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庭外红梅   内容大小:496 KB  下载:[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8-02-20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一大早,考场的门刚刚打开,便有前去向皇帝汇报情况的官吏捧着名单直奔宫中,而顺天府上上下下数百名衙役穿着新衣新帽,候在考场外头,就等着榜单一出来他们便敲锣打鼓的前去报喜。

  而城中的街道也早就被巡捕司的人梳理了一通,生怕耽搁的报喜之人的路程。

  而贡院门口来的也不仅仅是数千考生,还有无数看热闹的,也有想着榜下捉婿的,看看能否给自家找个金龟婿的。

  王玥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对象,这么年轻,肯定还未曾婚娶,或许有了婚约,但相比起来退婚总比日后突然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前来亲的糟糠之妻和儿女强。

  不过幸好林清有经验,早早派人嘱咐了王玥,这才让他免于被人趁乱抓走的情况。

  而别的考生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要么大声呼救,期盼着有谁能出手仗义相救,要么大声疾呼“家中已有妻子”,而后被人嫌弃的甩开。

  总之,大部分考中的考生都是满身狼狈,不过即便这般也难以消磨考生心中的喜悦之情,这便是一跃而起,鲤鱼化龙了,从此改换门庭,他们的子孙便也是官家子弟了。

  王玥被下人护着,一路小心翼翼的钻到了马车上,还未等他松口气,下人们都抢上前来贺喜,王玥心情很好,忙笑着掏出早就准备好的赏钱一一分发下去,又不忘吩咐人回家报喜。

  不过一想到等到回家时需要面对的情形,王玥便强忍住归家的欲望,吩咐下人调转马头,往淑娴公主府而去。

  刚一进门,便有公主府的下人们过来道喜,显而易见,早有人过来报信了。

  王玥算是公主府的第三个主人,虽只是驸马爷的学生,但看驸马和公主的态度,与亲儿子也仿佛了。

  公主和驸马没有儿子,两个女儿早已出嫁,日后这偌大的公主府不还是要传给驸马爷的这个小徒弟手里,也难怪这帮平常眼高于顶的下人们这般殷勤了。

  王玥一路熟门熟路的拐到了林清平常呆的小楼,刚进小院,便看到公主府的官家高一脸上带笑的走了出来。

  一见王玥,高一脸上的笑收了收,变得严肃许多,赶在王玥前头抢先行礼问安:“小的请进士老爷安,进士老爷好!”

  王玥脸上粲然一笑,道:“高哥可别在打趣这里我了,我可受不起这个。”

  高一笑道:“这么年轻的进士老爷,拉到哪里去人家不瞧个稀奇?要小的说,怎么恭喜都不为过。”

  王玥被他这么一说,脸上不免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来,忙道:“高叔快别这么说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轻狂呢!”

  高一对着他笑的更加和蔼起来,他是从小跟着少爷一块儿长大的,人人都说少爷是被天上掉馅饼砸中了,才娶了淑娴公主回来,但以他私心里想着,还是觉的他家少爷受了委曲,公主又如何,以他家少爷的才貌人品又不是配不上,更何况公主至今也未曾给他家少爷生个儿子出来。

  可怜他家少爷自幼天资聪慧,硬生生给自己挣得爵位也无人可以继承,现在好了,虽然徒弟也无法继承爵位,但是有徒弟相伴,总算叫他家少爷膝下不那么荒凉了,近来少爷每日笑的时候多了不少,就连胃口也好了很多,只希望当年二姑爷答应的事情能成,那他高一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王玥知道自家老师并不拿这位高管家当下人看,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无论是外出游学科举,还是苦熬过最低迷的那段时日,老师身边总是跟着高管家。

  所以高管家可是说是林清在这世上最信任的人了,公主也比不上。

  王玥自然不会在他面前摆什么主子少爷的架势,他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晚辈,见高一与他玩笑,他便也凑趣,故作委屈的抱住高一的手臂,如同小儿撒娇一般道:“高叔,你可饶了我吧,别打趣我啦!”

  高一伸手怜爱的拍了拍他的后背,又细心的替他理了理衣袖,这才笑眯眯的道:“好好好,不打趣你啦,快进去吧,老爷和公主都在里头等你呢!”

  说着他又压低了声音,低声道:“老爷才刚吩咐了,要给府里的人都加三吊钱的赏钱,要大家同喜呢!”

  闻言,王玥脸上的笑容更甚,这是把自己当做自家子弟看才会有这样的吩咐,就像当初贾母为了表示对王玥的看重,就曾下令赏过贾家下人的赏钱。

  “老师待我的恩情,我这辈子怕是都还不完啊!”

  王玥忍不住低声感叹了一句,高一闻言对他越发满意起来,又抬手拍了拍他,催促他进去。

  王玥便朝他拱拱手,往里头去了。

  大概是因为要加赏钱的消息传了出来,王玥往里头去的时候碰到的下人们纷纷面带笑容上来同他贺喜,与前头那些下人奉承讨好中又夹杂了几分欢喜,想来作为近身侍候老师和师娘的下人们拿到的赏钱会更加丰厚。

  一进小楼,早有殷勤的下人过来打帘子,以往这里人很少,林清一向喜静,不过今日自然不同,下人们估摸着主人对于王玥的喜爱,知道一旦有好消息传来,正好在跟前儿的肯定有好处,这等好事自然不愿意错过。

  而且林清虽然自信于自己的徒弟能力卓绝,必然上榜,但也不免有些担忧,恰好这些个下人们最会说好听的话,倒也缓了缓他的紧张之情,因此林清便破例没有赶他们离开了。

  王玥榜上题名的消息早就传了过来,下人们果然拿了赏钱,自然要承王玥的情,因此伺候的越发殷勤备至。

  小楼里十分暖和,二月份的北京城还冷的够呛,王玥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又被细心的围着披风,一进屋,被暖气一冲,身上便有些燥热起来。

  两个小丫头忙上来帮他脱掉披风和棉衣,又有丫鬟拿了公主吩咐了替他做的衣裳替他换了。这些衣裳早早的在熏炉边挂着,热乎乎的,又带着淡雅的香气,穿在身上十分舒服。

  换了衣裳,王玥这才兴冲冲的跑上了楼,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是一想到总算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十年寒窗苦读不算白费,他的心里还是非常兴奋的。

  刚刚在外头他还需要端着,不能太过失礼,但在信任的长辈面前他就没这个顾及了。

  “师父!师父!我考中啦!”

  王玥一边大声叫嚷着冲进房间,一边兴奋的蹦蹦跳跳,幸好小楼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这才不至于发出太大的声响,即便如此,王玥弄出来的声音也足够扰人的了。

  不过林清和淑娴公主并不以为意,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其实最怕的就是寂寞,这种吵闹反而让他们心中更加踏实,不至于生出寂寥之感。

  更何况包容晚辈偶尔的胡闹也是一桩趣事不是吗?

  夫妻二人默默的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发现与对方的默契,淑娴公主脸上的笑容更大了,林清却别扭的扭过脸,清咳了一声,对着王玥道:“好了,成什么样子!不过一个进士而已,等明儿你做了探花郎,怕不是要高兴的蹦上天!”

  “探花郎?真的?”王玥听到这话更加兴奋了,他忙跑到老师跟前,高兴的问道:“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可我才第五名啊!”

  不等林清先为自己怎么一个没忍住把自己暗地里琢磨出来的结果透露了出来而懊悔,就听到自家徒弟如此不自信的问话,他当下就有些不服气,又忍不住反驳起来:“第五名怎么了,你跟前几个也不差什么,若不是有人提了个所谓的长者为先,你怎么会被放到第五!”

  说到这里林清就非常生气,说起来外人常常以为林清与翰林院的关系会非常不好。

  这也难免外人会这么想,毕竟编撰字典原是翰林院的职责,且编撰字典的工作翰林院实际上已经做了一多半,只不过中间一波三折,耽搁了几年,这才被搁置了下来。

  但编撰字典这件事翰林院上上下下从来没有忘记过,即便是老的一辈退了下来,也不忘嘱咐后辈务必要记得这件事,有机会就一定在御前提出来,将翰林院未完成的事业进行下去。

  其实当年若是再等上两年,翰林院重提字典之事已是势在必行,而如果进行的顺利的话,不说这偌大的功劳足以让他们升官发财,扬名天下,便是流芳千古也尽够了。

  可这样的好事却偏偏让人半道上截了胡,这诺大的功劳不但大半要分给一个外人,美名也被他人抢走,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也很难不记仇的吧。

  更何况翰林院的人在其中花费了多少人力功夫,字典上又寄托了多少人的期盼。

  不过与外人想的恰恰相反,翰林院的人其实并不记恨林清。

  事实上之所以不记恨林清,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品德高尚到完全不计较这些,即便圣人也很难不对身前利身后名不在乎吧,更何况翰林院的学士们哪怕饱读诗书却也不过是普通的凡人。

  他们之所以不计较这些是因为他们欠着林清的情。

  外头的人不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单以为翰林院的人不知道做了什么触怒了天正帝,以至于原本一件功在当代的大好事不得不暂停,可他们却不知道当年的那件事却是天正帝退位的直接原因。

  天正帝最开始的时候或许因此生了气,不过后来他本人想开了,也就不气了,动过重新令翰林院继续编撰字典的念头,但是天玺帝却不愿意了。

  天玺帝是天正帝一手养大的,感情深厚之实在是皇室当中难得一见的,他并没有因为得到了万千人梦寐以求的皇位而惊喜,反倒很记恨害的他最敬爱的父皇没能亲手完成自己的雄才伟略,不得不遗憾的中途退出的翰林院。

  翰林院上下但凡知道原因的虽然心焦于有生之年竟然不能参加这等能流传千古的好事,但是这群木讷迂腐的读书人总算是明白了一回,没敢在天玺帝的任上再提是这件事。

  或者他们提过,却被天玺帝毫不犹豫的打了回来,以至于没惊起什么浪花,后人不知罢了。

  好容易等到天玺帝退位,永宁帝继位,翰林院还以为时机已到,却不想永宁帝同样是天正帝亲手养大的,对他这个慈爱的祖父比自己的亲爹还亲。

  天正帝心胸开阔,并未对孙子提起过这件事,但是任谁也会对天正帝当年为何突然退位的原因产生好奇心的,永宁帝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当他开始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天玺帝并未隐瞒半分,永宁帝便对翰林院的印象差了下来。

  待到永宁帝开始知道了某些更为深刻的内情时,他对翰林院就更加厌恶了,连带着对于编撰字典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致。

  也是天正帝教的好,儿子和孙子都未曾因此随便迁怒人,没有因为当年某个人的过错而惩处翰林院其他无辜的人,否则以皇帝的权威,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会因此丧命。

  不过皇帝不曾怪罪,翰林院的人却一直记得自己的错,并且用了某些隐晦的方式记了下来,传给后来人,让他们记得教训。

  翰林院的人实际上早就做好了付出生命代价的准备,他们知道若是因此触怒皇帝,不说前途和未来了,怕是连身家性命也要赔上。

  只是先辈念念不忘的事情,后辈总是要替他们完成愿望的。更何况为了某些事情是值得付出代价的。

  却没成想这件事被聪慧的林清发现了,林清那时候刚做驸马,无事时常去翰林院借书,无意中发现了端倪,他从宫中的藏书还有翰林院中的迷藏中窥见了当年的真相,不过他不忍翰林院那些先辈的心血白白浪费,便去皇帝那里求情。

  翰林院上下准备了许久,甚至连名都豁出去了,没想到却让林清抢了先。

  皇帝当时没说什么,只把翰林院的人叫了去,然后不知谈了什么,编撰字典的事得以进行下去,但功劳却分出了大半给了林清。

  否则林清再如何聪慧,也不可能一个人比得上整个翰林院多少年的功夫。

  外人不知道他们早就定下了协议,只看到林清抢了翰林院的功劳,便以为林清与翰林院不和。

  所以这一次排名有人提出应该以长者为先,又说王玥年轻气盛,未免他心高气傲,日后走错了路,该压一压他,磨磨他的性子,那些人本以为翰林院过来参加考试的主考官们应该会迫不及待的赞成的,却没想到翰林院的人不但没有赞成,反倒极为反对。

  倒是其他部司的人很赞同这个论点,两方不相上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些人原想着只要主考官都同意,法不责众,太子殿下哪怕生气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再者说太子殿下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同窗而怪罪他们,最多会觉得失了面子,脸上挂不住而生气罢了,稍稍在陛下面前夸一夸太子殿下也就是了。

  这倒不是说这些人如何因私废公,又或者说他们不忠于皇帝,事实上不是的,他们对这场考试极为重视,把关的极严,深恐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坏了改革大事,误了陛下的计划。

  他们对朝廷、对皇帝可谓是忠心耿耿,可是对太子,那就各有各的想法了。

  有人单纯的是因为自家孩子被王玥压了风头,想压一压王玥的,有人是想接王玥试探一下太子的反应的。

  毕竟太子头几年是养在深宫之中,外人并不得见,后来又去了国子监隐瞒身份读书,他究竟如何,能力是否卓绝,品行是否端正,担不担的起一国之重任,他们都不知道。

  能否把国家交托给太子,而太子又值不值得他们献上忠心,交托身家性命,这无疑是个不断了解、互相试探的过程。

  打压王玥不过只是第一步罢了,就看太子如何反应的了。

  当然,也有想着压住王玥,打压太子,进而支持其他皇子,得个从龙之功的野心家,至于这里头有没有其他几位皇子和他们身后的母家的手笔,就只有天知道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主意,王玥不过是受了无妄之灾,不过既然他当初想着给自己找个靠山,他既然已经享受过靠山带来的便利,自然也要承担因此而带来的坏处了。

  林清既然和翰林院的关系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坏,自然就有人暗地里给他传来消息,他知道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林清是个实打实的读书人,做学问他是自信于无人能比的,可要说论政治,论掌握人心,他连王玥这个半吊子都不如,因此他只看到了那些人嫉妒他心爱的小弟子天资聪慧,年纪小小就成就不凡而想要打压他,至于更深的,众人诡秘的心思他自然是半点都猜不到的。

  不过林清虽然在政治上幼稚一些,但是论起科举来他却是极为有经验的。

  而且他有许多朋友都在翰林院任职,翰林院每三年都要负责一次会试,各省的乡试也有翰林院派去的人,可谓经验丰富,所以也早有朋友给他分析过。

  而且他还从淑娴公主那里知道王玥是真的很受太子看重,不但太上皇喜欢他,皇帝也很欣赏他,他才对自己的分析十分笃定的。

  “你且听我替你分析,论起来,你的水平跟他们的差不离,要说好也没好多少,要说差自然也差不了多少,而殿试更加考验心态,能把平常的水平发挥一半便已经是表现优异的了,所以说学识上你们都差不多。至于心态,我更不担心你,你肯定能发挥出色的,也就是说殿试排名如何,你这里是没什么影响的了,就看皇上和朝廷大臣们如何想的了。”

  “那万一那些大臣也想压一压我呢?”

  “不必这般担心,殿试上能插上话的就是一般人,他们跟你无冤无仇,不会平白在陛下跟前为难你,没得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偏去为难一个小孩子。”

  林清以为王玥知道了什么,因此有所担心,便开口安慰道:“陛下虽然欣赏你,却也不太好偏爱你,所以状元和榜眼你是不用想了,倒是探花郎很有可能。”

  “这是如何说的?”

  王玥因为林清的话陷入了沉思,没有立即开口,不过淑娴公主却是个极为配合的人,立刻开口询问。

  林清自然不会隐瞒,直接道:“这其中原因很简单,无非一个名字。就如当年的林家一门双探花,说出来便是一段佳话,流传到后世去,当然是人人称赞,林家二兄弟固然叫人赞叹,那些做出这个决定的人自然也是值得赞上一句的。”

  林清的话音刚落,反应很快的王玥立刻就明白了缘由,“所以说继林家双探花之后,又要有师徒双探花了吗?”

  林清赞许的点头,“这传出去难道不好听吗?”

  这自然是好听的,这种故事说出去,古往今来的人皆是爱听的,便是后世那种信息爆炸,什么都不足为奇的时代这种故事说出去都不免让人听了啧啧称奇,更何况是信息不流通,稀奇事少的古代呢!

  可以想象,待殿试过后,如果王玥真的成了本次考试的探花郎,他的大名便会随着这个故事而传扬开来。

  这也算是另类的一种宣传了吧。

  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不过王玥觉得这种可能性真的很大,林清说的有很大的可能成真。

  没想到他竟然有可能成为探花郎,如果是真的,倒也不枉来世上走此一遭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4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