜错,这宋祖应该说的是他吧?他文采好得很,怎么稍逊风骚了?

  话虽这么说,他唇角却渐渐上扬。能跟秦皇汉武和唐宗并列,稍逊风骚就稍逊风骚吧。他接着往下看,便看到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赵匡胤眉头紧皱,心情不悦: “这成吉思汗好像是个异族人的名字,不知道是那元朝人还是清朝人。蛮夷怎么能上啊?"

  被这首诗cue到的皇帝心情起伏极大。

  他们一方面,因为被批评,所以有些不悦。另一方面,又因为功传千古而喜悦。那复杂的心情不是一时半会能说得清的。

  朱元璋要是知道他们的心情,一定会痛骂一句矫情。

  他不悦地说: “咱老朱榜上无名?这是怎么排的,咱真的要生气了!”

  他幼年读书不多,后来常常学习,尤其喜欢读史。经常跟文武百官讨论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在他眼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有大功绩,也有缺点。将他们排在一起是比较合理的。

  可是他老朱怎么没有姓名啊?

  他没有去想前四个人给他让位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成吉思汗:"蒙古鞑子不过是统一了北方,咱可是统一了中原。咱要文采有文采,要武功有武功,还能比他差?"

  他旁边的朱棣也若有所思。天幕说他未来会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可是他朱棣也榜上无名啊。这诗人是不是不喜欢咱们明朝

  sp;?总之,被这首诗提到的皇帝心情一般,没被提到的皇帝心情更差。包括但不限于汉高祖、汉光武帝、明太.祖、明成祖。他们想被diss,居然还没有机会!

  他们都怀疑,这诗人是不是不喜欢他们,所以压根提都不提?大家都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好在天幕接着解释:【这首词发表之后,非常轰动。很多人问诗人是不是不喜欢某位皇帝,所以不提他?之后,他们还安利自己推崇的皇帝。诗人只好说: “只是写词而已。”】

  天幕这话一出,朱元璋等没被提到的皇帝心情稍稍好转。

  他们心里默默想,哼,要不是因为写词需要,他们一定有资格上。

  紧接着,古青青又说了一段结语,然后视频便结束了。

  项梁连忙收拾细软,遣散家中仆役: "在暴秦的爪牙到来

  之前,我们得赶紧逃。"

  项籍: “去哪?”

  "呵呵,天幕不是说了吗,秦皇迷信徐福,上了大当。我们也东渡出海好了。"紧接着,项梁便拉着项籍的手,要带他离开。

  然而项籍却扯出自己的手,摇摇头: “我们项家世代扎根于楚国,如何能去做那蛮夷。”项良皱着眉说道:“可是不去海外,我们如何能逃得掉?还是说,你有更好的去处?”“我确实有。”项籍说道。

  “哪里?”

  "咸阳。"

  项梁大惊失色: "你疯了吗?那里全是秦皇的鹰犬,不到一天,就会被秦军抓住。"

  紧接着,他像是明白了什么,面色骤然变冷: "你是要向秦军投诚?"

  项籍面色沉沉: "对,我是疯了,我是要向秦军投诚。我们项家抵抗不了秦国,甚至连刘邦那个草莽都敌不过。这天命居然从来不在我们这里。"

  "好在天幕告知我们未来。我要看看,在秦皇未死的情况下,我项籍到底能不能把握天命!"项梁一言不发,像是陷入沉思。

  过了许久,他方才说道,声音艰涩: "可是秦皇怎么会不杀你呢?"项籍: "秦国将领老的老,死的死,我会向他证明我的价值。"项梁深深叹了口气:"……项家的生死存亡,就交到你手上了。"过了几天,项籍被人带到咸阳,见到了李斯。

  李斯有些诧异,要不是看过天幕,他根本看不出来这个年轻小伙居然是西楚霸王。跟常人相比,他只是长得高壮罢了。

  同行的还有韩信。

  项籍得知对方的身份之后,非常震惊。他以为就他一个人想投诚呢,没想到这汉朝忠臣也会来。糟了,这好像也是个名将啊。秦皇不会看上他,然后杀了自己吧?

  项籍对韩信充满敌意。

  韩信感受不到,也毫不在意,他还在为接下来见秦始皇而感到忧虑。

  天幕的剧透让他濒临死局。他没有背景,没有钱财,更没有逃跑的门路。一旦秦皇起了杀心,他逃无可逃。

  所以他主动到咸阳来了,压根没有等官兵上门抓捕,显得自己诚

  意满满。

  秦始皇暴虐,在民间的名声不好,他很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韩信敛眸,或许,他早该自.杀,成全体面。没过多久,秦始皇召见了他们。

  秦始皇观察了韩信和项羽许久,在压抑的气氛中,给他们封了个军中小官。

  "你们对于大秦犯了谋逆之罪,但听说你们实在有才,朕不舍得杀你们。朕正准备北击匈奴,为华夏谋万世之基业。你们若能拿不错的军功,那就免了你们的死罪。"

  韩信和项羽松了口气,这才惊觉背后已出了一身冷汗。

  一旁的太史令心情很复杂。自从天幕剧透了未来,他们这些史官都混乱了。又要记录命定的未来,又要记录变化的未来。

  领一份薪水,打两份工,痛苦。

  不过也有好处,他们提前得知了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觉得很有开创意义。他们最近正尝试着用纪传体整理和编写史料。

  太史令收回思绪,抬头望着这一幕,笔尖落在竹简上,忠实地记录他们的对话以及反应。

  如果这两位能够不负秦皇的嘱托,那么这就是列传的开头。

  秦始皇跟他们聊了一会儿,挥挥手让他们离开了。他望着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

  这时,李斯说道:“他们到的时候,张良早就跑了。”

  秦始皇仿佛早有预料,一点也不惋惜: “他好像是以智谋无双闻名的,如果跑不掉,那才不可能。不过朕的大秦不需要苏秦和张仪那样的纵横家。"

  即使张良来投诚,他也不会用他。

  在天幕消失的这段时间里,所有人都很好奇接下来的视频。杜甫停杯投箸: "太白兄,你说接下来会说什么呢?"

  李白喝着仰慕者们送的桃花酒,含笑说道: “只有天知道了。”杜甫看热闹不嫌事大: “我看悠悠我心可要犯难了。第一个视频是盘点著名诗人,第二个视频是

  盘点皇帝诗人,这第三个视频还能比前者更有噱头吗?"在他叽里咕噜的时候,天幕准时播放。

  【Hello大家好啊,好久不见了。上期视频说了,点赞过一万,立刻爆肝下一期。

  阿婆熬了好几个夜来剪辑视频,看在这么辛苦的份上,你们真的不给个一键三连吗! (震声)这一期视频的主题是大家熟知的背诵名篇。

  第一,孤篇压全唐!】

  李白和杜甫笑容僵在脸上: "?"

  贺知章、王维、李商隐、陈子昂、白居易、张九龄、孟浩然: "???"开什么玩笑,他们唐代无数个诗人诗篇,都被一篇给压了?

第110章 最神秘诗人

  作为李白的忠实迷弟,杜甫含笑说道: “是我偏颇了,这新视频在噱头上可一点也不差,不知是太白兄的哪篇作品能够当此殊荣?"

  李白自斟自饮,神态闲适:“子美,你此言差矣。天幕之前不是说过在下的诗篇了吗?难道还会再说一次吗?我看啊,不可能。"

  “再讲多少遍你的诗篇,我也是乐见其成。”

  杜甫心下好奇: "你的意思是,这人不是之前盘点的唐代诗人?那这下可有意思了。我倒要看看他写的有多好,才能压下太白兄你的诗篇。"

  作为杜甫的忠实迷弟,白居易深感被冒犯,有些火冒三丈。

  “孤篇?意思是这人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杜工部流传下来的诗倒是挺多的,看来不是他。可杜工部的《登高》当不起这个称号吗?这人凭什么能超过杜工部啊?"

  不光是唐朝人很懵,宋朝人同样懵。

  宋朝文风昌盛。文人心目中几乎都有自己推崇的唐代明星诗人。

  苏轼若有所思: “在下只敢在李杜王白之间猜想,可他们也不算孤篇呢。这个诗人流传下来的诗篇很少,文采还很高……子由,你能猜到是谁吗?"

  陈子昂、李涉、宋之问……一个个名字浮现在脑海里,又——被他否决。这些人的代表作只能算得上是佳作,如何能够压全唐呢?苏轼博览群书,知识面非旁人所能及,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苏辙也懵着呢,摇摇头: “不知。”

  苏轼喝了口茶,看热闹不嫌事大,笑嘻嘻: “我看啊,如果这个称号不是李杜他们拿到手,那么没有人会信服的。这下可有乐子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1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